去搜搜
头像
【圆桌第20圈 - 专享笔记】刘军:如何成功操盘商业电影?
2017-05-18 18:50

【圆桌第20圈 - 专享笔记】刘军:如何成功操盘商业电影?

文章所属专栏 活动实录

本次圆桌采用问答形式,由参会会员提问,乐视制作总经理刘军解答。以下是问答精华整理。全文约15883字,大约需要15分钟。#都是干货#


问题列表:


1.#好项目的评判标准#

好的影片要具备哪些特质?您做过哪些?

在题材上评判一部好电影的标准是什么?

有潜力的好项目有什么特征?


2.#IP研发#

IP库里面的项目是从什么地方收过来的?

乐视会员的不同年龄段对IP的研发有没有指导?

通过什么样的评估方式确定一个IP做还是不做?


3.#制片人眼中好操盘的电影#

从制片人的角度看,中国的电影公司应该怎么选择电影类型?

乐视会怎么应对像意识形态管控这些问题呢?


4.#商业电影的投资与回报#

一部商业电影大概需要投入多少钱,预期收入又是怎样的呢?


5.#电影衍生品开发#

为什么咱们中国拍了这么多片子,也没有出现像美国主题公园旅游化运作的universal studio(环球影城)模式?

有没有考虑把作品里面的内容转化成粉丝商品经济?


6.#商业电影的宣发部署#

宣发环节对片子能否成功占多大份量?有决定权吗?

一部好的商业电影,宣发会有哪些部署?

像《速8》这种发行,您觉得是因为它片子好呢,还是中影的渠道太强势?


7.#全产业链#

关于电影的主题曲这一块,一般是由导演来定还是制片人定?

现在行业内有个说法,网络剧和网络电影可以线上转化,全产业链更容易打通,乐视对于这方面有什么经验?


8.#艺人培养(有料)#

乐视在艺人培养这块现在是什么样的一个进展和计划?

天价片酬该怎么解决呢?

会从电影学院培养演员吗?

有没有带资演员的现象?


9.#细分受众#

怎么判断一个项目的消费群体呢?

从各个渠道来的数据,怎么去呈现和清洗再给到影视产品?


10.#最新话题#

品牌联营是什么?

您能说说产业升级的话题吗?


11.#复盘与小结#


1.#好项目的评判标准#


问:您觉得好片子它要具备哪些特质?您做过哪些?


答:乐视其实没有特别牛逼的片子。最赚钱的是《小时代》系列。一个片子成和不成其实有很多因素。好的片子从内容角度来说,要说到观众心坎里,但这种片子太少。


至于怎么说到观众的心坎里,这要回到我们对项目的评判机制上。我们在没拍成之前会有这么一个评判,那是比较主观的。但是中间我们会把这个剧本给到我们公司,公司也比较大,有四百多人,我们会把这个剧本给到发行、宣传、制作,给我们设想的年龄段的人去看,看完以后他们会提些意见。大家对这个故事感不感兴趣,你要不要看,我们会有一些调研的这种,一二三四五,有那些选项。


后面我们拍完了以后,我们把粗剪版做一个试映,会找外面的一些公司,弄个两百人、三百人去看片。看完片以后我们还会有调研,就是说这个故事整个发展是什么样的,你觉得更好的发展是什么样的,之后汇总到这个片子的导演,导演会在剪辑上做一些调整,能做的其实就这些。


一般我们是对预设观众进行验证,全用户的量太大,乐视更多的还是想分众,做市场细分。


问:在题材上评判一部好电影的标准是什么?


答:因为单文本的电影做项目的话,第一不能长期,第二失败的机率比较高,所以我更多会从我自己本身的IP库里面选择,然后做多文本的开发。未来10年到20年大概会消化我前年、大前年买的IP。


像我们之前买的《刺局》这种项目,它讲的是古代十国刺客文化,我肯定提炼古代的刺客、刀、枪、剑、机关、打怪那些东西,一步一步通关,就像游戏似的。


再加入17到25岁这种年轻人关注的当代事务的古代化意象,例如《王者荣耀》,这个特别牛逼,它的外观的东西就很亮,简单化移植到我的《刺局》这个项目当中来,让现代观众对它的理解更直白。


现在有很多朋友说有个剧本或者话剧改成电影,来跟我谈合作什么的,这个比较难,我们不太接这样的项目,除非你这项目特别牛逼,已经打包打好了,演员、导演什么的都来了,我只要交个钱,把钱投资一搁,一发就能挣钱,那我就做。


问:有潜力的好项目有什么特征?


答:我是这么看的,其实是一种新,和现在市场上项目有区隔,就是好项目。新在哪儿?就是说你的题材是新的,你的故事是新的,或者你讲故事的方式是新的,其实都是好项目,还有一个就是你的电影的概念是好的。


首先,作为一个制片人,要有三点。


第一,我觉得电影的专业你肯定要懂怎么跟导演打交道。导演是干嘛的,我这电影本体的知识肯定要有的,导演关注的是什么东西,导演是干嘛的,这个你要知道。


第二,对财务上,一个好的制片人其实在钱上要很懂,我是学会计出身的,我本科学的会计,我觉得懂财务的制片人可能跟投资公司合作,投资公司会很舒服,拿钱好拿一些。


还有一个就是组织能力特别重要,我觉得制片人做的几个事,还是要回到制片人跟导演之间的关系来看,导演是干嘛的?导演其实是从构思到成片他的整个创作过程,他是监督这个的,导演其实是个监督,美国、日本都叫监督,其实他是监督从构思到成片整个创作。制片人是管什么的?制片人是管从构思到正片他做人员组织,还要管预算、管时间,把这个事做好。


再说你对电影的本体理解了以后,其实还是要选对人,你要知道正确的人在哪里,刚才我说新导演的话,对新导演要有一个判断,我觉得他这个片子肯定能拍出来,导演的观念、思维不要出错,特别不能让左的人或者是反社会的人去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个片子肯定不能拍,你拍出来肯定被禁掉了。导演下面再配专业的人,各种专业都是平均水准以上的,那项目就不会塌。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制片人的话,这些演员要找到,知道在哪儿。大概就是这些。


再来讲一下成本控制,这就是说钱了。


其实电影成本最大的几块,第一个线上人员,我如果用个年轻的导演,是有潜力的,那我可能这个钱就省了。第二,线下部分。线下这一块可能有几块:第一,人员的劳务,这块钱应该我会比别人要高一点,因为我找的人会更好一些,不会塌,而且我找的比如说卖的是100,我肯定是150,因为可能做得更好。还有一个,很大的一块就是机器、场景、美术、置景还有群众演员,最大的变量就是置景这一块,置景我可能会根据剧本,作为制片人来说,比较真实的做法肯定是要把剧本拆解了。


乐视现在要做这么多年轻导演的项目,为什么?


新导演的投入产出比会更高一些,他们投入的少。如果你在宣传、发行上很牛逼的话,可能成事的机率比较大,因为投资整体的成本比较低,所以它的利润率会高一些,在成本控制方面特别关键。


新导演便宜。徐克拍个片子就是好几千万,这个好几千万我能劈30个新导演。我如果在整个题材选择上不出大问题,整体制作上匹配度好、关注度高一些,我这个生意经是合适的,新导演比较挣钱。你说成本控制,最终还是要把它劈开,各个环节分解出来,这一部分的东西我怎么用最少的钱把这事做了。


年轻导演好在哪儿?听你的。


有的戏场景多。一个90分钟的剧本做出来的场景会有100个,我说你这开玩笑呢?那就合,他们会听你的,可能里面会有专业度的东西你去合以后,肯定是跟你跟编剧之间要配合得好,第二你跟导演之间配合得好,你才能够把它给合了。在真做的时候、真在置景的时候,那你跟美术之间的关系要好,这些东西制片人要去调节这些事情,怎么去把产品合。合了的结果是什么?成本就降下来了。


还有一个,场景压缩了,整体的拍摄周期上可以做一些压缩,那这个成本控制就出来了。这里面就特别实了,把预算分解出来,看预算整个构成,构成里面哪个点可以去减压缩,就是这样。


你这个戏群演多怎么处理呢?你这个群演要100个或者50个,如果有一个戏长期要群演,一直在拍着,那你怎么处理?那好,我跟摄影关系好的话,你能不能处理成60个人,镜头怎么放,不同的镜头放的话,可能用的人数不一样,如果是近景的话,  我可能人就少一点,因为外面的看不到,这个怎么去处理,就是怎么省这个钱,而且效果不会差。


还有一个就是大公司好在哪儿?你跟器材公司的一个合作,我长期在你这儿弄器材,他价格就会低,这里有很多技巧还有很多整体的规划,这样你会省钱。


我对电影行业特别悲观,因为中国电影行业可做的东西太少了,束手束脚的,你看美国电影,我个人瞎说,美国电影是整个的产业市场,它是一个互补的机制。今天又看到美国编剧工会大罢工,为什么?中国编剧永远不能大罢工,因为他没有工会,那个东西是政府组织,就是作为一个行业发展,美国有工会,工会是什么?工会是行业的中间性组织,是政府的一个调节机制。


你看,美国电影有行业协会,它是一个系统,整个在系统里面整体的一个片酬的事,它不是一个单方面看投资方的事,是整个系统的事。美国电影出来的评判机制是中立的,中国的评判是扯淡,就是给钱呗,出来就开始吹牛逼了,就开始吹捧你,这是非常不健康,但是在美国人家是有评判机制的。


还有一个评判机制是电影节,人家的电影节是正儿八经的,好莱坞的设置就是奥斯卡的。评判机制是非常公正的,整个行业发展是由各个环节在一起的,整体形成的一个体系,中国没有这样的体系。


第一,我这个片子真是做出来,可能再延展一下,审查能不能过我都不知道,弄那个有什么用?白搭。还有就是说整个财务体系不支持,中国很多剧组里面打白条、偷税漏税,在美国都是不存在的,是一个透明的东西。


我们剧组的账是不能往外看的,给不了外面人看的,为什么?整个财务体系是这样的,税务体系是这样的,美国不一样,人家的税制是那样的税制,我们的税制是双向的,这里面牵扯比较多。整个里面搁在一起,那是一个真正的行业体系在走,人家那个分级制,分级制是对观众的分层,分级制核心是对观众的分层,也是对市场的分层。


中国没有分层,中国对观众的定义是什么?就是统治的维护或者是意识形态的管控,它的核心是这个,在国外是要分级的,在中国不分级,为什么?暴利跟政治没有关系,这些东西加在一起使得中国电影没法谈了。


这要是改革,我不知道他会改成什么样,我明显感觉到我们电影项目去备案、审批好难,我们是民营公司,民营公司是靠电影吃饭的,矛盾的东西就出来了。管控部门和电影从业者的逻辑不一样,各个方面统统加起来,就使得这个事情好难。


网剧马上就跟电视剧一样了,网剧是这样,你要涉及到公安、涉及到未成年人的学校,剧本要备案的。《太子妃》我是制片人,根本就没想那个事,直接就想好玩这个事。拍了,后来给剪了,屎、尿、屁那些都不让出现。如果这种剧本拿来,立马就给你毙掉,你拍都别想拍,现在越来越紧了。创作遏制还是挺严重的。


上回我们在中国制片人协会换届里面,有一个制片人说,中国电影和美国电影的竞争不是在一个层次上的竞争,美国电影是在高层次,中国电影是在低层次,为什么?从创作角度上,美国什么题材都可以拍,社会主义社会很多东西不能拍,他就觉得你这不行、那不行,他们什么都行,为什么?人家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是糟粕的东西。大家都愿意看糟粕。


2.#IP研发#


问:IP库里面的项目是从什么地方收过来的?


答:我们买的,有五六年的积累。像《紫薇城》是《余罪》那个作者写的,类似于这样的,原来积累的一些各种小说。像《凡人修仙》、《茅山后裔》这种大的,小一点的就是《刺局》这样的。因为我们买的时间长,我就可以吃十年。作为一个中国公司来说,吃十年就了不得了。


网络这块好在哪儿呢?文字的东西毕竟它还是试错的,或者说观众关注点的一个测试,有了这个以后,我心里有谱,在改编的时候怎么改,心里会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其实还有一个安慰剂的作用,说白了其实是安慰我们自己,有些IP其实是一个假的东西,但是你得有一个开发的理由。


问:乐视会员的不同年龄段对IP的研发有没有指导?


答:这问题问得特好。我们做的网络剧和电影,更多的是对分众的规划。


为什么,因为我们投资体量小,是不够覆盖泛众的,就像张艺谋这种全年龄层都可以看的大项目我们覆盖不了。我们的核心战略还是做年轻导演的这种小体量,所以我们就会针对这个项目本身更精准地锁定一个用户群,锁定完了以后再反过思考这个项目应该怎么做。


所以会员肯定要有一个划分,根据现有的会员是什么年龄层,归类是有的。基本上我们做的很多项目,更多会归结到17到25岁这个年龄层,也就是90后到00后


题材我还没有去做归类,但是我们现在做的一个项目叫《刺局》。男一是年轻刺客,这种年轻刺客和年轻人之间有一个共鸣。在这个项目里我们会故意把这个刺客放了,做刺客养成。从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到成年,我们会把内容聚焦到刺客成年后的时间段,周边配一些老戏骨去带一下,演大刺客。


问:通过什么样的评估方式确定一个IP做还是不做?


答:我们会把一个项目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叫IP研发阶段,第二个阶段叫剧本研发阶段,第三个叫制作研发阶段,再有一个是投资立项阶段。每一个阶段它会有一个产出,每个部门会出该产出的东西,然后老板去定做还是不做。投资量大,肯定最终要老板签字的。


IP研发阶段做什么,就是说你拿到了一个小说,我从市场角度提炼,我的IP应该跟观众传达什么样世界观,会模拟一个故事出来。有了这个以后,市场就会来看,你现在这样的东西大家是愿意看的,IP研发阶段就算过了。


然后再决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通过网络剧,还是通过电视剧,还是通过电影去呈现这个东西。刚才说那三个文本只是决定了用什么容器去盛给观众。打比方,我决定用电影来做这个东西,那就要进行电影剧本的研发。


剧本研发后会有一个制作研发过程。制作研发是做什么呢,就是说针对这个电影,预估我们大概要花多长时间,要花多少钱,视觉呈现的东西大概是什么样子。打比方我要拍《刺局》,那么《刺局》这个东西视觉上的东西,我要做出来。老板一看,或者说市场一看,这个东西观众喜欢,那我就往下再走。


还有一个就是我会做卡司研究,会有5到7个演员放在那儿。这一套东西,加上面说的那个文学的东西,我们都会给到市场部门,他们会做一个评判,发行部门看得多,对市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打比方如果用陈道明,陈道明有多少粉丝,票房是怎样的;如果有鹿晗,他的粉丝量、百度指数,还有他之前片子的大概票房,我们根据这些出来一个方案。


这个方案出来以后,我们根据这个做一个投入产出比的模型,这就回到商业逻辑上,计算我能挣多少钱,大概百分之多少的投入产出比例,过了这个比例我们就投,一般是40%到50%左右。但对于我们自己的项目,电影可能挣20%我们也会投。为什么呢? IP本身可能还可以做第二集、第三集,后面还可能做网剧,可以授权,我们是动态的去考量这个事。


接下来就是制作立项。剧本要定稿,要有详细的制作预算和详细的团队人员,从团队里头应该去怎么做这个片子。我们大概就知道这片子大概要投多少钱,这个钱大概怎么花,然后开始建组、拍摄。


对这些环节有决策权的第一是发行,第二是宣传,第三是制作。这三个是最重要的,老板根据这三方的评估报告去做判断。


3.#制片人眼中好操盘的电影#


问:从制片人的角度看,中国的电影公司应该怎么选择电影类型?


答:光线去年的利润涨了八个亿,但是它整体的估值下降了20%多。其实我觉得,你从光线的估值下降来看,资本对电影行业是不看好的。那为什么是这样,我个人认为是中国电影整体的可看空间下降了。


为什么这么说,找一个国家来对比。就说韩国电影市场,韩国本土电影是要大于好莱坞电影的,但中国电影市场今年我觉得最少是五五开,或者说美国电影会比中国电影整个票房要高。你看《速8》现在估值是28个亿的票房,这种项目它对中国电影是碾压式的。2018年外片进入的量应该还会增加,对中国电影的冲击是巨大的,乐视很害怕这个事,我这儿真靠票房吃饭的,肯定会很难的。


电影业行业如果当做娱乐产业去发展的话,它有它的规律。意识形态管控和创作本身的矛盾是中国电影最大的矛盾。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但我一直认为是这样的,所以说现在很多片子做不了。像我们有些看韩国前段时间有一个僵尸片《釜山行》卖得很好。


它是一个僵尸片的外壳,其实是一个家庭的故事,一个父亲对一个孩子、对一个家庭的负疚感外化的。韩国的片子,往往票房最高的都是反应了当代的社会现象,或者说当代人关注的东西。和当下密切相关的项目,才能够达到特别大的一个票房。


但是我们申报了一个类似的僵尸片,还带喜剧的,他就说你这不行,不能拍,有很多这种项目。像《速8》这种项目,我们中国完全做不了的。你让我操这么一个盘我操不了。而且它这么大体量,中国没有哪家公司做得了的。


《长城》其实是个很好的例子。张艺谋导演跟美国合作,美国这种制片人体系,四个制片人坐那儿,景甜坐那配音配完了,制片人说哪条行就是哪条行,张艺谋不能说话。人家的体系和中国的体系是完全不同的,工业化的程度相当高。当然了,在制片人中心制后面支撑的是整个行业体系各个环节的匹配。


为什么这么说?比如张艺谋现在拍《三国》,我说把他fire掉,我fire不了,为啥?我没有别人代替。但是《长城》的制片人可以把他fire掉,人家有后面一堆人在那,可以把这项目做起来。


问:乐视会怎么应对像意识形态管控这些问题呢?


答:现在我们在做项目的IP,以IP为中心做各个文本


乐视做得比较好的可能是网剧和电影,中间的一些文本制作可能会基于我们的网剧和电影,把IP做起来以后再衍生做别的东西,我们对每一个项目都是这么规划的。这样的话你在单一文本上赔了,或者没挣钱,在别的文本上,或者别的衍生产品上会做一些补齐。现在我们所有项目的逻辑就是这样。

 

我们的战略上注重扶持新的创作力量,像青年导演、青年制片人,都是我们的扶持对象。电影创作最核心的环节其实是人才,在人才上我们做一些耕耘。去年我们签了十个导演,今年我们准备再签一部分。这跟刚才我说的以IP为中心的文本制作是匹配的。为什么?

 

我们现在会安排几个大导演做一些头部内容,我们对头部内容的影响不是太高。张艺谋说我要拍《三国》,他从内容表达上是偏老化,但是他真要做的话那我们也只能让他做,只能保证不赔,或者在整个制作体量上尽量压缩。张艺谋我们不太好掌控。

 

现在按我们公司以IP为中心的方法做文本,是能够掌控的。在我的整个创作意图上,更好掌控的可能是年轻导演,不论是从IP角度来说,还是IP品牌规划,还是以后再通过这个规划做网络剧、做电影,他都会听我的。我们还可以培养年轻导演变成大体量导演。

 

还有一个原因,我能保证我的产量,产量大的话就意味着我一年可能把三十个鸡蛋放在三十个篮子里头。江志强(《捉妖记》制片人)是一个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捉妖记》拍了三年,你看白百合一搞,《捉妖记2》也不知道票房会不会受影响。


像乐视影业这么大的公司来说,不能是这么去做项目的,我们肯定是铺开做。从IP层面去规划文本,这样可能机会会多一些。 


4.#商业电影的投资与回报#


问:一部商业电影大概需要投入多少钱,预期收入又是怎样的呢?


答:我大概说一下我们更愿意做什么样题材的电影。


首先比较愿意做的是动画片。


第一,动画片不依赖于演员,演员把我们搞得太难受了。第二,动画片的可延展性特别强,可以做很多集。《熊出没》是因为我们做了五部了,有一定的经验,而且尝到了动画片的甜头。动画片的无限延展性,意味着文本的可复制,动画片周边的衍生产品都好做。


其次我们是可能更青睐于刚才说的17到25岁这个年龄层关注的片子。剩下的可能就是说有什么资源,拿来了我们再做。


对于制片大概有一个财务流程,第一个,从投资的级别来说有几类,第二个就是预算,分这两个方面说一下。


从投资来说,现在我们体量最大的院线电影应该是3000万左右的投资,今年我们会有8到10个这种体量。再高的体量应该在6000万到1个亿,再大的就是像郭敬明、张艺谋这种,应该1.5到3亿之间不等。预算结构比较常规的应该是线上和线下,线上这块在40%左右。


6000万投资以上的电影,比方说张艺谋级别的项目,可能线下制作会占非常大。因为他们导演厉害,核心创作力量的不同,对演员的吸引力不同。就比方说我拿着张艺谋谈邓超的钱,和我拿着我的年轻导演谈邓超的钱,差得海了去了。拿着张艺谋谈,可能几百万就可以了。张艺谋的项目总投资三个亿,线下可能就两个多亿,六千万、七千万线上这些钱,就很便宜了,艺人给到市场价格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就能来,有些数据太敏感,不好说。但是小的导演像韩寒来,邓超拿了三千万,而且要求投资30%,这个要价是很高的。


3000万到4000万的这个体量基本上导演费会控制在100万到150万,编剧费也差不多100万到150万,这种小的项目会找一个监制。很多演员看是新导演,怕拍着拍着失控了白浪费时间,或者怕东西不成型,但有老资格的监制在,很多演员就愿意来。哪怕导演拍着拍着失控了,监制还可以来帮你码事。


投资3000万按新导演来说,投资量其实还算比较高的。新导演为什么我会用,首先新导演是有很多想法的,其次新导演如果签给我了,我在线下制作费用上我会特意加大他的投入,所有像摄影、灯光师我都会找最好的,下面这帮人全是托他的。现在新导演基本上我会保证线下在两千万左右,这样会很好地保证制作的水准,制作水准上去以后,导演才会发挥自己想要的东西。


5.#电影衍生品开发#


问:为什么咱们中国拍了这么多片子,也没有出现像美国主题公园旅游化运作的universal studio(环球影城)模式?


答:这个其实要反推。像做得最成功的迪斯尼,他是一九五几年开始的,做的是儿童市场。其实主题公园这个东西,做成人的肯定是不对的。


从迪斯尼最早的基因看,《猫和老鼠》做的就是动画片。他是动画片起家,动画片最可以延展的。我服务了小孩,小孩长大了还看我的东西,年纪再大也看我的东西。你从《熊出没》就能看出来,去看电影那叫“小手拉大手”。小孩去的话,一家人都会去,会形成一个家庭式的观影。


其实主题公园和迪斯尼电影是一个道理,它就抓小孩。因为第一,小孩可以频繁去玩;第二,小时候看的东西是影响一辈子的;第三,小孩可以拉一家人,这个量就是一乘三,本来一张票变成三张票了,迪斯尼的机制在这儿。


问:有没有考虑把作品里面的内容转化成粉丝商品经济?


答:这个其实是电影衍生产品的一个卖法,中国其实做得好有喜羊羊、熊出没,别的项目卖得都不怎么好。


我先把美国片的《蜘蛛侠》、《美国队长》那些东西排除在外,说自己本身国产片子,真卖得好的除了像《捉妖记》那个胡巴,别的都卖得不好,都是盗版,反正乐视在这个上面是非常不成功的。


这个东西它是一个系统,不是一个公司一人之力可以做到的。包括对盗版的打击,包括制作生产的匹配,它是一套的东西。一个所谓衍生产品的产业能够成型,这个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6.#商业电影的宣发部署#


问:宣发环节对片子能否成功占多大份量?有决定权吗?


答:宣发是锦上添花


发行是对历史的判断,判断以后再预测。不是说有了宣发,这个片子本来卖五个亿,“啪”变成十个亿了,这不可能的事。


只能说宣发知道之前有一个类似的项目卖了五个亿。这个项目里头有些哪些东西,在发行上哪些事,有些什么样的演员能让电影卖得更好。这些信息制作不知道,研发也不知道,但是发行最明白,发行就是牛在这里。


另外,发行跟院线最近,跟影院经理是最近,他知道影院经理愿意排什么样的片子。


不是片子原来能够卖五个亿,宣发能把它变成变成十个亿。而是发行知道这个片子应该是五个亿的体量,而不是十个亿,这个逻辑要分开。


问:一部好的商业电影,宣发会有哪些部署?


答:我这么回答你的问题,我告诉你宣发什么时候进入,怎么进入。


刚才我说我们项目大概经历IP研发到剧本研发、文本研发,就是电影剧本的研发,再到制作研发,还有制作立项这么一个过程。


我在剧本研发阶段,剧本初稿里会有一个人物小传,人物小传里面我们会配一个大概谁谁谁来演,这个故事是什么样的故事,市场是哪儿都会提炼出来的,提炼以后会给到宣传部,宣传部就会进来。


进来以后宣传会根据现有的东西,做一个宣传的策略规划,就是怎么宣传,像28岁这个年龄他主打的观众群是哪儿,根据28岁年纪本身这个电影的内容,提炼出一些场景的东西或者一些情节的东西,我怎么去做观众才会喜欢这样的情节,我会做一个策划。


等到我筹备的时候宣传也会跟进,进来做什么呢?艺人会来,第一定妆照,这些我们宣传都会进来拍视频、拍图片、剧照,这些后面都要用的。


开了机以后,宣传是一直在组里的,等到拍完了以后先粗剪,粗剪完了以后宣传的人会看片。几个预告片怎么做,之前拍摄的花絮怎么去做宣传,电影的点在哪儿。有些主要演员的东西要把它摘出来,宣传要主打主要演员的粉丝群,等上线前后,这些东西就慢慢往外发了。


大概是这么一个过程,其实在我研发的时候,它其实已经进来了,大公司好在哪儿呢?它有匹配宣传的人员,一直是跟着一起走的。在面对不同年龄层观众的宣传工作时,我们会找不同的外包团队去做。另外,我们会在宣传上分众,就是说我做《熊出没》宣传的人和做《归来》的人不是同一波人。


我现在有不同的五组,有做《归来》的这种片子的,有做动画片的,有做《敢死队》这样的,针对不同的我们预设的观众群,因为不同的观众群意味着我触到的渠道是不同的,老人看报纸,年轻人可能是看微信,再年轻的可能是QQ空间。但我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内容,宣传的内容不太一样,这样我们会分不同的组群去做。


问:像《速8》这种发行,您觉得是因为它片子好呢,还是中影的渠道太强势?


答:中影是一个在发行上一点作为都没有的公司,它依靠的只有资源垄断,但光有资源是没有用的。而对于中影来说,片子本身好是最重要的,这是最核心的


这个问题王思聪说得特清楚,各个电影院不会跟钱过不去的。好的电影排在那儿自然就有人看。排片第一天,做发行的人就做一件事:要排片量。宣传是做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的口碑。


中影牛逼在哪儿,这个片子我要求你排片60%,哥们儿你不排,对不起,下回我就这个片子不给你了。就是说我要求你排60%,影院屈服了,排了60%。但是影院是要看上座率的,它是有一定的上座率的,有了上座率以后他才会接着再排。如果低于一定的上座率,他就要把这个排片往下减,他要排别的片子,这是一个动态的东西。


第一天的排片率是靠发行,那是商务能力。打比方乐视可能去跟院线去聊,你给《小时代》排40%,第一我给你返点;第二,后面我再有片子咱们再,长期合作他会认你。排完以后,《小时代》过了五六天以后就断崖式“咔”掉下来了,因为它是一个粉丝电影。


粉丝电影就意味着什么,粉丝集中去看这个片子,看完了就没人看了,那意味着什么,到那个点它的上座率从原来50%~60%,“啪”变成10%,立马影院把排片数量减少,这是肯定的,它是个变化的过程。


7.#全产业链#


问:关于电影的主题曲这一块,一般是由导演来定还是制片人定?


答:电影作为产品的话,主题曲跟电影本身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你不能脱离内容去做一个主题曲,最终你还是要回到导演思维上来看。


导演觉得基调是黑色的,那你可能就配类似黑色的,你要配一些什么乐,做一些什么,这个很专业,我说不出来。你不能说你本来是黑色电影,你弄一个喜剧的出来,这是不可以的。


在原则以外,在宣传上可能是各种主题曲,你是用王菲也好,还是用汪峰也好,你从宣传角度来说,导向是不同的。宣传的角度可能是这个艺人热度很高,我就用他了。号召力高、触达率高,我才用这个人,这个维度不太一样。但是这几个维度可以加在一起做个平衡,最后是个妥协的产物。


问:现在行业内有个说法,网络剧和网络电影可以线上转化,全产业链更容易打通,乐视对于这方面有什么经验?


答:所谓网络剧指导电影有点鬼扯。


实话说如果现在我们规划一个项目,打比方《刺局》这个IP我拿到了,我可能会规划电影和网剧,这个IP本身有了知名度以后,我再卖给腾讯开发游戏。但是我规划这个IP的文本化其实跟你刚才说网剧和电影之间的勾连没有啥关系。只是说我现在规划的内容更适合做网剧。


但如果这个IP接下来要做成电影,那就是另一种规划方式。这个IP要改成一个适合在九十分钟里表达的故事,跟你刚才说所谓网络剧指导大电影的逻辑没关系。


就跟《太子妃》似的,观众有80%的人是女孩,是17到30岁之间,剩下20%是男的,而且年龄还不详。从后台看到的数据是这样,但是这个数据本身对我后续内容的指导是有限的,我不可能拿着之前《太子妃》网络剧的数据去规划电影项目。我要做的只是多注重女性观众而已。


8.#艺人培养(有料)#


问:乐视在艺人培养这块现在是什么样的一个进展和计划?


答:我们有自己的艺人,但是不多,也就五六个,艺人经济这块是非常不成功的。


多说几句,演员是电影、网剧的品牌外化,可以这么说吧。有邓超在那儿,还有不知名的演员在那儿,第一,你这电影的整体的一个卖相就不一样。卖相是啥,卖相其实就是品牌了,好卖不好卖,这非常重要。我在制作这边,所有做主盘,打包在一块做一个片子,最难最难的就是演员。导演肯定也想用好演员、大演员,但是我们肯定基本上就是给不了的,肯定多的是第二第三选择,这样才能完成。


回答你刚才的问题,乐视在艺人这块确实是不好做。为啥,你看最老牌的华谊,艺人全走光了,最后艺人全是用资本去链接的


像郑恺这种,自己成立个工作室,你这工作室估值打比方,瞎说,两个亿。华谊说好,我先给你,你这工作室我占10%的股份,第一,我华谊的项目你要来,按市场价格我给你片酬。第二,你去外头拍戏也经过我同意,为啥,我给了你一个亿了。第三,你上外头拍戏的这个钱我占你50%。


还有一个要命的,现在艺人价格为什么老这么高,跟这种合作形式有很大关系,它跟艺人是有对赌协议的。今年我给了你一个亿了,你怎么也得给我交个两三千万。好!郑恺你碰到了张艺谋这种项目,给不了几个钱,那怎么办,张艺谋项目用了你三个月,剩下的时间我在别的项目上要钱就非常高。


回到乐视艺人这块,其实现在这种形式我们不做了。但我一年做十多个电影,十多个网娱,我对演员的这种需求量会非常大。在艺人这块可能还是跟演技好的艺人做一个长期绑定,我们不签你的约,但是我签你的部头,我签你三部、四部、五部,长期合作,因为我的量大。量大的话那长期合作你在价格上就稍微优惠一点,或者说我把我一年的片单给你,我觉得有几个角色适合你,我的拍摄计划是这样,我们达成一个大概的双方的时间计划。


自己签艺人是非常不稳定的。艺人真成了明星就太不好伺候了,你们看张慧雯《归来》那女孩,在后面就觉得公司没有给她帮助,其实公司没有那么大的帮助。我们只能做到有项目给你,再配两个人、给你找一些指导老师,天天像保姆似的伺候我做不到,自然就产生矛盾。而且,她下面的人,在做一些他们认为对她有利的挑拨离间,所以说后面我们就算了,没有必要继续合作。


问:天价片酬该怎么解决呢?


答:天价片酬在一定的阶段是有它的合理性的。


第一,比如说华谊和艺人的对赌协议,这种行为必然会造成天价片酬。


第二,天价片酬更多还在电视剧上。电影的价格体系和电视剧价格体系应该是一比三左右,或者说还有更便宜的。像霍建华可能电影几百万,在电视剧就是七八千万,因为它时间长,电影拍的比较。我这么算的话,大概十比一的比例。


第三,电视台收片的时候认这个演员。没有他你这片子就不成了,那演员价格就会高,这肯定的,他也明白,经纪人最明白。经纪人是市场的一个推力,趋势还是这样的趋势,只是他推了一把而已。


反过来说这个事,市场能接受那就成,我认为这是市场的结果。你就说上回《孤芳不自赏》那个片子来说,它就拍了二十多天,剩下全是后面绿幕搞的,人和人之间都对不上。Angelababy弹那个琴,琴弦都是绳子,哗哗哗在那弄,而且还都没挨着那个琴。为啥,没钱了,这种东西出来后被市场骂的话,后面他就不敢这么做了。


因为我们投电影也是一样,假设说一个片子A。这A片子我们估算票房要在两个亿,我们肯定会倒算,我们制片方能分到37%~38%,那我倒推制作费用大概多少钱。它如果两个亿,我制作费用应该在四千万以下,四千万以上的话我可能就赔了,那我肯定会死死踩着四千万这条线。这条线打比方我一个新导演,两千万,线下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好,这两千万我应该怎么分给演员,怎么分给导演,我可能精打细算,超了这个钱那我就不要了。


艺人生存的空间还是比较灵活的,在作品里面的空间少了以后,他们会往综艺类型发展。电影演员的价格是从前年开始是涨了,涨了不少钱,我签约的时候发现很明显,差一年,国内电影一线的女演员,前年跟我签是300万,去年年底签就是800万,为啥?我还是认为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因为她不拍你的电影,她可以去综艺,她可以拍网剧,她都能拿到更多的钱。

    

如果综艺少了,它的价格就低了,为什么?还是供求关系的问题,塔尖上的这些演员永远是贵的,只是这个演员像徐帆这样的女演员可能年纪大了以后,拍的人也就少了,她的价格也就降下来了,或者说没价格了,是这样的一个动态变化。


对我来说它其实是一个采购,是稀缺的资源,那价格肯定高。今年我有一个戏,我也不好意思说是哪个演员,特别年轻的一个演员,就拍了一个戏,在我这儿应该是第三个电影,而且演技极烂,很年轻的,20多岁,要了我700万,之前拍戏的都是50万的。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第一可能是市场,第二是我的定位,因为我拍17到25岁的戏,对这种艺人的需求大。可能我一个月就要开机了,没有演员了,我只能用她,三个合同在这儿,一个1000万,一个700万,一个800万,你是700万最便宜的,我只能认,没有她我开不了机。而且这种艺人我没有选择,95后的演员演技好的可选的不多,你老做这样的题材,但是找这样的人不好找,特别累。


我们对整个行业的判断,小鲜肉的大势不会一直这样。你看《人民的名义》,没有小鲜肉,你看吴刚演得多好。后面可能这种演技不好的小鲜肉人慢慢会被淘汰掉,我们是这么判断。我们对内容的整体规划还是以演技为主,要找演技好、合适的演员。


我不知道别的公司是不是这么做,但是我们现在也只能那么做了。因为演技好的艺人,他能完成好的话,没准他会爆,我会省钱。你天天抓有热点的人太累了,而且抓不着还太贵。你像现在动不动投资最少五千六千,其实很多钱都花在艺人上面。


这样的话其实对行业是有好处,我们这种做法,对好的艺人其实是发掘能力。这其实还要考验我们看演员的眼光,我们觉得他能演什么角色,或者说他演我这角色会把他转变成什么样。


问:会从电影学院培养演员吗?


电影和网剧的不同,如果我们做剧的话,刚才我说过,我们会做一些长期片的合约,做剧的话可能不太会考虑他的名气,更多是看他的表演。长期看还是要表演好,你不能一直耍帅,那是没用的。电影里面时间短,耍耍帅可以。


你让吴亦凡去演剧,那就是灾难,但是演电影还好在哪儿呢?你看《老炮》,他平时就是这样的人,他确实就是这样的人,他就很合适,能演的出来,而且还短,你让他演剧就完了,为什么呢?他演技不行,没办法。


就是说我找年轻演员的话,如果做剧的话我可能不考虑名气,我会更多地考虑他的演技,我是演技第一、名气第二,这样的考虑顺序。


问:有没有带资演员的现象?


答:我们碰不到。一般像张艺谋这种项目,很多艺人要来,你带资他也不缺这点钱,各个投资商都愿意投。小片子有些艺人不愿意来,因为艺人还是想靠导演、或者靠片子去托自己才会带资。这个还是看谁需要谁,现在我们碰不到这种事。


9.#细分受众#


问:怎么判断一个项目的消费群体呢?


答:我们有数据的,其实最根本的就是这个团队积累科学数据的能力,我们在游戏的部分就已经积淀了一些数据。


其实我们有对于票房的管控,包括万达会因为合作的关系,把一些我们的市场数据或者是基于大数据的资料分享给我们。


数据的选择的渠道是比较多的。比如说腾讯就会有很多,你能想象到的都会有,手段也比较先进。腾讯做产品就是以用户需求为准,所以很多时候腾讯在影视方面的布局可能不是以利润为第一导向,而会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腾讯也不同产品对消费群体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微信可能是17~25岁,QQ也许再小一点,不同的游戏也会不一样。视频应该比较广泛了,通过《人民的民义》就能看出来,它的73%的用户是30到35岁的。以前更年轻,现在应该是多向性。


问:从各个渠道来的数据,怎么去呈现和清洗再给到影视产品?


答:举腾讯的例子。


大家可以看到《金刚狼》的走势不是说第一周完了就下来了,当时因为和万达合作了很多片子,从《魔兽》开始,从映前一到两个月的时候就不断地监测,映后的第二天就开始看宣发了,其实宣发的能力更看你捕捉用户的能力。用户在第二天、第三天之后用户怎么反馈,他看了片子有什么反馈,正面信息会抓取,直接作为我们正面传播的物料进行传播放大,然后负面的信息提前其实都有很多预警。


腾讯最牛的不是说一群人去做,而是通过大数据的摘取去做宣发,这是腾讯在游戏方面就已经积淀出来很多年的打法,我们不是说是某一些人谁厉害、谁是营销专家,就像张晓龙去做微信,他永远也不知道下一个功能是什么,都是用户提取的,这跟腾讯的文化有关系,它就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


这句话积淀在每一个市场人员、产品人员、研发人员的内心当中。它的KPI、它的各种东西做的方法论是基于什么,有问题立马就会优化和纠正,我觉得这是腾讯核心的能力。


10.#最新话题#


问:品牌联营是什么?


答:品牌联营主要还是做植入网,我们植入不单纯是要钱。它主要需要厂商所有的渠道,我怎么利用你的渠道,把这个片子做推广、做营销,所以叫品牌联营,其实是两个品牌之间的联合运营这个项目,是这么一个概念。


现在很多产品的品牌部门也有这种意识,单纯的这种出资他们基本上已经开始存在一种拒绝的态度,除非是资源对接这种。其实我们跟腾讯合作也是因为腾讯它在业务触达上太牛逼了,肯定要跟他们合作的。


问:您能说说产业升级的话题吗?


答:其实产业升级是几块,第一是技术设备,第二个是人才,第三个是管理能力。有一次在中影的时候,中影不是有那个棚吗?美国人来看那个棚说,你这棚太牛逼了,特别好,我们的硬件设施都是很好的,技术、好的软件都有。


 第一,行业工会的做法,在美国场务都是工会,工会的目的是什么?比较稳定,就是工会会给你争取利益,会跟你签合同,会给你有一些行业指导、专业指导,使得你在这个行当会很专业。中国的很多人做完场务就想当制片,当了制片就是制片主任,制片主任制片人,就是这么上来的,中国人才的良莠不齐这是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我们的电视剧对演员的需求量特别大,大家的资本又这么一拥而上,使得人才快速往上走,对人的需求比较多,所以在人才这一块怎么去走。管理更差了,我的感受《速8》给我多少钱,我都拍不出来,这是管理的事情。就像波音飞机似的,那么多零件我怎么弄,管理无形中的东西是很重要的。

        

我是电影学院管理系出来的,我们班真正做制片的就两个人,二十多个人剩下的全部都到别处去了,现在做制片很多还是从底层的、一些文化素质不高的慢慢上来的,没有什么所谓的管理。


前段时间我参加吴天明基金会,有一个制片人推荐会,有六个制片人,15个项目挑出6个,他们推荐的制片人是什么?就是国家级的,吴天明基金会是中国电影基金会下面下属的一个基金会,他们做的所有项目都是500万以下,跟工会有关系吗?跟工会一点关系没有,就是电影学院的,跟工会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们鼓励的项目就是这样的项目,我觉得他们还是认为电影是艺术,不认为电影是工业,这个问题太大了。


11.#复盘与小结#


主持人:大家的问题可能已经差不多了,您还有什么复盘或者您有一些小总结要说的吗?


答:因为我在乐视做的很多是命题作文,就是说这个项目要做或者说我们自己有个IP要拍了,就是基于原有的内容怎么去操这个盘子,可能更多是操盘一个成功的演员,可能制作这块更多的是打包。现有一个IP,我怎么找一个编剧把它给写成一个电影剧本,这是一个事。


还有一个事,现有剧本以后,我要找艺人,找卡司部门,卡司部门其实是一个顾问式的,最终要定这个人还是我这边在定,我要给他多少钱还是我定,我要跟他谈判整个天数和配合。


还有操这个盘子,你得把控整个预算上面要做的,整体在时间管理上,老板就说这个项目10月1日上,是最合适的档期,现在是4月份,我整个时间安排怎么安排,这个事也是我在弄。档期是不能改变的,2C的生意最重要的是档期,你离开了这个档期,你的票房肯定就会很差,我做的就是这几个事在一起。


卡司刚才也说了,最难的就是演员,乐视在做大量的片子,腾讯可能做的量少一点,可能体验不到这些事,最难的是我这个剧本还没写出来,只是一个大纲,但是老板要求4个月以后就要上映了,天天全是《乘风破浪》的那种,《乘风破浪》是1.5亿,而且钱是使劲往里搁,无所谓的事。但是你作为一个小盘子的话,4个月做一个片子是很难的,难在哪儿呢?


没有定好剧本,演员是不跟你签约的,那就是说我怎么跟演员去hold这个,现在我有一个大纲,三千字,你要不要跟我签?基本上都是不签。不签怎么办?肯定在一起碰,碰来碰去怎么说服他等着我的初稿来了以后,再给他签下来,这是一个。


还有一个我怎么去控制演员的价格,这个我有一些体会,其实做一个好的制片人来说就是怎么省钱。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能够把片子做出来,而且又省钱,这个是有一些技巧的,就是怎么去说服演员,还有演员的一些资源是需要做的。但是有些东西再细一点说就没法说了,价格多少钱这个就没法弄,刚才说整体预算的构成就是这样。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