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除了PK掉比亚迪,宁德时代上位还做了这些……
2019-09-24 17:48

除了PK掉比亚迪,宁德时代上位还做了这些……

文章所属专栏 IPO炼成术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创立仅7年便成为全球锂电出货量老大;24天火速过会,并获得千亿市值……宁德时代的可贵之处在于,其不光有新能源概念,还能从市场上获得百亿真金白银。


复盘宁德时代的成长之路,其崛起关键在于抓住2个机遇:1是连续押对了市场和技术趋势,即中国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续航能力更高的锂离子电池领域;2是起步阶段获得与宝马合作机会,从而顺利获得市场认可。


然而,无法回避的是,丰厚政策补贴和壁垒保护给了宁德时代抓住市场空档快速崛起的机会。


这看上去非常眼熟。曾经的无锡尚德、新余赛维同处新能源领域,均是借助政策东风起飞,但又因无法创造真实的商业价值及政策的改变而坠落。


当下宁德时代也因政策即将改变而需面对各种不确定,比如补贴政策取消、车企回款变慢、日韩电池制造商卷土重来……


好在宁德时代已经在为“过冬”做准备,发布百亿债券为中长期储备资金、通过合资/合作方式与重要客户结盟、多元化布局等。


由此,在本篇宁德时代的案例中,我们不仅会细细盘点其在不同阶段的战略战术,同时会将其放在大的行业背景中思考;并且宁德时代是另一种企业崛起的代表,特别是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其走过的路将给许多中国企业带来启发 。


在本案例中我们将给大家带来如下思考:


  • 顺应趋势或引领趋势,创业者如何切入市场?

  • 技术不断革新,企业在战略规划上怎样平衡现在与未来?

  • 想要在国家政策保护中崛起的企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 政策、市场、技术路线,背后的处理逻辑是什么?

  • “合纵连横”在商业实战中是怎样的?


创业之路


差一点错过,不算成功的创业


但凡成功的企业家,都能敏锐地察觉机遇,并坚定的开始行动,从而抢占先机。


1997年,世界上第一台MP3诞生,便携式消费电子产品开始出现,这让新科实业CEO梁少康看到了机会,为新的消费电子产品打造相应的新电池将是一个巨大的新商机。梁少康将计划上报给了总公司TDK,但由于必须开发新的产品线,该计划并未获得比准。


不想放弃如此难得的市场机遇,梁少康决定在公司外部单独成立电池业务项目,而曾帮其考察深圳一家电池项目的曾毓群成为了其最早伸出橄榄枝的人。但当时的曾毓群正与猎头接洽,打算从新科离职去深圳一家公司做总经理,所以并没有接受梁少康的邀请。


为了能让曾毓群加入,梁少康找到曾是曾毓群的直接上司陈棠华作为说客。陈棠华对于曾毓群来讲,

有知遇之恩(选拔其出国留学,在工作上给予帮助),当时也从美国打电话劝说曾;并且亲自入伙该项目,这都让曾毓群难以拒绝。


就这样,在1999年10月由梁少康、陈棠华和曾毓群三个人主办,13个人入股的ATL(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正式设立。


ATL是曾毓群的第一次创业,但如果不是被老领导说服,很可能会错过了一次巨大机遇,更别谈成为今天的电池界“巨兽”缔造者。


ATL创立之初,在圆柱、方形等形态电池上,日系巨头和国内企业比亚迪已经在竞争中拿下大部分市场,为了让企业活下来创始团队必须走一条与巨头不同的发展之路,而满足各类消费电子产品对电池规格千差万别要求的软包电池(可以根据需求定制不同形态),就成了ATL避开和巨头们的正面竞争选择。ATL以制造聚合物软包锂电池冲入市场,可以说非常具有技巧性。


要实现差异化竞争,就需要具备显著差异的技术优势,为了找到这种差异,采取竞品研究和模仿的ATL买来索尼为诺基亚生产的聚合物电池进行拆开研究,发现索尼聚合物电池虽可以轻薄、便于携带,但储能不理想是此类小巧应用的明显缺陷。如果能攻克这一问题,那电池技术突破将为ATL带来极大的市场机遇。


产品定位明确后,听说美国贝尔实验室有聚合物锂电池储能知识专利,曾毓群便飞到美国,购买了实验室的知识授权。可回来试制后发现电池反复充放电后会鼓气变形,买回来的技术竟然无法应用,创业期的ATL自然陷入困境(此时250万美元已经花去大半)。


幸运的是曾毓群在电解液上解决了电池技术上的致命缺陷。要知道当时贝尔实验室曾向全球二十多家企业卖出该专利,而ATL是唯一一家将该项技术成功量产的公司。


2000年,凭借报价是韩国电池的一半,容量却增加一倍的优势,接受定制的ATL很快获得中国手机厂商的订单。当时索尼给诺基亚供货,比亚迪给摩托罗拉供货,采用组装生产的中国手机厂商,开始由ATL填补需求。


受益于中国手机行业的爆发,ATL快速成长,2001年电芯的出货量达到100万枚,2002年6月ATL实现单月首次实现盈利,此后一年内先后获得台湾汉鼎、美国凯雷、英国3i集团高达数千万美元的投资。2004年ATL更是为苹果iPod开发出异形聚合物锂电池,拿到苹果1800万台iPod供应电池订单。


ATL业务发展蒸蒸日上,不过投资者与管理团队认为模仿者将以更低的价格冲击市场,若不能赶快上市,就必须赶快卖掉退出。2005年,ATL被TDK以10亿人民币的价格全资收购,变成一家中国人主导的日资公司。


被卖掉的ATL此后一路成长为聚合物锂电池出货量世界第一。ATL的创业经历对于梁少康、陈棠华、曾毓群三位创业者来说,这次创业只能说在财务上是成功的。


推动拆分,二次创业


创业要讲时机,而时机就是某一产业将因为新消费需求爆发被推上风口浪尖。


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基本上处于科研阶段,但借助以“绿色奥运”为口号的奥运会之机,中国政府开始用“政策支持+财政补贴”的方式推广更为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汽车。2010年9月,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国务院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大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纷纷发力开始提速。


对于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车企来讲,当时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续航上,为了能获得更好的配套电池,华晨宝马找到单体电芯更稳定的ATL,奈何因外商独资企业不被允许生产动力电池的法规限制,ATL无法与华晨宝马合作。


面对即将爆发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曾毓群成为了新机遇的组局者。在2004年就参与过粤港“汽车用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招标,2010年回到宁德能源开始动力电池研发的原ATL研发副总黄世霖,成为了曾毓群开启新能源动力电池赌局的第一组队人选。


此次创业,曾毓群比当年的多了一条优势,那就是有华晨宝马愿意共同开发。


据悉,在创业之前曾毓群去过很多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车企调研,对于该不该做动力电池、怎么做,都需要想清楚。直到2011年12月16日,曾毓群才开始推动宁德能源将其动力电池业务部门拆分出来,组建新的公司宁德时代。


一个有幸早年投资了宁德时代的朋友说,他当年第一次走进曾毓群那狭小的办公室时,就被震撼了一下,因为墙上赫然写着“赌性更坚强”五个大字。投资人问为什么不挂爱拼才会赢呢?赠毓群给出的解释是:“光拼是不够的,那是体力活,赌才是脑力活”。


成长路径


站在巨人肩上,左右开弓


宁德时代成立后,华晨宝马就开始与之携手展开合作,为规划中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及产品“之诺1E”研发动力电池系统。


据悉,作为产品需求方,华晨宝马不仅向宁德时代提供了一份七百多页的动力电池系统需求规格书(详细到上百道质量管理要求和不同工况下能量及功率的要求),还与刚成立的宁德时代组件联合开发团队,帮助宁德时代走完了动力电池设计、研发、验证、测试、量产的全流程。


来自华晨宝马帮助让宁德时代快速起航,但真正让宁德时代扬帆远航的是其一开始就在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上的左右开弓。在当时国动力电池制造商普遍选择更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宁德时代却更偏向能量密度更高,成本更低廉的三元锂电池的研发。


到2013年时,宁德时代已经开始参与或承担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主导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开发、锂离子动力电池数字化车间建设、1.8亿Wh锂离子动力产装备示范、新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技术开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在电池续航上,宁德时代研发团队通过将导电铜箔厚度从8微米降到6微米,直接提高2%电芯能量密度的方法,解决了更远续航的难题。


作为当时唯一一家进入跨国汽车企业动力电池供应链的中国企业,宁德时代因华晨宝马而名声大震,可因华晨宝马“之诺1E”销量并不理想。2014年华晨对宁德时代的采购额仅为1.7亿元。但达到宝马性能和品质要求的宁德时代,凭借着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优势,与奔驰、大众等国际知名车企相继展开合作。


基于安全性能考虑,在2014年之前磷酸铁锂电池系统是动力电池的主流解决方案,但从2014年开始更廉价、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电池逐渐兴起,宁德时代抢占了先机。


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为120Wh/kg,三元电池能量密度为170Wh/kg,按照国家能量电池要高于150Wh/kg的要求,密度更高的三元电池更符合政策对能量密度的规定。政策已设置了门槛,市场对三元电池的需求随即爆发。


以2016-2017年为例,2016年6月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第四批企业目录中,有31家单体企业和1家系统企业入选,其中21家为三元电池,占比高达68%,与之前三批相比,三元电池企业明显增多。


在2017年工信部公布的8批共296款新能源乘汽车中,采用三元锂电池的车型有221款,采用磷酸铁锂的仅有33款,密度能量密度更好的三元电池显然成为乘用车的主流(之前禁止的客车,在2017年也得以放行)。


能量密度更大三元电池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但由于三元电池稳定性差,温度到250-300℃就会发生分解,所以特斯拉、蔚来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会发生突发性自燃事故。


整车产业配套,与车企绑定


主动与宁德时代展开合作的华晨宝马让其打开了市场,也具备了过硬的电池生产技术,但真正让宁德时代扬帆远航的是宇通集团和金龙汽车。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成本通常占新能源乘用车全部生产成本的40%-60%,因此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讲,只要能进入需求方的采购名单,订单量通常会随着需求方的业务增加不断扩大需求,且不会轻易被更换。


为了与车企展开更紧密合作,宁德时代主动在新车研发、动力管理、定型量产等环节同车企共同研发,解决车企特定车型的具体需求同时,降低企业自主研发的成本。也正是在与宇通集团、金龙汽车具体合作中,将宁德时代由电池制造推向整车产业配套。


以2015年为例,宇通集团向宁德时代采购26.29亿元,占后者总营收比重的46.10%;金龙汽车向宁德时代采购8.9亿元,占后者总营收比重的15.6%。与2014年全年才8.67亿元的总营收相比,仅宇通集团与金龙汽车这两大客户为宁德时代贡献收入就是2014年全年营收的4倍。得益于新能源市场的爆发,宁德时代2015年营收增幅更是高达6.58倍。


除了向车企提供整车产业配套服务,在上下游产业链上宁德时代也早有布局,比如上游与泰丰先行共同出资成立青海时代,2015年6月持股25%的泰丰先行退出,青海时代成为是宁德时代旗下资产规模最大全资子公司,是宁德时代排名前三的大供应商之一;下游早在2012年ATL全资东莞能源就与北大先行、北京汽车工业控股、北汽福田汽车共同设立北京普莱德,作为关联公司,北京普莱德是宁德时代排名第三的采购商,2015年向宁德时代采购7.08亿元,占比总营收比重的12.42%。


2016年3月,ATL全资东莞能源以6750万元转让价格将北京普莱德25%的股份转让给宁德时代,2017年4月,东方精工以47.5亿收购北京普莱德100%股权。宁德时代持有北京普莱德仅一年,但从此交易中获利11亿多元,溢价17.6倍。


抓住政策性机遇,扶摇直上


在2014年,松下、三星SDI、LG化学、SK等日韩电池企业开始以成本更低更高效的三元里电池为切入设厂,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一汽、上汽、北汽、奇瑞、江淮等多家国内车企都不同程度上与日韩企业进行合作。


2015年6月2日,发改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新能源汽车被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按照目录规定,从2016年1月1日起,采用非外资电池动力的能源汽车可以申请政府补贴,这一政策性的突然调整,无形中给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筑起一道保护墙。


外资电池企业被政策排除在外,国内车企自然会替换国产电池系统,但宁德时代同样因ATL持股15%并未成为受益者。为了享受国家补贴和政策扶持,宁德时代必须切断与外资的关联,这也就有了2015年10月ATL将所持股份转让给了宁波联创交易。交易完成后,从ATL独立出来的宁德时代正式成为一家国内民营企业。


受政策补贴影响,当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与2014年相比暴增约4倍,达到33万辆。而作为动力电池系统生产商的宁德时代,电池产量也借助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实现狂飙式增长,整个2015年电池产能2.19GWh(1GWh等于100万度电),与2014年0.27GWh的产能相比,增幅8.1倍,成为排名全球排名第三的动力电池企业。


在政策调整后,车企为了实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稳定供应以及降低动力电池的采购成本,提升自身新能源车综合竞争力,纷纷寻找新的电池供应商进行战略合作,而作为外国动力电池撤出补位者的宁德时代,得以迅速与国内外主要整车企业开启战略合作和资本绑定。


2016年,长安汽车、东风汽车分别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年后两家企业均入股宁德时代;2017年5月,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合资成立时代上汽动力电池和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两家新能源公司;7月19日,广汽集团与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合资成立动力电池业务公司;2019年1月,一汽集团与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合作成立时代一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随着合作的达成,宁德时代正式集齐六大国有车企。


除此之外,宁德时代还与宇通、福田、吉利、奇瑞等传统车企,蔚来、威马、云度、拜腾等新造车势力,宝马、大众、通用、日产等国外企业巨头展开深度合作,“朋友圈”可以说基本囊括国内主要新能源量产车企。


借助新能源汽车的持续爆发和这些车企的巨量订单,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产能急速提升;2016年电池系统销量为6.80GWh,蝉联全球第三,且销量比2015年增幅3.1倍;2017年产能更是达到11.84GWh,销量直接跃升至全球第一(2017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162.1万辆,中国占比达高达48%)。


加快拓展海外市场,抗衡国际巨头


搭乘新能源补贴政策的东风,宁德时代时代成为排名全球第一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但只有走出国内与国外供应商同台竞争,才能让宁德时代真正具备与松下、LG化学等新能源巨头抗衡的国际竞争力。


据悉,为了开启海外扩张之路,宁德时代在2014年2月就在德国慕尼黑成立德国时代,随后又在沃尔夫斯堡、柏林设立销售点。2017年2月以3000万欧元参股芬兰维美德汽车,5月成立法国时代,9月在美国设立美国时代,10月在加拿大设立加拿大时代和在日本成立日本时代。一系列国外公司的相继设立,均是为了国际化业务展开做铺垫。


2017年11月10日,宁德时代公开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对外公开,从营收区域构成上看,境外业务在2014年-2017年6月间分别获得1472.22万元、 3383.03万元、8271.23万元、7029.46万元,占总营收的1%左右。


销售量排名全球前三,国际市场占比却比列小的可怜,因为才招股说明书中,宁德时代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快拓展美国市场与欧洲市场等海外市场。


而2018年则成为宁德时代走向世界的开拓之年。


2018年3月,宁德时代成为大众集团中国境内唯一、全球优先采购商;5月,与日产达成合作的宁德时代在日本横滨市设立子公司,准备将产品推销至丰田、本田等日本车企;7月9日,宁德时代与德国图林根州政府签署协议,计划投资2.4亿欧元在德建电池厂,预计2022年产能14GWh,主要为宝马、大众、戴姆勒、捷豹路虎、PSA等全球知名车企配;7月11日,宝马与宁德时代签订40亿欧元的电芯采购意向(德国市场15亿欧元、中国25市场亿欧元);12月,宁德时代在底特律设立美国子公司,负责在美锂电池的销售与测试等业务。


2019年2月,宁德时代与本田在东京签订合作协议,约定2027年前宁德时代将向本田提供电量约 56GWh 的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2月13日,宁德时代修改德国工厂产能计划,将产能从2022年的14GWh提升至2026年的100GWH,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电池工厂。



在国际化战略下,宁德时代境外销售额从2016年的0.83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3.03亿元,营收占比从占从0.57%提高到1.58%,到2018年时,境外业务销售收入10.44亿,营收在总营收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53%,国际业务拓展成效显著。随着国外工厂投产,这一比例在未来势必将大幅提升。


宁德时代何以突围?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 第一是踩了新能源汽车爆发的风口;

  • 第二是创业之时就得到华晨宝马助攻;

  • 第三是注重研发投入,在研发磷酸铁锂电池的同时,提前布局三元锂电池;

  • 第四是以过硬产品抓住政策性机遇;

  • 第五是以更加开放的模式承接市场需求。


正是这一系列要素的组合,为宁德时代提供了成为一代超级独角兽的生长环境,但宁德时代的真正逆袭,还是因其注重技术开发,找准自身战略定位。


宁德时代的逆袭带来的一个思考:为什么创业者更易取代传统企业后来居上?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南孚电池,近30年来销量遥遥领先,但南孚电池坚守着自己的原有业务,并未去顺应趋势为消费电子产品提供电池产品,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电池。如果说南孚不愿意跨界转型是因传统企业担心风险,比亚迪可能是传统企业积极转型的代表。


1995年成立的比亚迪,凭借转型锂电池早的优势踩到手机电池爆发风口,到2003年比亚迪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开始再次转型开辟新的手机零部件、汽车“蓝海”市场;2008年又从燃油汽车转型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希望通过磷酸铁锂电池,抢占电动汽车市场。


按照比亚迪的战略,等新能源电动汽车爆发时,提前布局的比亚迪将具备绝对领先优势。但比亚迪动力电池系统坚持自产自用,正是这种自我封闭的模式给了宁德时代等外部动力电池不断开疆拓土的机会。


如果在同一赛道上,后进入的动力电池创业者不一定会超过比亚迪,问题就出在比亚迪对电池发展趋势的判断失误,错过了三元电池对磷酸铁锂的替代性。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就让前期已具备的优势瞬间丧失,反而成全了与众多车企达成合作协议的宁德时代。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