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与大数据、AI并肩成为国家战略,区块链有那么厉害?
2019-11-20 12:31

与大数据、AI并肩成为国家战略,区块链有那么厉害?

文章所属专栏 前沿技术情报所

10月25日,中央媒体集中报道了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区块链的消息,让区块链技术这个略显沉寂的技术在一夜之间重回大众视野,也使得区块链技术有了和大数据、AI同等的战略地位。

 

所以今天《前沿技术情报所》就来仔细聊聊:从江湖之远到庙堂之高,区块链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身份转折?而区块链对于我国的意义又是什么?


十八次中央集体学习,三次涉及到前沿技术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始于2002年,此后逐渐形成制度,十六届中央政治局举行了44次集体学习,十七届中央政治局举行了22次集体学习,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了19次学习。


十九届中央政治局自2017年10月选举产生后,已经进行了18次集体学习。此前的重要集体学习主要集中在政治、法制、党建、宏观经济、产业经济、金融等领域。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一大特点是开始就前沿技术进行学习。

 

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历次集体学习主题


在18次中央集体学习中,跟技术相关的集体学习有三次。

 

2017年12月8日,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了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2018年10月31日,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增强原创能力作为重点,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夯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

 

2019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让我国在区块链这个新兴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

 

这样看来,区块链已经获得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同等的政策地位。区块链最初是一批计算机、密码学等领域的技术极客关注,后来在金融、版权、游戏、物联网等产业里获得了一些应用,现在,区块链技术完成了从江湖之远到庙堂之高的升华,获得了中央最高层的支持,地位获得了了极大提升。


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在全社会的应用层面获得共识,这两项技术大家都认可,是未来趋势,问题只是如何应用而已。


区块链却因为发币炒作以及落地应用寥寥,存在不少争议。如今获得中央的肯定,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之路会顺畅不少。

 

区块链的两大应用主线

 

虽然获得政策肯定,但大部分人对于区块链技术还是陌生的。区块链到底是什么,那些空气币是不是区块链,区块链到底有什么用,在哪些领域最有希望落地?人们对区块链有太多的疑问。

 

怎么形象地介绍区块链的价值呢?可以这么认为:区块链有价值,但是跟大数据、人工智能两大技术领域相比,区块链就要露怯了,不论是应用现状还是应用潜力,都要小很多。


我们知道,区块链的核心特点是多节点记账,从而实现两个效果:防止信息篡改,也实现信息的多节点确认。


这引申出区块链的应用,第一,确保信息真实性,不被篡改;第二,多个节点确认信息,实现信息的同步化。区块链的很多看上去比较靠谱的应用,都来自于这两点。

 

防篡改方面,典型的应用是溯源,将产品生产流程中的每一步所产生的关键信息都上链,在供应链上采购了怎样的材料和半成品,生产加工日期是怎样的,都可以上链防篡改。蚂蚁金服董事长井贤栋表示,今年双11中,超过4亿件进口商品的溯源认证通过区块链技术完成,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京东、众安科技等也都尝试过用区块链做“跑步鸡”的溯源,养的鸡每天要走够足够多的步数,以保障肉质更好。为了让人相信鸡确实这么运动过,就把传感器收集到的运动数据写在链上,消费者在买鸡肉时,可以扫描二维码查看跑步信息,以打消消费者的疑虑。茅台等酒类为了防伪,也可以用区块链来保障信息的真实性。

 

溯源不止简单的消费品可以做,一些复杂的工业品也可以,比如汽车,也在尝试用区块链做生产一致性的管理,就是确保销售的产品的技术参数、性能指标与获得认证批准的产品性能相一致。众所周知的“大众排放门”事件就是车辆的生成一致性出了问题,去年8月,工信部通报了18家存在生产一致性问题的车企,包括一汽、东风等,问题包括未按规定安装侧后防护装置、外廓尺寸和整备质量与认证不一致等。大车厂都存在问题,可见生产一致性落实难度之大。区块链有可能通过防篡改的特性来贡献一种解决方案。汽车可能会有上万个零部件,选用的每种零部件信息都上链,多节点确认信息,理论上是一种保障生产一致性的方法。

 

防篡改特性带来的应用还有很多,比如金融领域的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信用评估、票据管理、家族信托管理等,文化领域的版权管理,制造业领域的供应链管理,尽管应用细节各不相同,但原理都是利用多节点的确认来防篡改,保障信息的可信性。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在多个节点进行确认,信息及时同步,可以在证券交易所的证券登记与资金清算、跨境支付等领域有应用。


在证券登记结算过程中,涉及券商、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银行等主体,交易信息从券商席位传导到交易所,再一层层传递给登记结算公司和银行,银行确认资金交割后,又把资金清算信息再沿着原有路径一步步反向传递过去。有区块链的技术后,以上几种主体都在一个链上,在交易与清算后,迅速做到信息同步,提高清算效率,同时也做到了信息的备灾处理


跨境支付方面也是如此,以往跨境汇款走SWIFT的通道,一笔款项最快也得两三天。用区块链技术做稳定币,理论上会有不错的效果。你要向美国汇一笔款,用人民币换成区块链平台的稳定币,你的开户行,对方的开户行,中间的代理行,都在链上,信息做到迅速的同步,稳定币到了对方那里,可以将稳定币换成美元。一笔汇款很快就完成了。

 

总结起来,区块链应用,在两个方面会更有落地优势。一是更追求信息的真实性而对交易效率要求不太高的领域,区块链可以有所作为。比如上面提到的溯源、生产一致性、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等。另一方面,是区块链比传统手段可能会更有效率的领域,比如清算、跨境支付等。

 

 区块链的软肋

 

这么说,区块链当真是灵丹妙药?别高兴太早了。


虽说在以上分析的两个方面有应用潜力,但只是理论上有可能,距离把事做成还很远。目前来看,核心问题在于,很多用区块链能解决的问题,用传统手段去解决,效率更高,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必要性不足。以至于在区块链这个领域,伪需求太多。

 

以区块链领域主流的应用方向供应链金融为例,从几年前开始,就有大量机构想要尝试这个领域,包括平安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万向、布比、趣链等区块链技术公司,以及一些创业公司,把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重要的应用方向,腾讯、华为等大公司也发布了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平安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方案


理论上来说,用区块链来确保整个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甚至更低层级供应商之间的应收账款、抵押、仓单等信息的真实性,银行据此评价链上企业的信用状况,发放贷款,逻辑上很顺。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文章,论证区块链技术有多先进,以往的供应链金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然而到现在,这个领域并没有产生一家明星公司,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规模也屈指可数,还没有哪个机构敢公布规模如何。而传统的供应链金融规模则已经超过20万亿元。

 

为什么如此?区块链应用本身还存在未解的难题,最典型性的就是信息处理效率的问题,要保证信息不被篡改,就需要更多的节点去确认信息,这样,篡改信息的成本会非常高。但节点多了,每笔供应链金融的融资交易,每个节点都要去审核确认,这样的效率很难保障。


同时,区块链要保证一个资产(如厂房、设备、仓单等)没有被多次重复抵押,需要所有相关的主体都在链上。但一个链上的企业向共识节点之外的企业抵押了资产,链上照样没办法知道,也就无法解决授信企业的多头负债问题。区块链只能保障信息在链上没有被篡改。而如果仓库开出的仓单质押本身就是造假的,区块链也无能为力。

 

这样,区块链相对于传统手段而言,没体现出什么优势。在以往的供应链金融中,通过审核供应商与核心企业的账务往来,或者通过ERP、SaaS等工具,可以为信用评价提供信息。区块链被各类观点吹的神乎其神,但还没有体现出强于传统手段的能力。

 

在其他领域,区块链的尴尬之处也是如此。用区块链也可以,但传统手段也行,用区块链,没有多少价值增量,反而重新部署一套上链系统,需要新的成本,比如要有服务器来提供算力、要支付区块链系统研发的费用等。在没有token的情况下,谁来为这些成本买单呢?这样很难达成共识,应用自然也落地不了。


当然,并不是说区块链什么事都做不成。

 

中央在区块链方面提了几个主要的应用方向,包括金融、商业、民生、智慧城市、城际互通、政务等方面。这些方面确实都有应用潜力,尤其是电子政务。最近在比特大陆控制权争夺战中暂时失势的詹克团,在发布的声明中也提出,在区块链业务线,要积极拥抱国家政策,在电子政务等方向发力。

 

关于区块链应用的思维导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包括民生、扶贫、电子政务等领域,确实有应用区块链的可行性。毕竟这些领域对于效率的要求不高,更要求信息的真实性,确保信息不被篡改,可以做信息回溯,还可以实现信息的多节点确认。


例如做扶贫,会涉及到民政、教育、社保、公安、工商等部门,如果这些部门都在链上,一个贫困户从事了哪项扶贫产业,效益如何,是否还在贫困线以下,是否还需要低保的支持,都在一个链上做到信息同步,改变过去部门割裂的状况,会让政务信息的流动更加高效。


再比如,最近深圳开出了全国首张交通罚款区块链电子票据,将罚单信息运行在区块链上,实现了罚单的防伪可信、线上流转,不同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交款人在使用区块链电子票据报销时,报销单位不用再核验票据真伪,报销入账环节更加快。

 

区块链也确实适合这些领域,因为有顶层设计,有中央的推动,也以使节点共识更快达成。而区块链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为什么难以推进?各个利益主体有自己的盘算,达成链上的共识并非易事。

 

区块链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节点记账有成本,因为这需要存储和算力,都需要IT投入,得去买存储、大数据软件、服务器,有成本就需要有利益刺激,来作为激励。这就是币圈常说的token。链上生态越做越大,token升值,群体获益。但问题在于,token如果不是向公众出售,则token很难升值,带不来什么刺激。而向公众出售token,又将陷入全民炒币的乱局,很多人不想做实业了,就想炒币一夜暴富,带来非常大的社会隐患。

 

由政府去在政务、公用事业领域推广区块链应用,财政为区块链系统的成本买单,而且因为政府的权威,各个节点上链会更快,达成共识更容易,所以政府在政务、公用事业等领域推广区块链,是加速区块链应用落地的最佳出路。


在商业领域,区块链的应用落地还很远,何时成熟,取决于区块链什么时候显示出比传统IT手段更好的价值来

 

 跟大数据、AI相比,区块链咖位不足

 

这样看来,区块链应用有潜力,但与大数据、AI相比,还不在一个量级上。大数据、AI虽说各有自己的问题,但就底层技术的成熟、应用的落地来看,已经是国民经济越来越离不开的技术了。


Hadoop、Hive、Spark等大数据工具以及替代者的出现,让大数据处理更加顺畅,上层的大数据应用也日新月异,金融领域的风控、日常用的APP里的个性推荐、商业决策中的BI等,都是大数据很成熟的应用;数据的丰富,再加上深度神经网络的进展,也带来了AI的爆发,人脸识别在各种场景的普及,智能音箱中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与自然语言处理,甚至工业领域的AI质检,大数据与AI已经渗入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相比之下区块链还很稚嫩,底层技术还有待于继续完善,上层的应用也迟迟难以规模化落地。虽然不少区块链公司都能举出一两个甚至更多应用案例来,但案例基本都在POC(试验性测试)阶段,很少有大规模推广开的,就算有一定的数量规模,但跟整个领域相比,占比微不足道。

 

以腾讯的区块链发票为例,腾讯区块链开出发票超过1000万张,确实在区块链领域是非常大的成就了。但看看整个发票行业,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电子发票开具数量已经达到32.7亿张,增速很快,预计2021年将接近500亿张。再加上没法统计的日常开出的纸质发票,区块链发票的占比微乎其微

 

而区块链发票已经是落地规模比较大的应用了。

 

区块链从2016年左右在国内开始火起来,发展了三四年了,应用仍处于试验阶段。但Gartner估计,到2030年,区块链技术将产生1.76万亿美元至3.1万亿美元的商业价值。不管你相不相信,反正我是不太敢相信。


未来几年,预计在金融、电子政务、公用事业里,区块链的应用会逐步展开,但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还是不能跟大数据、AI比。三者都是可以应用在各个行业的技术,但大数据、AI可以解决效率的问题,区块链更多去解决信息真实性的问题。社会向前发展,还是会更关注增长和效率。

 

 区块链替代不了的独特价值,在法定数字货币


既然如此,为什么国家会把区块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国家可能寄望于区块链在政务、公用事业、民生领域发挥作用。这个领域也普遍被认为是继金融、溯源之后,区块链应用最有望爆发的领域。


国家可能寄望通过区块链技术,打破公共部门之间的数据割裂,让政务系统运行更有效率,更加阳光化。而区块链上的隐私保护能力,也可以配合对公民隐私数据的保护


各地的“区块链+政务”项目(图片来源:互链脉搏)



据自媒体互链脉搏的调研数据,截止2019年下季度全国33个省市的区块链政务应用达到71项。这些项目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公证摇号、电子发票、食品溯源、养老、疫苗安全、版权交易、环保监管、仲裁、不动产登记、党建、扶贫、信用管理工程招标、公租房租赁等诸多领域。预计随着国家的推动,区块链在电子政府、公用事业领域的落地应用会越来越多。

 

但这些似乎还不足以匹配国家战略的地位。再往深处想,联系到法定数字货币即将推出,国家可能希望通过发展区块链技术,增强法定数字货币的可用性,提升数字货币的竞争力


现在法定数字货币还面临不少技术难点,法币的交易肯定是非常高频的,而现在无论是区块链技术还是分布式账本,交易处理能力、系统稳定性都不好,法定数字货币在试点期可能还好,到了向广大民众推广的时候,现在的技术还不能支撑法定数字货币大规模铺开。这样,区块链技术还需要继续在跨链机制,以及零知识证明、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等保护数据安全的底层技术上去突破。在法定数字货币的上层应用上,也需要智能合约增强实用性。

 

法定数字货币对国家来说意义重大,我们之前分析过,在国内会带来很大便利。在国际环境复杂的当下,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与投资中的使用规模,让人民币成为一种更关键的货币,对于增强我国的话语权非常重要。Facebook推出Libra,在美国政府层面受阻严重,因为这种跨境支付手段或者说稳定币,会损坏美元在全球的霸权地位,现在美元在很多贫困国家是硬通货。Libra如果大行其道会损害美元在当地的地位。

 

如果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完善,我国的法定数字货币在应用上有非常好的体验,可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将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此前福布斯曾经报道称,中国央行希望通过与西方国家的银行达成合作,以便能够把法定数字货币推向全球消费者。

 

这样,区块链技术就有了更深的战略意义。

 

区块链是大公司的机会

 

区块链获得中央的肯定,币圈一篇欢腾,虚拟货币价格猛涨。但也有人指出,“正规军进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剿匪。”


确实,中央推动区块链应用落地,可能是BAT、蚂蚁金服、华为、平安等大公司的机会,像趣链这种用联盟链的做区块链落地的公司,也可能会获得更多订单。币圈则不一定捞到什么好处,反而可能面临更严格的监管。


前面讲的这些大公司都有不错的区块链底层技术,有场景,也在金融、智慧城市等领域做了一些应用。

 

最近,央行副行长范一飞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负责人造访了华为,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华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华为有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有鲲鹏系列芯片、服务器和鲲鹏云服务,可以为区块链应用落地、为法定数字货币提供算力支持和数据治理的能力。

 

蚂蚁金服落地了不少政务领域的应用,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基于蚂蚁区块链,搭建了司法区块链统一平台,节点包括高院、中院、基层法院四级多省市21家法院,及国家授时中心、多元纠纷调解平台、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等,可以实现这些机构之间的司法信息实时共享,目前1.8亿条数据完成上链存证固证,支持链上取证核验。

 

腾讯区块链上的电子发票已经众人皆知。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账通则承担并上线了海关总署区块链试点项目——天津口岸区块链验证试点项目建设。买方、卖方、物流企业、贷款公司、船运公司、海关、税务等等各个主体均上链,以往报关的主体会提供不同资料,如卖家会提供发票,物流公司提供提单。在链上,可以用零知识证明技术去做交叉验证,确保各方数据一致,提高通关效率。

 

百度与重庆市达成区块链智能医疗合作,推出了电子处方区块链流转平台。同时与与北京、广州、青岛等地的互联网法院达成合作。

 

在以后,预计这些机构会获得区块链应用领域的不少订单。而现在活跃的币圈,可能区块链的应用浪潮本来就没他们什么事。他们对讲故事、炒作做市值管理更上心。一个个上线的所谓公链,能有代码更新就不错了。拿得出手的应用压根就没几个。


有段子模仿币圈人士的口吻说:中央鼓励的是区块链,而我们是传销啊!


最终币圈相关的业务,到底是转型、收编还是落得如今P2P般的命运,还不好确认,不过还很难看到他们真正在区块链应用落地上发挥作用。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