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从4月通胀数据得出3点投资建议
2021-05-11 18:36

从4月通胀数据得出3点投资建议

文章所属专栏 投资内参·每日必读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2:46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 收听音频,看懂两组重要数据


五一之后,市场总体波动非常剧烈,市场风格明显的偏向顺周期方向。虽然今天明显调整,但从5月6日至今的4个交易日内周期中上游板块依然是有明显的超额收益,采掘涨了14%,钢铁涨了12.5%,有色金属涨了10%。


顺周期板块的逻辑很简单。一方面,在经济复苏期,需求旺盛,周期上游的大宗商品最先迎来量价齐升的牛市。另一方面,本轮大宗商品持续暴涨还与供给收缩有关,国内在碳中和约束下减产预期强烈,海外则是因疫情蔓延导致很多矿山关闭;再加上上周的澳洲事件,进一步造成产能紧张的预期,激发产品价格上涨。我们之前在一季报分析(《A股一季报全解析,业绩涨34倍的是什么行业?》)中就讲到过,A股周期中上游板块业绩转好非常明显,上涨是情理之中周期下游继续受到成本上涨的制约,表现相对较弱


如果是投资商品期货,收益会更高。国际铜价最高突破了10700美元,螺纹钢价格站上6100元,焦煤期货4个交易日涨了16%,铁矿石期货甚至出现全天直接涨停。如果考虑到期货一般都至少要加五倍杠杆,这样一天的收益可能就有40%+,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经济周期的力量是任何微观资产都挡不住的


不过,有多大收益就有多少风险,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复苏已经进行了相当长时间,顺周期的机会也早已进入下半场,所以一定不要忘记了风险控制。


从宏观面来说,一定要注意密切跟踪两个信号,一个是流动性,另一个就是通胀。今天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的通胀数据,我们照例给大家做个解读。


先看CPI。4月CPI同比上涨0.9%,比上月涨幅扩大0.5%。其中,翘尾因素(上年价格上涨/下降对本年同比价格指数的滞后/延伸影响)影响约0.1%,而上个月为-0.6%。新涨价因素(由于当年/当期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上涨对CPI的上涨产生的影响)影响约0.8%,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CPI连续两个月正增长,但回升的原因主要是去年高基数带来的翘尾效应拖累正在减弱新涨价因素不仅没有攀升,反而是在回落的。这主要是因为以猪肉、蔬菜为代表的食品价格继续下降。4月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7%,与3月相当。随着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加上消费需求回落,猪肉价格降幅进一步扩大到21.4%,鲜菜价格也由升转降。


值得关注的是,非食品价格继续小幅回升。4月非食品价格上涨1.3%,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叠加清明假期居民出行增加,能源价格、服务性消费价格持续回暖,飞机票、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涨幅均在20%以上。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品价格也都有上涨。


可以预计,随着线下消费的恢复,非食品价格仍会继续回升,带动CPI稳步上行。但上行的速度不会太快,因为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的回落仍会对CPI造成拖累。


不过,正如我们反复强调的,CPI其实是失真的,CPI较低并不代表现在没有通胀压力。一方面,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反弹到0.7%,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已经达到近一年以来的高点。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PPI数据,4月的PPI同比涨幅已经达到6.8%,涨幅比上月扩大2.4个百分点,已经接近2017年1月,也就是上一轮加息前的水平。


PPI数据的快速上行,反映的正是国内工业生产持续恢复,也能反映出当前经济复苏的进程仍在继续。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行,生产领域价格继续上涨。主要行业价格涨幅均有所扩大。受益于全球经济共振复苏,叠加OPEC减产等因素影响,原油价格持续快速上行。油气开采业价格涨幅最大,达到85.8%,较上月扩大62.1个百分点。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也快速上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煤炭加工等行业价格涨幅都达到20%-30%。


总体来看,伴随着经济持续复苏,通胀也在加速上升,已经到了2017年初的水平。尤其是在生产领域,基数效应叠加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导致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增大,PPI同比上升速度很快,预计未来两个月就能达到7%以上的高位,接近2017年的高点。


这对投资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大宗商品牛市尚未结束,虽然已经处于高位,但现在判断大宗进入熊市还为时过早,顶多是高位震荡,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复苏还没有结束,而且供给端产能收缩和输入通胀的压力依然很大。


第二,要越来越警惕流动性实质收紧的风险,不要在股市和商品这些风险资产上过于激进,适当的进行固收+或者债券资产的配置,稳定投资组合。


第三,节奏上,虽然通胀已在高位,但由于目前的经济复苏没有大宗反映出来的那么强,所以货币政策还不会很快收紧,还是以平稳为主,保持不松不紧。


另外再讲一个今天大家非常关注的事,就是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从投资的角度看,人口是个慢变量,对短期市场影响不大,但对长期市场却有决定性影响,有几个重点数据和趋势值得关注:


第一,人口较2010增加7206万,但增速放缓。中国的人口基数还在扩大,加上人均收入的提升,会不断提升消费市场的天花板,这是判定大消费长牛市的基础逻辑


第二,东部人口比重上升2.15百分点,中部下降0.79,西部上升0.22,东北下降1.20。不管你买房还是投企业,选择地区都很重要。东部有市场和技术,最有投资价值;西部有政策,也有后发机会;中部定位比较尴尬;东北空心化,规避投资。


第三,0-14岁人口占17.95%;15-59岁占63.35%;60岁及以上占18.70%。比2010年分别上升1.35、下降6.79、上升5.44。购房主力人口减少,利空房地产;劳动力人口减少,人力成本上升,利空严重依赖劳动力的企业,比如美团;老龄化加速,利好所有老人相关产业,医药最为受益


第四,城镇人口63.89%;乡村人口36.11%。人口城镇化率上升14.21个百分点。城镇化还没结束,核心城市房产还有机会


第五,每10万人中15467人有大学文化,2010年是8930人。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从劳动力红利到工程师红利,利好科技创新产业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