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苹果的生意经,富士康的野心 | 荐读
2021-05-21 16:18

苹果的生意经,富士康的野心 | 荐读

文章所属专栏 全球科技纵览·趋势必读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期导读:


本周的荐读将推荐以下主题的长文:


  • 苹果的中国生意经:关于“数据主权”的桌下博弈;

  • 变革中的汽车产业:透过富士康汽车野心,一窥百年工业的新变量;

  • 阅读经典:那些动辄 1000+ 页的经典图书就在那里,你如何去征服它们?

  • Google Doc 的困境:“国民应用”与“超级应用/系统”的共同难题;

  • 硅谷 VS 媒体:一场关于科技发展趋势话语权的争夺战正在上演;

  • 当专家们提出“错误”想法:一笑了之还是认真思考,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 “保卫贝佐斯”:贝佐斯与他的团队如何策划一场公关保卫战?


欢迎进入本周的深入阅读时间。


苹果的中国生意经


NYT|链接|2021–05|20 分钟(阅读时长

 

中国市场之于苹果的意义已无须多言,而对中国监管当局来说,一台台 iOS 设备中流淌的数据更具价值。NYT 本周的这篇报道虽然有诸多预设立场,而且也不能简单判定谁对谁错。这些故事,反映出在“数据主权”越发成为潜规则的当下,跨国互联网公司与不同国家政府的数据所有权博弈,同时也是公司价值观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博弈。

 

苹果不会成为最后一个这样做的公司,中国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要求科技公司如此这般的政治体。

 

从富士康的汽车野心透视变革中的汽车产业


FT|2021–05|链接付费)、镜像免费)|20 分钟(阅读时长

 

“造车”成为过去两个月中国互联网最热的词汇,但造车远比开发一个互联网应用或推出一个硬件盒子复杂得多。FT 的这篇长文,从富士康野心勃勃的“造车联盟”入手,展现出汽车工业正在发生的诸多变化,从生产理念、流程以及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新挑战,都为这个百年产业注入新的变数。这是一个牵涉多个国家地区、成千上万家供应链企业的巨大变革机会。


如何像爬山一样阅读经典图书


Henry Eliot|2021–03|链接|10 分钟(阅读时长

 

可能很多朋友都读过或至少听过那本经典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豆瓣链接、2004 年出版),这本书提供了读书的一般方法论。本期推荐的这篇文章,则主要聚焦在阅读那些动辄 1000 页的“经典图书”,比如《白鲸》、《战争与和平》。

 

文章作者是企鹅出版社的一位资深编辑,他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像爬山一样“征服”这些厚厚的名著,作者将整个流程分为六个步骤或建议,这些步骤也是作者阅读过程中的总结,我个人很喜欢第三个:“找几个同伴同时阅读”


Google Doc 的困境也是所谓“超级应用”的共同难题

 

Casey Newton|2021–05|链接|15 分钟(阅读时长

 

本周的 Google I/O 主题演讲中(你可以在这里观看完整的演讲视频),Google 展示了对于在线文档与协同办公的新思考,简单来说,未来的 Google Doc 会成为类似Notion/Coda/Quip 这样的“新产品”。

 

Google 曾是新技术的代表者,却在很多领域——邮件、在线办公、浏览器——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技术保守者,本期推荐的这篇文章,资深记者 Casey Newton 指出,这是一系列巨大用户基础应用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或者说是“窘境”。

 

一方面是针对传统产品市场的争夺,比如 Google Doc 要争取来自微软 Office 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则是如何应对新产品带来的挑战,比如在 Notion、Coda 等创业公司为在线办公提出新方案之后,作为巨头的 Google,应该如何应对。类似的场景也出现在微信、Facebook 甚至 Windows 等所谓“超级应用/系统”的迭代之中。


硅谷 VS 媒体


《纽约杂志》|2021–05|链接|40 分钟(阅读时长

 

过去的 2010 年代,从 Uber、Airbnb 到 Coinbase、Clubhouse,硅谷的创业公司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而这些公司背后的投资者们也在酝酿一场新的“权力争夺战”——关于技术发展的解释权。

 

这篇来自《纽约杂志》的长文,将焦点放在美国东西两岸的话语权争夺战场,你会看到“以 VC 作为商业模式的媒体公司 a16z”,如何向 NYT、WSJ 等传统媒体发起挑战,也会感受到“抱团”的科技大佬们,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构建起自己的信息分发渠道。与此同时,媒体记者也在适应新的“作战方式”,在新“战壕”里发起回击。


当某些领域的专家谈论“错误”想法的时候

 

Paul Graham|2021–05|链接|10 分钟(阅读时长

 

我们经常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很多领域的专家“语不惊人死不休”,很多想法或言论初看起来充满荒谬,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是一笑了之转身去找新的热点还是大骂“傻X”进而宣布“粉转路人”?

 

Pual Graham 给出了他的思考,在他看来,公众受限于长期的思维定式,不能也不愿意就这些“错误观点”展开讨论,但在历史的长河里,无论是哥白尼还是爱因斯坦,他们都在自己的时代提出了错误乃至荒谬的想法,但后来都被证明是正确的观点。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当遇到一个专业人士提出荒唐观点的时候,不妨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聪明的人会有这样的看法,到底是谁搞错了,“你们中必须有一个人是,如果你是那个搞错了的人,那将是很好的消息,因为这意味着你的思维模型中有一个漏洞,即使他们搞错了,了解原因也非常有趣”,Pual Graham 如是写道。


“保卫贝佐斯”的特殊行动

 

Brad Stone|2021–05|链接|40 分钟(阅读时长

 

Bloomberg 资深记者 Brad Stone 的新书 Amazon Unbound(亚马逊 Kindle 商店、14.99 美元)已经在本月正式上架,这是一本讲述 2010 年代亚马逊如何高速成长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当然是该公司创始人贝佐斯。透过这本书,你会看到他如何从一家电商公司老板踏入媒体领域(个人资产收购《华盛顿邮报》)、电影领域(通过 Amazon Studio 赢得好莱坞青睐),与此同时,他也成为美国东西海岸最有名望的人物,以及,这个星球上最有钱的几个人之一。



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深刻感受到贝佐斯个人性格之于这家公司的影响。他对细节的迷恋以及“机械式”的做事方式,塑造了整个亚马逊公司做事方式和行为逻辑,也难怪在他宣布即将退休的时候,多家媒体认为贝佐斯留给亚马逊的是“创新机器”(可参考 FT 的这篇长文)。


本周选取的该书节选也极具代表性,2019 年贝佐斯的私人生活出现一些变化,他被报道与一位已婚女性有染,接着贝佐斯宣布离婚,并通过公开渠道向八卦媒体“开战”。整个过程里,贝佐斯和他的团队牢牢掌握了舆论话语权,通过预设立场、话题引导、重复解读等手段,成功地维护了贝佐斯的个人形象以及亚马逊的股价。这几乎是教科书级别的 PR 行动,非常推荐各位在周末细细品读。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