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碳中和之下,国家电网竟成全球第二,投资机会何在?| 大周期篇
2021-08-04 10:57

碳中和之下,国家电网竟成全球第二,投资机会何在?| 大周期篇

文章所属专栏 投资就是选赛道:讲透6大热门赛道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2:41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听取音频,解放双眼

 

在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有一家中国企业高居第二,仅次于沃尔玛,成为排名最高的中国企业。如果只看营收这个标准,它基本算是中国最大的企业,不仅远远超过了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超过了像两桶油这样的巨无霸国企,它就是国家电网。虽然营收第一并不能说它就是中国最强的企业,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家电网在中国是一个最特殊的巨无霸企业。从很大程度上说,它的特殊地位不是来自于企业本身,而是来自于所处的电力行业的特殊性。

 

电力是一个国家经济的血液,没有电力,不管是工业和消费都无法进行,所以重要性不用多说。国家电网之所以能成为最大的企业,就是因为国家为了保障电力供应,对输配电进行了严格的管制,全国只有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家,相当于给予了它天然的垄断地位,这才让它成为了中国第一大、世界第二大企业,由此也可以看出电力行业的特殊性。

 

对于投资者来说,虽然国家电网不是上市公司,但电力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除了国家电网所在输电、供电环节,还有很多的细分领域都登陆了资本市场。


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讲一讲其中处于最上游的一个环节:发电

 

所谓发电,就是电力的生产环节,是下游一切电力应用的基础。作为全球第一大工业生产国和人口大国,中国自然也是全球电力生产的第一大国,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量总额的四分之一。


  • 需求端

 

从需求端来看,电力不算是一个成长性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用电需求增速在不断放缓。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高达15%,而2020年用电量同比增速只有3.1%。虽然用电量增速波动比较大,但在绝大部分时间,用电量同比增速都在4%-8%的区间,成长速度一般。而且,未来随着经济总量增速的放缓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电力需求的增长还可能继续放缓。


过去的用电量主要由化学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业、黑色金属冶炼业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四大高耗能行业贡献。但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四大高耗能行业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已经从2007年的32.8%下降到2020年的27.7%。新经济业态虽然可以贡献一部分用电增量,但相对有限,主要是这些行业不像过去一样依靠大量的能源消耗。在整个“十四五”期间,预计全社会的用电量将与经济增速保持同步,以4.5%-5.5%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

 

  • 供给端


从供给端来看,电力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整体已经相对成熟,未来主要的机会来自于结构性的调整和优化。这种调整大概沿着三条主线展开:

 

第一条主线是电力的清洁化。


我国已经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电力是最大的碳排放行业,注定是碳中和的重点。2020年,我国全社会发电量达到了7.42万亿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占全国发电量比例仍高达71%,折合二氧化碳排放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以上。


电力行业不仅是能源供给大户,同时还是能源消耗大户。电网企业的网损和发电企业的厂用电合计占到全社会用电量10%以上,电力行业不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碳排放,自身电力消耗也引发了相当一部分碳排放。因此,电力行业自身的碳减排也是碳中和的关键

 

目前成规模的零碳发电技术一般是核电、水电、生物质、风电和光伏等非化石燃料发电技术。水电大规模开发基本已经完成,增长空间有限,核电还没有大规模增长的条件,生物质发展技术还不成熟,光伏和风电成为实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

 

2020年我国燃煤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历史性降至50%以下,清洁发电装机容量已超“半壁江山”。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4.4亿千瓦,装机容量占比达20%。

 

根据规划,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将达40%以上,而到206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将接近70%,成为增量供给的主力。

 

不过,电力能源清洁化也有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供给端的不稳定。大家还记得2020年底湖南、浙江等多个省份的限电吗?很多朋友可能会疑惑,我们现在电力装机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为什么电量还会紧缺?其实短缺的不是电量,而是电力供应,也就是电力需求和供给的错配。从需求端来看,去年是经济复苏期,工业恢复拉动用电增长。再加上遭遇极寒天气,一些采暖以电力为主的地区进一步加剧电力消耗。而从供给端来看,湖南等地区环保措施导致本地煤电供应短缺,清洁能源发电占比较高,但清洁能源发电仍不稳定,无法满足突发的长时间高负荷运行。

 

类似的限电并不是第一次发生,2011年夏季,由于高温、少雨、少煤、缺水,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等五省区电力供应就出现严重短缺。而这些地方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占比都比较高,这些发电方式受季节、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供应能力确实不稳定。

 

很多人会提议跨区域调配,但我国电力资源与负荷中心分布不平衡,联网建设与输电技术不完善,所以电力跨区调度有难度。因此实现减排目标也不能把火电一刀切,限电停产也得讲究节奏。但不管节奏如何,未来清洁化都是电力行业不得不走的一条路。


 第二条主线是终端的电气化。


一方面,让更多的行业转向用电,也就是提高电力在工业、建筑、交通等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这能有效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新能源汽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2015-2020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从22.9%提高到27%,根据国家电网的预测,到2050年终端电气化率将达到50%。

 

另一方面,新基建为代表的新产业将带来电力的增量需求。在“十四五”期间,5G基站替代4G基站,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以及大数据中心建设,都会带来增量用电需求。根据财信证券的预测,到2025年,5G、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中心建设三大领域带来的增量用电需求合计将达到5900亿千瓦。

 

第三条主线是电力的市场化


电能虽然属于一种商品,但由于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因此长期以来处于严格管制的状态。从电价上看,在2015年电力体制改革前,我国电价基本上以政府核定电价为准,这是各类发电企业营收的基础。

 

理论上,当发电企业燃煤成本上涨,国家应该上调标杆电价,形成“煤电价格联动”。但由于电力价格对于所有产品价格的影响力“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联动机制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很多电力企业的盈利很不稳定,一旦燃煤成本上涨,就会处于亏损的困境。

 

这种国家定价机制的滞后性和缺乏灵活度的问题已经受到了关注。未来将被更为市场化的价格机制取代。2015年改革后,新增了售电公司作为市场参与主体,推动上网电价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2020年,正式取消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实行了将现行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上下浮动”的市场化机制。

 

虽然电价的市场化从价格的形成机制上还原了电能的商品属性,但2019年至今,资本市场的火电板块依然表现不佳,而且这是在燃料成本问题改善的趋势下,背后的原因主要是电价市场化带来电价的不确定性。

 

实际上,考虑到电能的公共品属性。“基准+上下浮动”的机制保留了一定的浮动限制,上浮不超过10%,下浮不超过15%,为市场化价格设定了天花板和地板。新机制下,电价受到市场供求的影响,不过从历史的交易情况来看,整体电价都是向下浮动的。这样会强化煤电内部的竞争。竞争力强的、靠近用户的发电企业,即使电价下降也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有些效率低的落后产能,很有可能发一度亏一度,自然退出市场。

 

但无论如何,市场化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从电量上看,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也的确在不断提升。2019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达到2834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7%。其中全国电力市场直接交易电量合计21771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0%。随着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的上升,未来电价问题有望进一步捋顺。

 

总结来看,电力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性行业,也是碳中和战略之下最重要的一个减排重点。未来清洁的电力能源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虽然还面临着供给不稳定、市场化程度不高、终端应用不成熟等问题,但只要出发点是对社会和国家有利的,那么未来就一定能到达终点,这个过程中也会催生很多的投资机遇。下节课我们将带大家详细梳理一下发电行业的产业链和投资逻辑。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