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汽车回暖,下半年应该如何投资?| 行研
2022-07-01 08:00

汽车回暖,下半年应该如何投资?| 行研

文章所属专栏 妙解行业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7:16

出品 | 妙投APP

头图丨IC Photos

作者 | 李赓


新一轮的疫情阴霾逐渐散去,之前“跌”得最惨的汽车行业却在短时间内迎来了大幅反弹,并且变身二级市场最热门的板块。



按照东财的A股行业分类对比,“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分列所有板块近一个月涨幅排行版的第二名和第七名。最夸张的实际上是3个月和半年的维度,汽车整车整个板块近3个月已经涨了接近50%,最近半年板块的涨幅也超过了20%,远超其他还没回本甚至刚开始回本的板块。


为什么唯独汽车板块能走出“跳跳板”行情?在快速回升之后,汽车板块能否继续上涨?新能源板块应该作何整体预期?新能源的普及又将如何展开?


本文核心看点:


1. 年初受疫情影响的汽车消费大盘在多方推动下,必将迎来复苏,全年大概率同比持平;

2. 新能源2022年将继续快速增长,增幅大概率会收窄,但仍将达到60%以上;

3. 投资机会重点关注替代燃油车的省油插电混动车型普及。


一、总体趋势:终将被推动的汽车消费大盘


汽车整车板块之所以能够在近期实现快速上涨,核心原因有两点:之前因为疫情造成的产销大幅下滑超出预期;政策与车企的“救场”比预期的更大更猛。


快速“反弹”的喜悦下,投资者也需要密切关注预测销量的未来走势。以免过渡跟随市场情绪,超出基本面支撑最终踏空。



从大背景来看,汽车消费市场的环境并不理想,尤其是俄乌冲突带来的国际能源持续涨价,已经让多地的油价卖入了10元时代。实际体现在日常花费中的成本增加,以及早已成熟的网约车等出行服务体系,实际上会对汽车的消费形成非常明显的“遏制”。



尤其是今年前五个月燃油车仍占据中国乘用车市场77%销量的前提下,油价的影响可谓显著:1-5月新能源同比销量增速119.5%;而燃油车同比销量下降了足足26.4%。


光是看到这个数据,或许很多人已经开始为新能源汽车欢呼。但正如我们之前在妙投另外一篇深案例《TCL中环的技术长跑路线,为什么最适合光伏?》对国内整体能源结构转型根本战略逻辑分析的那样,汽车行业从“燃油占多数”到未来“新能源占多数”的转型,必然也是一个求稳的过程。


所以面对高油价带来的负面影响,政策和车企的动作实际上“覆盖”了所有乘用车。前者希望通过拉动消费,促进汽车制造业的稳定发展,从而对中国整体制造业进行扶持;后者则希望保持市场份额,尤其是尽可能完成2021年制定的种种销售目标,即便不赚钱也不可以让出自己的市场空间。


在振兴产业和促进经济的诉求下,一系列的促进政策随之浮现。




先说政策上的扶持,主要由“购置税调减”和“地方消费促进”组成。


  • 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时隔6年再次发布汽车购置税调减政策,直接覆盖国内90%+燃油车购车需求,覆盖乘用车总需求的70%-80%。

  • 在全国政策的基础上,地方政府还进行了各自区域的“加码”,主要手段包括“放宽牌照”和“增加购车补贴”。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42个各级地方政府出台措施促进汽车消费。


从这些政策的具体约束条件来看,短时间“打鸡血”的意味非常明显,也让车企的动作变得更为重要。今年前5个月,国内车企的销量目标完成率普遍偏低,完成率高于40%的仅有比亚迪一家,其他车企超过30%的都很少,大多聚集在20%-30%的范围内。


这意味着这些车企必须在剩余60%的时间里,完成原定70%-80%的业绩目标,核心考验的是营销能力和打折的决心。


国内车企目前也已经展现出了非常明确的“冲量”意愿,最明显的动作是“加码”官方优惠比例。长安、长城、吉利、奇瑞、东风、北汽等主流车企的热门车型均有数千元的现金补贴,以及上万元的置换补贴(以旧换新)。考虑到今年车企的主要目标是“保量”,后续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补贴还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乘联会目前给出的周度数据表明,6月6-12日这一周开始的国内乘用车销量数据似乎已经有所“抬头”,6月销售数据大概率将会实现销量同比、环比同时为正,很有可能是相关政策刺激消费“起效”的表现。



综合来看,政策和车企目标明确且坚决的推动,必然能够让汽车消费回归正常中期上涨的轨道。按照2022年后两个季度同比增长约20%、15%估算,2022年全年汽车消费市场乐观状态下同比增长约2.2%,悲观状态下同比减少1.0%。大概率与2021年能够保持同一水平。


基于总体市场需求基本保持平稳、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保量”等额外因素的影响,汽车行业整体的发展情况将指向“保营收、少净利”,板块基本面并未获得提升,整体普涨后续支撑力度堪忧。


二、新能源:2022年的天花板有多高?


在整体市场趋势下,燃油车的趋势没有必要过多讨论,份额、销量的双下滑已成必然,关键在于新能源部分的销量期望,后者完全可以拿来作为新能源特点车企的市值增长空间判断依据。


虽然新能源过去几年的确凭借自身特性开辟出了燃油车不存在机会的数个局部自主品牌机遇,如五菱宏光Mini EV为代表的微型车市场,以及全面主打智能化和高级乘坐感受的30-35万豪华轿车市场。



但下一步新能源的发展必须拿主流汽车需求“开刀”,也就是燃油车市场“5-10万”、“10-15万”、“15-20万”三块组成的乘用车消费最大基本盘。



从1-5月已经达成的销量结果中看,10-20万市场已经有逐步抬头的趋势,相反大于30万市场有了明显的下降。随着国内新能源车企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尤其是取代燃油车为目标的新能源车型持续出现,以纯高端定位的新能源车企将会面对极大的竞争压力。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车高渗透率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的过程,过去一线城市在上牌环节对于新能源汽车十分倾斜,引导出了非常高的渗透率,相应的政策引导做法正在向二三线城市普及。二三线城市虽然单个体量较小,但城市数目众多,将会成为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的主要来源。



以今年5月为例,当月销量最高的深圳,新能源渗透比率已经超过40%,但在1-5月的实际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上,已经被成都、佛山、重庆所超越,“从重点经营一线城市转向积极辐射二三线城市”已经成为今年新能源主流市场竞争的关键。


根据新能源今年1-5月的渗透率表现,预估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能够达到22-25%的水平,结合对中国整体乘用车市场销量趋势的判断,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进一步扩大销量增速,全年销量悲观预测下530万辆,乐观估计580万辆,同比增长50-65%。


对于已经在新能源赛道展现出竞争力的车企而言,保证营收大幅增长的确定性较高,利润情况则需要结合企业发展进一步分析。


三、重点关注:自主燃油主力车企转型


对于比亚迪之外、仍有燃油车业务的自主车企而言,今年还有一个关键性的挑战,就是进一步走通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的转型,核心思路在于“抄”比亚迪的作业。


在上文我们已经提及,在今年整体车市下滑的过程中,其实新能源的确混得要比燃油好很多。新能源在日常使用费用上的优势实质上已经深植消费者心中,只不过以前这个差距还不够大。


但假如我们进一步具体到新能源车的各个对比维度中去,你会发现新能源车板块的发展也不“均衡”。




首先是新能源车类型,进入2022年以来,插电混动在新能源整体市场中的占比持续提升。比亚迪就是最好的代表,我们曾在其2021年报解析中明确指出其DM-i产品线带来的巨大销售增量。



以比亚迪目前最畅销的紧凑型SUV“宋PLUS”为例,其主打省油能力的插电混动DM-i车型远比纯电动力的EV车型要畅销。这种趋势自“宋PLUS”正式上市销售之后就“一骑绝尘”,5月两者的销售比例已经达到了4:1。


在车身尺寸、内饰等元素相同的情况下,插电混动的DM-i车型实际上还比纯电车型略贵,但仍获得了消费者真金白银的认可,反映出当下汽车消费者再简单不过的“诉求”——新能源省油很好,但我还是不想要里程焦虑。


在新能源电池技术迎来续航力里程碑级别(单电池标称续航1000公里以上、换电技术普及)突破之前,消费者对于纯电新能源车的“焦虑”不会消退,也将持续影响新能源购车过程中的决策。


相比中规中矩的纯电车型,比亚迪新一代的DM-i系统以性能“退步”(相对于比亚迪突出性能的插电混动车型系列DM-p),换来了仍算不错的动力表现、出色得多的省油水平、相对更低的售价,瞬间“击中”了消费者真实用车需求。


“以‘省油版插电混动路线冲击传统燃油车市场”目前来看,已经势在必行。在比亚迪之后,国内自主车企也已经紧密跟随布局产品。核心思路也与比亚迪一致:逐步为自己最畅销的车型提供插电混动动力选项。


比亚迪近期的出色新能源销售成绩,与其“替换”燃油车的车型全面上量关系密切。其他自主车企从去年开始也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布局这一路线,围绕“省油特性的插电混动车型”的市场竞争已经展开。其他自主车企如果能够取得突破,有望实现市场价值的跃升。


四、最后谈谈比亚迪



今年1-5月各车企累计销量表现中,可以说是比亚迪“独领风骚”。销量排名前15的品牌中,只有广丰和五菱勉强保持了同比为正。对于目前同比落后差距仍比较的企业而言,2022年价值的关键在于“追赶”,尤其是以月度累计销量维度的改善。


除了比亚迪以外排名靠前的两家自主车企吉利和长安,还需要额外观察其新能源车发展走势,尤其是对标比亚迪DM-i的新插电混动平台销量情况(吉利雷神平台:星越L混动版、星瑞插混车型、领克01混动车;长安蓝鲸平台:CS35 PLUS蓝鲸版、CS55 PLUS蓝鲸版、CS75 蓝鲸版;)。


最后是比亚迪。5月比亚迪整体销量首次突破11万辆,其中,宋家族3.2万辆,汉家族2.4万辆,秦家族2.1万辆,元家族1.3万辆。这还不算受到召回影响的唐DM-i和受工厂影响的海豚。整体销量大幅增长的核心原因还是“DM-i”路线的上量。



以今年5月为例,DM车型销量已经超过了EV车型。之前以纯电为主的部分型号也已经开始了转换,4月发布的“汉DM-i”一下子将整个“汉DM”(也包括性能分型DM-p)销量带到了月销1.1万辆。


1-5月累计销量50.7万的数字,注定比亚迪今年整体营收不会低,参考比亚迪去年的销量趋势以及当前满产满销的状态,比亚迪今年预期销量有望达到115-125万辆,比去年增加57%-70%。


比亚迪核心的价值挑战还是在于盈利能力,具体参考妙投此前的妙投专栏文章,其实际经营效果将在8月底发布的半年报中体现,大概率还能以这次业绩为标准预估比亚迪未来几年的价值走向,值得重点关注,妙投届时也将为你带来最深度的解析。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