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opbox估值已近百亿美元,但它的中国同行们缘何未能站上风口?
2015-05-11 10:07

Dropbox估值已近百亿美元,但它的中国同行们缘何未能站上风口?

Dropbox是一家美国的云同步公司,可以帮助用户在不同的终端之间同步数据。当你使用同一用户名在多个不同终端上登录之后,任一终端上的指定文件将会被自动的下载到其他终端上,这么一来你就能跨终端对同一文件进行操作了——简而言之,就是U盘的终结者。


Dropbox自08年从YC毕业之后,一路高歌猛进,到2014年,用户数就已经超过3亿,公司估值也已近百亿美元,并在积极筹备上市事宜。甚至在2014年底还与微软达成云端存储合作协议,被微软用于加强集成Office的PC端、移动端和云端应用。要知道微软可是有自己的云同步服务skydrive的,可以说创办仅8年的Dropbox已俨然成为一家即便是Google、微软、苹果等巨头都不敢小觑的科技公司。


鉴于你懂的原因,国内的用户并不能“合法”的使用Dropbox,于是也就有了很多Copy 2 China的版本,例如百度云、金山快盘、七牛云存储、坚果云等等。可这类服务在国内一直不温不火,没有起色,甚至曾名噪一时的盛大EverBox还直接关了张,是这些公司运营失败吗?还是这类服务在中国就水土不服呢?是什么原因导致Dropbox的中国同行们未能在中国创造出一个风口,甚至连站上风口都没能够?


作为一款工具类软件,云同步教育用户的成本太高


要想使用云同步服务,首先你得有多个终端,然后在这些终端上安装软件。注册之后,要指定需要同步的文件,有些甚至还要指定与哪些用户同步。在使用的过程中,你偶尔还得确认是否已完成同步,否则在上传完毕之前就关闭终端的话,下载就无法实现。还有些在打开的状态下就会被系统锁定的文件,会因为用户忘记关闭而无法实现同步。这些都会给用户造成困扰。


笔者无意探讨中美网民学习的能力,毕竟Dropbox的CEO在早期见VC的时候也曾遭遇过这样的问题。只是中国的网民可能被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呵护”得太好了,在某些方面会比美国网民要显得娇嫩一点,如此复杂的流程很容易让同步软件局限在小众的范围内,无法传播开。


与对操作便捷性的高要求相同,中国网民对网络安全同样是“谈虎色变”。感谢某些免费杀毒软件长期以来的“常识性”普及,中国网民普遍认为自己的数据若是存放在网上,就会面临着分分钟被人爆库的危险,还是存在自己的硬盘上最安全,毕竟有免费的杀毒软件保护嘛。


而与网民的谨慎相对应的,却是对网络隐私权一种无法想象的置若罔闻。美国的艳照门之后,所有的媒体都站出来谴责黑客,而中国的艳照门之后,所有的网站都陷入了狂欢。中国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也让同步软件背负了难以取得信任的原罪。


当然,中国网民在某个特定的条件下,也还是可以做出让步的,那就是——免费。可是云同步软件有其特殊性:作为一个数据存储服务的提供方,云同步在服务器端需要大量的硬盘做数据的存储和备份,而频繁使用的硬盘又是个易耗品,所以云同步虽然是个互联网模式,看似轻资产,但实际上它的运维成本是相当高的。因此若想给用户提供免费的云同步服务,就只能依靠其他业务进行输血,或是大量的用户数和广告来支撑了。而这两种选择在国内大小公司尝试过之后,发现都并不很成功。


作为一款网络类软件,云同步的网络环境不太好


所有给用户提供网络服务的公司,都需要将自己的服务器架设在一个被称为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的机房里。所有的网络总线都是以数个ISP机房为节点进出,然后再传送到用户的终端上,实现互联互通,从某种程度上说是ISP提供了数据的“高速公路”。


这类设施在网络的作用愈发凸显的当下,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和公路、铁路、航空等同级别的国家级基础设施。ISP往往需要提供“防火防水防地震,防风防雷防断电”的高级别安全环境,有些ISP甚至能抵挡导弹的攻击,因此建设和运营ISP需要很高的成本。在国际上一般是由几家超大的公司经营,例如AT&T和Sprint,最近Google也在积极努力想成为ISP,但级别还不够。而在国内,呵呵,你懂的,所有的ISP都是国营。


当然,ISP由国家运营有其好处:安全,稳定,没有商业驱动,但在用户数据的安全性是否能得到保障这一点上,云同步软件就明显会受制于人了。百度云就曾在2014有过这样一幕:某天用户在登录自己的百度云之后,发现自己存在云端所有的“岛国爱情动作片”全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段百度的公告视频,声明“百度积极响应政府‘净网’行动号召,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云云。一时间论坛里鬼哭狼嚎,哀鸿遍野。


虽然在注册百度云时,用户协议里就声明如果在百度云上传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百度有权对其进行删除,甚至对用户进行封号,但此事还是折射出两个严重的问题:


  1. 用户存放在百度云上的数据究竟属于谁?百度是否有权在不通知用户的情况下,直接对用户数据进行删除?是否做过除了删除数据之外的其他操作,比如备份用户删除数据?

  2. 百度是如何检索到用户的这部分违规视频?对用户数据进行这样的扫描是否触犯了用户的隐私?除视频外,百度还扫描过用户其他哪些文件?


一如既往,这个事件很快就悄无声息的落幕了,被删除了视频的用户只能自认倒霉,默默的蹲在墙角画圈圈诅咒百度。可怜百度,之前还打出“存种子下BT”的旗号,试图通过帮助用户下载违规视频的方式来吸引眼球,结果被当出头鸟打了不说,还背上了删除用户数据的骂名。


网络环境的不自由,加剧了网民对网络安全和隐私的担忧,也加重了网络公司的运营成本,更间接的塑造了中国网民的封闭与彼此不信任,从而加大了云同步软件在中国的推广难度。


有人选择为了理想慷慨赴死,有人选择为了理想卑微的活着。云同步软件在中国当前的网络环境下也许是举步维艰,但柳暗花明未必不是又一春。


去做企业,而不是一般消费者


复杂的软件最好的去处莫过于成为工具,而工具最好的消费者则是专业人士,并且专业人士是愿意为工具付费的。


在企业市场里,多终端同步文件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企业常常为了同步文件搭建小型的私有服务器,所采用的方式也多是FTP或文件共享这类并不十分友好的工具。而面向企业的云同步软件不仅能帮助企业解决同步的问题,还由于是部署在企业内部的服务器上,免去了向ISP租用网络,报备的麻烦。当然,如果能为企业提供搭建在例如阿里云这类公有云上的同步方案,则是提供了一站式服务,让企业有更多的选择。


成为平台的服务,而不是坚持独立软件


服务类软件常常有种恐惧:如果系统做了同样的功能,我该怎么办?与之对应,如果能成为系统该功能的方案提供方,也是服务类软件一个不错的选择。


诚然,Dropbox就曾拒绝过苹果的收购,但毕竟不是每个创业者都能成就出一个Dropbox。如果能以独立的姿态成为某类平台——例如ERP——的服务接口,也确有可能出现双赢的局面:平台因使用了该软件提供的服务而显得更加专业,软件也由于平台的品牌为其背书而更深入人心。在平台协助其推广的基础上,再去发展独立软件也会更容易一些。


对数据提供服务,而不是分析


这两年,“大数据”成了一个热门词汇,似乎人人都想获取用户数据,然后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分析。可这毕竟是建立在窥探用户隐私的基础之上,很容易招致用户的反感。云同步软件与其去趟这滩浑水,不如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为数据服务。


除了对数据最基本的服务之外,各家云同步公司也都推出了各自不同的方案,例如百度云存种子下BT的离线下载功能,还有视频软件在线播放功能也为其赢得了不少掌声。而坚果云能将用户误操作文件找回,甚至还有简单的文件版本管理, 这都为其增添了不少亮点。


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一直都是在荆棘中前行,可这并不影响它们茁壮的成长。与其抱怨命运的不公,周遭环境的恶劣,不如像马化腾说的那样:“猫总是追着老鼠,历史一直是这样的,喊停、整改、妥协、再试点、大爆发。”诸君,共勉。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