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理疗真比到店方便?“酱油”打几毛钱的
2015-06-01 10:38

上门理疗真比到店方便?“酱油”打几毛钱的

理疗是上门服务中极重人工技能,又相对比较难标准化的领域。与洗衣、送餐等极易标准化的产品不同,重度体验的理疗服务对理疗师的综合水平要求极高。


理疗不但涉及众多技术种类:刮痧、SPA、足疗、按摩……而且操作过程中其实涉及和客户之间进行中医气血、人体保健等相关知识的交流、以及对服务态度、保密意识等众多环节的服务水平的体验。上门理疗实际上把门店中的统一管理服务、社交需求及相关配套措施带动的消费氛围和价值感抽离出来;让理疗师赤条条的直面消费者。


理疗相对解决具体问题的用户人群而言,见效过程较缓慢,不如医药立竿见影,用句白话来说:理疗服务究竟好不好,实际上三个字可以讲述:“看感觉”


看下对几家从业公司的体验感觉


功夫熊


地推是到各大互联网公司,主管+师傅带队上门,监管是怕师傅刷单;而配合到公司的师傅,相对经过挑选,加上主管拥有良好人脉,能给企业体验用户“免费又惊喜,看起来很美”的感觉;而据在线选择和个别朋友的到家体验反馈发现几个问题:师傅队伍整体从业年龄较轻,服务上门等待过时不给客户提示,年轻队伍容易让用户感觉不牢靠。当然,选择理疗师界面也可以明显从订单量反馈出理疗师”不患多、患不均”的整体状态。


一句说明:“只管跑得快的互联网项目,距离产生美”


点到


北、上、杭、深四个开放城市,比功夫熊少一个。也没有彻底解决线下服务流程和标准化的问题,说明这个坑所有理疗团队都要迈。


58背景,只做信息平台服务,但难渗透线下,质量管理,是发展痛点,这是种子选手不得不提的缺憾。


一句说明:“团队升级是发展关键”。


点妙手


相对规模较小,但是已经针对女性产后恢复、老人等不同人群设计不同问诊、出诊、档案、定制化等套餐服务方案;注意这些在个人订单服务中的套餐服务,并未区分陌生用户和老用户。但是其套餐有三个方案至少我看不懂细分人群的标准和产品差异,也没有开通城市说明。


产品说明缺说:从2000-10000不等的套餐,一旦定制就不可中途换人的霸王条款,可见小公司主体在规模扩张遇到压力,于是在没有和用户建设信任,以及对身体状态、保健服务精准需求沟通的情况下,包装概念进行营销试水;办卡类以现金流养概念的线下圈钱运动被媒体反复扒皮,也被用户厌倦。


线上的体验经济,只要产品足够好,是能够黏住用户的。


一句说明:“大有大的好,起码从容变革;小要做的精、千万别炒概念”。


脉度


老师傅相对集中的平台,虽然也在北京各大互联网公司来回来去的试用,体验,但其属于线下产品研发周期最长的企业,至今还未大推,攒大招没必要这么明显吧?


搜狐系背景的团队,总是把“这个行业非应急需求,补贴退了,用户还是跟着质量走”放在嘴上。


一句说明:“这年头,好酒也怕巷子深,卡位,在互联网行业极其重要”。


坑到底有多少?


O2O上门服务作为第二拨O2O大潮,从客户TO商家的信息流建设中渗透到交易,交易服务又因体验经济因素、渗透到服务,此类项目中,坑广而多:


  1. 目标用户的消费能力:现在地推都是给互联网公司的年轻白领,可是除了首单,价格却没降下去,补贴取消后,能做到白领人群增量吗?靠什么?

  2. 上门真比到店方便?店内服务是有全面的配套服务设施和一应用品器具;而上门,用户需要准备服务场景、师傅需要针对性携带器具,还不能带错,而服务流程管理渗透到线下现实吗?

  3. 真正的活跃用户有多少?据称每年20次就是理疗活跃用户,随着社会消费主体的转移,新一代用户对理疗这个具备中医背景,且在场景上与洗浴密切相关的消费品类,究竟会如何接纳喜爱?

  4. 平台上门服务概念外,如何赚钱?关联性产品按摩油、中医食补,不是需要消费场景就是需要专业知识和医嘱才能服用,究竟如何进行产品渗透?

  5. 线下质量管理是重中之重:在互联网鼓风机的环境下,有几家能抵抗资本补贴和规模的互联网发财梦的诱惑,踏实下来做实事?


再看几个企业目前发展状态


目前都处于项目早期的资源积累的阶段。


功夫熊


线下管理稍显不太重视,更重视数据和规模,或许卡位战更重要?反正风投的思维更重视你的规模效应,何必先做苦活累活,但是日后规模大了,是否更难做质量统一管理?话说这行真的是体验经济,消费者有时间挑选,有理由跟着体验走。


点到


依旧中规中矩,各条业务线均有规范,没有特别明显缺点。稳健而从容,反正58目前也不要财务数据,有调性、具备试错的条件。


按爽


上门O2O中的传统企业,大客户销售好厉害呢。


脉度


相对较重视服务体验,在做质量管理体系,且独家推出每个用户做身体保健报告,由好的中医师傅根据理疗师口述和文字汇报而得,具备定制服务的雏形。


笔者和业内人士的交流


到店的用户更注重社交,这部分用户对配套和设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讲究享受、注重细节。目前到家服务还做不到和店内一样的质量体验,在地推过程中,目前大家都采用的是数据流的做法:即到人群相对容易集中的公司去,每次起码十几人报名体验,而理疗师可以集中服务赚得也多,比较容易组织,容易出“效果”,其实就是单个地推而来的获取用户的成本会下降;而且还可以在朋友圈、微薄各种晒企业大佬、鸡汤励志等等。可是这部分人群相对而言,续订率非常低,一是大家都在公司推,各种活动福利应接不暇;二是年轻白领做增量,如今中医文化、生活习惯都在都市白领年轻人不是那么接地气,需要的培养成本也更高。


郭旭透露社区地推,面临的渗透难度更大。高端社区难进,即便进去,没有熟人领路也是白搭。真正的潜在用户都是开车倒库,然后直接电梯,碰都碰不上。而在这些用户休闲的时间,比如周末郊外游、傍晚社区办撸串,都是地推人员也需要休息的时间,做是做,成本就跟着上去了。然而还有些用户,的确是真实的店内的活跃用户,这部分人渗透难度更大,因为他们都是跟着熟人师傅、店家走的,也不在APP上多“活跃”。


身为创业公司,其实如何获取种子用户,并让其生根发芽;郭旭有自己的见解:首先是体验经济的质量关,其次在线下多走一步:让师傅花点时间去了解用户,并询问用户是否对自己的身体有了解,对理疗是否有见解;之后会根据记录和反馈,由真正懂气血的师傅出具身体报告。郭旭认为,如今各家基本都还处于初创期,规模优势的差距并不明显,无论产品研发、质量管理、活跃促进、还是跑师傅规模、用户规模之类的数据流,或者媒体关系、创始人形象的PR流,用处都不大。


O2O还是小范围实验,然后大规模推进,脉度创始人如此言道。


“活下去”很难,一方面竞争在各线展开的非常迅速,一方面还要踏实做好实事。作为一个人员、资本、行业资源都不是特别充分的初创企业,选择起来很痛苦。靠悟性,还有调动人力的水平;不细挖流程,很难做到真实的用户体验;细化流程,让团队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也才能做到精益管理。


综合分析


这行和其他互联网“风口”行业一样,企业具备创始人的气息,58出身的团队明显不想趁着鼓风机和卡位期,进行过度投机的市场行为,连首单补贴都比其他几个大推公司少20块。而其他公司,脉度明显地基打的牢一点,风格务实谨慎,市场方面却明显欠奉——需要知道,互联网是与资本结合最紧密的市场,可别耽误自己。而按爽和点妙手,酱油打几毛钱的?另外,祝功夫熊站在风口上一路狂奔的久一点吧。


创业的动力,源自对财富的梦想可渴望,也来自改变行业的野望,诸君好运!


微信号znzero 欢迎交流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