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们都没关注Reddit暴乱,但并不妨碍就此聊一聊网络社群的商业化
2015-07-07 16:49

我知道你们都没关注Reddit暴乱,但并不妨碍就此聊一聊网络社群的商业化

虎嗅注:当我们的网民为红绿之战奋杀之时,美国最大论坛、内容聚合网站Reddit刚上演一场暴动,这场暴动甚至有一个统一的名称,reddit起义。导火索是Reddit的重要员工维多利亚·泰勒(VictoriaTaylor)被莫名解雇,一时间,网站上的上百个子版块被版主临时关闭。


Reddit前CEOYishanWong去年突然离职,代理CEO EllenPao与社区用户的关系一直很紧张,网友认为是EllenPao将Reddit带入了新审查时代。所以,网友发起请求CEO EllenPao的离职请愿书。周五以来,请愿书上新增的签名有10万多个。就此,除了关注暴乱本身,有人对于社区的商业化做出了新的思考。文章出自Medium,虎嗅编译,转载请注明。


Reddit上的暴动,几乎是在刚刚才终于平息下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结束。网络社群的暴动史前前后后加一起得有30年了(我的前东家,Imgur,不久前也发生了一起攻占主页的暴动)。但Reddit,作为世界最大的网络个体群集社区,成为了这其中一个有趣的社区管理及商业化的案例。网络社群暴动虽不至一味重复,但确有些规律可循。


大多数的网络社区都是由营利企业来运营,财富往往只会向东家累积。但是,私企与所谓公共利益的界限时常是模糊的,其间的利润被描绘成了某种“税”。这种门面修饰是有必要的,否则创造价值的志愿者会认为自己成了薪资可怜的员工——义务劳动听上去,可比廉价工要容易接受得多。


那么,网络社区的商业化会面临哪些挑战呢?


  • 社区坚信它们是民主国度。主事人将网络社区描绘成了共和国,自己是依选而生的。而实际上,网络社区其实是一个弱独裁的存在。主导公司对于接触到他们软件的一切事物都有技术操控的能力。公司拥有这些软件,但实际的价值却来自于用户创造的内容以及人们不断的访问,让内容得以发挥出影响力。这导致了其所谓管理不过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压迫以及毫无决断力的民主。


  • 媒体商业化(就网络社区而言,买卖的是注意力),要不走大规模,要不就掘金于金矿之上。大多数人,选择走规模路线,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公司需要不断扩大群体规模,使之成为“主流”。但是群体的建立,有自己一套内化的语言逻辑,他们依此来判断谁是这群体中的一份子而谁又不是。这也就自然的形成了一道屏障——新人若想加入便得去学习这门语言。而若要降低门槛,便会在第一时间消解了群体的特色。


  •   单一用户操控的主页凝结的是用户个人的个性及力量而非整个平台的。对于变更,Facebook以及Twitter的典型用户跟Reddit用户一般排斥,但在这些平台上(指Facebook及Twitter),注意力的孤岛化稀释了愤怒的力量。反抗的“花车”需要在关注者子社区中游行至引起一个相当广泛的关注度,才能抵达管理层,这也就削弱了其对抗官方编辑操控的力量。当Facebook发布Newsfeed功能时,便无意间制造了一个能让用户自由选择内容的工具,使其反客为主。但是由于每一个用户的Newsfeed都是独一无二的,且用户和最终的编辑都是同一人,用户获取的将不再是所有用户都搜寻了好几天的、唯一的、一成不变的信息。正是由于有了一个集中化程度较高的用户自行控制的主页,并且该主页展示的内容将根据用户搜索特性呈现,在很大程度上,用户对其所获取的信息有了更大的掌握权。


没有一个拥有集体身份认同的网络社区,能如同Facebook、Instragram,Twitter以及Youtube这种隔离性的,以粉丝为基础的群体一般,获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奇怪的是,对任何现代巨头的集体认同型网络群体都有着深刻理解的却是零售商,亚马逊(Twitch,Goodread,IMDB以及DPReview的收购者)。亚马逊旗下的社群,如同彭博社媒体帝国为其终端一般运作着:本是作为吸引注意力的补贴资产,却成了它的收款机。


我总是讶于网络社群的演进,尤为好奇的是,为何移动端未能首先出现一个具有集体认同的大型网络社区。我怀疑,在未来将会有网络社区在商业上有大的突破,但这需要主控公司与社群间的交流到达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非常有可能是Reddit或者Imgur。而在这期间,我打算去干点别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