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打车类APP再泼一点冷水
2013-04-13 07:47

给打车类APP再泼一点冷水

今天@老朱-AngelTown 的这篇《快的打车:烧钱还能烧多久?》引起大家热烈讨论,看了下回帖评论,还是看衰的占多,其中我也算一个。

当然用逆反思维考虑的话,大家都看衰的领域如果有人挑战成功了,那肯定会是个赚大钱的领域,就看创业者们有没有这个智慧和毅力了。

在打车类APP出现之前,我和我家人一直使用电话叫车业务,遇到一大早要去机场或者近郊区公园玩之类的情况,就提前一天预约好时间地点,费用也就3块钱,比较方便,但一年也用不上几回。临时出门打不到车,也尝试过几次电话叫车,但等待的时间不低于半个小时(服务方承诺时间也是最快半小时),没觉得比站路边等时间短。从北京的情况看,这种电话叫车业务貌似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百度了一下资料,北京出租车预约率在3%以下。

如果能比较容易打到车,也就没必要使用预约了。在北京,也不是无论何时何地都难到打车。打车难往往出现在特殊时间和地点:上班高峰的住宅区,下班高峰的商务区,凌晨和深夜的郊区或偏僻地点,遇到雨雪天气……

一二线城市的交通问题,说到根源,很多是由于城市布局不合理造成的。所谓的功能区、中心化,让CBD在一个地方,住宅区在一个地方,商圈又是一个地方;人为造成上下班时住宅区和CBD间的潮汐效应,周末逛街造成住宅区和商圈间的潮汐效应。再宽的路,再多的出租车,也难解决这个问题。再加上各城市对出租车总量的管控,出租行业将长期处在车少人多的境地,卖方市场会持续很长时间。

用户对叫车的需求,如果是远期的,那现在的电话预约模式基本可以解决需求,有新闻说提前4个小时打电话预约成功率100%。现在这类电话叫车业务,要么是大出租车公司自己设的,要么是有政府背景的协会或公司设的。虽然商业模式是现成的,但限于业务需求有限,规模不大。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都没形成大气候,更多是公益性质,更何况人口规模较小的城市呢?

如果是即时的紧急叫车需求,遇到前面所说的特殊情况,估计在半小时内的叫到车的机率不会太高,就像我之前用电话叫车遇到的情况类似,等待时间不会比站路边等来得短。当然,等车地点必须是交通要道,会有空驶出租车经过。

远期预约的需求,有收少量服务费的现成商业模式,但市场规模有限;即时叫车需求,因一些客观条件限制会导致成功率不高,不仅影响用户体验,也影响商业模式。

现在打车APP的很多产品设计,从帮助出租车司机规划线路、减少空驶率角度出发做得比较少,都在考虑让打车者更快打到车,甚至动用了加价抢车的功能。即使以后APP运营方能从中抽成以图盈利,这种加价需求有多少人能接受?如果有人接受那市场规模又能有多大?还面临非常大的政策风险,出租车价格是政府管制的,加价可能涉嫌违法!当然可以美其名曰服务费,打个擦边球!

想从出租车司机身上抽成捞钱!这个想法我觉得更不可行。因政府价格管制和多重剥削,出租车司机本身是个低收入行业,对收入非常敏感!即使是小额也敏感!更关键的是有免费IM类替代产品同样可以对接这类信息需求。

所以有一种很可怕的情况是:现在打车类APP的推广,催熟和培养了出租车司机和打车者使用手机(移动互联网)主动揽客或叫车的意识和习惯,逐步发展,大家迟早会将信息沟通和对接平台转移到QQ、微信等IM类APP上。IM+定位,只要出租车司机在介绍里说明一下身份和载客状态,顾客查找周边用户就能找到空驶车辆,这完全可以满足司机和顾客的信息对接需求。

现在的打车类APP,都是倒贴钱求爷爷告奶奶地拉人使用;如果一收费,估计业务员都不好意跟人开口介绍业务。

再退一步说,如果这个领域的市场真的被开发出来,大的出租车公司或有政府行业背景出租车行业协会肯定会介入分一杯羹。

甚至可以说,打车类APP本来就是在抢人家电话叫车业务的生意,已经开展电话叫车业务的出租车公司或行业协会,肯定也会推APP继续延伸电话叫车的业务,人家的优势会比独立的第三方创业公司更明显。

之前,由于种种原因,电话叫车业务的普及率不高,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打车类APP的有力吆喝推广,把这个市场培育壮大了,更多人接受这类业务,最后可能的结果是:桃子被出租车公司或行业协会们拿走了,打车类APP干了帮人做“嫁衣裳”的活。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