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IL 耳机融资低估,汪峰应该学雷军
2016-01-13 19:45

FIIL 耳机融资低估,汪峰应该学雷军

此前 FIIL 曾完成 1000 万美元天使融资,汪峰以几百万美元的投资和影响力作价,占 FIIL 耳机四成左右股份,彭锦洲在内的创业团队共占四成股份,外部投资者则是梅花创投领投,青山资本跟投。


2015 年 10 月,FIIL 首次发布了 FIIL、FIIL Wireless、FIIL Bestie 三款耳机,号称预约量超 100 万台。但是从京东、天猫、亚马逊等线上渠道的数量看天猫旗舰店上,三款耳机月销量未超 450 台。京东上,三款耳机累计评论数仅有 1200 条左右,而亚马逊几乎没有评价。销量不算理想。


FIIL 耳机 CEO 彭锦洲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新硬件产品与软件的开发,以及围绕耳机产品展开的音乐生态圈的建设。但是区区千台级别的销量,建立生态圈显然有些不靠谱。


FIIL 耳机的问题在哪?应该如何解决呢?


一、资本推动的仓促项目


FIIL 耳机是一个资本推动的仓促项目,2014 年 8 月,汪峰鸟巢演唱会之后,汪峰的老友的吴世春发来微信,问他有没有兴趣做一款独立品牌的耳机。


因为行业里面有 Dr Dre 和 Beats 的成功范例,而汪峰现在的中国大陆的影响力爆棚,而影响力变现的最佳方式就是借着现在资本市场的热潮去创业。所以汪峰在和吴世春探讨之后感觉可行,就做了这个项目。


因为操盘得找一个有经验有点名气的,于是华为荣耀的彭锦洲入围,而在技术方面,汪峰找了缤特力的这几个前成员来做。然后到了 2015 年 10 月,三款耳机就新鲜出炉了,产品发布会搞成明星秀,从时间看有些仓促,并不是一个积累很久的项目。


二、产品定位的问题


可能是考虑到自己的形象与品牌,汪峰是把自己的FIIL耳机定位在高品质的HIFI领域,而非大众市场。


对于大众来说,200 元-300 元是一个上限,因为一部手机的价格在千元到 5000 元左右,而手机是最普遍的音源,如果想要量,就不能高过 300 元。


淘宝热销的耳机,除了超便宜的地摊货,一个层次在 50 元左右,还有一个层次在 200 元左右,到了 500 元,销量就凤毛麟角了。而汪峰提供的三款产品最便宜的也是 599 元,贵的 1599 元,这个价位已经进入到 Hi-Fi 耳机的世界。


Hi-Fi 的圈子很保守,新来者往往被喷,而汪峰团队的技术实力并不被认可。缤特力本身是做通信耳机的,在 Hi-Fi 行业并没有什么名气,靠缤特力中国研发中心的几个技术人员,就想要做出出色的耳机,这个逻辑在 Hi-Fi 发烧友眼里是不通的。


而从产品试听的情况看,应该所素质还是不错的,不能说非常优秀,但是可以说一些地方做的很用心,很有特色,声音细节表现也非常好。但是要得到 Hi-Fi 发烧友的认可,积累还是差了点。所以销量也就上不去。


曲高和者寡,Hi-Fi 市场本来就是小圈子,一个新来者没有足够优秀,靠明星卖不出多少。


三、耳机市场机会多多,汪峰应该学学小米


耳机这个市场很广阔,但是中国的品牌很弱势。其实世界上大多数所谓发烧品牌的耳机,都是在中国某个角落的代工厂里面,经过工资微薄的农民工之手生产出来的,出厂价格也并不高。只有很少几款产品不是中国制造代工。


如果要上量,汪峰的 FIIL 不应该局限在高端,推一款 100 元-300 元,人人手机可配的耳机才能普及开量,把名气变现,肯花几百元买演唱会门票的当然不会在乎再多花 100 元搭条耳机。


如果要品质,那么 FIIL 现在这点人马和技术力量够不够?


汪峰如果真想把这个 东西当作毕生事业来做,甚至退休后保障的话,就不能操之过急。市场定位分析清楚,自己想要的东西搞清楚,有资本助力不怕没有人马,没有资 源。但是也不是什么都要听资本的,急功近利的做法要不得。中国有足够多的代工厂,有足够多的耳机品牌,也有足够多的人才,聚集资源潜心对标做一款实力爆棚 的产品打形象,用性价比高的大众产品走销量,这样才能做的起来。


雷军做很多东西都能走量,那是因为同等东西,雷军可以总可以找出一款低价爆款的,消费者愿意尝试一下。而汪峰的 FIIL 也不能太高大上,也需要走量来普及影响,高端可以有,低端不能缺。


作者:maomaobear,本文首发百略网,如有不同观点,欢迎微信搜索“wwwbailve”关注百略网订阅号。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