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六个省份,下雨下疯了
2023-05-11 10:35

这六个省份,下雨下疯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ID:diqiuzhishiju),作者:冷夜寒星,校稿:辜汉膺 ,编辑:板栗、澄澈,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从5月4日开始,我国南方地区的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等多个省区出现了猛烈的强降雨,5月6日,福建邵武单日降雨量打破记录极值,超过250毫米,而江西宜黄更是超过300毫米,相当于一天就把年均降雨量的六分之一下完了。


今天还得继续(图:中央气象台)▼


大雨一直下,洪水也随之而来,江西、福建等地2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2条河流发生了实测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


广东广州、河源,江西抚州、赣州、新余,福建三明、龙岩等城市都遭遇内涝,各城市纷纷向市民发布内涝避险指南,被洪水威胁的村镇更是不计其数,截止5月8日,仅江西省的受灾人口就超过了50万。


江西抚州等地受灾严重,国家救援力量星夜驰援(视频:央广网)▼


入夏时节的广东、福建、江西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猛烈的暴雨和灾害?今天我们就来解析一下。


冷暖对决下的瓢泼大雨


暴雨是高强度的降水,标准是24小时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持续多天就可能引发严重灾害。相比其他国家,这种密集降水在我国尤其多见,这和我们特有的季风气候有直接关系


从东亚一直到南亚,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在之前的《东亚季风区》里,我们讲过,由于海陆热力性差异(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因此海洋升温降温较慢,陆地升温降温较快)以及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变动,在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出现了东亚和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加上中国青藏高原在内陆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面低压区。将周边的空气向内陆抽吸,这就强化了夏季风,东亚季风的范围甚至被拉到了北纬50°的黑龙江,从巴基斯坦直到黑龙江流域的地表最大季风区由此形成,季风带来的巨大降水量也成了近30多亿人口的生存基础。


青藏高原是东亚季风形成的强有力推手▼


季风区示意图▼


但每年的降水并不是均匀地播撒在整个季风区,区域以及时间差异还是很大的,在季风区东侧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会把南侧海面的暖湿空气带到北侧,与靠北的冷空气冷暖锋面交汇,冷空气下沉,暖湿气流抬升,形成降雨。


西太副高的位置对雨带分布有着很大的影响▼


由于“西太副高”会季节性南北移动,与之相伴的雨带也会南北移动,使得中国各地可以分时段降水,农业生产也依此安排。而每年的3~5月,正是华南地区的前汛期降水阶段。


又到了淌着水出门的季节▼


但降水也分很多种,可能阴雨连绵,也可能疾风骤雨。锋面雨具体怎么下,还要看具体的锋面情况。


如果暖湿空气势力较强,暖气团会主动移向冷气团,这时形成的是暖锋。暖风过境会出现连续性的降水,但是强度比较小,过境之后当地气温上升。


暖锋锋面雨▼


当冷气团强盛的时候,会主动移向暖气团,冷空气移动速度比较快,锋面剧烈抬升、激发对流,短时间内便会疾风骤雨、大风降温、造成强降水天气,过境之后,温度、湿度都会下降。


冷锋锋面雨▼


两种模式从结果来看,互有强弱,但最近南方各省遭遇的,既不是冷锋过境,也不是暖锋过境,而是“准静止锋”。


过度挑衅下的燥热回应


如果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很少移动或动得特别慢,就会出现准静止锋,相当于停在你头上,就不走了。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时,准静止锋就出现了(准静止锋示意图,图:bigmantova)▼


准静止锋的冷暖锋面坡度非常平缓,沿着锋面上滑的暖空气,可以伸展到距离锋线很远的地方,所以云区和降水区也非常宽广。这种连阴雨天气持续时间很长,但是强度也比较小,正所谓“霪雨霏霏、连日不开”。


在每年的冬春两季和秋末,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下后不断减弱,直到被南岭山脉阻挡,形成了影响华南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华南准静止锋。


华南准静止锋在不同季节位置也不一样,在冬半年,锋面北侧的冷高压势力强大,所以位置偏南,冬至前后甚至会推进到南海北部,此时在冷空气控制下的华南地区,降水并没有很强。


到了春分之后的夏半年,南侧的势力逐渐强大,锋区逐渐北移,华南地区进入持续时间较长但强度不高的降水过程。


华南准静止锋也会季节性摆动,其北侧是冷空气,南侧是暖湿空气▼


但今年的特殊之处在于,在华南准静止锋持续降水的同时,南北两边的暖空气和冷空气都在向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增援。


从4月中旬开始,从我国云南、广西、海南到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泰国都出现了极端炎热的40℃以上高温,越南气温创新纪录,达到44.1℃,泰国曼谷、普吉岛等地体感温度一度达到54℃,菲律宾部分地区体感温度逼近50℃。


温差巨大,但是冷暖空气又一时间相持不下,导致准静止锋及锋线北侧高强度降水▼


但在长江流域,上海、杭州、南昌等城市在经历了一番降水和降温后,5月7日左右的气温还在20℃上下徘徊,比海南低了20°,是妥妥的冷空气作祟。


这就导致“华南准静止锋”南北两侧的温差过大,但又相持不下,强行在“长时间低强度降水”里面,插入了一段“短时间高强度降水”,在南岭-武夷山脉一带的山区,降水强度尤其大,江西宜黄一天就下了300毫米的雨量,直接引发了一系列洪涝灾害。


可以说是身在雨带的中心地带了,一天下了300mm,宜黄一年平均大概1900mm▼


所以不论是5号以来江西、福建的暴雨,还是7号以来广东的狂风骤雨,其实都是两股极强的冷暖空气在准静止锋一线强对流的结果。


不过,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北移,陆地迅速升温后,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也将日渐势弱。


而且根据预测,南海夏季风将于5月16日前后爆发,西南气流将把更多的水汽从热带印度洋和南海输送到东亚大陆,南方地区对流性强降水会显著增多。冷暖空气的对峙前线也将从华南转移到江淮地区,一般会在6~7月形成所谓“江淮准静止锋”,中国季节性降水进入下一个阶段——梅雨。


江淮准静止锋形成了梅雨▼


但按照目前中央气象局的预测,10日至13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华南、江南中部南部、西南南部等地将有一次强降雨过程,以大到暴雨为主,局部地区将有大暴雨。华南的强降水还将持续到5月中旬,完全结束还要一段时间。


寒暑交替间的几度轮回


如果我们从更长的时段来看,今年春天过度南下的冷空气,以及华南-中南半岛的极端炎热,可能都和“消退过程中”的拉尼娜现象脱不了干系。


我们以前讲过,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升温是为厄尔尼诺,异常降温则是拉尼娜,两者以及衍生的气象变化合称ENSO循环,这是一个长时段的年际变化,虽然远在地球另一端,但也会通过一系列因果链影响中国的季风气候。


厄尔尼诺+拉尼娜+衍生的气象变化,ENSO循环,这是一个横跨太平洋的年纪变化,而中国就在太平洋边上▼



一般在拉尼娜年,冷空气活动相对更频繁一些,而拉尼娜已经持续了三个年头,今年冬天到春天频繁的寒潮和沙尘暴,就与此不无关系。


无论是冬季的寒潮,还是春季的沙尘暴,都和中纬度西风带的大幅波动有关,而西风带又与太平洋的ENSO循环有间接关系(今年4月9日到14日的沙尘天气示意)▼


不过无论是3月的沙尘暴,还是5月的暴雨,一切都将会过去。4月21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在《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中表示,异常持久的拉尼娜现象在持续了三年之后现已结束,热带太平洋目前正处于ENSO循环的中性偏暖状态,既非厄尔尼诺也非拉尼娜。


拉尼娜正在退去(2023年1月初至2023年3月初热带太平洋的海面温度,图:climate.gov)▼


对接下来8个重叠的3个月中的ENSO概率的预测▼


而国家气候中心结合监测数据、气候模式与统计方法预测的结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将于2023年夏季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完全相反,其产生的影响也基本上相反,按照常规猜测,我们可能要面对暖冬、北方干旱和南方洪涝等异常天气和气象灾害,而2014~2016年的上次超强厄尔尼诺,就导致2016年刷新了全球历史的最暖纪录。


南半球夏季,热带太平洋增暖,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图:NOAA)▼



今年2~4月份太平洋中东部下表层海水的异常高温预示着这一地区厄尔尼诺状态即将来临(拉尼娜现象海洋水温异常图,图:NOAA)▼


但ENSO循环早已衍生出各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操作,比如中部型厄尔尼诺;以及从拉尼娜转为厄尔尼诺,影响到中国还需要反馈时间;以及赤道东太平洋会不会顺利进入厄尔尼诺?


这其中还有大量的未知因素,预测数月之后的气象仍然是极其困难的。


如果我们比较去年10月和今年1月、4月,会发现赤道东太平洋确实在从拉尼娜转向厄尔尼诺▼


总之,由于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温度和降水量可能有很大的变化幅度,构成我们气候特征的诸多要素中,哪一项变化,都可能造成很大的灾害,由此可见气象知识的重要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ID:diqiuzhishiju),作者:冷夜寒星,校稿:辜汉膺 ,编辑:板栗、澄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