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肾买剧”,中国电视剧市场化已到“穷途末路”?
2016-09-12 10:38

“卖肾买剧”,中国电视剧市场化已到“穷途末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剧宝(cmtc-jubao),孙佳山 中国艺术研究院


自2004年起,在国内电视剧市场实行的是“4+X”的播出模式,即一部电视剧最多在4家卫视和X家地面频道同时播出,各省卫视和地方电视台通过合力购买热门电视剧剧集来分担成本,减少1999年后“上星”电视台的经营压力。


电视剧产能过剩


这一举措其实开启了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剧的自由竞争时代,在这一阶段,中国电视剧取得了类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GDP式的跨越发展,也的的确确的出现了一大批经过市场检验的经久不衰的时代精品。到了2007年中国电视剧更是拿下了生产数量世界第一、播出数量世界第一、观众数量世界第一,三个世界第一。


只不过,到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已经推行了近十年之久的中国电视剧“4+X”播出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新世纪初开始,中国电视剧的自由竞争年代差不多一直延续到2012年,到了2012年中国电视剧的产量也开始“见顶”,达到了17000集。


当然,这个周期并不是到2012年才彻底终结,从2007年开始,时空斗转的端倪就已经开始显现,从2007年到2012年,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剧的自由竞争周期,就已经开始触及到了它自身的天花板,也就是所谓“增长的极限”,产能过剩的问题在那时就已开始出现,在2012年的历史大顶之后,这两年的剧集产量则一直在回落。


“一剧两星”,杯水车薪




因此广电总局在2015年,正是想通过“同一部电视剧在每晚黄金时段联播的卫视综合频道不得超过两家,同一部电视剧在卫视综合频道每晚黄金时段的播出不得超过两集”的“一剧两星”政策,来调控“4+X”政策年代所造成的产能过剩问题。


但现实是,早在电视剧产量“见顶”后的2013年,实际状况都不是2015年的“一剧两星”,而是早已实现了65%的“一剧一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因为独播最能保证收视率,从2013年开始至今,在收视前十的电视剧中,独播剧始终占据着半壁江山。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便是这种事实上的“一剧一星”都没有改变电视剧产品流通渠道不畅的现状,更何谈“一剧两星”?


整个行业已经进入到了高度泡沫的阶段


从2013年中国电视剧的整体收视率情况来看,75%的电视剧平均收视率低于0.5%的及格线。2013年所有卫视在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为616部,其中首播的新剧为266部,仅占播出总量的43%。显而易见,在播出渠道有限的情况下,现有电视剧行业已经呈现出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市场现状。


而且,中国电视剧的生产产能在已经高度过剩的同时,真正经得住收视率考验和全社会广泛认可的精品剧集又极度紧缺,严酷的现实充分说明整个行业已经进入到了高度泡沫的阶段,全行业的警钟已经敲响。


高度垄断的行业生态


2013年之后,也就是在类似“一剧两星”的逻辑下,即便紧缺的精品剧集可以实现独播,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其他剧集会有更多的机会,恰恰相反,全行业的优质资源被进一步垄断。


2013年10月20日,广电总局又向各大卫视发文,规定每家卫视每年新引进的综艺模式版权不得超过一个,各大卫视歌唱类节目黄金档最多保留4档,这个文件也被媒体称为继2011年之后的“加强版限娱令”。


因此,一线卫视势必将进一步加大购买优质电视剧的力度,而且一旦发现真正的优质资源就甚至干脆寻求独播。中国广播电视行业自2103年起,就不得不习惯于面对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生态,在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行业泡沫下,在可预期的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电视剧的行业活力还将进一步下降。


例如,在对2014年国产电视剧状况的官方描述中,全国电视剧产量是“总体平稳”,共计生产完成并获准发行的剧目有429部15938集,和2013年大致相当;但实际情况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每年能够真正播出的电视剧却只有8000集左右。


比如已经出现“一剧一星”的2013年,共播出616部电视剧,其中首播新剧仅为266部,只占黄金段播出总量的43%。这就意味着在这个格局下,大部分年份都有一半左右甚至更多的电视剧会被束之高阁,而且这种渠道格局所产生的结果还在进一步恶化。


在2013年收视率突破0.1%的卫视台有18家,2014年则下降到15家,到了2015年只剩下11家左右。我国现有1179家电视台,其中有100家是“上星”的卫视,在这100家的卫视台当中,真正能够有实力去为了一个晚上的收视率,做到千万一集大手笔的电视台也还是屈指可数的极少数——面对这种令所有人咋舌的天价,已经有了“卖肾买剧”的全行业哀嚎。



“4+X”模式所开启的自由竞争时代已经终结


中国电视剧行业,在2013年就已经触碰到了增长的“天花板”,广电总局自2015年以来本欲通过“一剧两星”来释放“4+X”播出模式下的海量电视剧库存,但在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绑定的纯市场体制下,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的现实告诉我们,直接关乎广告收入的黄金时段的电视剧播出总量不可能有显著增长。尤其是随着“1.5轮跟播”的出现,恐怕“一剧两星”只会更加杯水车薪,这与当初的美好初衷自然背道而驰。


可见,当下中国电视剧生产和播出格局中的产能过剩问题,不可能单纯地通过“一剧X星”这种简单的加减乘除的方式就能解决。


当今中国广电行业所面对的,是由新世纪以来充分地自由市场竞争所导致的两级分化问题,这种两级分化深刻地体现在电视剧、电视综艺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广电总局的“一剧两星”政策,无外乎是试图通过这种加减乘除的方式,处理海量的电视剧库存,但是这种方式实际上显然是杯水车薪。


中国电视剧产能过剩现象背后的实质,是中国广电行业的文化生产,已经进入到整体性的通货紧缩周期。对于中国广电行业的管理者而言,能否整合、调节新世纪以来,现行广电体制“上星”后十余年所沉积的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自然也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可以贯穿到“十三五”乃至更远将来的历史命题。


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剧宝(cmtc-jubao)获取授权,作者:孙徍山(作者微信公众号:媒介之变mediachanged)。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