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opbox正在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网盘们呢?
2013-07-24 12:33

Dropbox正在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网盘们呢?

就像Facebook的创立是为了比较哪个女孩更Hot一样,Dropbox诞生的原因“仅仅”是两位创始人Drew Houston和Arash Ferdowsi受够了把文件用Email发给自己的行为,他们认为完全可以用一种更优雅的方式在不同设备之间同步文件。

然后在2007年,硅谷就有了Dropbox——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他们都做得非常不错,看看1.75亿的用户积累和数十亿美元的公司估值,你就明白为什么能在这里找到此前在Google和苹果工作的厨师。

如果以国内通俗术语来解释Dropbox在做的事,很多人会将其描述为:网盘。而Houston最近对于Dropbox的表态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他说,我们的目标是取代硬盘,至少要做硬盘精神的继承者。

但“网盘”和“硬盘取代者”的差距远远超过想象。一个很具象的例证就是,Dropbox最近刚举办了公司历史上第一次开发者大会——很多人甚至不能理解,为什么网盘还需要大张旗鼓地网罗开发者?

这就是决定性的差异。网盘们只是将存储介质从本地搬运到服务器端,而Dropbox要做的则是成为一种基础设施,很自然平滑地被开发者和用户需要。

从这次开发者大会上发布的一系列API,就能看出Dropbox思路的端倪。

首先是让用户能更加容易地从网站和移动应用保存、上传Dropbox文件。这一过程中有两个插件,一个叫Saver,一个叫Chooser,Dropbox将这些插件统称为“Drop-in“。即是说,使用这一组API的网站或应用都会在某处多出一个按钮,点击即可将某些资料以视频、音频、文档等格式上传到你的Dropbox中(Saver)——或者反过来,将Dropbox中的文件分享到这个应用或者网站上(Chooser)。

这就像是一种“中心分配”机制,类似Facebook上的“Like”和“Share”按钮,试图将互联网上其他的任意信息都转化为中心架构的组件——对于Dropbox来说,这种机制的核心则是文件,并且与Facebook不同的是,它兼有输入和输出的双向性,更具灵活度。例如最近和雅虎邮箱的合作,你既可以通过Saver将邮件中的附件上传到Dropbox中,也可以反过来把Dropbox中的文件粘贴到附件中。

接下来的Datastore API则是完成了更激进的改变——淡化“文件”这一在用户心目中的基本存储单位,并且更加贴近“多屏合一”这一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基本原则。因为这个API构建于服务的后端,强调应用数据的实时同步,因此不管前端是iOS App、Android App还是Web,抑或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或者智能电视之间,都能够通过Dropbox的服务实现真正的多屏互动。

例如最近很火爆的《植物大战僵尸2》,原本是单机游戏根本无所谓”跨屏体验“,但如果有了Datastore API的加入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在PC版上玩到一定进度后出门,在地铁上站定后立刻就能回到刚才的进度,而期间用户对于Dropbox的感知基本为零,此时它扮演的角色类似于空气。

甚至更理想的场景也已经被塑造好了,上面的例子是同一App的跨屏跨操作系统体验,那么下一阶段就是不同应用之间的数据同步调用,典型的场景如日常保健:卡路里监测、饮食搭配建议、餐馆推荐。三者可能是不同公司开发的App,但同样调用Dropbox的API即能实现跨应用的数据同步协作。

以上设想也许过于理想化,但Dropbox的总体发展走向是可以预期的,即成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而不仅仅只是存储私人文件的网盘。

当然,这里并没有贬低国内网盘们的意思。其实相较于国外其他大公司中规中矩的网盘(Google Drive,SkyDrive等,多只能用于自身产品之间的文件、数据同步),还是有一些国内云存储产品的思路值得关注,例如百度和迅雷。

PCS(个人云存储)作为百度云战略的一部分,其价值在于“打包效果”,除去给开发者提供云存储空间、提供文件数据存储API等网盘基本功能之外,还可以协同MTC(移动测试中心)、Screen X等服务形成完整的移动开发流程。据说去年某一时刻,移动云事业部总经理李明远给了李彦宏两个方向提案:一个是开放给开发者的PCS,另一个是移动框计算。结果Robin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可见其重视程度。

迅雷的切入点则依然是其赖以成名的速度。其提供的云加速是一种智能缓存(Smart CDN),可以根据资源的冷热程度和分布情况来调整索引内容,对用户传输习惯进行分析并在第一时间内将用户所需要的资源从最近的服务器上提取出来,完成加速过程。撇开网盘属性不谈的话,云加速甚至能够成为迅雷To B端(甚至可以开放出来服务其他网盘)对外的重要输出能力。

当然,相比较Dropbox的超级明星光环,目前国内网盘产品还并没有上升到类似的业界关注度。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