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直播app开始,什么产品都可以自称社交产品了
2017-03-10 08:00

从直播app开始,什么产品都可以自称社交产品了

陌陌2016年四季度的财报在周二发布,其盈利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周三各种分析文刷了一下科技圈的屏,很多分析是很不错的,读后很受教。现在媒体和分析师朋友请让一让,产品经理要开始装逼了。


2016年的社交产品乃至媒体娱乐产品,大家都开始不安分,要横着走了,各种跨界打劫玩到飞起,诸位可以去看一下苹果App Store的社交Top150免费榜单,各种怪力乱神,很多看上去和社交一毛钱关系没有的产品跻身其中,尤其是直播类产品,基本都把自己划为“社交”类别,反而一些大家通常认为是社交产品的如FaceU,很谨慎地把自己放在“摄影与录像”品类中。


直播的火爆以及涌现出的大量明星产品,是2016年值得大书特书的现象之一,我们今天就想聊聊直播和社交这点事。




直播到底是不是社交?


本人去年1月的文章中,提出一个观点,原话如下:2016年的社交产品破局要务,是紧扣“消费”和“见面”这两个元素。


所谓“消费”,就是要服务于价值变现,需要激发和贴合付费的场景,通俗的说就是要让用户花钱。而“见面”,就是用户需要发生进一步的交际,最好是线下的真实交往,而不只是线上的闲聊。一年过去,践行这一原则的陌陌,成绩有目共睹。所以说直播是社交,至少也是社交的延伸,是没问题的。


唯一的出入在于,预测中线下的见面趋势,被更有效率的直播见面取代。虽然有美颜、美眼等黑科技加持,但好在动态画面的表现力比静态修图后的照片,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估计有读者看到这要开喷了:打哪指哪谁都会啊,小编麻烦不要自卖自夸了。本人并不是小编或者自媒体,没必要像个别专职自媒体朋友一样动不动搞点预测然后自抬身价。社交产品是近几年来本人的研究和工作重点,写文章也只为记录这些思考的过程用于沉淀自己并与同行交流。


但,说直播不是社交,也是没错的。玩过直播的人都知道,人气旺的情况下,一个直播间成百上千、成千上万人,屏幕评论滚动飞快,如何社交?


直播和社交的关系是什么?


去年在领英的一次产品交流活动上,魏武挥老师提出一个观点:社交就是反馈。我是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的。


大家都有这个体验:发个朋友圈,没人点赞,感到好失落;发出去的信息和评论,无人喝彩,觉得很郁闷。反馈即使不等同于社交本身,起码也是社交的核心体验和需求。反馈是否实时和及时,决定了一个产品的社交属性强弱。


我们设想有一个横向的坐标轴代表参与者数量,则人数越少,反馈越直接越及时(同步);人数越多,代表反馈越间接越不及时(异步)。正如一对一的IM和聊天,除非对方完全不想搭理你,则沟通效率是最高的;反之,上百人的群,上千人的会议,上万人的演唱会,最终话语权会落在其中的焦点人物(管理员、主持人、明星)身上,参与者之间的反馈感受,与参与人数增长成反比。同步反馈,偏社交;异步反馈,偏媒体。


所以现在看回直播这件事,会发现直播只是一种产品表现形式,无关于具体的产品分类。参与人数越少,越接近社交产品;参与人数越多,越接近媒体娱乐产品。一对一的直播与视频通话无异,而直播间人数多到了一定程度,那就是演唱会了。想让主播注意到你,需要通过各种方式高亮自己,比如送礼物这种付费手段。至于普通用户不想花钱就拼手速点一下免费的礼物,正如演唱会的观众手灯,多了也很有气势。


2016,直播社交哪家强?


在今年初,应虎嗅邀请,对2017年互联网界可能发生的事做了一点小预测。关于直播,当时我的原话是:“直播领域将在2017年春节前后倒下一批缺乏自有流量池的知名产品,而垂直直播也将让位于平台型直播。目前看来,陌陌和快手是我最有期待的两个直播平台。”


直播本质上和彩票一样,是出口型产品。所谓出口型产品,是指几乎不生产流量但消耗流量以变现。和彩票的轻资产模式不同,直播的引流成本和带宽、服务器等运营成本很高,用户留存率又很低,所以市面上某些很有名的产品,今年将会由于缺乏自有流量而式微甚至突然死亡。建议不要弄僵尸用户来骗投资了,早日转手才是王道。春节后很多中小型直播平台纷纷倒闭,也是一种预警。


至于陌陌、快手和微博,则是自有流量型产品中通过直播变现的三类优质案例代表。陌陌在异性社交领域对用户的心智占领已完成,直播收割流量变现、增加用户活跃度和美誉度,且完成产品转型升级,一举三得;快手通过短视频分发聚合了大量活跃用户,通过直播为其中的才艺用户提供舞台,并提升自身产品和商业价值;微博则秉承一贯的明星大V路线,联合嫡系部队一直播,把粉丝牢牢吸附在自身的生态体系中。其他一些垂直直播平台,或受制于PC直播时代的秀场定位无法突破,或过于垂直用户群体受限,在今年可见的未来,他们的用户体量和市场份额将进一步萎缩。


从半年前开始,我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已经尽量避免去判定某个产品究竟是社交产品,还是媒体产品娱乐产品了。用户场景在扩展,产品界限在模糊,分类越来越不重要,而两年前开始一度遇冷的社交产品类别,借直播的东风逆袭,让人重新意识到,社交产品作为互联网产品基础需求的重要性。


2017年,是否会出现挑战微信江湖地位的社交独角兽呢?过几天,再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今年社交产品发展的预判。这次玩一把标题党,题目先放出来,就叫《2017年社交产品关键词:骚浪贱》好了。


判官:十余年移动产品经理工作经验,曾从事手机及ROM行业,现在专注于社交产品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