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朱昌明:地方政府如何吸引外迁央企落地?
2023-08-05 17:42

专访朱昌明:地方政府如何吸引外迁央企落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王雅洁,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各大央企子企业外迁的步伐正在加快。


8月3日,曾为多家央企子企业、地方国企提供改革咨询服务的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昌明在接受经济观察报专访时称,央企子企业外迁,对央企而言是带头疏解非首都功能、服务国家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但是,朱昌明还提醒道,央企子企业外迁本质属于市场行为,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企业外迁绝非简单地搬家,因外迁可能产生人才流失、项目停滞等风险,面临经营环境变化、配套体系不足等困难,配套稍有不慎可能就会“伤筋动骨”。


经济观察报:央企子企业外迁,对于央企来说意味着什么?


朱昌明:央企子企业外迁,对央企而言是带头疏解非首都功能、服务国家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央企是由原国家部委改组或者拆分而来,导致央企扎堆北京,随着央企规模越来越大,加剧了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环境恶化等“大城市病”。因此,央企子企业外迁就成为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工作,必将极大优化首都经济和空间结构,解决城市拥堵,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


其次,央企子企业外迁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范围,上升到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年初国务院国资委在《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业投资管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要求,中央企业要围绕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推进优势互补的央地合作,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因此,央企子企业外迁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央地合作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更好融入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强化央企在能源、资源等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领域布局,更好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安全。


第三,央企子企业外迁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人挪活,企业也一样,央企子企业外迁,有利于央企更好规划产业布局和资本运营,进一步补强产业链、人才链,更加靠近供应链和市场,这样才能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更有利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切实发挥央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经济观察报:央企子企业外迁,对于地方政府和地方经济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朱昌明: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加速的今天,地方政府需要转换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而央企子企业外迁是国有资本资源的再分配,为地方政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就能发挥“乘数效应”,能够带动、辐射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加速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应梳理自身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下力气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国资央企“一盘棋”,有针对性主动对接契合的央企,深度推动央地合作、共谋产业协同发展,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产业集群,提高地区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观察报:央企子企业外迁,需要提前预判哪些风险和困难?需要做哪些准备?如何考察市场等?


朱昌明:央企子企业外迁本质属于市场行为,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企业外迁绝非简单地搬家,因外迁可能产生人才流失、项目停滞等风险,面临经营环境变化、配套体系不足等困难,配套稍有不慎可能就会“伤筋动骨”,企业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未雨绸缪才能“兴利除弊”。


一是要考虑外迁前后的运营衔接问题,确保企业外迁工作平稳开展;二是要考虑外迁后企业正常运营的问题,尤其是关注城市的营商环境、生产要素、生活配套、人才储备等因素,确保满足企业正常运营的条件;三是要考虑外迁后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问题,结合拟迁入的地方产业基础、产业协同、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等条件,做好迁入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案,确保企业通过外迁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经济观察报:以基建建筑行业为例,这类央企企业从北京迁出时,您觉得去哪些城市布局更有市场和前景?


朱昌明: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建筑业存在能源与资源消耗大、劳动力日益短缺、科技水平不高等问题。基建建筑行业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红利期,随着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整个行业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建筑类央企均面临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挑战,这就赋予企业外迁特别的使命,甚至企业外迁攸关企业生死存亡,需要审慎推行。


我认为,建筑类央企应从如下方面考虑企业外迁工作:一是贴近市场,房建市场虽然低迷,但是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依然有较大发展空间,而城市建设重点已由增量开发转为城市更新,这都是企业外迁考虑的主要因素。


二是贴近创新,建筑类央企需要统筹考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企业外迁工作,通过企业外迁加速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创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和提升服务品质,从经营理念、市场形态、产品形态、建造方式以及行业管理等方面重塑建筑业,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


三是贴近人才,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建筑类央企需要考虑拟迁入地方的教育、人才等要素供给情况,是否具备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宜居环境。


经济观察报:从地方的角度来说,应提前做哪些准备,才能实现央地共赢?留住央企?


朱昌明:首先,地方承接央企子企业外迁,应该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地方要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静下心来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编制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仅仅依靠所谓优惠政策来吸引央企的时代已经过去,地方政府应换位思考,从央企服务国家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等定位出发,针对不同需求的央企,坚持精准对接,提前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体系配套、强化要素保障等准备,承担市场不愿承担的风险,解除央企外迁的后顾之忧。


其次,地方要有系统思维,充分将地方资源与央企优势相结合,打破传统的、僵化的企业边界,将资源向优势的央企集中,不仅要实现央企迁入,更要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与央企全面整合,发挥央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领头羊”作用,带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王雅洁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