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包围下的蕞尔小国,靠什么创造了经济神话
2017-04-13 19:21

阿拉伯人包围下的蕞尔小国,靠什么创造了经济神话

浪潮工作室出品(微信号:WelleStudio163)严肃不正经,客观不中立。


拥有不到70年历史的以色列,人口仅有710万,没有自然资源,在建国之初却能以少胜多,打败了阿拉伯七国和志愿民兵组成的联军。在随后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以色列又数次战胜了叙利亚、埃及等国,从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割去了大量领土。


军事胜利并不是以色列奇迹的全部。在今天,更为人所称道的是以色列在经济领域的疯狂扩张。


1948年以色列胜利后在埃拉特升起了一面手工打造的国旗,标志着战争的结束 /Wikipedia


按照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2015年以色列人均GDP已达34523美元,居日本之前,法国之后。在与以色列直接交战过的国家中,经济表现最好的黎巴嫩刚刚突破了人均GDP8000美元的关口。而两个以色列的主要敌人,叙利亚与埃及的人均GDP则在2000、3000美元徘徊。


事实上,人均GDP这一指标仍不能完全反映以色列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


在中东地区,除以色列外,科威特、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等产油国也有较高的人均GDP。然而作为一个非产油国,以色列拥有更为健康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也不易受到全球油价波动的影响。


2016年5月23日,巴勒斯坦工人于穿过以色列边境进入加沙地带之后,运送水泥 /视觉中国


以色列的人类发展指数在188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18名,经济自由度排名33位。由于在科技领域的持续高投入,以色列的科技部门尤其引人注目。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以色列在创新度上位居世界第二,仅具瑞士之后。从各项经济发展指标来看,以色列与周围的邻国少有相似之处—它并不像一个中东国家,更像一个被遗落在中东的西欧国家。


以色列奇迹的奥秘藏在其历史当中。


英治下的犹太复国主义


早在以色列建国以前,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在社会、经济发展上就开始分化。


在犹太复国主义的鼓舞下,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犹太人开始大规模移民奥斯曼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由于战败而解体,巴勒斯坦地区被国际联盟交给英国进行委任统治。


2013年5月6日,以色列耶路撒冷。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首都(双方都有争议)和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耶路撒冷区的首府,原巴勒斯坦最大城市 /视觉中国


在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宣布“英王陛下政府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的民族家园,并将尽一切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基于这一宣言,英国执政当局决定鼓励建立犹太人机构,并与阿拉伯人分享权力。然而,出于对贝尔福宣言的抗议,阿拉伯人拒绝正式参与巴勒斯坦的管理,也始终未建立一个与“犹太机构”平行的阿拉伯机构。


犹太人则抓住了这个机会,积极利用英国当局授予的正式权力,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犹太机构,这一机构包括了劳工、财政、移民等部门,成为了以色列国家的雏形。


以本·古里安(后来的以色列首任总理)为首的社会主义者,为犹太人提供住房、医疗、工作与教育等服务,完善了社会基建;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始终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机构,社会完全处于碎片化状态。


以色列国家雏形的出现不但决定了中东战争的胜败,也为日后以色列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5年10月19日,人们穿过耶路撒冷市中心的轻轨 /视觉中国


当然,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经济分化远早于以色列的建立。在经济发展上,犹太人不但拥有基本成型的国家,还具有另外两个优势:大规模移民和资本流入。


受到犹太复国主义的鼓动,加上欧洲日益严重的排犹主义的影响,一战后大量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地区。


截止1947年,约有63万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地区,占这一地区总人口的35%,他们为巴勒斯坦的犹太社群带来了宝贵的技术和劳动力资源。


遍及世界各地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则为以色列的经济建设筹款,没有亲自建设家园的犹太人用钱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心。这些资金对于犹太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在1922到1947年间,巴勒斯坦犹太社群的NDP(国内生产净值)以年均13.2%的速度飞速增长。


到了以色列建国前夕,人口远远少于阿拉伯人的犹太人却拥有规模3.5倍于阿拉伯人的经济,包括相对现代的教育产业、效率较高的金融和商业机构。


社会主义色彩的混合经济


从经济到政治,以色列都与英法德等西欧成熟民主国家非常相似。然而以色列的独特之处在于工党,这一社会主义政党,深度参与乃至一手主导了民族国家的建立。


在独立前,由本·古里安创立的工党就把持了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机构。在以色列建国后,工党更是在30年中从未输掉一场选举,而执政接近30年。可以说,没有巴勒斯坦的犹太劳工运动就没有现代以色列国。


2014年7月25日,以色列总统佩雷斯24日正式卸任。曾两度出任总理, 2007年宣誓就任第9任总统,2016年去世 /视觉中国


这一历史对以色列有持久深远的影响。


在建国伊始,工党深度实践了社民主义理想,建立了以高度国家干涉为特征的混合经济。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垄断着大部分重要行业,而工会企业和集体农庄等非私有制经济也得到了工党政府的鼓励。私有经济不但被客以重税,还在各种资源的调配中受到了严重的歧视。外资的流入受到了很大限制,补贴政策和贸易壁垒被广泛使用,以保护本国脆弱的初生产业。


此外,工党政府也通过各项政策调整以色列的收入分配。


建国伊始,以色列的新移民与老国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收入鸿沟。为了控制收入差距,工党政府着手建立了现代福利国家。此外,在工会的影响下,公共部门内部的工资差距被严格地控制,而高收入者也面临着较高的税收负担。


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到60年代末,无论以发达国家还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标准看,以色列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平等的国家。


根据1968年世界银行的数据,以色列的基尼系数已经降低到0.327,平等程度列全球第五。


2015年3月14日,左侧是以色列工党领导人和犹太复国主义联盟共同领导人Isaac Herzog的海报,右侧是利库德党候选人、以色列经济部长和右翼犹太家庭党领袖Naftali Bennett的海报 /视觉中国


虽然饱受经济学家的批评,这些看似反效率的政策,在建国初期并没有影响以色列经济的增长。从1950年到1965年,以色列的GNP以11%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增长,人均GNP的增长率也超过6%。


除了移民带来充足劳动力之外,对这一时期的快速增长更为关键的是大规模的资本流入。


首先,为了补偿纳粹政权的罪行,西德政府对以色列支付了巨额的赔款。从1952年到1966年,西德国向以色列和犹太机构支付了总额30亿马克(现价一千亿美元以上)。


以色列政府针对北美发行的债权也受到了美国和加拿大犹太人的欢迎。同时,美国政府也通过贷款等形式向以色列提供了可观的援助。


从1950年到1967年,以色列资本总量按不变值计算增加了8倍,几乎全部来自国外。


1948年到1973年,以色列人口从87万增加到330万。这些条件使得以色列有充足的资本和劳动力注入本来规模就不大的经济,带动了建国初期飞速的经济增长。


失去的十年与复兴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在以色列和叙利亚、埃及之间爆发,被充满敌意的阿拉伯国家包围,以色列时刻面临着地缘政治的风险。中东战争也拉开了以色列经济“失去的十年”的序幕。


2011年8月6日,以色列特拉维夫,数十万人集会抗议住房、儿童抚养、汽车燃油等领域的生活成本高 /视觉中国


资金和移民流入开始减少,加上石油危机造成的世界性经济不景气,以色列的经济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


在这段时间里,以色列经济的人均增长率接近于0。繁荣时期政府无度的开支难以为继,以色列政府不得不面对庞大的政府赤字和债务。为了应对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以色列国家银行开始增大货币发行量,这导致了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到1984年,以色列的年通胀率接近450%。


以色列人终于意识到,过去长期坚持的发展模式需要进行根本上的改变。


1985年,以色列议会通过了《经济稳定计划》,计划内容包括降低政府支出,控制工资增长,并限制国家银行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解决政府赤字的能力。


2012年2月19日,以色列埃亚勒,巴勒斯坦男子在以色列埃亚勒检查点等候工作。巴勒斯坦失业率走高经济面临崩溃,越来越多的巴勒斯坦工人通过合法或者非法途径,前往以色列寻找工作 /视觉中国


在两年时间内,政府财政转赤字为盈余,通货膨胀也被控制在20%左右。更重要的是,由于政府财政支出的减少,企业和公共部门不能再依赖政府毫无节制的补贴,不得已开始寻求方法提升自己的效率。


与此同时,政府引入了一系列旨在推动经济市场化的改革措施。


低效的国有企业被私有化,私营企业受益于金融市场改革,获得了新的融资渠道。曾经,强大的工会势力建立了严苛的劳工保护,企业家不但要承担高于市场价格的劳动力成本,还难以开除低效的员工。而劳动力市场自由化让企业家敢于雇佣新的员工。


2013年2月25日,2010年在以色列港口城市阿什杜德以西约15英里(24公里)的地中海沿岸发现了维多利亚气田,拥有巨大的能源储备,甚至可以改变以色列的经济结构 /视觉中国


以色列经济的开放度也开始大幅提高。作为一个人口不多,国内资本和市场先天不足的经济体,以色列开始积极参与全球化。曾经不受欢迎的外资被请进了以色列,贸易壁垒被逐渐拆除,国内企业不得不提升效率和技术,与国际企业竞争。


开放的经济,也让以色列越来越依赖于国际贸易和全球化,更容易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曾经,主要的威胁在于世界性的经济萧条。而今天,随着发达国家的保守主义政党的崛起,以色列人不得不为逆全球化的可能性而忧虑。


因此,以色列逐步在高科技领域站稳了脚跟,开始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资力度,并鼓励初创企业的建立。


如今的以色列成为了一个以开放、自由为特征,以先进的科技领域和繁荣的商业著称的国家。以色列科技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居世界第一,其人均科技出版物排名世界第四,而人均发表科技论文数量10倍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一万个雇员中就有140个科技人员。在美国和日本,这一数字分别是85和83。


2016年7月13日,耶路撒冷,以色列科技公司Zore发明的一款手机软件Zore X可以提醒枪支拥有者有人在使用他们的枪支 /视觉中国


以色列拥有世界第二多的初创企业,仅次于美国的拥有量。而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则被认为是全球创业者仅次于硅谷的最佳选择。


由于廉洁高效的公共服务,优质的人才资源和宽松的政策环境,以色列成为了初创企业的天堂。这也是在逆全球化的今天,以色列依然能以创新神话的姿态屹立不倒的原因。



参考资料

Economy of Israel (2016).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Bareli, A. (2007). Mamlakhtiyut, Capitalism and Socialism during the 1950s in Israel. The Journal of Israeli History, 26(2), 201-227.

Macabee Dean (1989), Israel: The Road from Socialism. FEE.

Nadav Halevi (2010), A Brief Economic History of Modern Israel. EH.net.

Israel: The history of an economic miracle (2008). ISRAEL21C.

Metzer, Jacob (1998). The Divided Economy of Mandatory Palestin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乔尔·米格代尔(2009),《强国家与弱社会》,张长东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撰文|苗公知

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