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凭什么是云南景迈山?
2023-09-19 16:07

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凭什么是云南景迈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道寻茶记(ID:didaoxunchaji),作者:何如卿,编辑:欧寒天、秋风风,图片编辑:吴学文,策划、审稿:欧寒天,设计:东子、九阳,原文标题:《全球首个茶文化世界遗产诞生,景迈山凭什么?》,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云南景迈山的背景和特点,包括景迈山古茶林的历史和规模、古建筑群落的独特性以及与茶相关的文化传统。文章强调了景迈山作为全球首个茶文化世界遗产的重要性和意义。

• 景迈山拥有近2000年的茶叶种植历史,是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

• 景迈山古茶林被称为“人类茶文化史上的奇迹”和“世界茶文化历史自然博物馆”。

• 景迈山的古建筑群落和茶文化传统展示了中国少数民族与自然融合的典范,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迹,在中国云南景迈山!


2023年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中,“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正式成为我国第57项世界遗产,也是迄今为止全球首个茶文化世界遗产。


云海中的景迈山古茶林

摄影/张钊海


景迈山已有近2000年的茶叶种植历史,拥有古茶林面积2.8万亩,有古茶树320余万株,是目前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是名副其实的茶叶活化石群落。国内外专家学者称景迈山古茶林是:


“人类茶文化史上的奇迹”

“世界茶文化历史自然博物馆”

“茶叶天然林下种植方式的起源地”

“人类农耕文明的奇观”


世居在这里的布朗族、傣族等民族以茶为生,将与茶和自然相关的语言、风俗、建筑、饮食等文化传统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呈现出中国少数民族与自然融合的典范。景迈山就如同它村寨中标志性的干栏式建筑一般——结实、稳重、温暖而有诗意。


原始森林、滚滚云海满足眼欲,古建祠堂、民族文化洗涤心灵,茶宴、剁生、舂辣子敬奉舌尖……当然,也少不了那一杯充满兰花香意,苦尽甘来的景迈普洱茶。


一、全球首个茶文化世界遗产,为何源自景迈山的生命之树


9月17日晚,云海翻腾下的村落里聚满了人,此刻的景迈山静得出奇,一只马蜂停在石斛花前,不解为何这些世代生活在这片山中的布朗族、傣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数民族同胞都在屏气凝神。


夕阳下,静谧的景迈山

摄影/社长的旅行日常


当遥远的沙特首都利雅得传来捷报的一刻,所有琴弦、锣鼓与欢呼都响了起来。当酒杯被举起相撞,马蜂被惊起,穿过干栏式木楼的立柱与瓦顶,穿过村前树稍采茶人的指尖,飞向高空。


这片俯瞰呈“心形”的村落被越拉越远,逐渐被参天古树的枝丫覆盖,仅能看见一片错落有致的灰色瓦顶与云海连在一片水平线上,仿佛一架方舟坐定于汪洋之中。


村寨静静地坐落在壮阔恢弘的景迈山古茶林中

摄影/张钊海


景迈山千万年来孕育的景致,在此刻用茶与世界相连。为何在拥有悠久种茶历史的中国,偏偏是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成为第一处茶文化遗产向世界推荐?


云南,是一个“山之国”。位于澜沧江流域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景迈山平均海拔只有1400米,算不上雄奇,也算不上险峻。但正是其千万年演化出的温和气候、起伏山峦、阴翳古木使得这里成为了古人刀耕火种的定居之地,而茶树,正是大自然对这里最大的恩惠。


茶组植物起源远比人类古老。它们从第三纪山茶科树木发展,演化成野生茶树,再到被人类发现、利用、栽培并大规模种植,历经了数千万年。在这样漫长的岁月中,一路南下的澜沧江造就了这片世界上最早一批的茶叶原生地带。


而这里世居的少数民族,则将茶树看做“生命之树”,将这片茶叶原生地带变成了世界上保存最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古茶园。


据《布朗族言志》和相关傣文史料记载,最迟在佛历713年(公元180年),布朗族的祖先帕哎冷就带领自己的子民,迁徙至景迈山上种下了一棵棵、一片片的茶林。传说中,帕哎冷离世时不给族人留下金银、牛羊,而是留下了漫山的茶树,并要求族人“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茶树”。


千年不移,布朗族人牢记祖训将茶当做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与这里原住的其他民族同胞一起来敬重、供奉、继承,铸就了人类生存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典范。使得这片“帕哎冷遗产”在千年之后的今天成长到2.8万亩,成为了世界的遗产。


一片茶园里最先种下的茶树,称为“茶王树”

摄影/社长的旅行日常


景迈山申遗之路已经走过了十余年,在这条路上,它向世界生动地展示了我国先民发现茶、敬畏茶、种植茶、制作茶的过程,以及一片树叶如何影响一个世居民族的性格文化、实现千年传承的传奇故事。


据世界遗产价值评估标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至少需要满足三大价值条件:传统人类土地利用的杰出典范、能为延续至今的文明与传统提供独特的见证、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传统信仰与事件等。


而景迈山正好满足了这些条件,这便是:古茶林的完整性、古建筑群落的独特性、有关茶文化活动的传承性。


据传在数世纪前,曾造访过这片深山的欧洲探险队惊叹于完整的茶林生态,他们发现葱郁的古茶树、清幽的茶香使得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自然香气,与普罗旺斯同有自然的美妙气息,便称这里为“东方普罗旺斯”,并传播到世界。


然而在这座呈东西走向的山峦上,如此庞大且完整的古茶林只是整体景观的其中一片拼图:


那些稀疏分布在山地缓坡上,藏在古树荫蔽下的古建筑群落,以及生活在这座山上的原住民所承载的茶文化与传统精神,更是这片遗产独一无二的点睛之笔。


二、古人智慧的“层次感”,“立体王国”的绝美茶林


若你从国道214线来到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再往南开,再沿着蜿蜒的公路行驶18公里,便到了这片壮阔的景迈山,这里的栽培型古茶林主要有五片。


漫步在景迈山大平掌古茶林

摄影/社长的旅行日常


其中规模最大的古茶林有两片,一片是位于景迈大寨的大平掌古茶林,而另一片则位于芒洪寨子后山之上。这其中又以大平掌古茶林为代表,也是绝大部分游客所能看到的古茶林。


在这里,南腊河与南门河在山谷间流淌,山间云雾缭绕,森林与村落没有明确的界限,让人一时分不清身处茶园、村落还是森林。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从数十米高的樟树、大青树枝丫缝隙中透过,珍稀树种思茅木姜子、红椿等纷纷摇曳着身姿,蜂神树张开它巨大的枝丫保护着60多个蜂巢,俯瞰着脚下多样的茱萸、蕨类等草本植物。


生物多样性在景迈山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摄影/社长的旅行日常


漫步在景迈山中,你会突然发觉人是多么渺小,而伪装成树枝的竹节虫,在榕树上睡觉休息的太阳鸟,与兰花一般粉嫩透明的“兰花螳螂”等百余种鸟类、昆虫,又在提醒着你身处一个动植物的“立体王国”中。


根据海拔从高到低,景迈山呈现出森林、古茶林、传统村落、耕地水田的复合型垂直利用景观。而其中的古茶林,则以最原生态的“林下种植”成为最大的外在特征。


这里的原住民将茶树视为生命之本,在千年的栽培养护中,景迈山人工栽培的古茶林,模拟自然生态进行了林间开垦和林下种植。


景迈山古茶园,采取“林下种植”方式,是高超的生态智慧

摄影/Sundayshang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立体群落结构下,形成了复杂且稳定的生态系统,使得防病虫害、有机养料提供,都可以在自然环境内完成,体现了当地人民高超的生态智慧。


在这里,可以享受“普洱茶自由”。由于与森林混生,茶树具有强烈的山野气韵,使得景迈茶特别浓郁又有兰花香,茶汤有涩感,但醇厚、甘甜且持久。


景迈山这片接壤缅甸的边陲之地,一直用如此优秀的普洱茶与外界保持着关联。自史料记载,明代以来,景迈古茶便是上贡于孟连土司,乃至皇室宗亲的贡茶;上世纪中叶,布朗族人也将此茶献给了国家领导人并大获赞誉;2001年,景迈古茶更是作为国礼赠送与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


至如今,普洱茶打开中国乃至世界“版图”的时候,景迈山也凭借优秀的古茶产出,成为“新六大茶山”之一。古树每年焕发新芽,新芽又被做成茶叶,将景迈山古老的故事分享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三、独特的“打卡风景”,是延续千年的古建智慧


说到大众眼中最“眼熟”的景迈山风景,也许不是古茶林。在一些主流社交平台上最常出现的“打卡照”,大多是苔染墨沾的青黑瓦、连甍接栋的悬空木屋。而当来到此地的游客从大巴车上走下时,眼中最先捕捉的,也是在山花掩映中升起的炊烟,以及撑起晚霞的檐角。


景迈山傣族古寨,建筑风格独具民族特色

摄影/社长的旅行日常


这些木屋,被称为“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创造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景迈人用树木、泥土、石头等三种简单的原料建造起来,被世人描述为“拥有自然风景的本质、音乐的节奏、绘画的手法和诗歌的品质”。它高高架起,能避兽也可防洪;一楼一底,楼上休憩,楼下养畜,具有非常典型的地域特色。


景迈山主要有布朗族、傣族人居住,分辨他们的建筑便是看屋檐上的“图腾”:牛角形状是傣族,而象征茶叶的“三叉戟”形状便是布朗族

摄影/社长的旅行日常


林中有屋,屋前有林,是景迈山最吸引人眼球的景观之一。本次世界文化遗产中景迈山共包含有芒埂、勐本、景迈大寨、糯岗、翁基、翁洼、芒景上寨、芒景下寨、芒洪9个传统村落,它们无一例外都保留着最为传统的建筑与那些充满智慧的村落建设技术。


景迈山原住民将古茶林与村寨进行了结合,并在空间层次上表现出了极强的层次逻辑,分为了核心层、生活层、生产层、自然层4大区域。


景迈山的村落,保留了最为传统的建筑

摄影/社长的旅行日常


以糯岗(糯干)古寨为例,寨心及周边的公共空间构成了古茶林整体的核心层, 整个空间以寨心为原点向外辐射, 以有序的肌理形成向心布局。寨心所在的核心层不仅是村落整体的几何中心, 同时也是古茶园居民的精神信仰中心, 更是村内各大活动的重要场所。


沿着寨心,干栏式民居建筑顺应自然山水地势有序排开, 形成了村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圈层;而这些建筑群落以外是茶林与田园, 是村民生产劳作的主要场所;在最外层,则保留着未经雕琢的自然山体及原始林地。


“林中有屋,屋前有林”

摄影/Sundayshang


若能到景迈山的古民居内做客,迈上楼梯室内便可让你一览无余——在原住民的传统中,建筑内要分高低两处:低处做饭储物,高处起居坐卧。屋内有火塘与神柱,火塘是生活,塘火不熄,烧茶煮水待客生活;神柱是精神象征,家里大小事要向祂们请示。


烧茶待客的景迈山姑娘

摄影/社长的旅行日常


古建的魅力便在于此。景迈山千年前的先民早已作古,他们变成泥土,成为筑起这些遮风避雨栖身之处的脊梁;他们用智慧造就的建筑延续至今,让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家的方向。


景迈山原住民坚定的历史传承与民族信仰,让这里的村落建筑都如同一个故事,与当地的环境、气候、地理、文化长成一体。又跟着时代,跟着生活,继续生长。或许到了当地,走上那些吱呀作响的老屋地板,你会对这里的山、地、人产生更多的敬仰。


景迈山人正在按照传统技术搭建房屋

摄影/社长的旅行日常


四、象脚鼓声震醒茶魂,景迈山又何止有茶


茶树承载了景迈山人对自然最丰富的感情。行走在山间,我们能想象到千年之前,种树的男人、采茶的女人、爬到树上咿呀作笑的孩子都是怎样的心情。如今千年过去,景迈山的茶林成长到万亩绿波,向全世界展示着茶的演化与魅力。


而这里人与茶的血脉联系,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和与深厚的信仰——“山有神,树有魂”。在景迈山生活的布朗族,是中国唯一一个以茶为生的少数民族。同样生活在这片大山中的傣族、拉祜族、佤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共同保存了中国少数民族中最古老而完整的茶文化民俗。


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摄影/社长的旅行日常


这里每个寨子都有茶王树。茶王树是每片茶园里最先种下的树,茶王树是神树,它守护着茶园,保佑风调雨顺——景迈山不仅有外在的美,还有内在的精神和信仰。


从游客视角,哦不,嘴角便能对此可见一斑。


作为世代以茶为生的民族,用茶做菜是景迈山原住民的拿手绝活,一场全茶宴你让你酣畅淋漓:古树茶炒鸡蛋滑嫩清香、茶叶炒牛肉别有风味、凉拌茶叶尖爽辣刺激,特别是干煸古树叶,有油炸的快感,又有茶叶的苦感,重要的是吃完还有回甘。


云南美食,极具地域特色

摄影/社长的旅行日常


再来一盆螃蟹脚炖土鸡,清爽的汤水透出淡淡的琥珀色,细细一闻,有一股若隐若现的梅子清香。当然,此螃蟹脚并非真的螃蟹,它的学名叫做扁枝槲寄生,一般寄宿在古茶树上,是景迈山的顶级特产,也是生态良好的有力证明。当然,十足的美味与营养之下,螃蟹脚因稀少而高昂的价格也让人对这份“美味”万分珍惜。


寄生在古茶树上的螃蟹脚

摄影/社长的旅行日常


除了茶食,当地特色的民族风味也能让你吃得迈不开腿——用各种动物的瘦肉与纯天然的野生佐料经反复砍剁直至剁碎,甚至会加上动物鲜血的剁生,一旦你接受它,这种甜爽与鲜美让你终生难忘;用猪肉、牛肉、鱼等做的腌酸肉,搭配蒜、芫荽、花椒、糊辣椒等佐料,酸中带香,是节日时少不了的待客菜;舂辣子则是用布朗族自己种的辣子,配以最少12种以上的野生天然香料舂制而成,香味四溢,连拌白米饭都能成为上品美食……


景迈山中,生长着丰富的野生菌

摄影/社长的旅行日常


食罢,去到各民族的庙宇静心,在景迈大寨的傣族大金塔下看云卷云舒,再到翁基佛寺里感受岁月洗礼,在哎冷山茶祖庙中朝拜布朗族茶祖帕哎冷……感受信仰的传承。


正如布朗族建筑楼顶上的图腾“一芽二叶”一般,茶贯穿了这里的民风民俗,各大相关节日也是他们敬仰“茶神”的体现。


如果你在四月走进景迈山的布朗族村寨,在空气里还弥漫茶香的清晨,山林间便飘荡出象脚鼓声,震醒沉睡的茶魂。在哎冷山,布朗村民们正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茶魂台旁举行祭拜茶祖,庆祝山康茶祖节。


傣族大金塔

摄影/张钊海


人们点燃手中的蜂蜡,对赋予他们生存和希望的古老茶山祈福颂礼。在同一个月,十数公里之外的景迈大寨大金塔下,象征着吉祥幸福的一朵朵水花即将在空中盛开——傣族的泼水狂欢和百家宴也即将举行。


还有如茶魂节、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祭哎冷等民俗活动,都无不展示着这里多元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一幅别开生面的图画。


茶魂台

摄影/社长的旅行日常


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相结合的独特“茶祖”信仰,让景迈山的各民族原住民,从茶林的栽培养护,到以茶为核心的生产生活方式,再到万物有灵、尊重自然、以和为贵的生活方式,共同创造了人与地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神和谐的地域性格。


茶祖怕哎冷雕像

摄影/司幽


这里是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诞生、发展、延续的独特见证,原住民保证了这种传统延续千年,并依然充满活力。景迈山成为世界遗产对他们而言,只是固有生活的延续和保持而已。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农耕文化的精神被深刻烙印进人民血液,而时代变迁中,文化不断更迭与重建,能留存千年的硕果都变成了沧海遗珠。景迈山便是其中璀璨的一颗。


布朗族居民日常

摄影/社长的旅行日常


从帕哎冷种下第一棵茶树起,两千年倏忽而过,当我们再次登上景迈山,古茶林荫蔽中向上而发的蓬勃生机,茶魂台上人与自然的遥相呼应,犹在眼前。沧海桑田,历史流转。心游万仞间,我们回望这片山林云海,便能寻到时间的力量。


恭喜,全球首个茶文化世界遗产

摄影/社长的旅行日常


参考资料:

云南景迈山糯干古茶园景观格局层次解析.马兴永,2021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专题片.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道寻茶记(ID:didaoxunchaji),作者:何如卿,编辑:欧寒天、秋风风,图片编辑:吴学文,策划、审稿:欧寒天,设计:东子、九阳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