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持续震荡:多只债基报大额赎回,机构称负反馈小于去年
2023-09-29 09:51

债市持续震荡:多只债基报大额赎回,机构称负反馈小于去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周一帆,题图来源:unsplash

文章摘要
债基市场近期出现大面积调整,多只债基报大额赎回。机构表示,今年赎回压力相对去年较小,且债市收益率仍具有配置价值。

• 近一个月内,4219只债基出现亏损,占比两成,受宏观经济筑底企稳和经济刺激政策影响。

• 大额赎回主要发生在单一机构定制化的基金上,对多机构持有的公募基金影响较小。

• 债市震荡幅度加大,但赎回潮已接近尾声,债券市场仍具有配置价值。

债基市场迎来大面积调整。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7日,以近一个月内的表现来看,在已有数据的5538只债券型开放式基金中(不同份额分开计算),4219只债基出现亏损,只有1138只债基获得正收益,占比仅为两成。


“从宏观角度来看,经济数据显示宏观经济筑底企稳,叠加各类经济刺激政策频繁加码,对于经济的悲观预期形成一定扭转,债券市场因此承压。”中欧基金债券基金经理胡阗洋告诉记者。


胡阗洋进一步表示,近几年四季度债券市场表现均欠佳,叠加去年四季度赎回负反馈的学习效应,机构在9月份的操作上均更为谨慎。今年理财机构持仓久期普遍较短,因此在本轮下跌中,中短债面临赎回规模更大,中短端债券收益上行明显,曲线极平。


创金合信恒利超短债基金经理郑振源认为,短期来看,牛市氛围消失后,债市震荡的幅度有所加大。资金面、利率债供给、短期经济数据表现等,都可能对市场形成一定程度的扰动,体现为阶段性的调整风险和机会,合适的操作仍是震荡局面下保持总体不动,小幅调仓。


“当前债市出现一定的超调,中短端国债、1~1.5年券商债均处于过去3年的70%分位数左右,其他期限和信用债品种也普遍在60%分位数以上。因此,当前债市收益率仍是有配置价值的。”郑振源告诉记者。


一、债基又见赎回潮


除了整体业绩表现不佳之外,大额赎回成为了近期债基市场备受关注的现象。


9月27日,汇安中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发布公告称,该基金E类份额于2023年9月25日发生大额赎回。为确保基金E类份额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响,经该公司与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决定自2023年9月25日起提高该基金E类份额净值精度至小数点后八位,小数点后第九位四舍五入。


“这部分情况更多是发生在单一机构定制化的基金上,是基金在面临单一机构大额赎回时,避免净值异常波动而采取的措施。而针对多机构持有的或者零售渠道销售为主的公募基金,本轮赎回压力相对较小,也没有形成明显的负反馈。”胡阗洋表示。


整体来看,据记者不完全统计,9月以来,已经有超过20只债基因下跌面临大额赎回,而进行了净值精度的调整。


此外,亦有市场观点认为,部分机构或出于止盈和流动性管理目的提前减仓债券或赎回债券型基金,从而放大了债市调整。


“部分机构的确有止盈性提前赎回的情况发生,他们重仓的中短债在这波下跌中也的确上行幅度更大。规模、资金面变化等因素导致的账户流动性压力都会放大债券市场的波动,这应该也算是债券市场投资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基金经理做好账户的流动性管理本来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胡阗洋坦言。


值得一提的是,大量债基回撤、多只产品因大额赎回而提高基金净值精准度的情况,在去年11月也曾出现。彼时,因债市的持续回调,债基净值出现大面积回撤,进一步引发众多投资者出现“恐慌性”赎回,继而再度激起赎回压力,形成螺旋效应。


对此,胡阗洋认为,“当下出现的大额赎回现象也侧面说明确实是有机构在9月份进行防御性减仓,或者止盈性赎回。但这部分资金在债券市场重回震荡后,仍然会选择回归债券市场。而且从我们得到的数据来看,本轮理财/基金净卖出规模明显小于四季度,并且有部分理财机构的买盘也非常活跃,因此本轮赎回更多是部分经理的流动性防御行为,形成负反馈的概率和幅度小于去年。”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亦向记者表示,“我们认为,四季度资金面和机构行为会对债券市场产生扰动。机构行为方面,前三季度债市走势整体较强,四季度或存在机构止盈,基金等交易型机构也面临一定的赎回压力,配置型资金近期在市场调整时较为活跃,所以目前看可能会放大市场波动,但出现去年底大幅度的赎回潮可能性相对较小。”


二、震荡中等待机会


展望后市,在胡阗洋看来,近期掀起的债基赎回潮已经接近尾声。


“经过九月份市场的不断试探,市场在10年期国债MLF(中期借贷便利)+0.2%位置,1年期CD、MLF利率附近均面临非常强的上行阻力,从利差和绝对收益角度都具有了一定配置价值,尤其是短久期资产,安全边际已足够。随跨季后供给压力减弱,机构配置力量的修复也将支持短端利率重归下行。”其解释称。


“债券配置上,资金面当前紧平衡,但近期央行对资金面的态度仍较呵护,后续进一步大幅度收紧的可能性比较小。长端利率方面,在基本面和政策预期下,仍需等待调整后的机会。”魏凤春表示。


“如果从中长期视角来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整个无风险利率是具有三个特征的:高点逐步下移,而低点较为刚性,波动性逐渐减小。背后反映更多的是宏观波动的下降和地产、人口等中周期的变化。”胡阗洋告诉记者。


其进一步表示,“我们认为未来1~2年,久期风险不是债券市场的核心风险。但其他风险同样存在,比如在波动率下降的同时,机构会在压缩信用利差的策略上,行为更加趋同和一致。市场因此一定会面临信用风险的纠偏过程,比如去年的四季度。所以在组合管理上,我们会更加关注估值风险,从更细化的仓位集中度的角度上控制风险暴露。”


在魏凤春看来,具体的债券投资策略上,需要考虑市场波动和赎回压力,“开放式产品建议降低风险敞口,维持中性偏低的久期和杠杆,提升组合流动性应对市场波动。负债端稳定且能承受一定波动的组合可适当挖掘择券,增厚票息。”


胡阗洋亦认为,短期视角下,债券票息策略优于久期策略,组合采取短端票息资产+长久期利率债的哑铃型策略或将更为有效,同时还可适当通过短久期仓位博弈曲线走陡。


其补充分析称,长期来看,PMI、社融、PPI等数据均显示经济在低位企稳,叠加9月季末月信贷投放力度大、资金面和汇率仍有压力,短期债券市场找不到趋势向下的利多因素,又逢国庆长假临近,机构行为整体谨慎。但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定价了稳增长政策的落地,其与MLF利差在0.2%上下,也已经持平去年底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同期MLF的最大利差。后续市场更加关注的是经济的实际改善,而对政策的不断加码有所脱敏。


“此外,考虑票息因素后,银行二永债(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和长久期信用债也逐渐体现配置价值,保险机构参与明显增多。因此,从绝对收益角度来看,债券市场上行空间也有限,短期债券市场仍将以震荡为主。”胡阗洋表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周一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