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整个夏天的山火,摧毁世界林业碳汇的信心
原创2023-10-17 22:54

一场整个夏天的山火,摧毁世界林业碳汇的信心

出品|虎嗅ESG组

作者|陆琳

编辑 | 袁加息

头图|视觉中国


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054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林业碳汇、气候风险

文章摘要
加拿大山火烧毁大量森林,给林业碳汇带来了巨大损失。林业碳汇是通过投资繁育人工林来吸收二氧化碳的一种减排方式,但山火的频发使得森林固碳能力受到质疑。

• 森林火灾导致林业碳汇项目面临风险,森林被烧毁后无法继续产生减碳指标。

• 林业碳汇的实际减排效果存在限制,森林固碳能力不是永久性存储,树木老化死亡和山火都会释放二氧化碳。

• 林业碳汇的测定标准不统一,存在模糊不清的地带,导致重复计算和质疑,使得大公司开始放弃碳汇林项目。

在遥远的加拿大引发的一场山火,掀起了全球碳汇市场的风暴。

 

已经持续肆虐了几个月的加拿大山火烧毁了大量森林。加拿大消防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0月2日,加拿大林火过火面积已达到18.5万平方公里,超过整一个广东省(17.95万平方公里)。

 

受加拿大山火影响的碳汇林项目分布


严重的森林火灾不仅导致生态环境遭受重创,而且还引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一个名叫“林业碳汇”的生意在这次山火之后遭受到了极大的损失。

 

林业碳汇直白解释,就是通过投资繁育人工林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获得一定的“减碳指标”,这些指标可以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部分碳排放较多的公司可以通过购买这些指标来使得企业的碳排放达标。这一行业也被称为“碳抵消”行业,卖的是能抵消多少碳排放的指标。

 

高排放企业要付钱给造林事业,客观上讲促进了林业发展,减少了总碳排放。

 

加拿大作为林业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自然做起了碳汇生意,不少公司在加拿大布局森林资源获取碳汇,在市场上交易碳排放指标。

 

但是这次山火确暴露出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森林是可能被山火烧掉的。一旦森林被烧毁,“林业碳汇”那不就没了吗?

 

“林业碳汇”:减排新思路真的有用吗?

 

目前来看,森林着火问题的通行应对方案是建立一个“缓冲池”,每一个“林业碳汇”项目创立之后,都要把一定的“碳汇”额度放到这个池子里。一旦某个项目发生火灾,就能消耗掉这个池子里的额度来补充。

 

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简称CARB)向加州遵守本州二氧化碳排放限制的公司出售碳信用额。同时CARB要求经认证的“林业碳汇”项目将一部分额度存到“缓冲池”(buffer pool)中,用于应对火灾和其他事件。

 

但是,过于频繁的火灾超出了CARB预估。加州的非营利性气候解决方案数据库“碳计划”(CarbonPlan)去年8月发表的一项分析,发现加州市场认证的碳汇森林在过去七年间发生了六场大火,泄漏了约600万吨碳,几乎耗尽了缓冲池中原本为未来一个世纪准备的所有碳信用额度。

 

这也使得人们对林业碳汇的质疑越来越多。伴随着频发的山火,森林固碳还有被烧掉的风险,那么这些拿来交易的指标还有安全性吗?

 

目前CARB的解决方案是,把缓冲池进一步扩大,提高未来每个林业碳汇项目放到池子里的份额。

 

可是这仍旧阻止不了人们的质疑,一旦发生火灾,以欧美各国的情况基本是应烧尽烧,啥样的项目能抗住这样的风险?

 

在马里兰大学收集的数据基础上建立的在线平台全球森林观察(Global Forest Watch)在2022年报告称,过去20年间,全球森林的过火率几乎翻了一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今年内早些时候预测,到2050年全球范围内极端山火的数量将增加30%,到本世纪末将增加50%。

 

也就是说未来山火的数量和严重程度都会大幅度提高,这么一看林业碳汇的项目风险不是一星半点。

 

另一个问题是,林业碳汇这门生意能降低多少碳排放,本身都要打上问号。

 

植树造林能够固定的二氧化碳是有上限的。


森林的碳汇能力主要体现在固定植被以及土壤中的碳。但是森林生态系统固定的二氧化碳并不是永久性存储,而是会随着森林生长状态不断变化。树木老化死亡之后会释放二氧化碳,森林遭遇山火也会释放二氧化碳。这使得森林所能发挥的实际固碳效应会受到诸多限制,甚至有可能从碳汇变为碳源。

 

也就是说,万一种植过程中没有处理好,搞不好不仅没有减少碳排放,反而增加了碳排放。

 

还有个问题是,林业碳汇的测定还存在模糊不清的地带。

 

林业碳汇的测定有一个核心要素“额外性”——可以这么理解,林业碳汇指的是人工干预后,比自然状态下增加了多少森林,多出来的固碳量才能变成林业碳汇的碳抵消指标,进而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

 

要测定这个额外值,就得引入“基线”的概念。“基线”关系到自然情况下一片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会发展到多少。如果相比这个“基线”,森林覆盖率增加了,那么多出来的部分就可以被作为林业碳汇来计算。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基线”怎么测定呢?


没有公认的标准可以判定。英国易捷航空秘鲁支持了一个碳汇项目,结果位于偏远地区的森林用人口稠密区域作为参考设定了基线,一下子就把减碳量拉上去了。

 

除了不太靠谱的一系列测定之外,林业碳汇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碳减排量存在重复计算的情况。例如上文提到的碳汇项目,既可以被列入英国易捷航空的碳减排指标,也能被列入秘鲁国家碳减排指标。等到各个国家和公司热热闹闹发布总结报告,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达到了减排承诺,最后一算总排放量,发现碳排放还是超标了。

 

这种乱象发生在林业碳汇项目上,也使得越来越多外界质疑林业碳汇不靠谱,认为这是大公司给自己镀金的面子工程。

 

重重压力之下,壳牌、雀巢、古驰等企业开始声明放弃碳汇林项目。对大公司而言,风险越来越高的森林碳汇看起来并不是一个减排的好选择。


中国的林业碳汇还有信心吗?


目前看来,购买林业碳汇的国外大公司看起来信心已经开始动摇,那么中国的林业碳汇市场目前信心是否有受到影响?


中国发展林业碳汇有两个优势,第一是中国在防护森林火灾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另外是中国一直是人工育林大国,在植树造林上的规模全球领先,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潜在能拿出来交易的碳汇相当多。


根据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政策规划,2025年森林覆盖率增加至24.1%,2030年森林覆盖率增加至25%,未来十年造林1881.6万公顷。零碳研究院数据显示,以新造林4.42吨/公顷每年净碳汇量计算,新造林每年可增汇8317万吨,按照2022年12月全国平均碳配额交易价格50元/吨计算,新造林每年可产生碳汇价值42亿元。


 这样一来,中国有相当多的人工林可以开发成为林业碳汇,不少企业也开始布局林业碳汇这一未来风口。


一系列政策落地也表明我国林业碳汇市场还在逐步推进中。


上个月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支持符合条件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并参与市场交易,为林业生态产品找到更多的价值实现方式。


9月15日,生态环境部会议通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此前,北京绿交所也发布公告,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即日起开通开户功能,接受市场参与主体对登记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开户申请。而林业碳汇作为一种重要的自愿减排量,其全国交易有望在短期内正式重启。(此前由于方法学上的争议,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已经暂停了约六年的时间。)


 “国内对林业碳汇的支持态度没有动摇,”一位熟悉相关政策讨论的资深从业者告诉虎嗅。“碳汇的数字化发展是一个过程,国内会持续推进与国际的互通。”


然而,有跨国公司的业内人士对于中外造林碳汇的互通持比较悲观的态度。英国石油公司资深ESG从业人员林源(化名)向虎嗅表示,目前林业碳汇的一个核心痛点是测算标准。欧洲美国的标准并不一样,美国认可欧洲的部分标准,欧洲不认同美国的标准,但它们都不认同中国的标准。大家各有各的算法,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碳汇测算标准的不统一,导致中国的林业碳汇目前还无法争取到一些非常重要的买家。欧美大公司是碳排放交易的大户,而无法做到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情况下,中国的林业碳汇只能在国内流转,无法卖出去。而国内的买家需求目前是有限的。


而如今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欧美大公司作为重要的潜在买家,对于林业碳汇这个事已经开始犹豫了


林源指出,严肃看待碳汇这件事的企业,都会关心自己的资产减值风险。林业碳汇本身就面临很高的不确定性,山火的威胁与日俱增,如此高的风险必然会吓退相当一部分企业。再者说,减排的路径不只一条,为什么要把减少碳排放放在风险系数很高的种树上?再加上近几年林业碳抵消项目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很多公司为了避免陷入争议开始放弃林业碳抵消项目。

 

他认为,在国内发展的企业看国内的市场规则,按照国内的规则走就可以了。只有考虑到国际形象,需要出海的企业,才会对这方面进行宣传,但是企业不会干一件将来给自己埋雷的事。


除了种树,碳抵消手段中还有很多,包括采用化石能源替代的方式实现的碳减排,如风电、光伏、垃圾焚烧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等等。林业碳汇肯定不是企业最佳选择。“如果你足够牛,可以像苹果一样,让供应链合作方去分担一部分碳排放,”林源说。


感谢您的阅读。ESG从业者或对此有兴趣的研究者、投资者,欢迎扫描下面二维码,申请加入我们社群。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