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需重温北京精神
2017-11-26 23:44

北京需重温北京精神

虎嗅注:因为一场大火,夺去19条人命,本来这时候北京市政府应该第一时间安抚这些遇难人员的家庭,但北京市政府却以此为由展开了雷厉风行的人口“大清理”行动,人们被连夜赶出来,来不及收拾家当,只给15分钟时间拿重要物品,粗暴执法的行为已然引起民愤,但我们看到诸多报道此事的稿子均在11月26日晚被雷厉风行地消失了。这与党中央精神怕是背道而驰了,同时,只会激起更大的社会矛盾,北京市政府大概需要三思了。本文转载自央视,原标题为《整治要力度也要温度,需重温北京精神》。


文 | 央视特约评论员 王健


源于一场吞噬生命的大火,北京市近几天启动了全市范围内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从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这样的专项行动来得及时,也理应做得彻底。然而,舆论场却被“低端人口被撵出暂居地”的小视频刷屏。清理整治的出发点应该来说是好的,但为何舆论焦点却出现了偏移?



事实上,本次专项行动刚刚启动,发现的各种安全隐患就超过两万处,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当下北京干旱少雨,正值火灾高发季节,又有19死8伤的惨痛事故在心,相关部门面对重重隐患,强力推进工作,力求在短时间内使安全形势有大的改观,从初衷而言都是极其良好的。


然而,在舆论焦点出现偏移的情况下,或许还需要更好把握“力度”与“温度”,“眼前”与“长远”,“整治”与“建设”的关系。


整治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



整治专项行动需要有“力度”,是因为整治城市乱象,杜绝安全隐患的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这一顽疾由来已久,之所以迟迟未能彻底根除恐怕和具体执行中的工作力度也有关系。治沉疴需猛药,这是一条朴素的道理。因此,私搭乱建得拆、群租乱象得治、火险隐患得除,在这些方面没有可退让的空间和余地。




但与此同时,去沉疴是为了救人,是为了替人民负责。住在这些违建、群租房屋里的人本来是事故以及未来可能发生事故的直接受害者,他们不应该在“治病”的过程中被二次伤害。因此,确保工作“力度”,也要确保专项行动有“温度”。当前,北京的室外滴水成冰,让租住者从隐患重重的室内火速搬走,固然能够迅速降低风险,但进城务工人员到哪里避寒、如何才能迅速找到下一个安全温暖的临时居所?这一点,也应该在事先将工作做得更细、更充分,否则出发点再好,也容易不被人理解。好在北京有关方面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期待能落实。


这是一场长效之战力求久久为功


其次,要兼顾“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北京的这次集中整治行动,体现了官方的决心和速度。但光有决心和力度恐怕还是不够的,私搭乱建等顽疾不除,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其有生存之土壤。要彻底根除,就必须看到人货混居、群租群宿等乱象一直以来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一些安全隐患也在较长时间内日积月累堆积起来,根本无法在短期内毕其功于一役。要想把安全隐患铲除殆尽,就必须打好长效之战,力求久久为功。在强力清理的时候也要有长效机制,不能一阵寒风过后,春风吹又生。


清理和疏导不可偏废



第三,要平衡好“整治”和“建设”的关系。面对无情的大火,启动一场迅疾而又彻底的整治行动,拔掉安全隐患,确有必要。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当把眼光放长远,在“建设”上做文章。


作为共和国的首都,我们应该有决心、有能力做好疏导和配套,并以同样的力度做好公租房等建设。不能只有力度去清理,没有同样的力度去建设。清理和疏导,除隐患和给出路,不可偏废。过去这些年,这一顽疾之所以除不了,一大原因就是没有好的配套出路。好在北京在公租房、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等土地的供应上,今年出了不少措施,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也出了很多实招,期待推进落实得更快些。


牢记“北京精神”内涵牢记“包容”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这是北京精神的全部内涵。当北京的发展日新月异,与全球顶尖城市相比在诸多方面都并不逊色的时刻,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座城市将会拥有灿烂的未来。而这个灿烂的未来,离不开进城务工人员的奋斗,这一荣光他们也不该缺席。


让他们能够有尊严地、体面地追求美好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既是这座城市厚德载物、包容精神的体现,也是城市管理者的义务,还是北京作为现代化都市应有的心胸。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