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星米磊:投资硬科技,要有想象力
2023-11-06 14:40

中科创星米磊:投资硬科技,要有想象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企业家杂志 (ID:iceo-com-cn),作者:张文静,编辑:米娜,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中国真正的硬科幻出现了。”


2010年11月,刘慈欣所著科幻小说《三体》第三部出版,在这之前,前两部已于2008年面世。学物理出身的米磊第一时间看完《三体》,被作品中磅礴恢弘的想象和扎实的科学基础所击中,对此大为震撼,称“刘慈欣真正把中国科幻小说提升到了世界级水平”。


《三体》之前,中国科幻不乏想象力,但科学元素却不多,在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看来,都太“软”了。他认为,真正的科幻应该是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关于未来的推导和幻想。直到看完《三体》,米磊知道,这样的作品出现了。


由科幻联想到自己所处的科技行业,米磊却很忧虑,中国产生了自己的“硬科幻”,那“硬科技”何时突破呢?


米磊一直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推动科研技术产业化,见多了“卡脖子”现象。2001年,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投资设立飞秒光电科技(西安)有限公司,将研发的自聚焦透镜产业化。米磊在这家公司从一线工程师做到总经理。


当时全球只有日本一家公司能做自聚焦透镜。米磊记得一件事:这家公司有一批产品向中国企业卖的是完全不能用的废品,但是中国企业却不敢退货,只能吃个哑巴亏,否则下次就买不到产品了。“想从这家公司购买产品,还必须接受它的反向尽调。”米磊说。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一直处在高速增长的进程之中,但业内人都明白,中国真正核心的材料、设备、仪器还在重度依赖进口。“很多人都认为,国内没有的东西,可以从国外买。但实际上,进口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受了不少欺负。”


2010年,米磊提出“硬科技”的理念,以区别于当时备受欢迎的应用型科技。他最初的想法是呼吁社会关注并将资金投入到真正底层的关键核心技术中来。


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再怎么反复提及都不为过。这些年,米磊说得最多的一个比喻是:假设中国经济是一棵大树,那么GDP是树上的果实,树干是制造业,树根则是硬科技。有粗壮的硬科技的根基,才能生出坚实的制造业的树干,才能有GDP的枝繁叶茂。


彼时,米磊看到的情况是,我们的树叶和果实,长在发达国家的根上,它们随时可以斩断我们的根。2013年,米磊作为创始合伙人,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的支持下,创立了国内首家专注于硬科技领域投资孵化的机构——中科创星。


这十年,硬科技由“极夜”走到“极昼”,从无人问津到备受追捧。如今,几乎所有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都争抢着对外宣告自己投资硬科技,不过市场却很难真正找到与中科创星完全对标的机构。由于布局早、长期扎根硬科技,中科创星在硬科技领域的前瞻性、预判性、专业性都超出大部分投资机构。


比如,早在2013年,中科创星就开始布局光子技术;在2013年芯片进口超过石油后,中科创星开始投资光芯片;2015年,中科创星又开始投资商业航天;今年,科技大佬和投资人对大模型趋之若鹜,而早在四五年前,中科创星就在天使轮投资了智谱AI、瑞莱智慧等企业。目前,中科创星管理的资金规模超过百亿元,投出了三家IPO企业及多家独角兽。


米磊钟情于想象力,正如他被《三体》的想象力所打动。他说,“做硬科技投资需要想象力。”因为投资投的是未来,你要想象,一个还在实验室里的技术进入千家万户,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它会带来什么变化?只有能想象出十年后的场景,才敢、才会去投资这个技术。


或许,米磊没有说出的潜台词是,每位优秀的硬科技投资人,都应该拥有刘慈欣那样恢弘且科学的想象力。


米磊也喜欢金庸,折服于他笔下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小说的人物中,他偏爱郭靖,用郭靖与杨康作对比:“郭靖笨,学得慢,但踏踏实实练内功;杨康聪明,只练外功。所以,前十年,郭靖打不过杨康;十年后,郭靖越来越强。”


硬科技投资,走的正是郭靖的路子,“都是典型的练内家功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企业家杂志 (ID:iceo-com-cn),作者:张文静,编辑:米娜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