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引爆物理圈的室温超导论文被撤回
2023-11-08 20:05

曾引爆物理圈的室温超导论文被撤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 (ID:wowjiemian),作者:马悦然,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曾火爆一时的美国室温超导论文被撤回了。


当地时间11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撤回声明称,撤回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机械工程系助理教授、物理与天文学系助理教授兰加·迪亚斯(Ranga P. Dias)等11人所著的一篇研究论文。


这篇陷入争论的论文标题为《氮掺杂氢化镥的近环境超导性证据》(Evidence of near-ambient superconductivity in a N-doped lutetium hydride),于3月8日发表在《自然》上。论文称,通过使用由氢、氮和镥制成的新材料,可以在1GPa压强条件和294K(即21摄氏度)的常温条件下实现超导特性。


上述声明显示,撤回通知是其中八位共同作者提出的要求,理由是发表的论文没有准确反映所调查材料的来源、实验测量和应用数据等。“这些合著者得出结论,这些问题破坏了发表论文的完整性。”声明显示。


该论文的两位主要作者为兰加·迪亚斯和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Ashkan Salamat。《自然》杂志新闻称,这是他们第三次高调撤回论文。


去年,兰加·迪亚斯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另一篇论文曾被撤回;今年8月3日,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的一篇论文也被撤回。


《自然》杂志新闻称,迪亚斯反对前两次撤回。对最近的撤回,迪亚斯和萨拉马未做出回应。


今年3月,迪亚斯等人发表的上述室温超导论文,曾引爆了物理圈,相关话题多次冲上网络热搜。


超导体又称超导材料,指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导体,拥有零电阻的、完全抗磁性等特征。


早期,超导体被广泛使用在强磁体、超导量子计算机、高灵敏探测器等诸多重要领域。如今,在储能、磁悬浮列车、电力输送、核磁共振等领域,表现出了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迪亚斯等人在论文中称,他们的团队创造出能在室温条件下实现超导的超导体。该超导体由氢、氮和镥(Lu-N-H)三种金属元素材料混合。在放置在“金刚石压砧”装置中并加压后,在约21℃温度下、及1万个标准大气压的压力下进入超导状态,电流不再具有阻力。


如果室温超导研究成果属实,人类将有望实现基本不发热无阻碍的电力设备,并让超导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大规模应用。这将极大改变输电模式,改变人类现实生活。


该论文和研究成果公布后,遭受诸多质疑。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罗会仟当时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线上采访时表示,基于目前的高压合成测量技术,样品产量非常低,且常压下不一定稳定,室温超导不可能有大规模的应用。如果未来不需要高压即可合成超导材料,即使温度没有真正到室温,在接近室温情况下,用途也将非常广。


迪亚斯研究成果公布几天后,南京大学超导物理和材料研究中心主任闻海虎及其研究团队复刻了实验,并推翻了迪亚斯的室温超导结论。5月,闻海虎及其团队的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此次迪亚斯的论文被撤回,也引发业内对《自然》杂志编辑评审过程的质疑。


据《自然》杂志新闻报道,美国摩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实验物理学家彼得·阿米蒂奇表示,几乎他认识的每一位严肃的凝聚态物理学家,都看到了这项工作存在严重问题。


今年以来,超导领域已发生多次“打脸”事件。


7月22日,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公司相关研究团队通过两篇论文及视频方式,宣布在常压条件下,一种改性的铅磷灰石(LK-99,以Lee和Kim的首字母命名)能够在400K(127℃)以下表现为超导体。


如果该成果被验证为真,这一材料不仅实现了常压条件,还将临界温度提升至400K(127℃)


据韩联社7月28日报道,韩国团队发布的上述论文为高丽大学研究教授权英完未经其他作者许可擅自发布,目前团队已经提出了下架请求。


8月初,韩国超导低温学会验证委员会公开表明,LK-99在相关的视频和论文中展现出的抗磁性表现,与超导体的特征——迈斯纳效应有不同之处,不能被证明为室温超导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 (ID:wowjiemian),作者:马悦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