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名为“做题家顶配工作”的围城
2023-11-11 16:46

一座名为“做题家顶配工作”的围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原标题《都夸它是“做题家顶配工作”,拼命卷上岸的00后却被欺负惨了》,作者:猪妮可,编辑:指听,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探讨了教师职业的一些困境和挑战,揭示了年轻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压力和繁琐琐事。作者分享了一位年轻教师的经历,描述了她在班主任工作中需要承担的各种任务和额外工作,以及对晋升和评级的迷茫和焦虑。

• 年轻教师需要承担除教学外的各种琐事,如表格填写、美篇编辑等,导致工作压力增加。

• 学校制度对年轻教师更加严苛,迟到、请假等问题对晋升和评级产生影响。

• 一些年轻教师选择“躺平”或调整心态对抗工作中的压力,但也有人选择转行以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

“考编上岸当老师”,如今很多毕业生心中最理想的去处之一。


尽管大多数上岸成功的人都会告诉你,这份职业只是看起来清闲其实很熬人,但在如今逼仄的就业环境下,“老师”指向的似乎依然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职场——


比体制外的工作更稳定,每年寒暑假雷打不动。


又比考公、进国企更单纯,无需面对985高材生每天给领导端茶倒水的心理落差。“只要教好书、管好学生就行了。”


可上周郑州女老师留下一封遗书轻生的新闻,似乎掀开了美好图景的虚假一角。


遗书中那句“什么时候老师才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戳中了很多在职的年轻教师。



最近我们跟一位3年前进入某小学工作的年轻教师聊了聊,身为班主任,她除了日常的教课批作业,还需要经常应对繁琐的表格、无意义的检查和宣传任务。


僵化的打卡制度、领导的画饼话术、半夜布置任务还要求立刻回应……每一样让00后喘不过气的职场陋习,年轻老师们也同样逃不掉。


辛辛苦苦考编上岸,最后发现误入了职场地狱模式。


以下是她的自述——“在这些形式主义的琐事面前,教书已经是最简单的事情了。”


一、“不仅要做事,还要证明自己做了事”


当老师之后,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除了上课判作业,还能有啥事儿呀?”


我有时候也问自己,选择当老师的时候觉得学校工作比较清闲、简单,到底是咋想的啊!


还记得刚毕业的时候,身边同学都说找工作尽量别去那种分工不明确私企小公司,不然啥杂活都得你来干。


避坑避了大半天,结果发现学校才是真正的“职场地狱”。


你去一家有规模的广告公司上班,会有市场部负责联系客户,设计部负责出策划方案,办公区也有专门的保洁人员打扫。


学校里几乎所有看得见、看不见的活,都得老师们干。


像我这种小学班主任不仅要负责语文数学双科教学,管好学生从学习到生活的一切事宜,平时还要写教案、做考试方案。


今年的期中考试方案,我跟同组老师一起做了一个多月,中途针对领导意见修改了六七次。


这些倒还算日常工作,我们平时最怕的就是各种检查和参观活动,那就意味着多出了一大堆额外的活儿。


带着学生练队列、排节目,还得给整个教学楼和操场搞大扫除。


每个人都会被安排卫生分区。学生放学后,老师还得留下来拿尺子抠地上的口香糖、拆下窗帘回家清洗、站凳子上擦电扇、去操场上扫垃圾。


而且卫生标准极其苛刻——窗户玻璃上不能有手印,讲台上不能有粉笔灰。当老师三年,我以前没学会的家务活全都学会了。


班主任本身课多事儿忙,杂活已经算是做得少的了。


美术、体育这些非主科老师,一遇到活动基本就成了工具人,哪儿有需要往哪儿搬。


我们学校有一次要迎接外校人员参观,美术老师被通知加班给好几箱矿泉水瓶挨个画画贴标号。


学校为那次参观准备了三天,期间搞了无数次循环不定时预演。美术老师就要随时待命,连数字符号贴在不一样的位置都要摆正五六次。


体育老师,基本等同于学校里的搬运工。


什么集体活动、学校开放日啊,需要搬桌椅搬箱子的活都会找上他们。


有一次领导视察讲话结束,校长要体育组的组长带年轻体育教师们搬走主席台上所有的桌子。


组长是个在学校干了20多年的老教师,当场毛了。说我现在给你200,你去外面找人来干,我们组老师不是来干这个的。


当然,以上这些还都比不上终极大杀器——美篇。


这是一个类似电子黑板报的图文创作APP,但现在已经成为了每个老师最害怕的东西。


学校里的所有学生活动、教学评比都要做成美篇记录,地位堪比打工人的周报。



就相当于老师们在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又加了个“新媒体编辑”的活。


要完成一个合格的美篇,要去找各组别同事要照片,再绞尽脑汁遣词造句,编辑到半夜。


领导审核没通过又进行修改。这个一个逗号太靠后,一个空格没填满……等这些字和标点符号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才可以在学校公众号发布。


不过这些还只是分工不明确带来的问题。


最让年轻老师们觉得难熬的,是那些无意义的纸面工作,也就是所谓的“留痕”。


我可以理解学校因为涉及孩子和家长等多方,在各个环节都需要格外谨慎,所以特别注重理清责任、留好证据。


现在“留痕”这件事在老师工作中占的比重太大了,相当于你要先花时间做一件事,然后再花时间证明自己做了这件事。


再说直白点,就是每天都要填一大堆表格——体温监测记录表、每日消毒记录表、学生体检报告表、学生意外保险表、大队部争章活动表。


而且很多表格都是临时来的,就像战场上的枪子,防不胜防。


有一次上午9点多我正在上课,突然接到了群里通知,要求我们在中午11点之前上交班级的书本费表。


但我一上午都是课,根本腾不出时间回办公室填表。


最后只能赶紧给学生留了道题,空出时间在手机里编辑表格。


二、虚无缥缈的“晋升”,是悬在年轻老师面前的胡萝卜


我同龄人中会选择考编当老师的,通常没什么升职加薪、要做人上人的远大理想。


能够旱涝保收地领份工资,熬到一定资历后能略有升迁,也就心满意足了。


想在越来越卷的职场找一个宽松的避风港,没想到学校制度更让人喘不过气。


比如之前大厂员工吐槽的“工作群回复接龙”文化,我们也有。通知下发之后十分钟之内你在群里没回复,电话就直接拨过来了。


学生时代觉得学校像是象牙塔,能抵御成人世界的复杂和丑恶。


长大发现有这样的认知,只因为你不是老师。


生病是不能请假的,领导发消息是要马上回复的,职场对打工人从来都是冷酷无情。


学校领导甚至会在开会时强调:老师请假时要心存愧疚,结婚可以冬天结,丧事尽量在一天忙完。


据我观察,身边的年轻老师在工作中普遍比老教师的情绪要紧绷、沮丧得多。


一方面是对这样冷冰冰的职场氛围没有心理准备,也毫不适应。


我有同学在邻校当班主任,有几天频繁头晕,想趁着某个没课的上午去医院检查,结果主管委婉地拒绝说:“上午学校有活动,你下午再请吧”。


她不得不费劲跟其他老师协调换课,嘱咐班级附近的同事帮忙盯着自己的学生,等着一切都安排完,才迎来了自己迟到的半天假期。


另一方面,由于学校人员的流动性不高,往往形成了很多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而年轻教师作为外来者,对于一件事能不能做、做了之后后果如何,往往处于迷茫状态。


比如学校的六一儿童节活动,很多家长会请假带孩子出去玩。


但我们有个年轻同事有一次给班里十几个同学批了假,却被叫到校长办公室。


后来她才知道,明面上的流程是一回事。但真实的批假原则其实是不给假、特殊情况少给假。


请假必须要家长说明原因,否则孩子在外面、家里出了什么问题,都有可能找到老师、学校头上。


老教师们通常显得很松弛,有的是年资、级别都到了,进入摸鱼混日子模式。有的是摸清了脉,知道什么地方得认真做,什么地方可以偷懒。


比如校长在群里转发心灵鸡汤,底下老师排队回复“学到了”“有所感悟”。


但有老教师私下里就跟我说过她从来不回,打赌全校那么多老师,校长根本发现不了她没发。


但年轻老师往往没有这样的经验,只能拼死拼活把交到手头的每个任务都做好,同时全力避免可能的坑。


同时,年轻老师多少都有点晋升、评优的需求,毕竟职称和待遇直接挂钩,甚至会影响以后的退休金水平。


再加上现在教师人多,单混年限不知道混到猴年马月才能评中级,只能在每个细节都疯狂内卷。


就拿迟到这件事来说,一般公司或许扣钱就完事,最多影响几百块的全勤奖。


但老师不仅要扣钱,还会累记进入年终绩效,纳入年度考核标准。年度考核和晋升、评级相关——但具体是怎么影响的?没人知道。


很多人说自己上学的时候从来不怕校领导,但当老师后一听校长、年级主任找人就头皮发麻。


“有一种前途未卜的感觉,不知道自己这次又闯了什么祸。”


三、被工作逼高的血压,还得靠自己降


十个年轻老师,九个用的屏保都是“佛度有缘人”。


刚考上编制的老师们一边在苦难中挣扎,一边在苦难中“发疯”。


不过也有人在卷了几年之后,选择提前放弃在工作中自我消耗。


虽然咱没有老教授资历高,但家庭负担也比他们轻啊。这样的赤手空拳,才能“线下单杀”种种职场难关。


我认识一个姓吴的00后老师,在同事眼里,她是属于“躺平”的那种。


上课很认真,但是到点就下班。遇到急活拖到deadline才交,在面对领导批评的时候也总是乐呵呵的。


还总跟同事们在办公室偷偷开“奶茶局”和“零食局”,组里的年轻人和老教师都喜欢她。


当然,领导是不在奶茶局邀请范围内的。


我之前也问过她,你这样做难道不担心对以后评级有影响么?


吴老师的回答是,以后的事情要以后才知道。为了这些说不准的晋升、评级,每天在焦虑和紧绷中度过,多少有点得不偿失。


这种“佛系”的教师心态不多见,也不容易实现。她自己也心知肚明——这必定会得罪一些人,也会失去一些所谓的晋升机会。


但除学生之外的事情一律冷处理,是她对抗课外繁杂工作的利器。


有人直接“躺平”,也有人自我排解。


我跟同事都很喜欢看一个叫“赵一百”的乡村老师博主,视频里看不出他当老师的苦,反而还被他逗笑。


他看学生的午睡,调侃这个活儿就是一个困的人看着一群不困的人睡觉。


用“玩”的心态不跟琐事斤斤计较,是很多老师跟教师身份和解的方式。



虽然网上有许多人忍不了当老师的苦,但大家都知道目前的就业情况,无法支持自己立刻跳出这个圈子。


如果“老师”是自己手中唯一的饭碗,那么一边调节情绪、一边骑驴找马才是可能的最佳出路。


我身边也有工作了四五年的同行,虽然已经能胜任不定时落下来各项工作,但自觉已经身心俱疲。


于是着手准备考其他事业单位,准备了两年才考上。虽然工作也很忙,但比起当老师,气色变得更好了。


在这几年的考编潮中,的确有很多年轻人还没等想清楚,就一头扎进了教书育人的队伍。


但对于我个人来说,教师这份工作自有其魅力,看着学生成长的成就感是其他行业难以比拟的。


只可惜这份成就感,经常会被繁杂的琐事、冰冷的学校制度,以及看不到改变苗头的前景兜头泼一盆凉水。


凉水泼多了就变成了失望——就像在郑州女老师的悲剧之后,很多老师都担心学校要开始搞心理辅导课了,那意味着自己每周又多了一份表格要填、一份读后感要写。


作为打工人,我不知道这个行业的环境什么时候能够得到改善。


也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会不会在经历某次失望和打击之后,就干脆转行了。


但作为一个老师,我还是希望自己这份教书育人的初心,能够保持久得一点、再久一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猪妮可,编辑:指听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