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冷暖,市场知否?
2023-11-11 08:49

经济冷暖,市场知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欧阳晓红,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文章指出,中国经济数据的变化让市场情绪不确定。10月CPI同比下降0.2%,PPI环比由上涨转为持平,市场对经济复苏持谨慎态度。同时,10月出口下降,进口增长,反映出中国经济正经历结构性变化。

• 中国10月CPI同比下降0.2%,PPI环比持平,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速度和强度持谨慎态度。

• 中国10月出口下降,进口增长,反映出内需在总需求中的比重在提升,中国经济正经历结构性变化。

• 市场情绪不确定,投资者追逐炒作股票,容易导致投机行为和资本损失。正确的投资逻辑应基于对经济基本面的分析和估值角度的考虑。



出口冷,进口热;物价磨底,财政政策加码,支出加速。立冬时节,10月宏观数据投射的中国经济转暖抑或趋冷,市场安能辨否?


11月9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CPI同比-0.2%,时隔两月后再度转负,环比季节性下降0.1%;PPI环比也由上涨转为持平,连续三月的同比回升势头在10月暂停。


这天,A股冲高遇阻,小幅回调,股指涨跌不一,沪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数分别收报3053.38(+0.03%)、10032.09(-0.20%)、2018.38(-0.23%),3585只个股下跌,1498只上涨;北向资金掉头净买入-0.63亿,近5日净买入40.2亿,近10日净买21.37亿。


历经一周多的反弹、3000点保卫战之后,市场情绪有所降温,这或许与弱修复、经济数据的“变幻莫测”有关。


“10月份,受天气晴好农产品供应充足、节后消费需求回落等因素影响,CPI略有下降。”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表示,“PPI环比由涨转平,同比降幅略有扩大。”


董莉娟说,环比看,CPI下降0.1%。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3%转为下降0.8%,影响CPI下降约0.14个百分点,是带动CPI环比由涨转降的主要原因。同比看,CPI下降0.2%,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降幅扩大。


10月份,工业生产经营活动保持扩张,受国际原油、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及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由涨转平,同比降幅略有扩大。


PPI自6月以来的同比回升势头受阻,10月为-2.6%(前值-2.5%)。东吴证券研报分析,再通胀进程显得“吃力”是当下经济复苏的疑点,那么本轮通胀回升的难度在哪?


东吴证券研报称,一是“猪油”两个波动项扰动。近期猪价因存栏去化缓慢缺乏上涨动力,而去年同期基数不断走高;海外原油的地缘冲突溢价或持续回落,且需求下滑担忧增加拖累价格。一旦四季度“猪油”同比负向共振预计对CPI 回升扰动不小。


二是出行支撑存在回撤风险。暑期出行是三季度以来消费及通胀回升的亮点,也是步入淡季后的隐忧。从居民消费观察,疫后报复性、集中性的特点使“旺季更旺、淡季更淡”,核心CPI在出行缺席的背景下后续回升动能偏弱。


三是内需弱复苏下工业品价格难有强支撑。地产政策脉冲后楼市“金九银十”成色不及预期,供给端价格受到的情绪提振或难长久持续。不过随着万亿增发国债的落地,后续可关注财政发力向再通胀的传导。


展望后续,“四季度增量政策是再通胀的核心变量。”东吴证券分析,年内食品与原油价格疲软大概率对CPI同比造成下行压力,核心通胀在出行退坡后需找到新的支撑点。四季度政策加码巩固内需复苏带动价格回升仍有必要,目前增发国债已经落地,货币宽松预期增强,需关注积极财政效力释放对价格的支撑。


对此,市场又怎样“消化”宏观经济数据呢?当日,市场热点板块的20余家股票跌幅超过10%;盘中光伏设备、煤炭、银行以及电力等行业轮番领涨;文化传媒、消费电子以及半导体等行业震荡回落,沪指全天基本呈现小幅震荡的运行特征,创业板震荡整理。


此时,A股市场在焦虑什么?经济成色如何?


不妨看看海关总署11月7日发布的数据:按美元计,中国10月出口金额同比-6.4%,预期-3.1%,前值-6.2%;中国10月进口金额同比3.0%,预期-4.3%,前值-6.3%;顺差565.3亿美元,前值778.3亿美元。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团队就此认为,“外需弱、价格低”共同导致出口转弱,“内需强、基数低”共同引起进口回暖。


从国别看,除美国之外,对欧盟、日韩发达国家出口同步下滑,对东盟出口降幅收窄,对非洲、拉美出口转弱,对俄罗斯出口保持高增长。自主要发达与发展中国家进口全面改善。


从产品看,主要出口商品“以量补价”效应突出。家用电器、集成电路、手机等传统消费电子产品出口动能恢复,汽车船舶出口持续强劲。初级产品进口量保持高增长,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恢复增长。


“看整体:内需回升力度强于外需;看国别:多数地区出口转弱,进口则全面改善。”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团队分析,自发达国家进口全面改善。10月我国自美国进口同比下降3.7%,降幅较上月收窄8.9个百分点;自欧盟进口同比上升5.8%,较上月扩大5.6个百分点。而自主要发展中国家进口快速增长,10月我国自东盟进口同比上升10.2%,逆转了自今年3月以来的下跌趋势;自非洲进口同比上升22%,为年初以来最高水平。


不过,平安证券首经团队认为,10月出口增速的回落是阶段性的,结合基数和高频数据分析,11月至12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具备进一步回升的基础,月度同比增速仍有望由负转正。


是这样吗?立冬,降温之后的市场情绪何时再回温?



如果说,中国10月份贸易数据昭示出口与进口增速的分化,其中出口的降幅表明全球需求放缓的压力,而进口的增长则反映国内需求的复苏迹象——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国内需求在总需求中的比重在提升。


那么,CPI的下降又可能反映出内需不足、消费低迷;如此,资本市场对看似矛盾的宏观数据也颇为纠结,尤其CPI转负和PPI增长停滞,可能导致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速度和强度持谨慎态度,从而影响市场情绪。宏观数据的“变幻莫测”可能会导致资本市场出现短期内的波动,因为投资者需要重新评估其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期。


至此,重新站上3000点的A股沪指尽管在11月9日收涨,却仍有不少个股跌幅较大,近期热炒的“龙飞凤舞”股更是普跌。


而市场上这种炒作带有“龙”“凤”字样的股票之现象,或暗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较高,特别是在某些文化或特定时间节点(如龙年)容易被情绪化投资决策所驱动。这种现象通常与市场参与者对于未来市场趋势的乐观预期和追求高收益的心理有关,但这背后往往忽视了基本面分析。


无疑,投资者追逐“龙凤股”显示出投资决策的非理性,这种基于象征或命名的投资行为与市场的基本面分析没有关联,属于典型的投机行为。这种行为容易受到监管机构的查处,还可能导致投资者面临较大的资本损失,特别是当市场情绪逆转之时。


正确的投资逻辑理应建立在对经济基本面的深入分析框架上,诸如基本面、宏观经济、技术分析,包括风险管理、心理素质、法规遵守等基础之上。


基本面来看,投资决策应基于对企业财务状况、盈利能力、成长性、行业地位等综合分析;股价应反映其内在价值。宏观经济分析上,投资者应考虑宏观经济趋势、政策环境、行业发展趋势等因素,这些都可能影响企业的表现等。


估值角度而言,沪指3000点左右,不少行业处于估值洼地。不过,结合基本面看,市场缺的可能不是有价值的资产,而是对未来的信心。或基于此,玄学投资甚嚣尘上,但资本市场终究需要回归国民经济晴雨表的本源。


不只是A股,近期向好的外围市场也再生微澜。11月10日北京时间凌晨,隔夜外盘,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放鹰,其言论重挫市场对美联储明年降息预期;盘中美债跳水,标普、纳指终结两年来最长连涨。


经济乍暖还凉,数据扑朔迷离,市场亦不无彷徨,投资者唯有坚守价值底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欧阳晓红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