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6 11:30

造概念车这事儿,我算是入了门了

打通各领域的传统壁垒,外观设计师、内饰设计师、用户体验专家,以及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新技术发掘、工程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将并肩协作。


这句话,我在前天大众未来中心的开幕仪式上听了不止一次。


在 2016 北京车展前,大众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就表示,将会在北京设立亚洲未来中心,作为全球的三个中心之一,而中心的职责,是打造属于未来的产品和服务,开创数字化和无人驾驶技术的新纪元。



听着是挺虚一事儿,因为概念车基本上各家都在做,甭管是传统车厂还是新造车公司以及互联网公司,都有自己一套对于未来出行的构想。而大众未来中心的职责其实并不仅仅是打造概念车这么简单,从战略定位上,未来中心承担着集团“智库”的角色,将在集团现有架构和工作流程之外提供研发和测试新技术的机会。


在活动结束的采访中我问了大众集团的首席数字官 Johann Jungwirth 这样一个问题:未来中心有造概念车,大众集团下的各个品牌也有自己的概念车部门,这些概念车部门的职责有什么不同,未来中心是个怎样的定位?


得到的回复是,集团下其他品牌的概念车可能更专注在短期几年内的未来走向,但是未来中心打造的产品和做的研究,是为了未来 10 年这样更长远的发展。


于是在活动中,大众通过几个模块展示了下自己打造的 SEDRIC 概念车,并且展示了些自家对于未来出行的看法和理解。我们对这辆概念车的看法可以直接参见文章开头的视频。



说回到未来中心这件事儿。在中国建立未来中心,本质上大众还是为了更加深入的扎根进中国,研究中国市场。中国市场体量庞大,但是交通环境还是与北美以及欧洲完全不同的,用户使用系统也是这样。


车厂要是真的想要让产品更加贴近中国消费者,获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短期看要对车内的交互以及服务根据中国市场进行调整,长期看整个出行服务的提供都要根据中国的政策和现实情况特殊定制。


这一点大众显然是明白的。在未来中心开幕之前,大众中国的总裁海兹曼教授两次呼吁中国新能源法规要保持长期一致性,调整前请给企业充足准备时间,汽车产业投资巨大、准备期长,一旦政策有变就有可能造成投资的浪费。另一方面,海兹曼也说:在欧洲,关于2020年之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法规框架已经清晰,我希望中国也能尽快明确。


这么看,无论是从未来布局还是眼前最为实际的变革政策,大众其实都有重点在参与和引导,毕竟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是大众集团的最大市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