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统计造假“零容忍”
2023-12-09 17:47

对统计造假“零容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社论,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国家统计局在最近完成的专项统计督察中发现,个别地区违法干预统计问题仍有发生,一些被检查企业(项目)统计数据存在不同程度失实。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12月7日发布的信息,督察组发现的问题还包括:统计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不够到位,存在敷衍整改和形式主义问题;统计造假专项治理行动不够扎实、治理成效受到影响等等。


今年7月下旬,国家统计局组建6个督察组,对河北、黑龙江、河南、湖南、贵州、陕西等6省开展了专项统计督察,重点是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根据督察组的反馈意见,这些问题存在于“有的地区”或者“一些县市”,违法干预统计或者数据造假也是个别现象。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其影响和危害可能并不限于某个地区或县市,对类似行为应该“零容忍”。


无论研判经济形势还是制定政策,又或者评估政策效果,都有赖于准确的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失真不仅会影响社会预期,也可能让我们误判形势,进而误导决策,损害政府公信力。现实地看,提升统计数据质量要从微观入手,首先要保证基层统计部门的独立性。但是督察组反馈的信息显示,被督察省份中,有的地区过度追求数据排名,政绩冲动和考核压力助推统计造假;有的地方县级政府有关部门以调度经济名义调度统计数据,干预统计报送。


这并非国家统计局第一次指出类似问题。统计的生命在于真实。在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方面,从决策层到统计部门一直保持高压态势。自2019年以来,统计督察已经常态化。今年2月25日,国家统计局启动统计造假专项治理行动,这一行动将持续至2024年2月。11月下旬,在首次专项督察收官之际,国家统计局新一轮常规督察启动,督察对象包括6个省区和自然资源部、商务部。


要问的是,为何决策部门三令五申,各项督察和整治行动步履不停,统计造假行为仍然时有发生?


应该说,随着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近年来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成效初步显现,也形成了一定的震慑效应。不过督察中发现的问题说明,一些地方的统计工作还无法完全避免党政官员的干扰。考虑到当前中国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牢固,一些地方盲目攀比经济增速和GDP排名,可能更容易走向“数字政绩”“虚假政绩”。


可以说,这是扭曲政绩观的真实写照。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地方官员对统计造假案件的查处追责就难免敷衍。此次专项督察中也发现,某省对相关案件责任人责任追究不及时、处分处理“宽松软”,甚至在专项治理期间仍存在统计造假行为。


这提醒我们,防范和惩处统计造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筑牢不敢、不能、不想统计造假的坚实堤坝要打一场“持久战”。这需要紧盯“关键少数”,在干部考核中,坚持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实行“一票否决制”;还需要重塑官员政绩观和考核体系,彻底斩断“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利益链条——这当然不仅仅是统计部门的事情。


按照此次专项统计督察的时间表,有关省份的整改情况应在3个月内向国家统计局反馈,并向社会公开。我们期望整改不要再出现“走过场”“宽松软”的情况,阳光下的惩治行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统计生态。


当前市场对未来的宏观政策组合多有期待。宏观调控需要准确把脉中国经济,在此基础上及时优化既有政策,适时出台新政策。在这方面,高质量的统计数据不可或缺。就此而言,中国统计任重道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社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