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碎片想法:说当年尸横遍野的O2O失败是因为“伪需求”并不严谨……
2018-05-11 14:33

一些碎片想法:说当年尸横遍野的O2O失败是因为“伪需求”并不严谨……

照片由Stoica Ionela在Unsplash上拍摄。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言飞语(liufeinotes),作者:刘飞。


最近忙得实在没有时间更新,不过关于产品的许多想法是源源不断的。没空写文章了,就把曾经在开会路上、厕所里和通勤这种碎片时间的记录(大部分发在即刻,有一些补充)整理成合辑,跟大家分享下。


其实再回头看,还是值得回味咀嚼的。


2018.4.2


感觉“卧槽要是有个产品能解决我现在的问题就好了”的时刻有很多,还是得先想想为什么不存在这样的产品。


是产品实现成本太高?遭遇问题的用户太少?发生频次太低?……有很多客观逻辑可以思考验证。先不要把这种时刻的idea就当成绝世好点子。


2018.4.6


很多人觉得创造微信、陌陌、头条这样的产品是好产品经理。的确如此,这倒没有什么可辩驳的。


但不要只觉得“发明”了好产品的才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的价值不是时不时蹦出几个idea来改变世界的。


相比创业型产品经理,守业型甚至能起到更多价值,只是他们做的事情很难写成故事会或者知音,上知乎或者虎嗅的热门(比如滴滴快车的服务策略产品、美团外卖的配送调度系统,再成功也没有做微信性感不是吗)


大家喜闻乐见给一些产品经理封神,这我倒没啥意见。只是依赖“有没有发明像微信这么知名又有趣的产品”来评判产品经理的成功,贬低其他在输出价值的人,实在有点信奉成功学的意思了。


话说回来,我写东西也不厉害,我做产品也不厉害,可以随便喷。但你要是说我做的产品没听过或听不懂就说我失败,我会跟你急。


2018.4.17


外卖抽成并不比打车低,但为什么大家总觉得网约车抽成高呢?


一方面,外卖平台将税收均摊在了商家营销费用、商家抽成和外卖员抽成中,而且主要还是商家;另一方面,外卖员与消费者接触只有10秒钟,不会像司乘有长时间机会能够当面对账,直接算出比例,然后抱怨滴滴黑心、发朋友圈。商家更没机会跟消费者抱怨抽成,只会把平台税收默默转移到餐品价格中。


2018.4.20


刚才突然想到,说当年尸横遍野的O2O失败是因为“伪需求”并不严谨。很多需求是真实的,用户需要很多更便捷的上门服务,但最终业务逻辑和产品模式没有解决便捷的问题、没有创造新的用户价值。


我相信未来的基建和技术足够成熟之后,O2O会再次迎来一波春天。


2018.4.27


朋友圈的敌人并不是另一个类微信的熟人社交工具,用户在朋友圈信息分享和打发时间的需求,正在被头条、抖音、各种直播产品甚至越来越轻量的网游蚕食。原来刷朋友圈的碎片时间,都在往别的地方转移。


还是那句话,你的竞争对手不是来自于同一领域,而是来自于同样在抢占你用户的时间和金钱的任何人。


2018.4.28


别老提降维打击什么的了,越说越玄乎。三体里的降维是来自完全不同级别的文明,才算史诗级的打击。


我们有生之年遇到的大部分情况充其量都是跨界影响而已,依然是在同一维度,只是常识里大家忽视了竞争关系而已。


作为用户,该用在工作生活娱乐的时间和金钱都是相对确定的,通常不增不减,这个叫心智账户。大家都是在抢这个账户里的东西,让用户愿意把时间和钱花在你这里。


有人提到一些玄学的名字,什么去中心化,什么第几代工业革命,就动不动说是降维打击。特别烦。用户管你革谁的命,产品好了才会转移心智账户啊。


2018.5.3


产品经理的价值更多在于“能改变什么”而不是“能理解什么”。理解用户需求不容易,要想到体验最佳的手段满足更难;催着技术加班不容易,要帮技术找替代方案降低成本更难;挑出别人的毛病不容易,要找出根结和药方更难。这是嘴炮产品和实干产品最本质的区别。


2018.5.4


朴素的说,产品经理的思维最重要的就是“以用户为中心”和“迭代”,要完全理解非常不容易,真的掌握并运用到产品里更加困难。不知道自己的用户是什么样的人的产品经理,和不知道上个需求到底有没有奏效的产品经理,在互联网圈几乎一样多。


2018.5.5


产品经理简历里附一份竞品文档或者交互原型,是远古互联网时代的建议了,真的意义不大。不如附一些对方产品的问题建议更有价值。


2018.5.6


感觉腾讯现在更多还是在做基建的思路了,有点像互联网里的央企,更多关注的是流量、基础设施和战略位置,不是特别在意用户了,用户变成在这些基础设施之上的其他战略上的小弟来关注的,比如拼多多比如快手。


对于这样一家公司,它的成功可能就不是做一个多么精彩的产品了。


2018.5.6


“腾讯对流量一直有些迷信。但流量是冷冰冰的词,不等于用户,只是一串数字。把用户视为流量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对用户的冒犯。产品统计后台显示又来了一个新用户,但他不是一个真实的人,这可能导致你对真实用户需求的深度发掘,限制你用深度的或者适度的运营方式的能力的培养。”


潘乱这段话特别准确,也可以让许多产品经理提神醒脑。你拥有的流量代表的只是当下的需求而已,用户随时随地可能同时属于许许多多产品,拥有诸多需求。你能否把控足够多足够准的需求才是最关键的,没人能完全掌控用户。


2018.5.7


外卖行业的外卖员们有一个都市传说,反复开关蓝牙就能接到更好的单;出行行业的司机们也有都市传说,没单时候疯狂打电话骂客服,就能接到单。


这是我近三年来最感慨的发现。感觉在用户面前无知得就像个孩子


2018.5.10


今天跟俞老师开会,大家讨论产品经理的方法论,有几个启发(个人理解)


1.产品经理有方法论,但是是应用学科。就跟学完计算机原理也做不好程序员一样,没有应用实践没意义。


2.产品经理是应用学科,也就意味着不存在一个通用的方法指导所有产品的产品经理。而培训和咨询是总结出通用的方法来做指导,这在产品领域会失效(或者低效),因为这是用一把锤子敲所有钉子。


3.因此产品经理无法单纯通过自学、看书、培训来成长。好的投资人、媒体人、理论家、作者,哪怕对各种产品的认知很清晰,也未必就是好的产品经理。


希望能帮到大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言飞语(liufeinotes),作者:刘飞。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