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赶超:英国造纸业是怎么输给美国的?
2023-12-26 17:25

工业赶超:英国造纸业是怎么输给美国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邬言惠语(ID:gh_6533dee5d843),作者:懒残僧,原文标题:《读<造纸业的生产与性能>——工业赶超》,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讲述了英国造纸业在工业化时期输给美国的原因。英国造纸业在19世纪初脱颖而出,但到了世纪之交却被外国竞争对手排挤出自己的市场。文章分析了造纸业技术变革、原材料替代和劳资关系等因素对英国造纸业衰落的影响。

• 💡 英国造纸业在碎布供应短缺时未能找到经济替代品

• 💡 美国造纸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经济取得领先地位

• 💡 英国造纸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和劳资关系不利影响了技术创新的实现

《造纸业的生产与性能》是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所出版的“剑桥·全球经济专题史”丛书之一。这本书的内容其实我看起来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感觉日本的工业化就是这么被中国所替代的。书里关于工业技术进步的理论其实符合《实践论》的说法。尤其感慨至深的是,当英国在国内造纸业对碎布供不应求的时候,还在大量出口碎布,真的是资本家可以出卖吊死自己的绳子呢。


在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甚至是更精明的政策制定者关注的众多问题中,没有什么比经济帝国的衰退更让他们兴奋的了。正因如此,才有如此多的人对1870年后英国的境况感兴趣。


在19世纪70年代之前的100年里,英国成功地从欧洲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在当时看来,英国在工业生产中似乎是无可匹敌的领头羊。在1891年,英国造纸业行业劳动力规模占制造业劳动力大军近5%。然而,19世纪的种种事件表明,英国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国际贸易的先驱,而非真正的世界工厂。到了世纪之交,越来越多的英国公司面临来自外国同行的激烈竞争,甚至将他们从自己曾经开拓和主导的市场中排挤出去。19世纪英国造纸业的经历也大抵如此。


造纸术早在11世纪就从中国经由中东地区传入欧洲大陆。英伦三岛直到15世纪末才有了第一家造纸厂,而成体系的造纸厂出现要等到维多利亚时代晚期。早期造纸厂分布在靠近城市和水源的地方,此时水流是唯一的动力来源,而城市提供造纸的原材料,也就是碎布。


从19世纪初的几十年开始,蒸汽驱动造纸机的出现和扩散使工业摆脱了传统上对快速流水的依赖,从而使得产业搬迁到贸易中心附近。此时造纸业对机器的极度依赖使其成为资本密集程度非常高的行业。1861年,一个单机工厂平均需要5000美元的投资。到了1904年,这个数字上升到大约3万美元。在造纸业的成本构成中,每年的固定成本就要占到22%左右。


较高的经营杠杆,使得规模效应在造纸业中尤其重要。在市场竞争下,中小企业纷纷被淘汰,只有那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生存下来,10万美元以上的造纸厂占据70%以上的规模。尽管具有规模优势,但是这些企业仍以便宜的价格和较低的利润参与竞争。这是因为造纸机只是稍加改变就可以生产出任何种类的纸张。这使得各个造纸厂的产品都相当于同质化,竞争激烈。


而当时占比50%的纸张类型是印刷(报刊)用纸,占比20%的纸张类型是包装用纸。一般而言,人们购买此类纸张时,比如报纸,对于涨价是非常敏感的。所以造纸厂未能掌握定价权,反而是对质量要求不高的印刷用纸和包装用纸的需求增加不断地推高了行业规模。


一个行业是走向衰退还是大获成功,关键在于技术变革。19世纪后半叶围绕如何造出更好的纸张,不断发展出新的思路。这一时期的创新分为两类,一类寻找能够开发用于纸张生产的新型材料。


造纸业对碎布的需求迅速增长,碎布对造纸业的供应出现了明显缺口。从化学角度讲,所有纸张的基本构成单位都是纤维素,其普遍存在于所有植物组织,当纤维素被分离成细丝,然后交织在一起就形成纸张。虽然所有植物都具有纤维,但实际上能够以较低成本提取的纤维的量是非常有限的。造纸厂经常使用的传统原材料是亚麻与棉布。从19世纪中期开始,造纸厂开始广泛使用其他材料,如木浆、细茎针草和稻草。这些原材料都需要进行额外的加工。


另一类技术变革涉及造纸机械的改进,主要改进方向则是围绕着生产原材料的处理和纸张本身的生产方式。这些变化促进了纸张产量的增加和纸张生产速度的提高。


长网造纸机是现代造纸业的支柱,它体积庞大,造价昂贵。举个例子说,1921年在美国,一台375英尺长、1200吨重的新闻纸长网造纸机造价约60万美元,运输时需要60辆货车。20世纪初,科罗拉多州的一座造纸厂在开业后一年内被迫关闭,陷入了不得不将几乎全新的造纸机作为废品和废金属处理掉的困境。面对这样的桎梏,想要通过技术变革来提高生产力和利润的公司只能通过改进它们已经拥有的机器。这种技术上的逐步变化,主要目的是提高造纸机的速度和宽度。


维多利亚时代后期,造纸厂所经历的技术创新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型机械制造商所进行的创新;另一种是与实践效益相关的创新。


机械制造商很少负责对造纸机的彻底变革,他们倾向于对其他造纸厂首创的想法和技术进行推荐和传播。机械厂会对客户亲自登门探访,还会安排客户去别的造纸厂进行技术观摩。行业中的创意往往来自于造纸厂本身。简单来讲,就是工人们的实践创新。工人从实践中得到的反馈会产生一种反应或刺激,从而提升执行的效率。通过实践,可能获得能力的累积,从而既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提高工厂的生产组织能力,还可以通过纯粹的技术积累,提高生产设备的水平。生产一经验一创意一应用一创新。


19世纪后半叶,造纸业发生的重要变化之一,是转向一种新的纤维素来源。造纸业中所有经营成本的一半以上由原材料支出构成,自然需要投入大力起来确保这些原材料的经济性和可用性。


到了19世纪中叶,造纸业传统原料碎布供不应求,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由于廉价报纸、商品包装和邮政服务的普及。铁路和航运业用作清洁设备和机械的布料也需要碎布,这些碎布一旦被油脂浸透,就不能再用于造纸。二手服装交易所的崛起也在与造纸业抢夺碎布来源。而且消费者品位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偏爱棉麻混纺布料,转而消费更便宜但不适合用来作为造纸原料的羊毛和混纺羊毛服装。所以,碎布的价格开始上涨,造纸业急需原材料的替代品。


1854年,《泰晤士报》悬赏1000英镑奖励那些能够找到完美的碎布替代品的人。人们的焦点就放在几种最可能替代碎布的物质上。


第1种新材料是细茎针草。它生长在西班牙南部和北非的野外。当地人主要用细茎针草来编织手工品。直到1860年,细茎针草的实际生产才变得可行。


第2种新材料是通过机械研磨(物理)的木材,这个时点尚未出现现代化学工艺。几乎任何柔软的针叶树都可以经济地转化为纸浆。但这种机器的使用对象通常是杉树和杨树,因为这些树木产生的纤维素自然颜色接近于白色,无需再漂白。


第3种新材料是稻草,稻草可能是最常用的替代品。尽管早期的造纸商对稻草的使用非常乐观,但稻草本身的稀缺性也影响它成为原材料。


进行计算发现,很明显使用细茎针草造纸的生产成本比碎布要低,并且,用机械磨碎的木浆造纸比细茎针草造纸更便宜。然而维多利亚时期的造纸商却最终选择了细茎针草。


要解释这个情况,首先需要研究造纸商是如何定义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如果他们的唯一目标是找到碎布的经济替代品,那么理所当然应该选择木浆造纸。实际上造纸商只需要在碎布供应短缺时,找到一种即使不那么理想,但符合一定标准、能暂时或部分地替代碎布的材料。碎布产出的纸张在质量和外观上在当时都碾压其他原材料。从质量方面来看,尽管19世纪60年代,用细茎针草生产的纸张明显比不上较好的碎布纸,但它明显比用木浆工艺产出的纸张质量好。


在19世纪末,英国造纸业展现出欣欣向荣的一面,英国造纸厂的产量在10年间增长了60%,从业者们欢欣鼓舞。然而,此时的英国造纸业,这个占制造业规模5%劳动力的产业,已经被判了死刑。


从现在回顾,此时美国造纸业的劳动生产率对比英国造纸业已经近似2:1。至1914年,美/英造纸机台均产量比为148.1%,而美/英造纸机每英寸宽度产量比为136.1%。大约有10%的产能提升是由造纸机规模的提升所带来。在全年无休的情况下,美国造纸机要比英国造纸机的运转速度平均每分钟快90英尺。然而有趣的是,在美国造纸机比英国造纸机更大更快的情况下,每台美国造纸机平均配备人员只是英国造纸机的0.65。这才是最显著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地方。


英国造纸厂为每台造纸机雇佣的劳动力人数远超美国,这在1860年到1890年间尤为影响。如果英国造纸厂对劳动力需求较大,就产生一个很可能成立的假设,其英国造纸人员过多的情况是人为(干扰)造成,也就是工会活动强制要求英国造纸商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然而,英国人出名的个人主义倾向使得英国造纸业工会的成立困难重重,最后建立了NUPMW和造纸商联合会。这两个工会互相拆台,自己谈自己的,使得雇主方面对他们的活动毫无顾忌。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国造纸业也有两个工会,IBPM和IBPSPMW,却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领导了成功的罢工,迫使造纸商进行妥协,对工作时间和薪水作出了让步,这在英国是难以想象的。


美国在19世纪上半叶就开始寻找碎布的替代品,到19世纪50年代,木浆工艺已经开始应用于规模化商业生产。这是由于美国地广人稀,碎布的收集尤其不易。南北战争期间,碎布被军方回收用以制作军装,而市民们又渴望通过报纸看到最新消息。木浆工艺的质量缺陷,在巨大的需求下被迅速克服了。


而此时的英国仍在使用碎布加细茎针草作为原材料。这两者都需要前期大量的分拣工作,比如碎布就需要切割成4英寸的小块,这导致造纸厂近50%的工人是从事分拣的女工。事实上,美国造纸工人的平均工资比英国造纸工人高50%,基本都是由技术工人组成。而类似于分拣工作等低端劳动力全部由“省工(自动化)机械”替代,这些机械在英国是看不到的。


实际上,19世纪晚期造纸机械的创新是以技术知识逐新积累的形式出现的,这种变化本质上是量变引发质变。企业如果想实现这种类型的技术变革,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机制:


第一种机制,一个行业可以提高其内部产生技术变革的可能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向公司或行业内的人员提供更好的机会和奖励,鼓励他们从经验中学习,然后在这种学习的基础上,对技术改进提出建议并最终将改进方案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对现有技术的提高和延伸。


第二种是制造商可以直接从专业生产商购买创新技术成果乃至新设备。若与第一种机制相结合,就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战略,即使在企业内部的创新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也能保障技术变革的进程持续下去。


最后,作者进行了总结。第一是新型机器,造访过美国造纸厂的英国人,经常提及一件事,就是美国造纸厂甚至是一些老造纸厂,在更换设备方面多么轻而易举。在美国只要收回成本就会安装上一台新的。这使得美国造纸行业的机器越来越宽和越快。


第二是行业协会,在南北战争期间,美国造纸业建立了全国性行业组织。行业协会在局势不好的时候呼吁大家控制产量,平时则鼓励最佳生产实践技术的传播,而英国仅仅靠制造商传播技术。


第三是教育程度,美国的造纸技术学校和夜校课程体系比英国完善得多,大多数情况下显然水平也远超英国。许多地方政府或者慈善机构会来支付这些课程的费用。造纸商们也更早地设立了本行业专门的研究机构。


第四是企业规模和结构,19世纪末期,美国工业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公司不断合并,不断产生更大的工厂。归根到底,一旦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就可以获得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但达到这个规模需要投入大量资本与推动现代化的实现。行业集中化后,国际纸业之类的公司就可以建立自己的销售部门,控制垂直领域。而英国造纸业通常不关心他们产品的销售问题,而是相互完全交给独立的代理商和纸张经销商。


第五是劳资关系,鉴于工业技术变革中有很大一部分源自劳动者的想法和创新,因此技术变革的实现程度很大意义上取决于劳资之间的关系好坏。美国工人有关技术的创新经常可以得到薪酬或者奖金上的回报,而在英国造纸业这点是罕见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邬言惠语(ID:gh_6533dee5d843),作者:懒残僧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