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娟:城市,是什么?
2023-12-30 18:44

刘丽娟:城市,是什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刘丽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编辑:Susu,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通过对城市的组成和系统进行分析,探讨了城市的本质和特性。文章提到了城市的经济系统、空间系统、政治系统和交通基础系统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并讨论了城市发展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产业升级、空间布局、政府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等。通过深入研究城市的各个系统和相互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城市的整体发展。

• 🔍 城市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如何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是当前需要讨论的问题。

• 🏢 城市的空间布局需要满足不同活动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公共服务和城市发展的整体效益与趋势。

• 🏙️ 城市的政治系统涉及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何引导城市发展政策更具公共性和公平性是重要的议题。

城市作为一个现实的社会存在,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我们是否生活在城市中,但我们该怎样具象化的来理解城市呢?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城市一是有大量人口在特定范围内聚集;二是有了人口集聚后就带来了人类活动和各类设施的聚集,进而带来规模经济效益;三是为了维系社会秩序能够有序运转,就需要有相应的社会结构和制度;四是人口的聚集使得人和人之间相互作用方式发生变化,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关系模式。


要对城市的本质有较为深入的认识,还需要从城市的组成进行整体性分析。具体可以将城市社会系统分为经济系统、空间系统、政治系统和交通基础系统。


一是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指的是由城市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生产方式、发展阶段及产业结构等会影响城市的整体组织形态。因而城市的转型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当前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各城市都在强调通过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发展竞争力。如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市,制造业是其立市之本,其也是全国制造业最发达、产业综合配套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为了更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竞争力,在不断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以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当然,在当下需要讨论的问题是,怎样因地制宜、分类引导每个城市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基础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同时不均衡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也意味着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核心区、次核心区和边缘区,不同区域的定位应该存在差异,其发挥的作用也应有所差异。因而,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则是,不同区位城市的作用是什么?怎样在明确分工基础之上,通过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进而推动城市区域经济在“集聚中走向平衡”。


二是空间系统。空间主要是指的支撑城市经济活动开展的具体物理载体,核心就是城市土地。城市是人和活动的聚集地,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需要有空间作为支撑,活动场所加上连接各场所的交通路线与设施,共同构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如何让城市的空间布局,满足不同活动的需要,同时又能符合城市发展的整体效益和趋势,构成了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如城市经济中既有传统制造业,又有新兴产业,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存量发展时期,有限的空间资源该如何分配成为当前城市高质量中亟需破解的难题。


同时,大量人口聚集在城市,不同人群在城市中的经济收入、消费方式、生活方式都有不同特点,如何通过城市空间规划满足不同群体的生活、消费、住房等公共服务需求,既吸引更多人才流向城市,同时也能让不同层次的群体都能够留在城市,成为促进城市发展和实现城市公平的重要问题。


由此可以看到,对于城市空间布局的规划涉及问题域非常复杂,需要对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做深入和科学的研判,在此基础之上作出相对科学的空间规划,才能起到支撑产业发展和转型的目的;同时也需要对城市人口流动的趋势和需求做深入分析,并注重从人的需求满足的角度出发,提升城市对人的吸引力和包容度,做到城市发展为了人民。


三是政治系统。政治系统指城市发展过程中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主要涉及城市土地开发过程中各主体的互动、利益协调与分配等问题。政府通过运用土地开发权来实现城市发展的整体性目标和公共利益。土地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对土地进行安排不仅涉及建筑物等物质层面的调整,背后涉及的更多的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如何引导城市发展政策更具公共性和公平性,规划便成为了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土地的使用有两种秩序,一种是自发秩序,一种是有规划的统筹开发秩序。如珠三角地区早期承接了大量三来一补产业,通过开发村集体土地,实现了快速的招商引资。乡镇、村集体、村民小组甚至私人都成为了土地开发的主体,分散的土地开发权为工业化的起步提供低成本的发展空间,助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因工业化的集聚发展,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村民也由此获得许多分红。


但我们也可以发现,当村集体及私人作为土地开发主体时,大量的土地增值收益仅仅服务了特定区位的少数人,且有少数区域人群因增值收益过大而形成了“食利阶层”。由此可以看到,当土地开发权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时,是难以推动公共利益的实现。而要使土地增值收益惠及多数人,则需要提高土地开发层级,政府统筹开发才能使得城市发展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用于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和城市发展条件,才能塑造一个更为公平的城市化环境。


当然,在政府统筹规划和利用城市土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与规划的确定性之间的矛盾,避免规划的刚性化破坏城市原本发展规律和活力。如当前对于超大特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就需要充分调研和论证其改造的必要性及具体路径,城中村为大量的产业生长和集群化发展提供了低成本的生产空间,如中大康鹭片区的城中村里就聚集了大量的中小型制衣工厂,为广州纺织服装产业的“小单快反”产业链优势提供了重要支持。


同时城中村还为大量外来人口提供了低成本的居住空间,客观上为城市长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会觉得深圳、广州这些大城市极具包容性的重要因素。


四是交通基础系统。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是影响城市社会系统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城市活动等均需要借助一定媒介和物质得以进行,因而观察和研究城市发展,交通通信等物质系统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视角。城市内部,地铁等轨道交通的完善有利于缓解中心城区的发展压力,也有利于城市内部各区域平衡发展。如深圳市东部坪山区因距离福田区、南山区等中心城区距离较远,发展一直处于较为缓慢的地步,后修建了地铁14号线和16号线,使其与中心区建立了联系。部分在南山、福田工作的人也沿着地铁线来到坪山买房置业等。交通系统不断向外延延伸扩展,一方面缓解了中心城区住房供给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带动边缘区域的发展,进而带动城市内部人口布局的优化及调整。


从城市和城市之间来看,交通系统的完善有利于城市圈的发展。如深圳都市圈范围内,深圳、东莞、惠州三个城市每天城际出行量超过百万人次,跨界通勤总量达到60万级,与东京、纽约等城市以指向都市圈中心为主体的跨市通勤不同,深莞惠的跨市通勤主要发生在边界地区。[1]深圳的坪山区是最靠近惠州市的区域,在两市边界地区就有许多在深圳工作的人买房在惠州,惠州市还有专门的公交车接驳深圳的地铁站,从而便于跨市通勤的人员。


便利的交通网络除了有利于人员流动以外,也有利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如深圳就有许多产业外溢到东莞和惠州,高铁、城际、快速路等交通建设,也有利于促进都市圈范围内产业协同发展。由此可以看到,交通基础设施也是影响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其通过影响人的流动方向与产业发展和集聚,进而影响城市发展方向。


从以上四个方面对城市系统进行分解,其包括了影响城市发展的各类因素,这些不同因素在不同层次的运作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决定了具体城市的基本发展态势,也构成了我们理解城市内在本质的具体抓手。对于城市社会而言,经济系统和政治系统组成了城市社会的“上层建筑”,从本质上决定了城市社会系统的性质;而交通通信系统和空间系统则是其基础结构,是城市社会系统得以运行的基础。


我们要真正认识城市,必然需要通过对具体城市各个系统的要素和结构以及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通过对城市社会系统形态的把握,从而来揭示城市的实质和特性,获得对城市的整体认识。[2]


参考资料:

[1]微信公众号城PLUS《深圳都市圈,如何塑造区域新未来?》https://mp.weixin.qq.com/s/YLVwnGzhHDCSgnZ0QJC-YA

[2] 孙施文.《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刘丽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编辑:Susu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