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WeWork高管:我们把自己看成是中国本土企业
2018-06-28 17:46

专访WeWork高管:我们把自己看成是中国本土企业

头图 | WeWork大中华区总经理艾铁成


创业的潮水没有退潮的迹象,联合办公空间领域的热度也有增无减。


目前在国内,势头正猛的联合办公品牌,当属半年内并购了四家企业的优客工场,其创始人毛大庆曾经在自己的书里说过,创业之初,优客工场的定位是“中国的WeWork”。而就在2016年,WeWork正式进军中国。


尴尬之余,刚在中国站稳脚跟的WeWork,就这样从一个“标的”变成了国内一众本土企业直接的竞争对手。在联合办公空间领域,一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玩笑:本土企业们想联手把WeWork赶出中国。


WeWork Labs全球负责人Roee Adler在今年6月份造访中国,并与WeWork大中华区总经理艾铁成分别接受了虎嗅的专访。对于WeWork在国内的竞争态势,他们直言:我们从没把自己看成外国公司,而是看成一个中国本土的企业。


联合办公的吞噬链


这两年的联合办公领域,十分有看头。


如今的赛道,格局清晰。本土以优客工场、纳什空间为主;“入侵者”以刚来没两年的WeWork为首,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吞噬链。行业不停地接收到一个讯号:融资、收购、扩张,将是这两年联合办公领域的主题曲。


1月份,优客工场收购洪泰创新空间,不到4个月的时间,又宣布与自己早就持股了的WeDo、无界空间合并,而被合并的无界,也曾经并购过富空间;随后4月份,刚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WeWork宣布并购裸心社,而裸心社在几个月前才刚刚收购了Raise乐活办公空间......


合并裸心社,正是WeWork今年存在感最强烈的时候。


因为都有着“国际基因”,在WeWork看来,裸心社的理念和自己相对比较契合。“做得还是不错的。”艾铁成对其评价道。


WeWork曾宣称短期内会保持裸心社品牌独立运营,双方还把这次的行为定义为“合并”而非“收购”,但艾铁成向虎嗅透露,目前已经在引入新的方式去运营裸心社,为了资源和效率的最大化,未来双方还是会用统一的方式来面对市场。


据了解,WeWork暂时没有其他的并购计划,但艾铁成表示WeWork会不断地寻找本土的合作伙伴。目前,算上裸心社,WeWork在全国范围(包括香港地区),拥有43家空间。


联合办公空间领域的这一场场串联吞并背后,是企业们不堪成本重负、难以盈利的现象和资本的狂欢。


排名比较靠前的纳什空间赶在2017年12月份完成了亿元级别的战略融资;紧接着1月份,优客工场完成C轮融资;3月份,梦想加完成3亿元B轮融资;几乎同时间,米域追赶着完成了4亿元的B-1轮融资。


资本开始向头部聚集,马太效应已经十分明显。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洗牌,联合办公空间似乎在逐渐走出野蛮生长期。


正在探索的边界


没有在联合办公空间里面趟融资和并购的“浑水”,几日前的SOHO 3Q大会上,不差钱的地产商潘石屹给了自己旗下的联合办公空间一个新的定义:国内最大的办公楼综合服务商。


“地产老炮”的介入和高调“退出”,让人对这个本来就摸不清门道的所谓“风口”更是看衰。撤退之前,潘石屹还给这个行业打上了一个血乎乎的烙印:联合办公领域,一个企业只拥有几万个座位,只能说是试验品,真正能活下去的是具有造血功能的企业,如果让市场去给它输血,一轮一轮融钱、烧钱都是活不下去的。


试验品、烧钱、没有造血能力,是经过潘石屹认证的一系列标签,也是大多数联合办公企业的现状。


企业对盈利和自我造血需求迫切,心有余力的领头羊们开始试图探索这个领域的边界。总之,现在的联合办公空间项目多数都抱着同一种希望:靠房租赚钱,悬,但是做点儿别的什么业务呢,估计靠谱。


于是,表面上还在轰轰烈烈竞逐的大块头们,其实已经一脚跨进了联合办公领域的下半场。


潘石屹并没有退出,SOHO 3Q也只是改了一个新title,创造了一个让人“听起来是不一样但又不知道区别在哪儿”的所谓新业态。


在毛大庆那里,联合办公空间进化成了“职住一体共享际”,即在共享办公空间的一定范围内打造配套的生活区。其触角已经开始伸向公寓住宿领域,公寓和休闲生活区成了联合办公空间的标配。


而WeWork中国的这一步,正踩在创业孵化这块石头上。


经过了5次创业、失败过2次的Roee对虎嗅表示,自己骨子里还是一个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所以开始思考自己在WeWork下一步到底还能做什么?“我跟WeWork全球管理层也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得出的结论是我希望能够利用WeWork的网络帮助创业公司成功。所以我们决定开设WeWork Labs。”


Roee Adler


WeWork Labs的定位写得十分清楚:支持初创公司的赋能平台。提供包括多方位的创业资源、培训指导、办公需求等服务。但在这项业务来到中国后,WeWork中国一度没有为它翻译出合适的中文名字。直到后来,团队才为其明确出了一个极其中国化的名称:WeWork孵化器。


外来和尚好念经?


国际大企业来到中国,“水土不服”就像一个魔咒,“反面教材”Uber已经被写进无数个创业者的失败案例库中。


而Uber退出中国,将这块市场拱手相让的原因之一就是,自身的原生问题在中国没有得到改善,也就是说,Uber并没有做到精通中国市场。同样是共享市场,Uber败北,外来企业的机会何在?


在WeWork大中华区总经理艾铁成看来,中国的市场并不落后,相反,中国地区的市场目前是最大的,机会也是最多的。


艾铁成给出了一组数据,到2022年,中国超过500万人口的城市的会有40多个,而在美国,超过50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两个。在他看来,中国的市场容量非常之大,这对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利好。并且,中国的市场增速包括整体的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是最快的。


团队管理要不要“本土化”?WeWork也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WeWork也并不打算在这一点上步Uber的后尘。


据Roee介绍,WeWork在中国,用的都是本土化的团队。“在中国,正在设定中的WeWork Labs的服务项目,都是由中国本土的团队在评估、判断。”Roee向虎嗅说道。


而关于WeWork Labs的业务,除了在普通的WeWork共享空间里直接设立Labs,WeWork开始提供上门“装修”服务。“我们为大企业会员上门定制,针对那种有自己物业、园区的大企业。”


如何抢食?


只是蛋糕再大,敌不过分食者众。


巧合的是,潘石屹在介绍作为“办公楼服务商”的SOHO 3Q的业务时说过:“我们的租户不限于微创企业,还包括给大中型企业,给他们做定制化的服务,包括企业办公室装修、设计、网络信号等全套办公需求。”


如愿拓展出去的边界,却巧合地和对手撞了个车,可见若没有足够宽阔的护城河,一切功力都是白费。



在艾铁成看来,国内的市场纵然是个利好,但有一个方面,国内还是在奋力追赶西方的过程中,那就是设计和创意。


“这也正是WeWork的一个机会。”艾铁成说,“中国整个行业在设计和创意上跟西方、跟成熟发达的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提起国内众多联合办公企业,艾铁成表示,它们关注的是空间如何越多越好,所以很多公司的可复制能力太强,“这样的企业没有长远的生命力,这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体验做得非常好的,没有一家不关注自己在原创设计技术上的应用。”


据艾铁成介绍,目前WeWork在设计和建设上使用的是一套自己的操作系统WeOS,在其会员体验背后,有技术和大数据的支撑。而在设计和建筑方面,WeWork使用的是一套叫作BIM的系统(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即在一座楼开工建设之前,根据3D模型可以帮助其透彻地理解和建造空间。


艾铁成称该系统对空间的扫描可以精确到毫米,同时,空间的利用和材料的使用都会完全匹配,不会造成浪费。


“还有一点。”艾铁成说,“在模型的帮助下建造出来的空间没有死角。一些商场或者建筑里,有的地方做得很漂亮,但可能24小时都不会有人坐一下,在中国,很多的空间都是有问题的,很多资源没有得到最佳的利用。”


除了在“硬软装”上的原创,艾铁成还坚持称,“社区化”的概念也是WeWork的原创。


一直以来,社区化是整个联合办公空间行业的“旗帜”,不怎么像是WeWork一家的“专利”。如果没有社区化的概念或者噱头,联合办公空间提供商们恐怕就和单纯的物业没有太大差别,联合办公空间之所以在早期被称为“二房东”,正是因为其“社区化”属性难以理解从而被边缘化。


但是在这件事情上,艾铁成保持着一种自信:“人人都在喊社区化,但是真正能做到的有谁呢?企业的mission(使命、愿景)是不一样的,讲,谁都可以,但说和做不是一回事,我也没办法阻止他们copy(就是我们说什么他们也说什么),但大家心里都明白。”


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原创,我不觉得它们有未来。”艾铁成再次强调道。


对于WeWork在中国的竞争,做产品出身的Roee则坚持了一点:就是WeWork基因中的“国际化”,足可以成为WeWork在中国的核心竞争力。


Roee认为,从公共关系、商业战略或是人员招聘的角度来说,地区性的理解和国际性的理解非常不同。目前为止,很多创业企业在最初的阶段是要在本土的市场扎根、生存,当他发展到一定阶段,迈过最初在本土市场生存的阶段之后,它的长远发展战略是需要全球这样一个平台。


“而怎么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一步发展,这个是WeWork目前所擅长的,并且是不可复制的,只有WeWork自己有。”Roee说道。


WeWork的自信尚属WeWork自己,创业孵化或者说联合办公的用户们,多数还是中小型初创企业,更不乏只有几个人的小团队,在刚刚迈出创业路上第一脚的时候,“国际化”对于他们来说,真的会是刚需吗?


对此,艾铁成笑称,他们所能提供的国际化,并不意味着一开始就要帮他们把生意做到国外。在他看来,不同的文化会让创业者互相激发灵感。


“举个例子,我们有国外的设计师团队,那在设计上,会不会就会有一些灵感,有一些更好的资源去学习呢?很多东西是潜移默化的。”艾铁成补充说道,“增强对国外文化的理解很重要,今天还没有需求,但也许哪一天就有了。”


在被广受质疑的盈利问题上,WeWork同行业里其他品牌一样,并没有透露过具体的盈利状况。


对于WeWork Labs是否会成为盈利的来源,Roee对虎嗅表示,不能说把WeWork Labs定位为一个盈利的工具或者说完全不考虑,我觉得在商言商,它毕竟是我们的一个产品。


艾铁成则并不担忧WeWork在中国的盈利。“因为不是上市公司,很多财务不方便公开。但是,我可以说的是,对盈利暂时没有什么想法。我只能说,你看WeWork的投资人,他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们的投资往往都有丰富的回报,他们比我们看得都清楚。”


而根据艾铁成的介绍,下一步,WeWork会进行非常快速的扩张,今年会进入广州、深圳、成都、杭州、苏州、南京、西安以及武汉等城市。“我最关心的是,快速扩张的时候,我怎么能保证,未来新开的店的体验,能跟在中国开的第一家、第二家、第三家的体验是一样的。”


在国内一众联合办公空间品牌里,WeWork中国目前的排名并不靠前。在《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发布的《2018联合办公运营商排行榜》中,WeWork排名14。



但,对WeWork的竞争力,艾铁成摆出了十分乐观的姿态。


对这个行业内的竞争和并购,艾铁成说:“我可以真诚的说一句,我们对此不是很关注,因为在我们看来,我们做的根本不是同一件事情,根本就没有特别关注。“同时,他巧妙地避开了对竞争对手的点名,表示WeWork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


“或者说,目前还没有看到竞争对手。艾铁成补充道。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