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外流进度慢难在哪里
2024-01-07 16:54

处方外流进度慢难在哪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梁嘉琳(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理事),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4年1月1日,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落地生效。长期以来,部分医保药品“降了价、用不着”的问题困扰着广大患者,经常是患者在院内外跑断腿也买不到药,或者是在药店买药医保却不报销。


围绕医保药品落地,近年来,国家医保局频频给政策“打补丁”。2021年,为防止院外药店成为医保报销的“二等公民”,提升患者院外购药的动力,国家医保局出台“双通道”政策,统一医院、药店两个通道的支付标准。2023年初,针对大部分药店只能用医保个人账户无法用统筹账户,而个人账户迁移到统筹账户之后医保药店市场越来越小等问题,国家医保局出台了门诊统筹药店管理相关政策,为药店提供更大规模的医保药品市场,作为条件,要求药店接受趋近于公立医院的严格监管。


国家医保局还要求各省份要在2023年底建立健全全省统一、高效运转、标准规范的处方流转机制,实现省域内医院、药店“双通道”处方流转电子化。但医保电子处方平台上线进度不理想,国家医保局主管的期刊中国医疗保险在其官方微信上披露,截至2023年12月,全国所有省份均已启动医保电子处方中心部署工作,然而,只有近20个省份正式上线应用。


处方流转难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医院、药店难以实现利益均衡。


从处方流出侧看,公立医院自身的激励补偿机制不到位。2017年全面取消药品加成,2023年医保支付结算按病种付费(DRG/DIP)改革之后,公立医院看似告别了“以药补医”时代,但实际上,公立医院始终承担国谈药配备主体责任,药品配备率也是卫健委对其的考核指标,它的药房大、药品全,这就意味着,它不愿意处方外流,让患者去院外买药。更何况,由于医务人员薪酬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医药利益链很难完全斩断。


从处方接受侧看,门诊统筹药店能力仍然不足。比如:一些医保药店在接入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之后,对于接受医保全息化监管还没做好充足准备,由于财务管理、药品管理混乱,成为2023年国家医保飞行检查的打击重点。另一些医保药店则不愿被医保局管得太死,没有供药动力。笔者了解到,在部分地方,医保局要求药店不得兼营保健食品、康复辅具等非医保品种;甚至有的医保局在全面监控药店的进销差价之后,要求控制其利润率。


坦白讲,上述地方医保局对药店微观经营行为的过度干预,凸显出部分医保官员没有分清“政府-市场”边界,习惯于对定点医院、药店发布行政命令。这类一刀切政策很容易挫伤市场主体的供药积极性,最终损害的还是患者的健康权益。


笔者建议,一方面,对于药店兼营行为,要尽快通过“一药一码”全程追溯体系进行精准管控,防止误伤药店的多元化经营。对于部分药店售价偏高的问题,要更多通过社会机制进行价格干预,比如:地方医保局可以采集药店的售价信息,并向全社会公开,还可在国家医保局的医保药品供应网点查询端口内新增“药品价格排序”,从而引导患者对质优价廉的药品“用脚投票”,引导药店售价回归市场均衡。


另一方面,在医疗医药反腐整治之后,公立医院内部的绩效考核要完全与医生创收脱钩,医生才能专注于诊疗本身,而不介入药品利益,从而愿意把处方外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梁嘉琳(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理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