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批财政部“不积极”释放了什么信号?
2018-07-16 12:53

央行批财政部“不积极”释放了什么信号?

虎嗅注:上周五,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发表文章《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大有可为》,文中对于财政部的一系列举措提出了质疑,甚至说是“耍流氓”。来自央行的罕见批评,释放出了哪些信号?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悦涛”(ID:yuetaoword),作者:悦涛。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7月13日发了一篇文章:《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大有可为》。主要是怼财政部太不积极甚至“耍流氓”。


嗯。罕见。


当天同步的消息是财政政策转向积极。市场听闻奔走相告,以为宽松计。这种发声,这种态度,结合当前形势。整个财税金融体系,恐怕正在面临一次根本性的巨变。


央行对于“灌水”身份,已经腻了,不想再背放水的锅。


部分内容截图如下:




财政是什么?公帑,政府的金源。央行是什么,市场货币阀门,人民的金源,所以名字是“人民银行”。


央行不想再无限制地给政府资产负债表扩张背书了。这里面包括地方财政、央企国企、基建城投、融资平台。因为是无底洞。过去十年来其实名为财政积极的政策,最后都成了从银行手里要钱。而不是资产本身的经营性扩张,纯粹变成了货币扩张、借新还旧。


这么搞下去,那就是无底洞。政府资产持续膨胀但把包袱都给了银行体系。啥时候是个头?


央行这次发声就是一次明示:咱得算算账了。这笔账,可不是一笔小账。


要变,就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围绕着社会的钱和政府的钱。


1. 短期看,财政消极会改变


增加财政支出、扩大财政负债,以及国有资产变卖、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盘活增效。


也就是政府要加杠杆,对冲金融去杠杆导致的紧缩效应。


全社会的企业杠杆和居民杠杆都已经为国运担当足够,该是政府表现的时候了。


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2. 长期,财税金融体制面临根本性变革


看这信号,就在两三年内。对投资、产业、居民财富配置,会有根本性的影响。


原有体系太依赖银行的货币注水,而不是从资产角度做大做强做优。根本原因出在动力、利益、监管、预算约束。


大白话:就是欠管,没人监督,没人为公帑和公共资产负责。


3. 以往的财政积极,都是在积极掏空银行里的钱


2008年四万亿政策出台,说是财政出资,实际根本是银行拼命无约束放贷给的增量刺激。不看还款能力,不看资产背书,本质是印钞而不是财政刺激。


因为最后的负债没有直接记在财政上。


做大的资产都对应着银行的贷款。也就是水放出去了,基建和房子搞起来了,包袱都在银行里。无约束,全社会买单。


4. 地方政府要被关进笼子里了


过去十年全社会资产负债表膨胀的核心环节就在地方政府。通过贷款把地方国企、基建、融资平台做大之后,还是喂不饱。


最后的态度:不给钱就不干活,给的钱,不一定还。这就是变贷为税,无约束从银行拿钱,就是从全民抽税。


5. 金融不再是无底洞


无节制放贷的结果是,没有给地方政府造出可持续创造收益的资产。继续放贷只会让大家都去炒房子。


金融体系的风险定价功能完全消失。实体领域劣币驱逐良币(谁离金源近谁就赚钱)。


结合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前两天的发言:再放水也不会流入实体经济。这个中央经过多轮、多角度、各种刺激,已经有体会。


6. 房地产税


 把房地产税单列。因为很多地方既没有地可卖,也没有国有资产增值空间,实体经济税源也已经被发掘殆尽。


地方政府既然是财金改革的核心议题,房地产税就是重要的新税基。


因为存量税基没有了!这是个严肃而现实的问题。


而这个单一税种,不但改变财政税源,改变地方财政结构,也直接对金融市场产生改变。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