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百万人开始在深圳养老
2024-01-25 14:58

当上百万人开始在深圳养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客(ID:szhenke),作者:深圳客编辑部,题图来源:视觉中国(深圳市,荔枝公园)

文章摘要
深圳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上百万深圳人开始养老,但深圳的养老服务和社会心理准备仍然不足。

• 📈 深圳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加,2029年预计将超过10%。

• 💼 第一批深圳人退休养老,成为中国生活最为惬意的群体。

• 🏥 深圳目前的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仍然不够完善。

深圳永远年轻,但深圳人会老。


四十年前,第一批来深圳的“打工人们”二十多岁,如今他们逐渐老去,正值退休,他们开始在这片打拼大半生的土地上养老。


“并不是只有年轻人回不去故乡,深圳老年人也同样早就回不去了”。


当几百万深圳人开始养老,深圳和深圳人是否都准备好了?


一、第一批深圳人已经开始养老了


这两年朋友圈有个退休大叔让我羡慕。


假期打卡各地地标,工作日走遍神州大地,一年有一大半时间在路上,那摄影水平,叫人怀疑是网图。


他有很多社会头衔,但如今主要身份是一名深圳退休人员。


当我聊起旅游的时候,他说这是规划好的养老生活。他说,按部就班养老的深圳人这几年越来越多了,只是你们年轻人没有留意。


好吧,第一批深圳人终于开始养老了。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60岁及以上人口为94.07万人,占比5.36%。虽然比起18.7%的全国老年人口,仍然相差巨大,但和10年相比,深圳老年人口的比重提高2.36%,绝对数量增长近60万。


也就是说,如今的深圳,上百万深圳人开始养老。


在这个绝对数字面前,深圳不需要养老的观念被打破。保守推算,2029年深圳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10%,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


经济学家管清友转了一个“鬼故事”,说到2052年的时候,是956万的劳动人口,来养活2119万退休老人。



深圳可以永远年轻,但深圳人也会老。


在跟一位退休老人聊天时,有句话特别深刻:并不是只有你们年轻人回不去故乡了,我们这些多年来习惯了在深圳的老年人,也同样早就回不去了。


二、深圳养老的N个切面


深圳年轻人生活可能千篇一律,深圳老年人的养老有各种切面。


上面这位招商银行退休大叔,说是开启养老,一半时间在外面旅游,类似的还有什么老年大学、深度游学等等,那叫年轻人艳羡不已。


也有养老生活里发挥余热,有醉心于公益和城市的各种阿姨团,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主力。


也有更务实的商业活动积极分子,薅羊毛行家里手,薅羊毛与互相薅羊毛,家里鸡蛋牛奶轻轻松松安排。他们生活里各种排期,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一天活动一个赶着一个,那节奏比年轻人丰富多彩又规律多了。


更多的则是,自家小区里那些每天早上跟我们一起挤电梯接送孩子的普通老年人,买菜做饭,人熟话不多,以及随处可见的继续工作着的保安大爷、服务员家政大妈。


和“活到老,工作到老,香港老人没有退休”越来越类似的是,那些所谓在深圳养老的人,继续以打拼的方式养着老。


有人是想给压力山大的子女帮衬一二,有的则是自己搞定日常开支,有的直言,闲下来不做事反倒不习惯,“还能干得动,就谈不上养老”。


其实从2020年前后,当我们80后迈入中年时,如今大面积退休的60后被称为“黄金一代”。


他们被如今年轻人视为“该赶的都赶上了”,第一批南下创富,在乘着春风的日子里,纷纷干起了个体户,或者成长为企业家。当时的60后,三十多岁出头,要阅历有阅历,要经验有经验,不少人在资金、社会资源上都有相当的积累。


他们也赶上最好的退休时机。从2005年开始,国家退休金开始上涨,到2022年已经实现连续上涨18年。


在年轻人眼里,他们是广场舞主力,更是摄影、钓鱼、旅游、自驾等令许多人羡慕的休闲消费主力。这批每月领着退休金不用996的退休一族,正在成为当下中国生活最为惬意的群体。招商银行发布的《202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高净值人群中51%以上为40岁及以上人群。


在2010年左右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环境改善、治安优化、公共医疗水平提升等因素,无论是身体状况或财富积累,都有着比以前老人更好的条件。


以2020年为例,深圳社保结余5904亿元,超过全国所有省份和城市(深圳在内的广东省除外)


也有人表示不太赞同,“我们居然算是幸运的一代”?年少时期吃不饱,没书读,工作了下岗,南下都要看文凭,进关要查边防证,我们也吃过很多苦。


但无论如何,第一批深圳人退休养老的时候,确实赶上了好时候。在罗湖、蛇口、宝安,那些更有“老深圳”的地方,他们以相同又魔幻的方式开始了养老生活。


当然也有同龄人没有这般从容,当他们从城市“主流人群”的画像中悄然退场,常常无所适从,处境尴尬。


三、上百万人养老,深圳准备好了吗?


深圳人养老,这是一个新的问题。


有人直言,“我老了肯定不会待在深圳,就看看这周边公园,到处是人,找个人少点的都没有,路上到处是修路,狭窄,电动车胡乱飙车,被撞了都找不到人。”


虽然深圳早早对老年人提供了免费公共交通,无论男女60周岁开始都可以免费乘坐,大部分主题公园对老人免费或者半价,但是养老最刚需的高水准医疗、康养服务,这些在深圳还无法完全满足。


一个经常被提及的政策面,深圳将老人随迁子女入深户条件,由8年调整为15年,意味明显。


对于深圳这样年轻的城市,除了公共配套外,老龄化也会对整个社会心理带来冲击:多大程度上能够接受老年人成为社会主体之一,并接纳由此产生的冲突和妥协。


深圳常住老人中,只有35.9万拥有深圳户籍,还有将近60万老人来自外地。他们一边给子女带娃,一边在深圳过着老年(养老)生活。


早年的拓荒者们,很多并没有具体什么单位,大多都是个体户,加之早年深圳的医保社保制度也不健全。有的老人最后才落户深圳,但是社保医保都买在老家。平时在深圳帮忙带娃,当遇到疾病,就想往老家省城大医院跑。这是他们的常态。


退休后,他们的心态也在经历急剧变化。之前是深圳的主人,深圳是他们打拼奋斗的主场,退休后却发现,自己在这个城市逐渐被边缘化。奋斗者的群像不再有自己的身影,这座城市好像也没有给退休后的自己足够包容和支撑。


一代奋斗者、成就者,如何在深圳安放晚年的自己?


如果说王石是这一代深圳精英人群里的典型,当年的拓荒者们,成为企业家,再到如今的退休者。一代人老去退场,他们的社会存在,他们的社会保障,他们的城市安放,他们的心理危机,正在成为越来越显性的公共命题。


当上百万人开始在深圳养老,当十年后二十年后的深圳也会步入老龄化,当下的深圳、深圳人应为此做些什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客(ID:szhenke),作者:深圳客编辑部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