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渊极客:“彩虹鱼号”深潜器的商业冒险
2018-09-05 11:08

深渊极客:“彩虹鱼号”深潜器的商业冒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ID:wowjiemian),作者:庄键。


2012年3月,“深海挑战者”号潜入太平洋海平面之下10898米的深处。这片被称为马里亚纳海沟的地方,是海底最深的区域。


驾驶“深海挑战者”号深潜器的是美国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这次下潜让他成为有史以来踏足这片深渊的第三个人。拍摄过《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影片的卡梅隆将自己描述成一位兼职拍电影的探险家,下潜到万米深渊,是他儿时就有的梦想。


马里亚纳海沟,也是“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的梦想之地。在卡梅隆驾驶“深海挑战者”号下潜的三个月后,“蛟龙号”在太平洋完成了一次深度为7062米的下潜。


这一深度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纪录,但与卡梅隆相比,仍有着3000多米的差距。那时,崔维成已经萌生尽快研制国产11000米深潜器的想法,这一装备能让中国在深海科研领域继续保持前沿地位。

但他的想法并未被纳入未来十年的国家科研规划中。崔维成决定另起炉灶,离开“蛟龙”号团队,探索一条研制11000米载人深潜器的新道路。


年近五十的他辞去了在“蛟龙号”设计单位所担任的职务,随后在上海海洋大学建立了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最重要的任务,自然是研制万米级的载人潜水器。崔维成将深潜器的下海时间定在2020年。


筹措科研资金成为项目面临的首要问题。除了自掏毕生积蓄200万元作为初始启动资金之外,崔维成也尝试四处筹款。


2013年底,他找到了师弟吴辛。


吴辛和崔维成是上世纪90年代在英国留学时认识的,他们师出同门,在布里斯托大学共处了三年。回国后两人并没有什么交集,崔维成扎进了海工装备领域,吴辛则投身建筑设计行业。


崔维成最初找到吴辛时,吴辛想着只是帮个忙,便一口答应下来。“我太了解他了,他是个很单纯的人。”吴辛还义务为11000米深潜器取了一个名字——“彩虹鱼号”,这来源于吴辛女儿读到的一则童话故事。


允诺为崔维成筹款数千万元的同时,吴辛也随口问了一句,完成这个项目总共要花多少钱。


崔维成告诉他:“前前后后大概要10个亿。”


吴辛又追问:“那其他的钱怎么来?”


崔维成显然没有很好的计划。“反正你先帮我筹钱,我走走看,希望以后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吴辛得到了这样的答复。他明白,自己有限的筹款无法解决崔维成面临的所有问题。


于是,吴辛花时间研究了全球的深海科研现状。他隐约感觉到,如果组织得力,或许可以在研制“彩虹鱼号”填补中国深海技术空白的同时,有机会开拓一片新的商机。


吴辛此前在跨国公司担任过多年高管,那时正经营着一家100多人的设计公司。在他看来,那家公司做的是老客户的老项目,用的也是老技能,几乎不花什么时间。


当时的吴辛也年近五十,想着能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他因此有了一个略显疯狂的想法,关闭自己的设计公司,参与到崔维成的项目中。


2014年底,两人详细聊了一次,就敲定了创业计划。承载这项计划的创业公司,在此之前已经注册成立。不过,它是一次仓促行动的产物。


那是2014年初,崔维成找到吴辛,让他帮忙出席研究中心的一场活动。崔维成觉得,企业家的到场支持,能让成立不久的研究中心更受到领导们的重视。于是,吴辛在参会之前,匆忙注册了一家名为彩虹鱼海洋科技的公司(下称彩虹鱼科技),以表示自己支持项目的决心。


现在,这家不以商业目的为出发点的公司,要开启它的商业冒险了。


按照两人的计划,彩虹鱼科技和研究中心将建立战略合作。彩虹鱼科技委托研究中心研制万米深潜器,并负责提供经费,研究中心则把相关科研成果反哺公司,帮助彩虹鱼科技进行商业化开发。


合作达成后,崔维成向吴辛提出的第一项需求是建造科考船,它将成为未来“彩虹鱼号”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的母船。2016年,这艘名为“张謇号”的科考船下水试航。


“张謇号”,图片来源:彩虹鱼公司


万米级深潜器的科研攻关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研究中心面对的最大挑战来自深海压力,深潜器在大海中每下潜10米,背负的压力就增加一个标准大气压。在海平面下的万米深处,相当于把两辆坦克的重量压在一根手指上。


因此,“彩虹鱼号”从设计、材料到工艺,都与7000米级的“蛟龙号”有着很大区别。如果将“蛟龙号”的难度比喻为人类登月,那“彩虹鱼号”则类似于登陆火星。


对于崔维成的团队来说,诸多关键材料和技术都需逐一测试开发,非常耗时,但又不可或缺。一旦“彩虹鱼号”在深海下潜时出现故障,就将遭遇机毁人亡的悲剧。


随着项目推进,此前几乎把所有注意力都聚焦在深潜器上的吴辛开始意识到,他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把“彩虹鱼号”和产业化挂钩的事上。


吴辛明白,“彩虹鱼号”的研发并不会带来任何直接的经济效益,它更像是一次攀登珠峰的挑战。


项目成功之时,也可能是融资耗尽时刻。为了研发深潜器,除了外界捐款和自己出资外,崔维成和吴辛也引入了相当部分需要未来给到回报的投资款。


这决定了研发“彩虹鱼号”的模式与不求回报的科研项目截然不同。此时,彩虹鱼科技连续两年亏损,警钟已经敲响。


吴辛做出了一系列调整。他首先把彩虹鱼科技转变为一家海洋大数据服务公司,利用科考船和专业团队收集海洋数据,为能源、环境从业者提供信息服务。此前下水的“张謇号”已投入这样的商业化运营中,公司合资新建的第二艘科考船“沈括号”被赋予了同样的任务。


与此同时,另一家名为彩虹鱼深海装备的公司悄然成立。除了继续支持“彩虹鱼号”的研发,它的使命还包括探索观光型潜水器的市场前景。


该项目源于彩虹鱼与Deep flight公司的合作。这家美国潜器生产商新研发了一款名为“超级猎鹰三号”的三人潜水器,可用于水下30米观光,由彩虹鱼深海装备负责生产。


“超级猎鹰三号”,图片来源:彩虹鱼公司


项目负责人廖期龙说,公司正在与连锁高端酒店洽谈合作,计划用这艘观光潜水器为酒店住客提供水下旅游服务。“超级猎鹰三号”的国产化也在同步进行中,目标是今年建成首艘样船。


潜水器的国产化也得到了研究中心的协助。“超级猎鹰三号”与“彩虹鱼号”有着相似的原理,对其机械和电子设备等零部件进行国产化时,廖期龙可以从崔维成的团队借鉴经验。


这是吴辛理想的商业模式,借助11000米深潜器研究团队的背书,彩虹鱼得以在深海装备领域拥有自己的品牌和技术壁垒。


经过三年多的研发,研究中心已完成了11000米深潜器的方案设计,具备了组装“彩虹鱼号”的能力。但研发团队估计,还需约2亿元资金才能正式启动零部件采购、组装深潜器以及海试等环节。


吴辛称,“彩虹鱼号”在2020年深海下潜的目标是否能实现,取决于钱什么时候到位,公司为此正在和一些战略投资人接触。


崔维成习惯把寻找投资者的过程称为“化缘”,他在最近的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中提到,“化到多就快一些,化到少就慢一点,只要我不放弃,这个项目(“彩虹鱼号”)早一点晚一点它都会成功的。”


吴辛也表达过类似的想法,“咬咬牙,再筹一个亿回来,我们又可以往前走一些。”这位彩虹鱼公司创始人,使用了英文词组Hadal Geek作为自己微信的昵称,它的中文意思是“深渊极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ID:wowjiemian),作者:庄键。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