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都不会跳长绳了
2024-02-01 11:40

现在的孩子,都不会跳长绳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刘远举,题图来自:视觉中国(上海南京路街马路运动会,反倒保留了这个传统项目)

文章摘要
文章讲述了现代孩子不会跳长绳的现象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如运动不足、视力下降、心理问题等,并提出了加强课间运动的重要性。

• 💡 现代孩子不会跳长绳,反映了课间运动的减少和儿童运动不足的问题。

• 🌍 全球儿童运动不足的比例高达80%~89%,并导致视力下降、肥胖等问题。

• 🏫 学校设施和校园管理的问题限制了中小学生的课间活动和运动量。


放寒假了,小区活动场地又热闹起来,很多小孩在玩。冬天冷,总要运动一下,暖暖身。我看着有几个四、五年级模样的,正好适合跳绳,就叫孩子回家拿了一根长绳。绳子摇起来,再发出邀请,叫他们来跳,孩子们很快就围了上来,带着几分好奇。


问他们会不会跳绳,只有一两个点头,但也带着犹豫的神色。不管了,先试试吧。结果,哪怕表示自己会跳的,也非常生疏,都会被绳子打到。至于不会的,就连怎么找时机,怎么找位置往绳子里面钻,甚至连排队鱼贯进入,都不知道。一看就是从来没有接触过。


我还带了一个铁环,这个玩意,就更没人会了。大多数孩子显得很茫然,从来没见过这个东西。有一个孩子说,我会玩这个,我说那你来试试,结果他说,其实也不会。


儿时记忆中的跳长绳,是一个非常有乐趣的运动。找一根长绳子,两个人握住绳子两端甩起来,跳绳的人排队鱼贯跳过长绳。跳长绳,参与者要保持高度的集中和灵活的反应能力,要准确地判断它的速度和节奏,然后找准时间跳进去,因为紧张或者犹豫,提前或错过机会,就会被绳子打到,就会中断。


跳长绳起码需要三个人,要想玩得有趣,需要七八个人甚至更多。所以,在我们小时候,常常用作班级集体比赛,看哪个班中断得最少,一定时间内,通过的人数最多。这几乎是所有60~90后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四五年级的孩子,都不会跳长绳,的确令人很感慨。这一代的孩子,是普遍不会父母小时候的运动了。这让我想起疫情期间,带着橡皮绳,在小区玩。女孩子们都不会,从二年级到五年级的妈妈们倒是挺有兴致的,一边教,一边自己跳起来。当时还有毽子,但除了一个女孩会以外,其他孩子都不会。听孩子说,学校有踢毽子比赛,但能连续踢三个的几乎没有,大家都是一个一个地踢,踢一个算一个,捡起来再踢,再算一个,比的是谁捡毽子的速度快。


不过,孩子们跳短绳的本领很好,因为都在苦练。不管是公园,还是小区楼下空地,常常能看到妈妈带着孩子在练跳绳。孩子跳得慢,妈妈脸上的表情也不会好看。这是因为全国各地小学生体育考核中,有跳绳这一项。现在甚至有专门的跳绳培训班。


不会玩铁环、踢毽子,可以解释为被滑轮、游泳、跆拳道替代了。这未必是坏事。这一代孩子玩的运动更高级了。但跳长绳、橡皮筋还有自己特殊的地方。因为它是一项集体运动,或者更具体地说,它是一项学校运动、课间运动。孩子们普遍不会,只能说明,课间运动近乎消失了。



全球的孩子都存在运动不足的问题。根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的全球趋势》显示:全球85%的女孩和78%的男孩,都没有达到每天至少1个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要求。而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运动不足的比例,高于世界,达到80%~89%。


运动量不足,阳光照射不足,会导致中小学生视力下降,肥胖、营养不良等一系列问题。根据苏州疾控部门对中小学生健康状况的长期监测,2016年,苏州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达26.85%。


国家卫健委数据则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眼科专家介绍,参加户外运动是防控近视的重要手段,小课间被“挤占”会导致中小学生户外运动时间减少,近视概率增加。


此外,运动量不足还会造成性格、心理上的严重问题。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开展的一项涉及20多万学生(平均年龄14.6岁)的研究发现,体育活动不足加剧了青少年自杀的念头和行为,运动不足和久坐的男孩比活动充足的男孩报告的企图自杀率要高一倍。而光照不足,则有多项研究显示,会导致得抑郁症的可能性升高。


青少年自杀正在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新闻中。根据中国历年普查资料,2010至2021年间总体自杀死亡率从每十万人有10.8人下降至5.25人,性别、城乡以及15岁以上3个年龄层也呈现减少趋势。但是,唯独5至14岁年龄组自杀死亡率在2010至2021年间大幅上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报告指出,2010年到2021年间,中国5至14岁儿童自杀死亡率平均每年上升近10%,中国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儿童和青少年面临严重的精神障碍,除了激烈的学业竞争压力,运动量减少也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课间运动的减少,还减少了中小学生的人际互动。这也可能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


针对这个现象,2020年8月,教育部会同体育总局制定《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确保青少年每天进行体育锻炼一小时,丰富青少年体育锻炼活动形式。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学校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这个通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但当下中小学生的课间活动状况堪忧,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抑制。这里面有硬件问题,也有软件问题。


硬件问题是学校的设施。有些学校,校园面积狭小,学生数量大,学生活动场地不足。一些学校做课间操,也只有将学生安排在教学楼台阶、花坛边等空地上。据媒体报道,上海市一所小学占地18亩,1500多名在校生的活动场地就是3块篮球场和50米跑道,体育课只能进行踢毽子、跳绳等对场地要求不高的运动。


另外一个原因是,现在很多学校都是3—6层的高楼,学生课间只有10分钟,很难下到操场去活动。只能在过道、走廊上活动,有些干脆就不出教室。这就减少了学生接受到的日照量与运动量。


更重要的是软件问题。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嬉戏都难免出事,而一旦出事,学校、老师就会面临一系列的麻烦。所以,一些学校以安全为由,有意识地抑制、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要求学生在课间除了上厕所外,必须静止在教室内,不准室外活动、嬉笑打闹,甚至不准离开教室。这被称为“安静的课间10分钟”。


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要求,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由此可见,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比起硬件问题,这类软件问题更难解决。


很多人认为,这是校园管理的一个困境。所谓困境,是指现在一些家长,孩子稍微受伤就过度关注,甚至将责任归咎于老师和学校,甚至聚众闹事。上级部门为了尽快平息事态,往往压着学校负上责任,赔不该赔的钱,负不该负的责。学校为了自我保护,只能采取种种措施来杜绝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但困境这个词是错误的。所谓困境,指在两个目标的夹击之下,左右为难,比如,学校在安全和运动量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困境、两难,所以,只能选安全。但是,任何事情,都几乎是在多目标约束之下。饭店要质量好,还要价格低;外卖要送得快,也要成本低;高铁要跑得快,还要安全。但从来没人听说,饭店、外卖、火车在困境之中。


首先,司法机构有义务按照法律公开、公正、透明地解决,不因为压力而屈服,而是用公开、透明、接受舆论监督去回应压力。司法机构做不到这一点,本质就是公共服务质量的问题。


其次,学校有义务保障学生课间活动,同时保障安全。安全问题不可避免,偶然因素,学生和学校共担。这里也应该有制度性的方案,比如,教师免责等制度。但是,学校没有做好的疏漏,就应该承担责任。这里不应该有规避的选择空间,不能说因为可能存在漏洞,就禁掉课间活动。而是,学校根本不应该有这个选择余地。有这个余地,说到底,就是公共服务质量的下降。


所以,这看起来是一个不讲道理的家长导致的两难,但实际上,却是家长们“太讲道理”造成的。希望孩子们在课间能重新把长绳跳起来,家长们还得多努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刘远举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