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力挺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城之后,我先咽下这口泡沫
2018-10-14 12:37

马云力挺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城之后,我先咽下这口泡沫

虎嗅华东报道

作者 | 刘姗姗


两天前,马云现身杭州云栖小镇,这次他的露面不是因为阿里巴巴集团的活动,也不是业界峰会,而是为政府站台,参加杭州市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举办的动员大会。


大会上正式启动了“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五年行动计划。打个官腔:这意味着杭州市正式向问鼎“数字经济”城市进军。


马云在动员大会上谈到杭州打造数字经济之城的优势,毕竟现在“欧洲还在用现金,美国还在用信用卡,而杭州人出门只需要要一部手机,如果没有手机连要饭要钱都要不到。 ”


他认为大量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公司企业和70%的移动支付使用比例是良好的基础资源。但移动支付渗透率高,并不代表能成就“数字经济”。因此,“要想做好数字化经济一定要做数字化的实体经济”,而这背后又会涉及马云最近提到的高频词“新制造”。


动员大会的举办引来了社会媒体的争相报道,由此可见,这次关于 “数字经济”第一城的造势活动,无论是政府还是马云都下足了功夫。


但捧热杭州“第一城”之后,难免思考这样的计划是否现实,毕竟杭州之上还有北上广深,这个“第一城”或许有一定的泡沫性。


杭州捧出新概念,阿里站台背后也有“小私心”


其实早在2015年5月,新任阿里巴巴CEO的张勇就在阿里集团内部会上提到了数字经济。张勇表示,未来是传统经济和数字经济结合的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将成未来时代的新能源,未来经济也将会是是现实经济和数字经济大融合的时代。



2017年梅德韦杰夫邀请马云参加“开放创新论坛”时,马云也提到“未来30年,互联网将和电力一样被普遍使用,数据会比石油更加重要。


看来阿里早早地就盯上了“数字经济”的市场。以阿里目前的业务生态来讲,确实是也在做着相应的实验工作。


这也难免让我们质疑:此次杭州市的“第一城”的战略中,马云高调为杭州市的城市战略启动站台,仅仅是以一个家乡人的身份为杭州助力吗?难道没有阿里业务要进行城市渗透的私心吗?


腾讯在前不久调整了组织架构,对2B业务高度重视,但在落地手法上,明显这次阿里又领先了一步,不得不佩服马云,这样的落地策略实在是高明。


支撑移动支付的阿里云,9年间覆盖全球18个地域,用户数突破230万,2018财年营收达到133.9亿元,同比增长101%。


其实数字经济的落实一直是阿里的发展目标,将业务常态化:基于阿里云的基础设施数字化,基于支付宝的移动支付数字化,是阿里一直在做的事。在动员大会之后,阿里的数字化业务也将依托城市战略发展,更进一步的渗入到城市。


站在政府的立场,杭州为何会将目光投向数字经济这一领域,和杭州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密切相关。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在动员大会上提到,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对形势的客观判断和现实的理性思考。



杭州的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安防等产业集群在全国有着较高的影响力,拥有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新华三等1298家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也有近3000家。


而且2017年杭州市的人才净流入率和海归人才净流入率均居全国第一,其中互联网工程师人才净流入率也高达12.46%。大量的人才流入和人才的更新速度为杭州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按照现有统计,今年杭州数字经济线上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将突破1万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4以上,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2以上,在全省数字经济中的比重达到1/2以上。


产业优势、高额的数字经济产出占比为杭州打造数字经济之城提供依据的同时也提供了经济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外媒最新统计的榜单中,杭州的风险投资跻身世界前十,仅次于伦敦之后。



另一方面,杭州在新一线城市中也被大家寄予厚望,新的城市发展战略和较高的风险投资,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政府想做出更大跨度的成绩。数字经济背后则是科技生产力的体系,营造科技创业氛围与完善生态设施,这件事上,杭州市政府不能停步。


 借鉴“智慧城市”,数字经济之城要探索“三化融合”


杭州在提出了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概念之后,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还是这样的“第一城”计划要如何落实。


要想操持好“数字经济”的大盘,有着繁复的因素要去考虑和衡量。杭州似乎也注意到了“智慧城市”这个前车之鉴。毕竟当年IBM的智慧城市也是搞得风生水起,但如今在中国也不谈智慧城市了。



智慧城市,是基于大数据技术、创新科技、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于城市建设发展。和杭州的“数字经济”城市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


当年IBM在建设智慧城市时押注认知计算、转型云计算,在业绩下滑的同时还要应对阿里云的价格战,再加上外来企业难赢得政府信任,这些因素都导致了IBM的智慧城市概念在中国行不通。


而打造数字经济之城,杭州拥有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一批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本土企业;江浙一带,制造业、物流运输业发达,阿里在今年也提出了“新制造”的概念,将数字化技术运用于实体经济将成为“建城”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基于阿里云的数据系统和杭州本地的数字技术生态,再加之政府的协力打造与政策支持支持,与智慧城市相比,打造数字经济之城的利好因素会更多。或许,在四年后的杭州亚运会上会有成果展示。


反思之后,在杭州的“行动计划”中明确了现阶段的主要路径——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


要突破基础前沿关键技术,在数字化制造、数字农业、数字贸易、数字金融、数字政务、数字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等领域打造一批自主共性关键技术,加快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提升成果转化能力。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工业互联网”专项行动,深化“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企业上云”专项计划;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培育数字化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新模式新业态。


“三化融合”的路是否行得通还有待进一步的观望,但通过对智慧城市的经验借鉴,在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的进程中必定会少走一些弯路,如果不去趟过这坑,那“数字经济第一城”会是一个永久的幻影。


城市战略标签化,“追热”不是初心


其实打造数字经济之城不是杭州寻求发展之路的第一个标签,纵观未来科技城的发展战略就可以明确,杭州最初的野心是打造“中国硅谷”。


2017年是人工智能最关键的一年,BAT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将人工智能作为企业级部署。同时,各行各业也越来越感受到“智能”带来的强劲势头,企业间的AI人才争夺也愈发激烈。


但根据Linkedin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数据,国内70%的AI人才集中于北京和上海,“错过”人工智能的杭州努力寻找下一个城市标签,于是“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概念出现了。


展望未来的美好宏图,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看到未来的“盘子”都会感到亢奋,但冷静之后,数字经济之城的建设会不会是一场虚假繁荣?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别忘了,今年年初的区块链


在杭州的数字技术生态环境中,阿里凭借电商业务和移动支付业务一家独大,单一的数字化业务很难架起数字经济城市的大盘。


制造概念也偏向泡沫化,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前两年的杭州创业大街,开园时被炒得火热,之后的发展完全是冰火两重天,当然创业热潮冷却背后也跟整体的宏观环境相关。


另外,杭州虽然在新一线城市中炙手可热,但毕竟不比一线城市,无论是经济发展速度还是城市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房价过高、医疗水平还不够发达,等等都有所逊色。在政府引进投资和人才的同时,这样的基础设施能否支撑得起这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此看来,杭州要想依靠“五年计划”攻下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高地,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作为一个“新杭漂”,我也非常期待这个城市变得更好,尽管“数字经济第一城”如今还是空中楼阁,但我愿意先咽下这口“泡沫”。


微信公众号:高街高参(ID:gjgc168)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