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没带饭卡,微信转账后举报阿姨,年轻人的败坏真的存在?
2018-10-26 17:00

女生没带饭卡,微信转账后举报阿姨,年轻人的败坏真的存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家(ID:ipress),作者:张三丰。


“头条新闻”微博爆料,“四川成都一大学女生去食堂吃饭,发现没带饭卡,就用微信转账给食堂阿姨,转头她就把阿姨给举报了,因为学校饭堂规定只能使用饭卡,用其他支付方式会被罚,结果阿姨被罚两万,而该女生获得了2000元奖励。”




微博爆料截图


这个事情实在太过离奇。如果完全是真的,这个女生的表现,真的太让人失望了。这种“钓鱼式举报”引发网友铺天盖地的谴责,也就在所难免。不少网友咒骂这个无名无姓的女生,也让人为这个女生担忧。


目前,媒体已经证实,这个大学是成都文理学院。该校宣传中心的老师告诉梨视频,学校正责令后勤集团给一个详细的情况,“内部已经处理好了,应该没什么问题,学校在整理意见。“


稍后,该校副书记接受新京报我们视频采访的时候,否认有对阿姨罚款2万元和奖励学生的情节,当记者问他女生举报阿姨这个事情是否属实时,副书记表示“学生对食堂的监督是正常的。”


梨视频:网曝高校女生没带饭卡转账,后又举报阿姨获奖


成都文理学院官微回应截图


该校官方微博随后发表一篇“说明”,巧妙地转化了整件事的“语法”:“近日,校网服中心发现一署名‘文理表白墙’的帖子,帖子成食堂阿姨因违规通过微信收款被我校罚款2万元,并对举报者给予2千元奖励。学校对此高度重视,责成学校有关部门调查核实。经查,不存在上述事实。随后,我校将发布调查报告。”


这个回应,和副书记的说法是一致的。否认的是“罚款”和“奖励”,对女生是否故意举报这一核心问题没有涉及。短时间内,这条微博有超过2000条评论,大多是质疑的声音,学校最后关闭了这条微博的评论功能。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媒体能够找到举报的女生和被举报的阿姨。此事让人疑惑的地方很多,在网上爆料的人,自称是从阿姨那里听说的事件经过,“阿姨因为这件事都哭了。”但是,罚款2万元,对一个在高校食堂打工的阿姨来说,实在是天文数字,按照常理,学校即便是罚款,也会罚窗口承包者。


学校的“否认”,多少表现出了在舆情面前的慌乱。学校应该通过调查,呈现出这一事件的基本事实走向,而不是笼统地表示“不存在上述事实”。最好的做法,就是让当事女生和阿姨出来说话,否则,不管学校认不认,这都会成为某种一个“舆论事实”——人们会以自己想象的、自己认为真实的方式来传播它。


事实上,网友已经根据脑补,创造了一个女生的形象:她是忘恩负义的(很多网友称此事为农夫和蛇的翻版),明明是自己忘带饭卡,阿姨好心帮她,她却转身把阿姨举报了;她是一个告密者,尽管学校有必须使用饭卡的规定,但是对偶尔忘带饭卡使用移动支付的,大家应该持宽容待度;她是一个“钓鱼执法”的心机女,或许是故意不带饭卡,为了奖励而举报饭堂阿姨。


这个形象的核心有两个内在逻辑。第一,一个大学生,怎么能这么有心机,怎么能这么坏?第二,在社会上这种事情倒是挺多(前些年有关钓鱼执法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但是一个本来应该比较纯洁的女生,怎么能堕落得如此早而彻底?是什么的教育培养出了这种完全利己的人格?


尽管这个形象可能有虚构的成分,但是人们疯狂传播此事,反映出确实存在这样一种担忧:这个社会最让人担心的,不是坏人变老或者老人变坏,而是年轻人变坏了。有些老年朋友常开这样的玩笑:等我们这一代人都死了,社会就真的进步了。这种自嘲背后有整整一代人的悲哀,但是更悲哀的却是发现,即便是新的一代起来,社会还是那样,或者还会更糟。


和“老人变坏”相比,年轻人的败坏,当然更让人绝望。如果我们放弃“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进化论社交,就会发现年轻人中确实存在让人担忧的状况。人类学家阎云翔在《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书中观察到中国农村年轻人的一个趋势:


“个人只强调自己的权利,无视对公众或他人的义务与责任,从而变成无公德的个人。”


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也一样。80后、90后这两代独生子女,在成长中普遍缺乏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与妥协,缺乏对他人痛苦的感知能力。我们在观念上,已经普遍接受“在这个世界上我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这是一个进步,但是如果这个观念极化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认识世界的障碍。很多家长都在有意无意间强化孩子的这种“自我意识”,既然“你是最棒的”已经成为宇宙真理,那么这个“最棒的我“就会认为做什么都是有道理的。


即便是到了大学,很多年轻人也很难生出“公共意识“。如果学校有举报奖励的文件,那么女生为了获得属于自己的奖励设一个套,也就是有可能的。很多大学在过度向学生传递一种单一的成功观,甚至也有老师在身体力行。


这两天陷入舆论漩涡的南京大学的梁莹教授,就是一个例子。为了多发论文,得到“青年长江学者”的称号,她只顾目的不择手段,不但搞了很多“一稿多投”,也有很多论文涉嫌抄袭。既然有这样的老师,出一个为了获得奖励去举报老师的学生,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就这个意义上说,成都文理学院那个女孩到底做了什么,似乎已经不再重要。很多人相信这是真的,如果这次不是真的,也许还有下次。不过我也注意到,在微博上跟帖质疑学校的,很多都是年轻人,这样的“舆情”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觉醒的机会。这大概也是希望之所在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家(ID:ipress),作者:张三丰。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