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们在电影院为憨贼、按摩妹和失败者流泪
2018-12-06 17:02

这一年,我们在电影院为憨贼、按摩妹和失败者流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头图来自电影《无名之辈》剧照。


不知道你最近有没有听过一部叫做《无名之辈》的电影。



三周前,这部电影悄无声息地上映了。


在它之前,上映着还未显疲势的超级英雄电影《毒液》,同档期又有万众期待的《神奇动物2》,之后还有迪士尼大制作、主打年轻观众情怀的《无敌破坏王2》。


《无名之辈》,就在这样一个堪称“死亡”的档期中,首日票房仅仅800万。然而,第二天它就突然实现了接近两倍的逆增长;上映6天后,《无名之辈》成为了日票房冠军,并把这个位置维持到了现在。


早在半年前,我们曾经见证完成类似成就的电影,那部电影叫作《我不是药神》,目前位列年度票房第三,国产影史票房第五。



与之相对的是北美暑期档的票房黑马,以全亚裔的班底在北美取得突破性的1.7亿美元票房的《摘金奇缘》,上映6天后票房仍未过亿。



介于豆瓣上《无名之辈》的8.2分、《我不是药神》的9.0分和《摘金奇缘》的6.2分的差距,我们当然可以说这是口碑导致的票房逆袭和水土不服。


但是就像豆瓣用户 @饮歌 对于《摘金奇缘》的评价:


“流星花园”的故事穿上了好莱坞的衣裳,再搭配上文化差异的看点,就让这部电影瞬间蹭上了时下政治热潮的列车,并一路高歌向前。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样的表现,是否也代表了一部分观众终于看腻了叱咤风云、纸醉金迷的场景和大人物,开始想要看一些更接地气的平凡人物的故事了?


几个月前,《无名之辈》的主演之一任素汐参加综艺节目《我就是演员》的时候,徐峥借着她,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好演员的春天就要来了。”


也许,不只是好演员的春天要来了,真正属于观众们的电影也要来了。


大片过去之后


如果非要为2018年的国产电影市场做一个定义,可以说是“小人物”崛起的一年。



相比于前几年票房榜上清一色的IP电影、超级英雄和拥有宏大场面的大制作,今年则出现了很多新面孔——


除了上面提过的两部之外,更小众一点的《江湖儿女》拿到了史无前例的七千万票房,甚至引进的日本文艺片《小偷家族》的票房都接近一个亿。



我们知道,尽管讲述小人物的电影一直存在,并且获奖颇多、艺术价值颇高,但是长久以来,占据大众视野的往往还是那些“大片”:讲述历史传奇、魔幻故事、英雄和有钱人的电影。


许多人说,电影是一个造梦的工业,但是太过脱离现实的梦,美丽、短暂又易碎。国内的大片时代大概起始于十几年前,拍小人物起家的第五代导演们纷纷投身大制作,带来了一系列口碑和票房并不对等的鸿篇巨制。


而让国内的观众们从充满好奇地追逐“山珍海味”,到吃腻了大鱼大肉想要回归清粥小菜,这一晃就是十几年。


梁文道曾写过一篇《大片的迷思》来探讨当时蜂拥而至的大片现象,虽然讲的是如今依然存在争议的《无极》,但是放在其他大制作上面也显得不无道理:



当已经成名立腕的导演们纷纷投身“史诗”和“大场面”,用于描绘人本身的部分却越来越少,让人忍不住想问,为什么拍过《黄土地》、《孩子王》和《荆轲刺秦王》的陈凯歌,会想要展示给观众们这样的作品?


并非只是陈凯歌,为什么连能用最简单的手法去感动大众,曾经拍出过《我的父亲母亲》与《一个也不能少》这种作品的导演张艺谋也会犯上同样的错误,拍了效果相同的《英雄》和《十面埋伏》出来?


这显然不是个别现象,不是两个导演两个创作班子偶然犯下的意外错误。



我们不能用几部作品的失手去否定两位导演的全部成就,但是这两者相似点的背后,可能是整个市场的走失:


我们有能力去做出精致的艺术与美味的小菜,但当我们赶着去堆砌盛世景象,要搞一个超英赶美的大事出来的时候,一切就都垮了下来。


好的商业大制作电影就仿若一个望远镜,能让观众们看到更远更瑰丽的星空,但是堆砌而粗糙的大制作则像是一个劣质的万花筒——里面的内容虽然华美却不能细看,看多了不仅索然无味,且只能让人感到眼晕。


我们很难说过去十年里层出不穷的那些一言难尽的“大片”是历史的弯路,因为放眼其他国家的影史,也无一不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只能说这大概是电影工业发展所必经的阵痛:看过大千世界,看过惊异传说,看过五彩华章,才能理解质朴的、平淡的、生活化的美。


小人物的故事


据说《无名之辈》上映之前曾有过很多名字,从最早的《孤独的人都是可耻的》到《人间喜剧》,再到《荒腔走板》,直至最后定下《无名之辈》。


现在看来,这个名字真的再合适不过,因为这部电影、或者相似类型的电影,其实都在讲一些无名之辈——他们没做过惊天动地的事,没对这个世界产生过影响,甚至严格来说都不能算是一个好人——没有人会记住他们,但是你在电影院里会忍不住为他们眼眶一酸。


就像是出现在《无名之辈》里面的众生相:


一个用一条死眼镜蛇吹了十几年牛的小镇青年,进了城就号称自己是杀人如麻的悍匪;怀揣一把土枪却害怕抢银行;破窗而入一个民房,却不敢碰屋里只有头能动的高位截瘫病患。



因为哥哥的莽撞,一辈子都被禁锢在轮椅上的高位截瘫女孩,泼辣得仿佛只凭一张嘴就能退敌,却还是被一个蠢贼傻乎乎的善意所打动。



一个胸无大志,只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老实人”,无论受到多少次冷遇,还是只想着生命中的危急时刻,紧紧牵住最爱的姑娘的手。



人到中年还一事无成的保安,圆滑中却有着和命运博弈这么多年留下的智慧。



事业失败就抛妻弃子、带着情妇卷钱跑路的油腻商人,在面对黑社会的棍棒时依然选择把爱人和孩子护在身下。



他们无数次和生活搏斗,被生活打败,甚至摔倒的姿态都很难看。他们的故事就是一面镜子。


镜子不会刻意地取悦于人,但是镜子总能让你照见自己所生活着的世界。


当你看到高位截瘫的女孩,只想在自己选择求死以解脱之前,好好照一张站立的相片。两个憨贼七手八脚地把她抬到顶楼,用绳子吊起来装作站好,却无奈如何也无法将她固定,最终却想出了让她平放在地上,高处俯拍的方法——



两个憨贼用着最笨拙的方式,摆弄着一个高位截瘫的患者,只为帮她拍出一张站立的照片。憨贼的蠢笨和执着,逗笑了许多人,但笑着笑着却好像又忍不住泪目了。


原来每个“无名之辈”的笑与泪、生与死、无奈与救赎,都可以如此打动人心。



贾樟柯在谈到《江湖儿女》里面人物的时候说过,他想记录的正是成为时代炮灰的这一群人:


目前大陆最流行的一个词叫“炮灰”,炮灰就是指:这些稀里糊涂无辜地卷入时代,然后被牺牲掉,不会被记忆的,甚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过之后,没有任何痕迹的人,他们都被称之为炮灰。


也正因为是这样,《江湖儿女》的结尾,是一个监控器里很模糊的巧巧的身影,这个结尾并不是原来剧本的结尾,但是我拍到这个镜头的时候,我想用它来做结尾。


因为这个形象,就是一个当代泛滥的、无处不在的一种数码影像。


我们无意中被各种各样的摄像头拍下来,但是我们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鲜活地经历过情爱、欲望、挫折、争斗、痛苦、悲欢、悲喜,被各种五味杂陈的情感困扰过的人,最终可能就像这个监控里模糊的数码影像一样,终究会被删除。


所以我觉得,可能我这部电影是在拍一些将会被删除的人。


大而化之一下,大多数故事讲的都是人与自身困境做斗争的故事,只不过英雄们的困境是黑白分明、可以打败的;就算无法凭借一己之力突破重围,也总有天降神兵能助他一臂之力;就算没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也能死在一个悲壮深远的长镜头里。


然而小人物们的困境是模糊又纠缠不清的,他们慌张无措、鼠目寸光,他们画地为牢、作茧自缚。


他们就像荧幕前的我们一样,生命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明确的黑白,永远活在灰度之中,并且永远无法逃离这个灰度。


最后,附上《八分》里讲《小偷家族》那一集的结尾:


人长大之后就会发现,我们人类所处的现实太过复杂了,实在不是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戏剧模式可以涵盖的。因此一个小孩总会看电影看到一半,问问大人这里面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有时让我们觉得很可笑。


这个世界哪有那么简单,这个世界是灰色的。


真正的艺术作品总是让我们了解到人类生活的灰度。它并不是为了麻痹我们的道德判断能力,让我们无法下道德判断,而是要让我们在做任何判断的时候,能够多一重理解力。


何其有幸,我们现在已经能在主流电影市场看到许多尊重生活中灰度的影片,也希望以后的电影所呈现给观众们的,不再是华美而无味的幻象,而是真真实实的人与人性。


那些奔流之下的暗河,静默,固执,汹涌不停的感情。


他们以时代为变迁,深藏在小人物之间,拨开人群,可能就到了尽头。


可是没关系,我会在尽头,我等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