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正在成为多数人的“暴政”
2018-12-13 08:20

媒体正在成为多数人的“暴政”

我看到了一则新闻,觉得事情有点不妙。

 

这篇新闻说的是一名男子在书店偶遇了一名陌生女子后,因为一见钟情却没留下联系方式,于是选择在书店守株待兔50天期待重逢,并采取了以下手段来试图放大“重逢几率”:

 

1、手绘寻人启事并大量复印,在地铁分发;

2、前往法院提交诉讼材料,申请法院进行传唤;

3、放弃工作借钱度日,拉长等待时间。


看到这里大家不难得出结论:能高执行力地连续做出不合理行为,这人肯定是变态。

 

所以新闻发布之后的评论区主要以调侃和怒斥为主,比如说他是个神经病、建议姑娘躲远一点,还有人定性他是一个潜在罪犯,呼吁有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还有少部分人将舆论延伸到了直男癌的方向,对中国男性群体素质和女性生存环境表示质疑。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被调侃和怒斥的对象不仅仅新闻主人公,进行新闻报道的媒体也是被批判的对象,理由是媒体看起来想把这种变态行为当成“钟情”“浪漫故事”去包装——这让人们联想起社交网络上一系列“细思极恐的案例”和“容易被忽视却无比重要”的细节后,笃定现在的媒体三观都不正,或者说“没有专业媒体素质”。


看,这就形成了第一个悖论:

 

设,这条新闻的评论区反映了目前主流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即“在保证新闻事实正确的前提下,得出一个三观正的导向结果”,那么《男子书店苦等50天》这条新闻显然是没有价值的,应该在行业中被杜绝、被树立为反面典型的。

 

但这条新闻真的没有价值吗?好像又不能轻易否定,因为新闻本身也是可供阅读的内容,而人们阅读的诉求无非就是通过获取更多的信息,要么增加自己的知识量、要么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要么调整自己的情绪。

 

毫无疑问地是,当人们阅读这条新闻,代入了“我比媒体高明”“我阻止了一场潜在犯罪”场景后,也必然会相应产生了自我满足、义愤填膺、智商压制等情绪。


 

简单来说,如果人们不是有意识地在推动这条新闻成为反面典型,那么大多数参与行为(无论是转发还是关注还是衍生评论)都只是无意义的浪费——浪费时间、浪费电力、浪费流量、浪费注意力和生命——毕竟谬论的始作俑者往往都是为吸引眼球,白白赠送关注度岂不是便宜了他们


由此而来的第二个悖论荒诞之外有些残酷:

 

设,人们捧红这条“无意义”的新闻是为了树立反面典型,那么批判的对象应该是没有了专业素质、不对发布内容进行审核的媒体,以及毫无分辨是非能力(或者三观极歪)的记者。

 

但新闻内核实在不是什么陌生故事。


宋青书在卢龙城绑着周芷若成亲,理由用的就是“二十多年前在武当有过一面之缘”;尹志平在终南山得到了小龙女,代价就是放下“全真教第三代弟子首席”的事业;游坦之能够留在阿紫身边,最大的筹码就是愿意游走在法律边缘。


 

这些先例故事的结果是,宋青书欺师灭祖被师公张三丰亲手处决,尹志平被怒斥丢光了全真教的脸面只能以死谢罪,游坦之被整个武林归为怪物、最终追随阿紫跳崖自尽——没有主角光环的普通人,冲冠一怒为红颜是要挨爸爸妈妈耳光的——得到“负面评价”就是个可预期的结果


而且还有很多证据表明,媒体也掌握了这种可预期结果。

 

比如,倘若媒体真想把这条新闻包装成“真爱无敌”的感人故事,就没必要放出“四处借钱”“法院起诉”“不排除采取其他手段”“不在乎网友评价”等干扰结果的信息噪点;就算是为了保证新闻报道中事件逻辑的完整性,在选择发布方式是也没有必然将“法院起诉”“不排除其他手段”单独成图。


 

甚至可以说,在这样的传播方式安排下,整个事件的发生甚至让人觉得有点刻意了。

 

所以这篇新闻所折射出来的现象,或许比那个埋伏书店50天的变态更糟糕:通过权利承租获得话语权的媒体,正在忘记权利承租的意义开始周期性的犯傻;舆论则跟随者周期性的犯傻,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周期性单方面审判。

 

当然并不是说媒体不能犯傻,舆论不能进行审判,比如当年特朗普前脚刚赢得大选,后脚还没卸任总统的奥巴马就指责不负责任的假新闻,正在“威胁民主政治进程”——但让特朗普受益的假新闻也好,奥巴马所期待的真新闻也罢,人们本应该谈论的是“可以证伪也可以证实的事实”。

 

可在50天埋伏书店的新闻里,人们抛出的都是“观点”——“媒体该不该报道这样的事件”、“媒体为什么把变态当真爱”、“中国女性生存环境是不是很糟糕”、“中国男人的整体素质应该怎么提高”——与事实不同的是,观点往往只有两种最终结果,“我同意”和“我反对”。

 

事情很不妙,媒体报道的事实,正在越来越多地为人们的观点服务,媒体正在成为多数人的“暴政”

 

很悲哀,没有多少人在乎新闻和媒体的真正价值了,但也不完全算一件坏事。

 

因为想想宋青书、尹志平和游坦之,能够成为《倚天》《神雕》《天龙》作品中最有记忆点的人物,成为每一个版本(无论小说电影还是电视剧)都不会被砍掉的重要角色,大概也是因为他们与绝大多数的读者之间形成了共识:

 

世界上有侠之大者,但理想世界也有人间之屑——我会过得比你不好,你且放宽心吧


本文来自微信订阅号“互联网指北”(hlwzhibei),专注于互联网文化、营销、产品。转载必须保留作者、公共帐号信息,必须与本文严格一致,不得修改/替换/增减本文包含的任何文字和图片,不得擅自增加小标题、引语、摘要等。文内所用图片来自相关媒体报道截图,为非商业用途。如有疑问请联系作者微信:melodyfu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