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男生,不追女生了?
2024-03-11 15:20

为什么越来越多男生,不追女生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外滩TheBund (ID:the-Bund),作者:夏尔,原文标题:《他们为什么不追女生了?》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男生不再追求女生,原因有很多。一方面,追求女生的成本高,包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另一方面,现代男生更注重个人发展和自我追求,不再以爱情为主要目标。

• 💔 爱情的滋味已经远去,现实中男生不再追求女生

• 💰 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使男生不愿追求爱情

• 🌟 现代男生更注重个人发展和自我追求

“我有喜欢的女生,而且她就在我身边。”


27岁的陈果坐在我对面,端起咖啡喝了一口。


“可我从来没和她说过。”


这个陈果心仪的女孩,工位就离他不远。但他说,追女生这件事,比他工作中所有的任务,都要难上太多。


在知乎上有一个热门的问题:为什么很多男生宁愿打游戏,也不愿意去追女生?底下回答的数量,已经快要接近一万两千多条。


人们说,客观原因太多:圈子封闭、时间成本不够、物质生活更要紧……


主观原因也不少:同频很重要,心灵相通的另一半实在难寻;合适的我不喜欢,喜欢的我不合适;求爱太累,兜兜转转,无力再追。


但有一点大部分人都认同,离开了“学校”这个气泡以后,爱情的滋味就好像已经悄然远去。甚至连“追求”,都成了那个难得一见的故事。


现实就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男生,已经不再追女生了。


追逐女生,一场成本太高的行动


研究生毕业以后,陈果来到上海工作,如今算是第3个年头。


他倒没觉得自己的年龄是个问题。毕竟这次过年回家,爸妈也没催他相亲。


“但总感觉,家里的气氛怪怪的,旁敲侧击让我今年多结交点人。”


这话说完,我和他都笑了。


身为一个i人,他也曾鼓起勇气搭讪在书店里遇到的女生。人家很是客气,但是聊完几句以后就没有了下文。


“这就叫勇敢一次,自闭一生。”他无奈地说,语气里半是自嘲。


陈果的感情路,和不少大城市里的年轻男生差不多。


对他们来说, 想找到一个心仪的异性,哪怕仅仅是遇上,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除了工作以外,陈果也觉得自己很难认识新的朋友。


同事里面,的确有他觉得还不错的女孩。但每次想到“办公室恋情”这几个字,他就有点望而却步。


“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可能直接冲的,被拒绝了多尴尬啊。”


其实我很好奇,既然都是同伴之间的爱情,为什么在学校里敢追,工作了反而不行了?


“那肯定不一样,”他脱口而出,滔滔不绝,“心理压力就不一样。而且就算真成了,分手的话又是一个大问题,算了算了……”


他决定把这份感情轻轻放在心里,平时上班见面打个招呼,这就够了。


其实,陈果这样的想法并不少见。202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在2020年,20-49岁的青年里,单身者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475亿人。


这个数据,相比2010年,又增长了5%。


犹豫、挣扎,甚至稍显畏缩。这样看来,男孩们是不是不再勇敢?


在《困难的爱》里,卡尔维诺借克劳迪娅之口说,爱情之美是永恒,是文明。


陈果并不反对这一点,对于美好爱情的追逐,他一直都未曾放下。只是众多无形的顾虑,成了摆在他面前逃不开的现实。


譬如说,恋爱背后的经济成本。


在《经济学人》杂志2023年的统计里,上海成功登顶全球约会最昂贵的城市,北京也进入了前十。


追逐爱情的代价,就这样清楚地印在烛光晚餐的账单之上。


图:全球大城市约会成本,2023 / ©The Economist


如果说约会只不过是爱情中的小小情节,那恋爱后的长远规划——买房、成家,就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哪怕现在,很多女生自己也非常优秀,但陈果还是觉得,他需要更多一些的物质积累。


追女生背后隐藏的高昂成本,让他在爱情面前停下脚步。


00后社交达人,还不需要亲密关系


和许多人相比,网生一代的李波,爱情观不太一样。


“我不喜欢朝夕相处,”00后的他说,“个人的空间对我更重要。”


李波从不觉得,恋爱中,谁应该在主导地位。如果两个有趣的灵魂能够彼此陪伴,而又相互独立,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反过来,“如果一段亲密关系太强,我反而会觉得把自己束缚了。”他补充道。


对于现在的李波来说,生活已经是他想要的状态。闲暇时光,他更喜欢自己一个人,有时坐上火车,去隔壁城市city walk。


在网络上,他也很是活跃,有不少兴趣群友,是一个绝对的社交达人。


但看似很多朋友的李波,孤独却深藏内心。他身边的异性,大多都来自共同的兴趣圈子,交友并不是大家的主要目的。


对他来说,遇上一个合适的她,要比一个喜欢的更难。


事实上,社交圈子的固定,已经成了城市单身男女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在2023年中国青年报的调查中,有超过一半(50.7%)的人都认为,固化的社交圈,让他们根本没有机会认识另一半。


相比学校,社会上的同频异性实在难寻。


但倘若遇不到那个女生,李波也无意将就。在他眼里,把时间用来提升自己,可能还是一件更好的事。


而且定居方向也是一个问题。他说自己的老家在广东,在上海哪怕有了女朋友,未来也有可能会分开。


现在的李波才工作不久,我问他,如果几年以后,你觉得自己看待感情的心态,会和现在有不同吗?


他诚实地告诉我,虽然现在一个人的生活还不错,但关于未来,自己还是没完全想明白。


“我只是觉得,如果那个时候有很好的事业机会,我还是会把精力放在它上面。”


其实求爱,本应表达的是一种生命力,如同《十三邀》里黄灯老师所说。在以前,送CD、约电影、去散步,还是年轻男生追求爱情的方式。爱情的火花也就这样在生活的点滴之中迸发。


“这二三十年真的变化好大,缺乏意义感,变得很普遍。”


众多像李波这样的年轻男生,在亲密关系面前已经逐渐失去了追求的欲望。


90后的他,每周末都在忙着相亲


和陈果、李波相比,钟然的爱情滋味稍显苦涩。


在这个来上海的第8年开头,他结束了一段6年的爱情长跑。现在的他,周末正忙着和不同的女生见面。


“爸妈介绍的,怎么能不去……”他说。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已经参加了太多次相亲,多到自己都快数不清。


都说相亲市场女多男少,可钟然完全没有觉得爱情因此变得容易。


来见面的女生,许多也不是出自本愿,有的更是直白地对他说:“反正走个过场,咱们吃顿饭就行了。”


对于相亲,他倒是并不排斥,但也苦笑着说:有时候遇上了喜欢的女生也没用,人家不喜欢我啊。


大学里学物理的钟然,现在从事和天文相关的工作。他对于另一半其实没有太多的要求,因为多年工作的积累,金钱已经不是他爱情最大的问题。


现在的他,更希望两个人能有一个同步的职业发展预期。


但对钟然而言,真正的问题在于时间成本:“见得女生多了,有时会有点累。”哪怕真的有机会,在那么多场始终无果的追逐之后,也变成了可笑的戏码。


一次次的感情投入之后,还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吗?他没有答案。


于是我问钟然,你现在还会追女生么?


他顿了顿,回答我说,当然会啊,如果我觉得对方很合适的话。


只是他不知道,那个很合适的“她”,藏在了哪。


钟然的困惑,在不少男生的故事中已经上演了无数次。


因为现代生活对于所有人无比平等的规训,就是一线城市的最大底色。


正如鲍曼在《作为时间历史的现代性》中所说,时间已经变成了一种需要被节俭地使用和谨慎地管理,以扩大价值回报的手段。


但看起来,大家的人生好像都有点不太够用。最近正在给项目赶工的钟然,周日还要回公司加班。


早出晚归、地铁通勤、工作压力……看似公平的24小时一天,留给自己的还有多少?


一次两次追爱,或许还可以用多巴胺来给自己鼓劲。时间久了,人们的热情只会慢慢消褪。


有时候钟然也觉得,一个人就一个人吧,人生这么长,倾诉的对象,也并非只有爱人。


几年之前,他投稿NASA,写下了一封长长的情书,送给即将坠入土星的卡西尼-惠更斯号探测器。


他把脑海中荷尔德林式的浪漫主义,尽数藏在心底。


爱情面前,谁都不想勇敢


在《爱的多重奏》里,巴迪欧如是说:我的爱的主要敌人,我应该战胜的敌人,不是另一个人,而是我自己。


其实,现在的女生,不再因为简单的你追我,我就喜欢你。谁主动,谁就更会收获爱,也就这样成了一个伪命题。


追逐爱情这件事,终究变得不再适合城市里的现代人。对于自我的追求、对于自尊的寻找,才是生活的主旋律。


复旦大学的沈奕斐老师,也无数次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在完善了“我”之后,人们才有余力思考爱情。


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女性主义的发展、父权制的消解……所有的这些,都意味着女生在恋爱关系中,不再是那个传统的“被动一方”。


而经济权力、家庭地位、社会分工之间的区别,都已渐渐模糊。


追逐爱,也变得不再只是男生的专利。


对于像李波这样的男孩,进入一场结果未知的暧昧,成了最不值得的那个选项。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看书、多赚钱、多旅行。


而对那些恋爱目的性很强的人来说,直接相亲就对了。如同钟然,快捷的婚恋市场成了他的必然选择,尽管后果可能是无数次的不合适与不匹配。


但是,男生们不再追逐爱情,是不是就意味着一件坏事?


其实未必。这个社会现象的背后,恰恰隐藏着无可阻挡的社会潮流。在现代的爱情故事里,被传统定义的性别角色,已经不再界线清晰。


大城市里的男生们,也坦然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他们把精力投入自己,然后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万能的命运能够给予自己一场爱情。


在爱情面前不再勇敢,也成了所有年轻男生的选择。


和钟然吃饭的尾声,我们聊到星座,他说自己根本不信。


“搞天文的,我太清楚这些东西都是怎么来的了……”从源自希腊的十二星座,到中国神话里的的二十八星宿,他给我好好地讲解了一番。


并非专业的我,听得似懂非懂。


但我更看到,晚上热闹的社交平台上,是无数的年轻人们在寻找认同。


i人、e人、摩羯、双子……他们用繁复详尽的MBTI测试把自己包裹,然后在星盘的推演里反复想象未知的故事。


到了第二天,藏好感情的男孩女孩们又化作城市地铁站里两道隔开的人流,在前后的推挤之中闷头前行,走向那块只属于自己的站台。


文中陈果、李波、钟然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外滩TheBund (ID:the-Bund),作者:夏尔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