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恐袭事件有四大疑点
2024-03-25 21:54

莫斯科恐袭事件有四大疑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王义伟,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3月22日晚,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近郊一家音乐厅发生严重恐怖袭击事件。截至笔者撰写此篇稿件,事件已造成137人死亡,超过120人受伤。俄方逮捕11名犯罪嫌疑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称对事件负责。


有关此次事件的信息非常庞杂,俄方对真相的调查可能需要耗时费日。笔者就现有的信息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列出了四大疑点。


第一,美国是否向俄罗斯发出了信息预警?如果发出了,为什么没有引起俄罗斯方面的警惕?


根据美国方面发布的信息,美国在获悉极端分子可能会在俄罗斯(莫斯科)发动恐怖袭击的信息后,即将有关情况向俄罗斯方面进行了通报。


不但如此,美方还于3月7日向身处俄罗斯的美国公民发出预警,告诫他们在未来48小时内不要参与大型集会,预警特别提到了音乐会。这一份预警,除了时间不对,其他细节与此次恐怖袭击是基本吻合的。


对于美方的说法,俄罗斯一方出现了否定的声音。


3月24日,俄罗斯驻美大使阿纳托利·安东诺夫否认事先曾收到美方通知。安东诺夫告诉俄新社:“我们事先没有收到任何通知或消息……我们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没有与美国白宫或国务院进行过接触。”


安东诺夫的表态有值得推敲之处。他说的“我们”是仅指俄罗斯驻美使馆,还是指俄罗斯机构的所有部门?另外,安东诺夫表示他与美国白宫或国务院没有就此问题进行接触。他的说法应该是对的,因为美国白宫和国务院,是安东诺夫的对口单位。但是,他们之间没有信息交流,并不等于俄美两国之间其他部门没有相关的信息交流。


更关键的是,到目前为止,俄罗斯的情报部门(包括国家安全局、对外情报局、总参谋部军事情报总局)没有公开表态,否认接收过来自美国的预警信息。


所以,笔者倾向于认为,美国大概率掌握了极端分子可能发动恐怖袭击的一些关键信息,在通过相关渠道向俄方通报的同时,也公开向本国公民发出了预警。


至于恐怖袭击为什么向后延迟了,有一种可能,即极端分子因为美国的公开预警取消了原定的计划,同时加强了保密工作。这使得恐怖袭击延后进行,而美国也没有得到相应的信息。


那么,来自美国的信息预警,为什么没有引起俄罗斯的警惕呢?


笔者分析,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俄美两国关系的现状,导致双方的互信度非常低;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为了避免俄方窥探到自己情报工作的秘密,美方向俄方通报的信息,应该是有所保留的。


第二,乌克兰是不是此次恐怖袭击的幕后主使。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电视讲话中说:“他们(恐怖分子)试图逃跑,并向乌克兰移动,根据初步信息,乌克兰方面为他们准备了一个穿越国家边界的窗口。”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局在声明中也表示,被逮捕的嫌疑人“与乌克兰方面有相关联系”。


笔者认为,以上信息,只能说明此次恐袭事件可能与乌克兰有关系,但要以此来指控乌克兰是幕后主使,证据并不充分,证据链也不完整。


第三,伊斯兰国是不是幕后主使。


恐袭发生后,伊斯兰国第一时间宣布对事件负责,并在事后发布了一段第一视角的视频。对于伊斯兰国的表态,美国是认可的,认为这就是伊斯兰国干的。同时,美国还特别声明,此事和乌克兰没有关系。


至于俄罗斯,一方面没有认可伊斯兰国的说法,一方面如前文所述,在侦查过程中将乌克兰作为重点进行调查。


笔者注意到中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对伊斯兰国“认领”此次事件也表示怀疑。


第四,此次事件对俄乌冲突和俄美关系有何影响。


笔者倾向于认为,影响不大。


首先就俄乌冲突而言,目前俄、乌两国都已经是全力以赴。即使俄罗斯方面调查认为此事与乌克兰脱不了干系,也只会对具体涉案人员展开行动(如缺席审判、海外猎杀),在舆论宣传上占据道德高地,但对具体的战事,比如是否加大空袭、进攻力度等,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仍然会按照原定计划进行。


至于俄美关系,美国国务院在声明中强烈谴责了恐怖主义,向遇难者家属和亲人致上最深切的哀悼,并表示与俄罗斯人民站在一起,为这一可怕事件造成的生命损失感到悲痛。


但是,美国这个国家历来“泾渭分明”。美国对恐怖分子的谴责是严厉的,对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所作所为的谴责,也是严厉的。美国关于莫斯科恐袭事件的声明,不是俄美关系缓和的标志。


事实上,不光是俄罗斯,美方还曾向自己的死对头伊朗通报过相关信息。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今年1月,伊朗克尔曼城发生两起连环爆炸事件,造成10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伤。美方也在事先向伊朗发出过警告。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不但和美国、俄罗斯结下了仇怨,也和很多国家包括中国有仇怨。2015年11月18日,伊斯兰国杀害了中国公民樊京辉。可以说,伊斯兰国是全世界的公敌。


那么,如果将来有一天,美方再一次向俄方通报相关信息,俄方会相信并采取预防措施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王义伟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