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制造,新造的人
2024-03-26 10:29

谁在制造,新造的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城记工作室 (ID:DUCHENGJIPLUS),作者:阿力米热,编辑:梁励,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今年三月,电影《周处除三害》火爆上映,其中的插曲《新造的人》也成为网络热议话题。影片的传播效应使得广州番禺的江边小镇新造也开始受到关注。新造地处广州番禺区,随着交通的完善和地铁4号线的开通,该地区经济逐渐发展,吸引了众多企业和人流量。

• 🎥 电影《周处除三害》火爆上映,插曲《新造的人》成为网络热议话题

• 🏢 广州番禺的江边小镇新造开始受到关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人流量

• 🚇 地铁4号线的开通使得新造逐渐融入广州的经济发展主翼

“曾经我茫然前行,暗夜的路上,微风刺痛着灵魂,找不到应该的方向,生命这样的旅程,要用多少的泪水来完整……”听上去如此忧郁澄澈的一首歌,用到了血腥场景里,可谓视觉和灵魂双重的冲击感。


今年三月,融合黑色幽默、港式黑帮、文艺怪诞的电影《周处除三害》迅速走红,上映7天票房便超过2亿元,成为了今年电影市场冷淡期的爆款。随着口碑的不断出圈,该影片中的插曲《新造的人》也火爆网络。


“听周处除三害新造的人被洗脑了”“新造的人”等相关话题一举登上微博、抖音等多平台热搜。新造的风越演越烈,全网也掀起“忏悔”热潮,不少网友在相关话题下评论“感谢尊者,我已经成为新造的人”。


令很多人没想到是,坐落在广州番禺的江边小镇——新造,也随之火了一把。很多人打卡广州地铁4号线新造站、去镇里休闲游玩,并自我调侃道“已是新造的人”。


△ 广州地铁4号线新造站(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阿力米热/摄)


位于新造良仓创意园内一咖啡厅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近段时间以来,来店内打卡消费的人明显增多。最忙的时候都没有时间去卫生间。“此前,我们店的日均营业额只有六七千(元),上周末(3月16~17日)最忙的时候都没有时间去卫生间,仅一天的营业额就达到了两万(元)。”


与众多“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相似,新造也在影片的传播效应下,开始出圈。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东北部,新造镇距离广州塔二十多公里。走在新造的街头可以看到,这里没有繁华都市的热闹,但人文的交织碰撞及水运的繁荣,塑造了一个闲居生活的环境。


近年来,伴随轨道交通和交通路网的日臻完善,农田湿地与不远处的高楼大厦相映成趣,给这片区域更增添了几分生机。


一、何为新造?


“新造”之名的由来,距今已有570年。


据番禺县志记载,明朝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人们在珠江河滩筑堤造地,遂建成墟,故名“新造”。在清代,新造为茭塘巡检司驻地,民国时期曾作为番禺县府所在地。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新造地处珠江后航道水路交通发达,坐拥数公里长的宽阔江岸线、渡口、货运码头,自清代起便是繁荣集镇。同时,也是沟通周边乡镇的水运枢纽。


△ 在新造江边,货船正运输材料。(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阿力米热/摄)


得益于完善的水运网络,新造曾汇聚多家大型国企,包括番禺新造国家粮食储备库、中国船燃广州公司新造油库等,成为广州乃至珠三角周边粮食、燃料、肥料等重要物资的集散地,也带动着新造经济的发展。


最辉煌的上世纪80年代,粮仓的储存量一度达到6万吨,掌管着整个广东和海南的粮食调运。其中,有不少人专门从中山、顺德、东莞等地到番禺氮肥厂拿货,他们船舶也经常排起长龙。


不过,单一的水运网络,也存在着局限性。


在新造已生活70年之久的黎婆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虽然新造的水运交通方便,吸引了不少企业在此建厂,但对于远离江边的村落来说,村落陆路交通路网一度不够完善,导致居民进出非常不便,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和经济发展也相对滞缓。


△ 农田和高楼交相辉映(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阿力米热/摄)


“在那时,出一趟门也不方便,就守着自己家的田地自给自足,晚上再编一些串珠第二天去街口摆摊,多赚一些钱补贴家用。”根据黎婆婆的回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陆上交通逐步发展,极大地便利了居民生活。


正如黎婆婆所说,公开资料显示,1988年,洛溪大桥正式通车,从此,广州主城区和番禺真正连为一体。与此同时,新造、穗石、南亭等多个渡口陆续开渡,渡船每天承载着大批群众的出行往返。


随着洛溪大桥建成通车,番禺以此为契机,全力打造现代化城市大交通网络,形成了以东新高速、广明高速、广珠澳高速、南沙港快速路、南大干线、番禺大道、亚运大道、新光快线等为主的“六纵六横”高、快速城市路网。并先后建成了以海鸥大桥、北斗大桥、沙湾大桥等为代表的大小桥梁330多座。


从水运到公路、桥隧的发展,使得番禺的道路桥梁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也逐渐打破了过去制约新造发展的单一交通瓶颈。


二、新造的城


随着交通的日渐完善,村民生活得到改善,也为新造集聚了一定的人气。


而新造发展的另一个节点,在2005年12月。由于广州地铁4号线首通段(万胜围站至新造站)的开通运营,新造成为了番禺第一批通地铁的地区。地铁4号线的运行,不仅拉近了城市区域间的距离,也使得新造也从郊远之地逐渐融入经济发展主翼。


在新造生活了三十多年的黎先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也亲眼见证了地铁4号线的运行和区域的变迁。“这些年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地铁隧道在我眼前不断更新,而且周边地段已从过去的村落和农田转变成高楼大厦,人流量也是增加了好多倍。”


如今,站在新造地铁出站口,映入眼帘的就是高耸入云的写字楼及住宅楼,明亮且晃眼。不少人在公交车站台等候,网约车司机揽客的声音也此起彼伏。


△ 正在修建的住宅楼(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阿力米热/摄)


在这些高楼大厦中,不仅有新建的住宅,还包括了广州大学城智慧谷、元宇宙科幻产业园等写字楼。事实上,这些写字楼的历史要追溯到2013年。


在当时,《广州国际创新城南岸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式宣告大学城南扩,目标是将北至仑头水道,东、南至金山大道、西至南沙港快速的73平方公里范围,打造成一个集高教研发、科技服务、创新产业于一体的国际创新城。


一般而言,大学城是一座城市科教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学科涵盖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芯片半导体等多个优势领域,也聚集着众多高素质科创人才。这意味着,广州国际创新城的建设,无疑会带动新造产业的发展,其“产业新城”定位也逐渐清晰。


具体来看,国际创新城已吸引了思科智慧城广汽新能源产业园、中国光电研发基地等科创巨头进驻,同时又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企业如浪潮集团、城云科技、东华软件、论客科技等的落户。


△ 广州大学城智慧谷 图源:时代周报阿力米热记者/摄


根据番禺“十四五”规划,广州国际创新城以建设美丽宜居的产业新城为总体定位,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为重点发展产业,引入大数据、物联网、节能环保等高新科技企业聚集,预计至2025年平台产出体量达百万级。


值得注意的是,有了产业和企业的汇聚,如何实现家附近“宜业”、工作地附近“宜居”,并吸引年轻人口返乡就业,也是新造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当前的趋势来看,新造正以城市更新微改造的方式,焕发老城市新活力。


例如,将先前的粮仓改造为创意园,让它换一种方式延续。在创意园内,不仅有番禺的特色美食,还有众多拥有一线江景的餐厅和咖啡厅。此外,园区还会不定期举办艺术展览、复古码头集市、音乐会等活动,吸引众多年轻人融入于此。


不过,这些只能暂时性地带动或吸引人员流动,城镇的社会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金融服务、市场服务设施等才是吸引人才的基础。对新造而言,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城记工作室 (ID:DUCHENGJIPLUS),作者:阿力米热,编辑:梁励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