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村里越来越多人办盖房子宴?
2024-03-28 09:55

为什么村里越来越多人办盖房子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陈雨洁(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编辑:丝瓜笑皓,原文标题:《陈雨洁丨多办酒席,“回回血”》,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农村在过年期间办喜宴的现象越来越多,尤其是盖房子宴。这主要是因为过年人多热闹,方便通知,而且在农村约定俗成在过年办喜事。另外,家庭收入有限和"攀比"设置宴的心态也是办喜宴增多的原因。

• 😄 过年期间农村人多热闹,方便办喜宴

• 💡 过年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农村有约定俗成的办喜事的习惯

• 💰 农村家庭收入有限,办喜宴是回报亲友的一种方式

只有过年才能让往日寂静的农村热闹起来。外出打工的,上学的,都趁着过年返回家乡与家人团聚。


我的老家是皖北农村的,在过年这个时间段里,我们农村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办喜宴的特别多,这个喜宴不仅是婚礼喜宴,像什么盖房子,买房子,有孙子/孙女等等都会办喜宴。拿我们家今年吃酒席的情况来说:我们从农历腊月二十至腊月二十九?(除夕前一天)几乎每天都要去吃酒席,春节休息了几天,紧接着初六至初八又开始了。短短十三天竟是吃了十二份酒席,还都是自己村里的。大家在酒桌上调侃着说道:“以后过年不用买年货了,直接来吃席就行了。”


画作来源:杜杜,2024


那么,为什么大家喜欢集中在过年这段时间办喜宴呢?


1. 人多热闹有时间。平时农村都是老年人在家,白天去地里干点活,晚上八点左右外面就没人了。如果不是在节假日办,那么能够参加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了。这也是东家最担心的,因为面对办喜宴却没几个人参加的局面,光是村口的“情报局”就能把人从头到尾的猜个遍了。比如,猜测东家办事人少是不是人缘不行,做人不好等等。   


舆论的力量是相当可怕的。而过年大家都放假回家了,东家有时间举办,其他人有时间参加,加上春节这样喜庆的节日,随便安排就是一二十桌酒席,男女老少聚一桌喝喝酒,吃吃饭,聊聊天,人多也显得热闹。


2. 方便通知。村里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去外地工作了,时间久了,有些人就不回村里住了,也就在逢年过节才会回村里看看或者小住一段时间。所以除了老一辈之间、常年在村里住的人之间比较熟悉,其他人基本上也就没怎么见面或者联系了。但村里办喜宴一般是需要每家每户都通知的,一个一个的要联系方式也不太方便,过年则可以趁着人们都在家挨家挨户的去通知。


3. 约定俗成。我听大人讲过,在他们小时候农村是比较穷的,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饺子,穿上新衣服。所以,在他们的观念中,春节是最隆重的,过年前后的日子就是办喜事的好日子。另外,农村喜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请厨子到家里做饭,东家自己买菜,请村里的左邻右舍去帮忙端菜洗盘子,然后在院里安排一二十,二三十桌。(现在也有升级的方案:有专门的酒席“一条龙”服务,厨子会带上自己的团队从买菜到上饭桌全部安排到位)


按照第一种方案,如果是只请厨子,那么只用付给他加工费(一桌60元–70元),加上菜钱,一桌酒席在两百左右;按照第二种方案,一桌要花费七八百,里面包括菜钱和员工服务费。所以即使有“一条龙”服务,大家选择它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一个是成本太高,另一个是大家普遍认为他们买的菜没有自己买的新鲜。


像我们村今年办喜宴的全是选择了第一种方案,而第一种方案虽然节约了钱财的成本,但增加了人情的成本,因为它需要请人帮忙干活,这些帮忙的人一般都是自己的亲戚,所以属于免费帮忙。正如前面所说的,过年人多,能够请到的帮忙的人也比较多,那么,过年无疑成了大家办喜宴的最佳选择。


除此之外,近两年的喜宴都出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结婚的喜宴很少,大部分都是盖房子/买房子这样的喜宴。例如,我们家吃的十二份酒席里,只有一个娶媳妇的,一个嫁女儿的,剩下的十份全是盖房子/买房子的。通过跟周围人私底下的聊天,可以说他们是非常无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觉得人情份子太重了,随便一件小事都能成为办喜宴的理由,虽不至于几千几万元的随,但架不住量多呀!


一般情况下,我们村随份子钱都是差不多的:


1. 一个村庄不熟的,随200元~300元不等,200元是最低标准,(极少数随100元)


2. 有亲戚关系的,盖房子,升学,当兵,有孙子/孙女,结婚等,随500元。


3. 父母亲兄弟姐妹(叔伯姨舅等)的儿女结婚,随1000元,孙子辈随500元。


4. 干亲家(如有的家庭会给孩子认干爹干妈)的儿女结婚,随2000元–10000元不等。


5. 朋友结婚,随500元~1000元不等。


6. 8090一代自己的兄弟姐妹结婚,随10000元......


通常,我们村里有人办喜事,一个村庄的人都会去的,根据今年十几份的喜宴来说,每家至少随了5000元左右的人情份子,这还是在没有特别亲的亲戚办大事的情况下。但是,为什么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办盖房子宴?


1. 家庭收入来源有限。我们村有390户居民,大约1500人左右,外出务工占绝大多数,少部分留在农村的人口依靠种植或养殖获得收入,这里的种植通常是指玉米和小麦这些农作物的收入(一亩地的庄稼大约能卖1000元左右的价钱,减去化肥、种子以及收割费,一亩地的净利润可能也就只有400元左右), 庄稼的收入要看个人拥有多少土地,但其实大多数,每一家也就只有一两亩的地,种地只能当做是一种兼职收入。只有极个别人家依靠大棚蔬菜和家禽养殖获得收入,主要还是靠家里的中年群体和年轻人出去务工。


当盖完房子或者是买完房子之后,一个家庭所剩的积蓄就不多了。其实,皖北农村跟豫东平原关于彩礼的问题都差不多,“一个儿子结婚要花100万”,“结婚成本越来越高”。按照习惯,盖完房子的下一步基本上就是准备给孩子安排相亲结婚了,所以大家也有一些试图设盖房宴以“回回血”的心态。


2. “攀比”设宴的心态。办喜宴的性质似乎变质了,人情份子似乎成了赚钱的一种手段。盖房宴是后来发展起来的,起初人们只是在房子封顶的时候,放个鞭炮发个喜糖就算完事了,后来不知道是哪一家带头开始设宴,人们便都纷纷模仿起来。说是“攀比”的心态,其实可以理解为“不能吃亏”的心态,因为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有的人一件事也不落的办,一个人也不落的请,可能这家已经办了四五件事了,而另一家却一件还没有办,婚丧嫁娶这些事情自然是没有办法的,所以只能另找事由去办以寻找心里的平衡,这样一来大家都互相比着办,人情也就越来越还不清了。


而近两年的结婚宴变少,一小部分是因为在村里适婚但未婚的人群中,有些人还在读书;剩下的一部分主要还是涉及到家庭经济条件与彩礼问题。正如我前面所说的那样,皖北地区和豫东平原地区的彩礼情况差不多,“一个儿子结婚要花100万”,“结婚成本越来越高”。不同的是,据说我们每个村庄的大龄未婚青年大约有十几个,这其中也有一些是因为长相不好或者人品不好至今没有结婚的,但究其根本还是经济条件不够好,拿不出彩礼钱,最后遗憾收场。


至于他们具体的经济条件是怎么样的,我确实也没有深入去了解,只知道有一个是母亲前年得病还花了十几万,父亲在农村一边照顾母亲一边还要种地,他本人去外地打工也就几千块钱的工资。所以结婚的压力还是挺大的,不过农村催婚的现象稍微改善了一些,例如,早在十年前,二十岁左右不上学的可能就已经被安排相亲了,二十五岁之前基本就结婚了。但是现在,家里有儿子还未婚的表示,“只要把彩礼这些准备齐全,儿子结婚往后延迟个两三年还是可以的。”这应该也算是近两年婚宴变少的另一个小原因吧。


往年酒席都是我妈去的,今年我想着可以趁机跟村里的人聊聊天,观察观察家乡的变化就跟着一起去了,没想到就这样吃了十几份酒席,一闭上眼睛,那十几份几乎一模一样的菜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通过跟同村人简单的交流,我发现大多数人对办盖房宴这件事是有点埋怨的,特别是对其中一户人:他们家前几年买房子的时候已经设过宴了,然后今年老家盖了一套房又设宴了,大家觉得这属于重复办事,但碍于同村的情面也不好去计较。


不过也有一些心直口快的人气得说:“赶明我把房子翻新翻新也设宴。”不得不感慨,人情这事也太复杂了,但归根到底,我觉得它还是跟经济水平挂钩的,如果大家经济水平都还不错,家家有富余,也就不用为这种事情发愁了。


最后,其实我原本想写农村的一些新面貌,比如交通更完善了,农村人素质上升了等,但写这些又太宽泛了,而且也只能描述表面现象。相反,农村的人情份子算是一大特色,但有些问题我也不好去问东家怎么想的,只能靠闲聊或者听听周围人的一些想法去尽可能的分析这个现象的原因。而如何让喜事成为大家都欢喜的喜事?如何改善农村人情份子的情况?我想这也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陈雨洁(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编辑:丝瓜笑皓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