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爱情和婚姻遭遇“犬儒”
2019-02-18 08:40

当爱情和婚姻遭遇“犬儒”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作者:徐贲。


情人节已经过去,是时候来谈谈爱情和婚姻了。


根据民政部的一份公报显示,离婚率已经连续十五年上涨。


现代人对婚姻似乎越来越不抱有希望,人们纷纷感叹“爱情已死”。


不过你得小心,那些时常感叹着“世间没有真爱”的人,不一定是看破尘俗的智者,可能还有着另一个身份:“犬儒主义者”。


事实上,市面上的“求偶指南”产品(比如“PUA”、“Ayawawa理论”)都有着犬儒主义式的逻辑:因真爱已死,人要利己,所以付出感情不如付诸套路。


“看破红尘”的态度背后是潜伏的功利主义。正如迪克·凯耶斯(Dick Keyes)在《看穿犬儒主义》一书中说,犬儒主义玩的是一种“道德冷漠”的游戏,“对现实生活中的苦难、不义和虚假装聋作哑,如果要为此寻找一个高尚的借口,那么犬儒主义是最理想的了”。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越来越丧”的当代婚姻观?徐贲老师的这篇文章也许会给你新的启发,听听这位人文主义作家是如何讲述犬儒主义、爱情、浪漫、和幸福。


犬儒时代的爱情和婚姻


摘自《颓废与沉默:透视犬儒文化》,内容有编辑


 1.


犬儒主义最大的祸害:使人不幸福


2014年4月21日,美国CBS电视台在晚间新闻的最后几分钟里报道:美国俄亥俄州一对结婚七十年的老夫妻,相隔15个小时先后辞世,他们的爱情和婚姻可谓是天长地久。


92岁的妻子海伦·费伦利(Helen Felumlee)4月12日去世,比她小一岁的丈夫肯尼斯·费伦利(Kenneth Felumlee)也于隔天早上去世。



他们从青少年时期就认识,1944年结婚,育有八名子女,两人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彼此非常恩爱,连每天吃早餐的时候,都会手牵手。


这则消息也在中国的一些网站上刊登,有许多网友留言,称赞他们恩爱夫妻,白头偕老。


这其中,有两则留言特别值得玩味 —— 


一则是:“以前的普通人大多是这样的,更何况还是虔诚的基督徒。现在不行了,整个世界都是在浮躁的气氛里面,中国尤甚之。”


另一则是:“我觉得最无耻的话就是“每个男人都会犯错误”。好像不犯错误就不是男人一样。”


第一则留言用的是“今不如昔”的比较,许多人也许有同感,但未必准确。历史上确实是有不少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但旧时代的婚姻和家庭却未必能为我们提供现成的楷模。


旧式婚姻许多是权势地位的联姻,连普通人家也都讲究门当户对,因此造成许多婚姻和家庭悲剧。更不要说一夫多妻的制度、家庭和家庭关系中的男尊女卑、和对女性的歧视和辱慢。


那时候,不愿接受传统婚姻观念的人们,有理由对婚姻采取怀疑和犬儒主义的态度,在他们的生活里有太多活生生的悲剧,使他们不能不“看穿”婚姻的本质——婚姻与爱情和幸福无关,不过是一个有名无实的门面或者传宗接代的手段。


第二则留言触及的是有关爱情和婚姻观的一种常见的犬儒主义表现,也就是“看穿”所有的男人或女人,男人都喜欢拈花惹草,女人都是水性杨花,既然如此,哪里还会有真正的爱情和婚姻。费伦利夫妇的一生就是对这种犬儒主义的驳斥。


犬儒主义是一种以怀疑、鄙视、轻蔑、摈弃、悲观为特征的心态和待人处世方式,它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人与人之间结成的任何关系,包括婚姻和家庭,都是自私、功利的。


犬儒主义不相信人的动机或人性里可能存在任何善良、利他的东西。


与在其他人际关系中一样,在爱情和夫妻关系中,犬儒主义的最大祸害是,它使人不幸福。


一方面,造成犬儒心态的常常是人生中的不幸福;另一方面,犬儒心态非但不能克服人生中的不幸福,反而使人生变得更不幸福。


人们羡慕费伦利夫妇的夫妻关系,因为能感受到他们的幸福。这样的幸福具有普遍的价值,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这样的幸福。犬儒主义者也是希望得到这种幸福的,他们只是认为不可能有这种幸福罢了。


《安妮·霍尔》


 2.


人们把婚姻视作一种互利关系


近20年来,有许多关于犬儒主义成因和影响的心理研究,与传统的犬儒主义观念或文化研究有所不同。不同之一就是更关注“犬儒主义”与“不幸福”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犬儒主义心态或倾向密切相关的不幸福因素包括:身体不健康,工作无成就,生活不美满,婚姻关系不好,觉得筋疲力尽、身心俱疲、压力超过极限。


这些心理因素一方面会造就犬儒主义,另一方面又会因犬儒主义而加剧和恶化。这些心理特征无一例外都是负面、消极和让人不幸福的。


在现代社会里,爱情和婚姻的犬儒主义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迪克·基耶斯(Dick Keyes)在《看穿犬儒主义》(Seeing through Cynicism)一书中指出,这主要是因为有太多的破碎婚姻和离婚家庭,而关键在于,婚姻的“天长地久”(permanence)因素被破坏了,人们把婚姻视为一种为男女双方彼此提供方便的可长可短的互利关系。


他写道,“后现代中‘流动的自我’的观念——你可以在一生中不断创造和再创造你自己——让人们对长久义务的‘天真’观念抱犬儒主义的看法。


《奥丽芙·基特里奇》剧照


按照这种看法,传统婚姻的誓约不仅是无知的,而且是傲慢的。你怎么能假装知道几年后你会是什么样子呢?你怎么知道你丈夫或妻子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什么要做这么不负责任,也不可能做到的(爱情或婚姻)承诺呢?”


基耶斯还引述法学教授托马斯·摩根(Thomas Morgan)的话说,现代社会中的婚姻法本身就包含着不利于婚姻“天长地久”观念的犬儒主义。


摩根认为:“在美国,摆脱婚姻比摆脱买二手车的合同还要容易。大多数的合同是不能单方毁弃的,婚姻却可以由一方在任何时候,没有理由地终止。” 


《蓝色茉莉》


天长地久不再被视为婚姻是否幸福的标准,而是被当作多种婚姻生活方式选择中的一种。婚姻的破裂因此也被轻松地当作一种改变生活方式的方式。


 3.


曾经浪漫的年轻人,也折服于功利主义


犬儒时代的爱情和婚姻所遭受的威胁还来自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功利主义。


具有中国特色的性关系功利主义是:许多男的,尤其是那些因为有钱有势、有办法、有能力而被视为“理想型”和“成功型”的,不是有情妇、外遇,就是包“二奶”。许多女的,尤其是年轻美貌,受过高等教育的,不是想钓金龟,就是愿意当“小三”。


《曼哈顿》


他们以功利主义、虚无主义、犬儒主义,或这些的混合心态来看待爱情和婚姻,把性关系当作赤裸裸的买卖。


费伦利夫妇的故事对他们来说顶多不过是一则趣闻,并不会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不幸的是,持功利主义婚姻观的人群在中国越来越低龄化,哪怕是年纪轻轻的孩子,或者本该很“浪漫”的年轻人,都已经折服于这样的功利主义。


其实,爱情和夫妻是一种与买卖完全不同的“礼物关系”,这种关系越远离功利,越利他,也就越“浪漫”。


“浪漫”的词意原本指的是“非现实”“非实用”,那正是功利的反面。“浪漫”成为魅力的代名词。人际关系越不功利,也就越具有“礼物关系”的三个基本特征:自发、利他和多余。


“自发”就是自然发生。“自发”的对立面是“盘算”。情真意挚的夫妻间分工和共享都有自然发生、不使心机的特征。夫妻间彼此有“心机”,这是夫妻间“礼物关系”向“利益关系”转变的信号。


“自然发生”就是不用多想,自动和谐,这种关系的快意便是浪漫。


夫妻间“礼物关系”的浪漫,还在于彼此间真诚的谦逊和利他,相互有一种亏欠感,觉得自己不够好,对另一方的付出抱有感激之情,不把它看成是我理应得到。


“多余”是在充足理由之外的理由。做夫妻固然有生理和经济的理由,但只有当这些理由之外的理由,比如“情感”,是比生理和经济更主要的理由时,夫妻关系才浪漫。


生日和纪念礼物也都因“多余”而浪漫。在经济理性看来,大凡浪漫的礼物都“不实惠”,都可有可无。但也正因为如此,礼物才给人带来意外的,甚至有点夸张的快乐和惊喜。


费伦利夫妇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一种可以称为“浪漫”的感受和感动。那并不只是年轻情侣在情人节收到鲜花或意外礼物时的浪漫惊喜,而更是老单身汉康德所说的那种“幸福”—— 幸福是来自想象的,而非来自理智的理想。


《曼哈顿》


在康德那里,“幸福”(Glückseligkeit)是由“快乐”(Glück)和“天赐之福”(Seligkeit)构成的。


幸福不是一时的快乐,而是一种有深度、能持续的复杂情绪,因此是一种能被人长久记住,并具有社会意义的满足感。


浪漫是一个人因为与另一个人有亲密联系或接触而产生的幸福感,浪漫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仅使两个当事人彼此更加信任,更加珍视和爱惜对方,而且还能感动他们周围的人,甚至感动许多完全不认识他们的陌生人。


这种感动会产生一种影响力,使他人也更加肯定“信任”“珍惜”“爱”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因而阻遏了犬儒主义的进逼。


费伦利夫妇留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种意义上的浪漫,那既是一种让他人能够体悟到的幸福感觉,也是一种能给他人带来幸福的生活态度。


《曼哈顿》


书目信息:《颓废与沉默》,作者:  徐贲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副标题: 透视犬儒文化出版年: 2015-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作者:徐贲。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