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和“三角洲”有什么不同?
2019-02-22 07:56

“湾区”和“三角洲”有什么不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战争(ID:sunbushu123),作者:孙不熟


今天有人问我“湾区”和“三角洲”有什么不同?从过去的“珠江三角洲”到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会不会只是换汤不换药的概念游戏?


对此,我的回答是,“大湾区”绝非只是“三角洲”的穿衣戴帽,其内涵比后者要宽泛和深刻得多。


根据我的理解,我认为两个概念至少存在这样三个不同:


第一是治理概念的不同。


过去有关珠三角的各种规划文件大部分只涵盖了珠三角9市,而不会直接对港澳进行定位和规划,内地和港澳的关系一般是用“合作”这样的字眼来表述。此次大湾区规划则首次把港澳纳入国家发展大计,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和广东省一起统一规划、统一部署,这当然有着很大的突破意义。


第二是产业形态的不同。


三角洲是一种河口冲积平原,往往地势平整宽阔、水网柔缓密布、土层深厚肥沃,特别适合农业的发展。


世界上很多三角洲地区都是农业高产区,并因此形成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区与发达的文明,比如中国的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南亚的恒河三角洲与湄公河三角洲,北美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等等。


所以,“三角洲经济”的起点是农业,是一个在农耕时代便已存在的经济形态,但“湾区经济”的起点是工业,而且是全球化时代开启之后才有的经济现象。


湾区不一定是江河入海口,不一定是平原地貌,也不一定适合农业发展,但一定要有港阔水深的优良海港,并据此形成发达的海港经济区。


相比而言,三角洲则不一定有天然良港,也不一定有发达的工业。


世界上最著名的“湾区经济带”,有日本的东京湾区,美国的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这些湾区经济带本质上都是由港口衍生出来的,而不一定是大江大河冲刷出来的。


比如,东京湾是依托湾区内的港口群形成了一个临港工业带。纽约湾区也是从纽约港孕育而来,但最初只是一个以服装、印刷品而著称的港口城市,只是后来不断地产业升级才成为金融中心。


旧金山湾区的起点是美国的淘金运动,但如果没有旧金山港,来自东岸的淘金群众很可能会从别的城市登陆,很可能就没有后来的旧金山市了。


第三是经济腹地的不同。


三角洲因为是江河入海口,会通过江河与内陆地区建立紧密的经济联系,催生一个沿江经济带,给三角洲带来广阔的经济腹地。


湾区不一定是江河入海口,其内陆腹地可能不如三角洲广袤,但凭借天然良港,对外贸易的能力强,和国际世界保持密切联系。所以,湾区的腹地主要不在内陆而在海外,表现出强烈的外向型经济特征。


例如,东京湾区的工业品大部分都是出口全球市场,其腹地也是全球市场,而旧金山湾区的腹地更像是北京(中关村)、深圳、东莞、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等科创产业聚集区,而不会是拉斯维加斯、洛杉矶等地理位置更靠近的地区。


在产业地理的维度,深圳、东莞和硅谷的距离,可能要比洛杉矶、芝加哥到硅谷更近。


总而言之,三角洲更侧重于对内辐射、带动腹地发展,湾区更侧重于对外连接、影响世界,三角洲更侧重于引进来,湾区更侧重于走出去。


所以,粤港澳大湾区之“大”,不是5.6万平方公里的辖区之大,也不是泛珠地区的腹地之大,而是浩瀚南海的海域之大、全球化的市场之大。


作者简介:孙不熟是公众号“城市战争”创始人、广州市房地产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