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雷平台转电商?杭州互金从业者回顾隐秘产业链
2019-02-28 19:51

爆雷平台转电商?杭州互金从业者回顾隐秘产业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交易门(ID:tradingmen)


去年8月1号晚上10点,我正在陪我一哥们打游戏。突然公司同事打电话跟我说,我们旗下的一个互金平台没有兑付出来,我一下就懵了。我哥们看我突然呆住,问我怎么了,我说爆雷了,他就笑了,仿佛早有预料,然后说:你们终于爆雷了。


01 初入现金贷


我叫Star,从某知名财经大学硕士毕业后,在杭州的一家银行做柜员,做了一年,没有晋升的希望。当时杭州的互联网金融非常火热,我萌生了出去赚快钱的想法。


2015年,我从银行离职后,加入了一家私募。这家私募的母公司是一家P2P公司,我哥们是这个公司的风控总监。本来成立这家私募是为了做不良资产,后来转做股票配资。股灾之前,股票配资非常好做,加杠杆之后利润很高,也就一直在做。股灾爆发的时候,我负责风控,实际情况还好,我们收到的利息基本覆盖了客户穿仓对我们造成的损失,并在最后兑付了客户的资金。公司后来被幕后老板关闭了,我想去母公司做业务,但是会和我哥们的工作冲突。于是我离职了。


出来之后,我和之前那个私募公司的老总一起代理了上海一家知名金融平台。它的母公司是一个新三板的挂牌公司,主要做健康管理,吸引一些老头、老太太来存钱,每年会给不少利息,还会安排旅游。老人很满意,这是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最近这个新三板公司也爆雷了。


公司开在杭州,主要有两项业务。第一项是交易垫资,一些房子被抵押的客户,如果想买卖房产,需要先找一笔钱还给银行撤销抵押,这是一个典型的P2P业务;第二个是校园贷,我们会找一些中介推学生过来借钱。一开始做得很良心,没有任何的砍头息和手续费,只需要还本息,想着帮助学生自主创业也挺好。但是后来发现,我们根本赚不到钱,底薪和提成都很低,没有办法,只有向中介收取手续费,费用最后还是学生承担。


只要学生有消费需求,或者有一个创业主体,就能放不超过30万的贷款。我们会收5至10个点的手续费。但中介向学生收的可能会有40多个点,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借了10万,到手里就只有4万多。


没过多久,杭州这边开始流行多倍条。比如3倍条,客户借一万,借条是三万,打账过去也是三万,然后客户要在ATM机上取两万,在没有监控的地方还给放款人。这种3倍条的月息,高达120%,我们叫一块二。原来的借贷宝和趣分期,都是靠学生贷发家的,明面上可能没有这么高的利息,但是最后会扣客户10%到20%的钱,这部分钱也需要客户还。


这个行业即使达到120%的月息,背后的资金方依然不满足。投几千块钱,一年下来也就几万。业内的人就一直想办法套路学生。这使得行业内形成了一条隐秘的产业链。学生只要一开始借钱,他的债务可以迅速膨胀到50多万。


比方说,学生在趣分期或者我们这边借相对低息的资金,一旦学生不能按时偿还,我们就会让中介带着学生去其它地方借钱还。最后学生就会开始线下借款,比较暴力。比如有个学生在线下平台借了1万,打了3倍条,只要被贷后发现这个学生在其它地方借钱,就要立马归还3万,没有钱就让他到其它地方去借。借的3万,打的是9万借条,之后肯定会逾期,那就再换一个地方借。


当时的行话是:拉学生去撸一遍。一个学生的债务就这样迅速膨胀到50万。学生如果有房或者家里有钱,100万都很轻松。


虽然高利贷的一些手段的确让人不齿,但对于我们这种低息平台,肯定希望他们存在。一个学生出了问题,我们不想去找他的父母,一旦还不上就让他去借高利贷,把欠我们的钱还上就行了。我认为一般的金融机构都是这样的思路,客户利益不在考虑范围之类,只需要保证坏账率足够低,就能赚钱。


行业的手续费越来越高,还不了钱的学生太多了,有的学生甚至被逼着去风月场所赚钱。这时候我开始感觉不太对,政策风险很大,虽然只在这家公司任职半年,我还是选择了离开。


当时我有一个下属,没有和我一起走,后来他和几个行业内的人用套路贷逼得2个学生跳楼,一死一伤,最近刚公诉完,还没判,他们已经被定性为犯罪团伙了。


2016年,我加入北京的一个小平台,公司的商业模式和X灯金融很类似。X灯金融在当时属于整个行业的标杆,由哈尔滨银行控股。如果由银行放款,利息可能只有6%左右,但是通过X灯金融放款,利息能达到12%左右,风控标准各方面都差不多,但实际操作有很多漏洞。


我刚进去,就出现了新的监管条例。一个是平台借款限制,个人不能超过20万,企业不能超过50万,结果我们最大的资金方就断了。之后去找银行,银行说走信托通道,结果刚对接好之后,银行走信托通道的路也断了。这使得公司业务基本关停。


02 辉煌DR


2017年,我从上家平台出来,想找一个更加稳定一点的平台,所以就进了DR。


DR是一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前身是杭州的一家P2P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是纯粹的个人配资平台。融资方直接将资产抵押给资金方,然后资金方放款。后来和银行合作做抵押贷。按照当时的做法,银行做一抵,公司做二抵,如果客户出现了问题,由公司还掉一抵的钱,二抵变一抵,最后由公司负责追诉客户。这个业务没做多久,就出现了很多风险,最后只有先把原先客户的债权全部收走,然后慢慢处置。


当时DR还做了很多网签。一些大型房地产项目,在工程末期,有时候需要很多钱,但是大型机构和地方金投、信托,都不会放款给这些客户。他们只有领到预售证之后,去房管局备案,再和资金方达成买卖协议。实际上这是一个阴阳合同,客户需要付给资金方利息,合同上体现为租金,一旦到期日不能偿还本金和利息,这套房子就相当于真正的买卖过户了。但是后来法院不承认资金方是实际买房人,认定这是出借行为,然后资金方被认定为一般债权人,要和其他债权人分这些资产。


这个业务让DR亏了很多。不得已,DR在2012年开始转型做不良资产。当时这个行业基本没有竞争,四大AMC更多是一些政策性导向的业务,不良资产也没有发展起来,这让DR走在了最前面。DR那段时间收了很多资产包,折扣最低的只有两毛。


不良资产的定价一直有一个误区,这让很多资金方被骗。很多人不懂不良资产的原理,认为一套100万的房产包,抵押权是70万,14万收回来。看起来年化收益非常高,实际情况不是这么简单。一方面,这些房产肯定很难处理,例如里面可能住了一个老人。除了债务人的阻挠,还有政府和法律层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一个资产包里,银行会配很多信用类、担保类债权,这在整个不良资产领域来说,没有价值,根本收不回来,所以要从资产包总值里去除。


举个例子,一个100万的债权,可能包含了20万的信用贷和10万的违约金之类的,剩下70万是有抵押的部分债权,这也是定价的基础,有时候银行还会设置限制条例,回收超过一定比例银行有权要求收回,这样的资产包报价会更低。收购中通常会加杠杆,一年的资金成本大概有12%,行业里相对较低,再加上各种费用,按照一年15%的总成本率,折算到报价的时间。简单来算,就只剩下55%的价值,也就是38.5万,所以100万的债权收到手后的价值也只有3折到4折左右。



有一次,我和成都的一家地方AMC公司的人聊天,他们8毛收了一个包,只要一年之内没有处理掉,就会亏。在浙江,一个资产包的处理周期一般为18个月,其它地方的周期会更长,我们需要尽可能快地处理掉不良资产,才能获得更多的超额收益。


DR因为低价收了很多包,在2013年到2015年快速发展,赚了很多钱,资产增长速度非常快。发展到巅峰的时候,DR可以利用很多非正规手段回收资产。据我所知,某ZF领导的秘书就在DR任职,还有几个退休的法官,也有跳槽过来的各类人,不用上班,拿工资就行,确保处置渠道通畅。因为DR解决了地方债务问题,ZF一般也会站在我们这边。


2016年,DR判断国家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开始从个人住宅类资产转向工业厂房类。结果没有按照DR的预期,但还是赚了很多钱。一些厂房因为拆迁补偿了很多钱,还有一部分土地厂房改成酒店式公寓、众创空间和长租公寓。


03 亲历爆雷


2017年,我刚进DR,主要负责业务方面。那时候DR准备收购一家上市公司,定的价格是20元,总对标100多亿。当时政策不允许类金融企业上市,也不允许借壳上市。DR就找了很多可以信任的人,绕了几层关系,然后成立公司,开始买这家上市公司的股份。看起来很多股东和DR没有关系,其实除了原有的两位大股东之外,其它都是我们的人,监管机构根本查不到。


DR的杠杆一直都很夸张。之前收购不良资产,基本没有动用自有资金。最开始募集一个有限合伙,拿到一笔钱,交保证金拿到资产包之后,再用投资人的钱替换出募来的钱,然后再用来拿包。理论上,这个模式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在收购这家上市公司的过程中,DR动用的资金不超过10亿,而且这10亿是投资人的钱。当时持有20%股份的股东,股权质押率高达90%。当时的想法是,一级市场已经全控,如果拿着股权质押的钱做股票配资,然后去买二级市场的股票,只要能把股票价格拉到比较高的价格,钱就能全部套出来,可能还有盈利。但是未来,并没有按照DR的想法发展。


首先是DR的T+0基金被上海监管叫停,不允许有T+0的产品存在,DR被迫全部兑付。之后杭州牛板金就爆雷了,这使得杭州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资金面趋紧。其实G20峰会在杭州召开的消息发布以后,房价就涨得很快,有很多人疯狂加杠杆买房,投资人也开始陆续撤资。基本上所有P2P公司面临的情况都差不多,资金一到期就会撤出,进来的资金又很少,这使得各个平台的资金一直很紧张。


除此之外,收购的那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经历盘整之后就开始跌停。最开始的两个跌停和我们有关。第一个跌停是因为我们的资金出了问题,股票配资的中介私自卖了股票,拿着钱跑路了,没办法,我们只能再加资金把货慢慢买回来。第二个跌停是这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因为合作不顺利砸盘。这两次跌停之后,就引起了连锁反应,高质押股票、融资盘,全部出现问题,都想撤出资金,开始卖跌停。


DR的资金层面开始变得紧张,这段时间,有两家知名P2P平台来找过我们,他们认为DR是做不良资产的,能够救他们,其实我们已经自身难保。前段时间,一个金融平台想拿到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牌照,把我哥们借调来做风控总监,做合规工作,结果没到3个月就爆雷了。爆雷之后,他家里人担心我哥们,周围人也只有我比较懂,就把我“借调”过来陪他,没想到最后成了互相依偎。


我哥们所处的平台爆雷之后,靠低价贱卖资产包支撑着的DR,没到一个月,就遇到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DR系的互金平台爆雷,使得DR系理财平台集体陷入兑付危机之中。


爆雷的第一天晚上10点,我同事给我打电话,说咱们的互金平台没有兑付出来,我一下就懵了。这个平台我投了200万,打电话的同事投了250万。


第二天到公司,全是员工,没看见一个领导。上午陆陆续续的有一些投资人过来,一开始来的人不算多。这些人里有一个是我朋友,在上一家P2P公司认识他,这个人真的很惨。我还记得他当时跟我说,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所以他分开投了3个平台,一共投了9000多万。除了DR,还有另外一家互金平台以及一家温州的平台,结果3家全部爆雷。他本来是一个做实体的大老板,爆雷后,每个月需要偿还的十几万按揭,压得他喘不过来气,我还记得以前他跟我说这些只能算零花钱,除此之外他还要想办法给员工发工资。


DR的融资渠道很多,除了上海的知名财富管理公司,一些国企也给我们很多钱,还有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DR有基金牌照,也有募集海外基金。只要有资金链关系的平台或多或少都出了问题,有些已经爆雷了,有些还在继续残喘着。不过这些已经爆雷的互金平台客户没有来找我们,因为他们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DR的爆雷,还有其他的自融、期限错配、假标、拆包等问题。


DR的爆雷在杭州算晚的,因为在DR爆雷的节点,小的互金平台残存不多了,剩下的大平台岌岌可危。最开始来DR的都是一些个人投资者,这些人真的很有钱。我们公司员工一共投了5个多亿,我们的客户中,一对姐妹共投了1.8亿。


那些借亲戚、朋友、邻居的钱来投资的人,特别是员工,爆雷消息传出的当天晚上就回不去了。家里被愤怒的投资人堵了,讨要说法,而我同事们暂避的方法就是让家里人对投资人说已经离婚或者断绝了关系。DR的一个女员工,钱全部投给了公司,爆雷之后的一天晚上,公公突然去世,但家里没钱,拿不出丧葬费,被家人逼得只能跑到公司来闹,可最后只在微信上得到领导“对不起”3个字。


这些事情发生以后,我陪公司度过了最艰难的几个月,之后我就离职了,而领导希望我留下管债权消费以及债权转让定价的事,我不愿意,因为一回去就看见大家愁云满面,公司正常上班的人很少。部分公司高管在这场危机中损失很小,无论是股票还是公司投资,都实现了精准撤退,现在每天还是开开心心的,愿他们三年后还能如此吧,吃得撑了,总会吐出来的。


04 电商新玩法


公司目前稳定了下来,开始三年的还款周期。不得不说,这些赚快钱的人,脑子转得真的很快,他们嫌主营业务回钱太慢,就把主意打到其它爆雷平台的投资人身上。最后做了一个系统,上面能输入债权金额和债权组成,然后根据情况提供一些信息公告,这对于投资人来讲,都是刚需,可以带来一些广告收入。


这个系统里面最重要的一个项目是互助筹,投资人可以用债权作为抵押物贷款。先对借款人的债权进行估值,比方说,我们认为借款人的债权只值30%,那就借出30%的钱,按期付息,最后偿付本金。如果还不上,这笔债权就归我们。接着我们开始给这些投资人卖东西,投资人可以用债权支付。一开始比较良心,就卖一些米面粮油,但是这样债权的回收速度太慢,后来就开始卖房子和车子。


比方说,一辆全新的车,我们从经销商拿货,成本是40万,卖80万,要求客户至少付一半的现金,另外一部分可以用债权偿付。现金到手之后,抵消掉车的成本,还收进来40万的债权。对于投资人来讲,买来的新车能卖65万,这样算下来,投资人的债权相当于收回6折到7折。


如果现在我能收回70%的钱,我也愿意。当然从债权人的角度来讲,我相信我能拿回投资的钱,就算不相信又能怎么样,杭州所有的警察部门和经侦部门都不会将互联网金融公司立案,法院也没法起诉。之前有家互金平台在上海被起诉了,后来杭州方面回复刑大于民,被撤掉了。


杭州这边已经立案的平台,统一被定义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任何资产都不允许动。之前不管是低价贱卖的,还是按照市场价购买的资产,全都被追回了,钱也不退回受买人,等全部清算后,再优先偿还给受买人。


05 必须存在的灰色行业?


现在我没有收入,公司也不发工资,没办法只有出来自己做,和我哥们一起,与银行合作,还是做P2P,风险更大。主要业务是转贷过桥,这是一个灰色的行业,但是银行离不开,应该算是一个非标的业务。


上次我们校友一起吃饭,有几个同学是银监会的,就说了影子银行的问题。民间金融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影子银行,无法通过传统的手段控制,央行降准对他们基本上没有影响。开发商有许多办法通过民间金融迅速地募集到上亿的资金,比信托快得多,当然成本也会高得多,通过民间金融募集过资金的机构,如果财务有所好转,反过来自己也会入局,赚取不菲的利息。


这些属于灰色金融的业务,无论是政府还是银行,包括一些上市公司都离不开。杭州有一个浙商银行,之前出过一个全额贷,一套恒基评估100万的房子,最高能够贷到90万,非常高的折扣。在G20峰会之前,坏账率很高。那时候民间金融很发达,只要房价在涨,银行很快就能把坏账解掉,无数的投资人都想参与到这场一本万利的生意里。


我曾经看过一个真实的事情,评估价200万的房子,除了银行的一抵外,客户还在民间做了二抵,折扣非常高。通常出了坏账以后,只能卖房或者司法拍卖,但卖房效率太低,司法不仅慢还有成本,银行最快捷的方式就是通过民间金融转出去。中介们为了中介费会超额完成了这笔配资业务(民间的一对一匹配融资业务也叫配资),超过评估价给客户放了款。客户需要支付20万的中介费,做完这笔抵押,客户拿不到任何的钱。


我在那笔业务中做了回串串。当天晚上五六个中介,拿着POS机围着客户,恐吓客户转手续费,客户是个女人,带着孩子,孩子哭得很厉害,没吃饭也没喝水,熬了一个通宵,后来我直接走了,这个钱不赚了,后面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客户的钱打还给银行后,后面的事情就和银行无关了,银行已经解套了。解坏账这条产业链是正规金融必备的,就算上层不认可,基层也会这么做,没有其它办法。


部分银行内部其实也有转贷基金,成本很低,可以提供给客户。如果直接提供给客户,业务员只能报万五到千一的价格,外面一般报价千一点五,当然,这是有返点的。所以业务员会找外面的人来合作,然后分成。


我认为,不管是现在做的转贷垫资,还是P2P、现金贷,都有它们存在的必要。现在这些小贷公司关停之后,浙江省基本都是一些国企在做P2P的事情,比如浙江物产中大、耀江集团、浙江省供销社和浙江省粮食集团,浙江省交通投资等。不管是做法还是利率,都和之前的民间金融差不多。但这些国企永远都代替不了民间金融的作用,市场上总会有信用不好、风险高、抵押物不优质的人需要借钱,而国企不会给这些人提供服务。


互联网金融是正规金融的一个有效补充,但它最大的问题是不允许坏账,需要刚兑,可线上肯定会出现逾期。几家国企一起在上海做P2P,造成了几亿的坏账。每天没有利息收入,平台就空转这些资产包,时间换空间。一般正规金融产品出现了问题,都会被迫公告,但互金不会,而假标的规模(假标里也会有坏账),会随着互金平台的扩大,越来越膨胀,使得这个行业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加,业务的风控底线会越来越低。


马云做的蚂蚁金服也是一个替代品,从个人放款到机构放款,本质上来讲,也属于现金贷。蚂蚁金服在2018年第一季度亏损了,ABS停发,不能继续募集劣后级资金。背后的逻辑是,只要业务的利润率增长快于坏账率增长,就有足够的利润,而大数据确保坏账率增长在可控范围,如此就可以通过加杠杆获取收益,劣后、夹层、优先这种结构在金融领域普遍适用,这种结构隐藏了很多信息,劣后里充满奥妙。


对于消费贷,虽然做财富管理的人很看好,但我个人极度不看好。消费贷所依赖的大数据风控根本就没用,XX普惠的大数据风控做得算是非常前端,信用与抵押坏账率还是很高,他们在北京和上海的抵押贷坏账率增长已经失控(曾经抵押贷也是大数据风控,风控不实地看房,不压房产证,风控不清楚公司风控细则)。


消费贷背后的逻辑就是大数据风控,通过系统跑分,客户只需要通过评估就可以贷款。利用这套逻辑,那么我可以找一套真的房子过户给虚假的优质借款人(马甲),贷款平台买一个别人已经养了一段时间、所有流水齐全的,然后租一个假的办公室,解决办公场地,最后马甲可以拿到放款总额的10-30%作为酬劳。


通过中介机构或者有心人的包装,然后在多家机构贷款,包括抵押做满一抵与二抵,同时办理大额信用卡,信用贷款,不管是银行还是网上的,全部做一遍,然后房子就不要了,因为这样的折扣已经非常高了。抵押贷都这样,更不要说信用贷了,客户线下有多少贷款,根本没人知道。


消费贷拿到的钱,有拿去凑首付的,也有用来付按揭的,当然也有真正用来消费的,但更多的是用来填之前贷款的坑。房价只要一上涨,大家的逻辑都是买房,所有资金都会以各种形式流到房产,每个人都会想办法上车,没钱就去借,我借不到就让父母借,正规借不到就去民间借,民间借不到那就承担更高的利息借,反正就是要买房。我觉得只要房价出现问题,所有带杠杆的资金都得出问题。


这一次虽然很多互金平台爆雷了,但金融是一个闭环生态系统,民间金融就是这个行业里的蟑螂。这个闭环里,所有正规机构都在竞争优质食材,有能吃饱的,也有嗷嗷待哺的,不过他们都会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垃圾排出体内,而蟑螂能靠着这些残渣坚强地活了下来,蟑螂是拍不死的。民间金融或者说p2p依然会坚强地存活着,只要养料充足,利润足够,复苏只是时间问题。


以上只是我的一己之见,并不一定正确。感谢金融纪实媒体交易门的记者花这么多时间和功夫采访我、了解我的故事。我只是无数互金从业者中的一员。但我希望分享我的经历和真实想法,抛砖引玉,激起讨论。最后,希望大家一起塑造一个健康、积极的金融大环境,让金融起到它该起的作用,雪中送炭,服务真正需要帮助的实体企业和个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交易门(ID:tradingmen),本文基于交易门对本文作者Star的采访整理而成。本文不代表交易门观点。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