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秘密在农村之2019春节见闻
2019-03-15 15:13

中国的秘密在农村之2019春节见闻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李克烟酒茶(ID: likepingfen)。组织者:李克,分享嘉宾:团长、王军、秦辉、徐声平、邢鹏越、张友军,文字整理:邢鹏越、薛纪金、罗淡平。


为什么我们总要问农村还有希望吗?你需要什么样的农村才能生活得快乐?既然反感农村的衰败,为什么不想着离开农村,你看不见大家都在向城市发展吗?


农村人的那些不好的一面,城里人也有。梁漱溟的那些关于乡村建设的建议,根本不适应人类的发展,随着城市化的提高,农村人会越来越少,看看欧美就知道了。


目前中国城市都没建设好,哪有精力把农村变成天堂?所谓的扶贫,窃以为越扶越贫。


不要把美好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农村和政府上。一切靠自己,我们都有一双手呀!


36个农村现象


餐饮:


1


对家庭正餐的标准要求越来越低,过年吃什么不再是主题,吃的也比较清淡了。


2


春季期间更多饭店营业,而且上座率高、生意十分火爆。


3


部分地区高消费人群会请厨子到家里做私房宴年夜饭。


烟酒礼品:


4


酒在乡村走亲访友依然是主要随手礼,本地品牌盒装酒占比较高,茅五剑等高端酒也销量不错但占比较低,部分地区茅台镇等低端仿高端品牌比较火。


5


乡镇零售店超市货品丰富陈列如山,食品饮料牛奶、饼干全部有礼品装,乡村20-80元/单品随手礼盒最为畅销,仿冒品与傍名牌产品对比去年销量下滑严重。


6


香烟20元/包的成主流消费,玉溪等知名品牌经常卖脱货,拜年掏出来的以中华为主。


娱乐:


7


电影院一票难求,中年观影者、家庭式观影大幅增多。KTV爆满,家庭式聚会唱歌成为常态。


8


春节出国游的人增多, 地点也不再局限于东南亚国家,而是转战往欧洲等发达国家。


9


国内网红城市三亚、重庆、西安等春节客流大幅增加。


汽车:


10


吉利、哈弗、荣威、长安等国产车品牌在乡村更加普及流行,七座和大空间SUV越野车型多。


11


多数外出务工者选择驾车回乡,合资品牌(主要是小车型)较多。


12


乡村对汽车的新鲜感、崇拜感与新鲜感逐步降低,成为一种常态,人们过去以明显的物质标榜与价值意义的消费品之观感,其内涵与本质慢慢发生了改变,人们衡量外出人员成功与财富的言行举止,均有所变化。


其一,交通出行。基本家家户户国产车做代步。国内自主品牌suv居多。外地车牌随处可见。证明都是回乡客比较多。乡村公路高峰时候会堵车。


其二,农村还是年味足,最大的变化就是车辆激增,放烟花都需要避让车辆。春节洗车排队,50元起步,生意还是很红火。


其三,返乡探亲的豪车大奔宝马路虎保时捷玛莎都有。大众车型居多,百分之七八十还是10多万的车居多,长城哈弗很多很惹眼。


其四,汽车成为家庭标配,基本上每家每户最少一辆,以10-20万合资车为主。经济条件好的买20到35万汽车以日系车多,普通的买宝骏.长城.吉利小汽车或suv以及皮卡车。


消费:


13


乡村人口、消费、聚会与拥堵等呈现典型的冷热季节性分化。特别重大节日期间,如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在乡村被更加重视,大量外出人员返乡聚会消费,乡镇街道礼品与烟酒香火炮竹销售火爆。


但日常绝大部分时间(回乡探亲发现),乡村道路空荡冷落,常住人员十分稀少且以老人幼儿为主,乡村城镇化的大策略垫定了基础设施完善大背景,但进城入镇的年轻人很难持续在乡镇居住,除非红白喜事与重要节假日回流短暂停留。


14


春节买手机,集中出现在三个时段:


一是大年三十以前。节日换新机拜年显摆。


二是过节后,小孩子都有了压岁钱。


三是开学前,节日后没买手机的一部分小孩子开学前会买。


基础建设:


15


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优势体现更加清晰鲜明。富人想回乡盖大房,乡镇拼命赚钱要到城里买房。从乡村到城镇的环境卫生提升较快较高。走到哪里都是车多,马路越来越宽,路面却是越来越堵。 


16


乡村公路纵深拓展通达,配套完善,类似毛细血管功能进一步疏通并得以发挥。


经过前些年“村村通”大规模公路铺开建设,部分乡村一车道的狭窄水泥路,有拓宽与翻修计划,从原来单车道让不开车,修建了会车点,且部分路段加装了防护栏,添加了路牌路标等提示语,安全性提升,是中央关于乡村发展计划政策在底层落实的具实体现。另外,乡村公路的路段延伸末端与分叉更多更深入,通常车可以直接开自家门口,乡村的装载卸货搬运都十分便捷。


17


乡村居住环境污染依旧明显,但有一定改善,塑料等生活垃圾污染较多,塑料包装食品袋是主要污染源,化肥农药等隐性污染不容小觑,部分城里人回乡购买订购土猪肉、山羊肉增多,无问价格高低。村口路旁,设有垃圾桶与垃圾回收点,庭前屋后,村民的清洁环卫意识慢慢生成,村民不良卫生习惯有所改善。


18


乡村土地林田呈碎块化的荒芜较多,而大规模的平整土地出现集中的种植管理趋势,山林培育按分类、分品种开展,杉树、茶树、药材等商品价值较高的种植模块逐步成型,乡村过去传统的农耕种植方式不复存在(仅留自家菜园田地,种植蔬菜瓜果,满足日常家居食用),山林地块在外来资金和回乡创业资金催化运作下(政府提供农林补贴),出现一定规模化的开发势头。


19


快递物流公司在部分交通便利乡镇设置收发点,乡镇年轻人群网络购物普遍,老年人接受,虽不十分了解但也习以为常,城镇娱乐休闲方式在乡镇人群中变得普通而不再高大上,城镇乡村在看得见的消费观念上,差别愈发缩小,年轻人一代并不太认同“农村人”身份,无论在城镇立足或个人发展状况如何。


20


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一些村子搞个景点吸引一些本地自驾游游客,以前抛荒的农田土地也被投资人流转去搞种植合作社或者基地。这些举措增加了农民的部分收入。新村建设投资较大。村民现在基本上县里一套,农村再盖个2-3层新房。


21


房价。县城房价依然在上涨。这与一线二线的冰火两重天确实有点不一样,县城有他自己的生态,经济危机的一面暂时没影响到县城。


22


各地郊区、新区的发展势头很旺,公路边是一个接一个的大型项目,如华润地产,文旅城,体育城等等。


23


碧桂园到县城里开发楼盘,听家里人说是县城最贵的楼盘,左边是法院,右边是检察院,马路对面是公安局,因为村子在城乡结合的地方,在城里买房的很少但是村里的房子都是两层或者三层内部装修不亚于大城市;离县城偏远一点的村镇还是都在县城买房子,村里的房子基本上都在空置中。


24


村子里的幼儿园和小学条件越来越好,家长们还是要把适龄孩子送到县里的幼儿园和小学去上学,开始从小注重孩子教育问题。


25


诊所和卫生院多了起来,合作医疗报销比例的增加,让家乡人开始小病就医了,不再是原来小病抗、大病看不起了。


26


几个镇上都新建了商场,有了影院,过年看电影成为人们的新选择,价格反而比城里高城里40左右,镇上80,看的人还很多,场场爆满 。


27


农村的道路干净了,高速下来,新农村的,美好乡村的路标一路,连破旧房屋都刷了白色涂料,远处看,干净整齐,问了才知道这是常态了,不是过年才刷的,道路是干净了,道路边上依旧垃圾到处,过年农村人家里各个干净,但看到外面,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堆满了垃圾池,垃圾分类在农村实行不了 。


互联网:


28


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在乡村人群普及并蔓延,无论老人儿童妇女,开始乐于使用语音视频以及红包等应用,智能手机在老年人群越来越普及,与儿女和亲友沟通频率增加,乡村铺设光纤无线网络及流量套餐的推广让沟通变得通畅。


29


互联网渗透底层。抖音开始很多人在看在发东西。微信拜年信息略少于前两年,大家已经厌倦群发的内容,更多的是在朋友圈发条象征性的祝福。


30


农村年轻人聚会是换个地方玩手机,打王者荣耀和吃鸡,只要会3-5人聚一起,能打一下午,也不问工作,不聊天,只有游戏,孩子们几乎都有平板电脑,玩的不亦乐乎,电子产品几乎人人都有。


31


农村无人超市24小时营业,刷脸,支付宝,微信,都可以自助结账。比较受年轻人喜欢。


行业


32


2018年,有个做艾灸的行业,艾益生,总公司营收超10亿。江阴有400个代理商。我在回镇上的时候,在居民区,发现了两个门头挂艾益生招牌的艾灸店。这个说明了“商业下沉”的必要性,以及“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依然有效。


33


乡村交通改善与发展,物流运输便利,村民购物消费方式大为改观。县城与城市商贩商家直接进入乡村,进行促销推广,从吃穿住用生活用品到家电等用品,直接开车入户上门推广,一个月不定期几次,北方老面馒头、南方米粉、新疆大枣、河南山药,整车拉到村口路旁,但平时主要面对中老年人群,冷鲜食品酸奶等直接进入乡村家庭的冰箱室内,乡镇超市的冷鲜配套设施为此提供了基本保障与必备支持。


乡俗:


34


宗亲宗族文化刚开始有少量聚会,与广东地区差距非常大(本人在广东地区深度叁与宗亲活动,感触比较深刻) 


35


以“本宗同姓”为纽带的传统宗族文化氛围继续复苏并大行其道。围绕姓氏居住的乡村,链接相关同姓宗族人员,各家各户按红丁(男性)捐款分摊集资,大多修建了本族宗祠(内设本族落业太公与历代祖宗族谱记录,并镌刻捐资功德碑文),举办落成典礼,大开席面,广邀乡邻同姓共贺喜庆,烟花炮竹燃放铺张浪费。在大年初一,外出人员回乡宗祠,集中举办拜会祭典仪式,一般由族老和本姓有威望的辈尊年长者主持,在年轻人和下一代面前,围绕本村本族的重要事宜商讨决定,他们依然有很强话语权,在本族人群内的权威感仍然存在。


其他:


36


春节期间对于花卉的消费意愿度,比往年要高,而且消费的金额也上涨。


群友语音分享


团长:


1


合肥算是一个大城市,但是相对于北上广算还是比较滞后的一个地方。它各种生态跟广东的虎门镇或者中山的小榄镇相比,其实在某些纬度上可能是一样的。


2


在合肥期间,朋友送给我一些东西:一个是有一些当地的土特产的老酒,另外一个是几只土鸡。虽然比北上广落后些,但是当地它也已经形成了这种以野生原生态这种东西为时髦的一个习气,那么这个说明整个中国现在大家都已经丰衣足食了,因为人工的养殖的东西,快餐的东西大量横行,大家丰衣足食,变得成本很低,所以现在最缺的是原生态的东西,这一点不仅是北上广深这种大的地方,就连小的中小型的城市其实也是一样。


3


每年过年,我们回到家里就最喜欢吃小时候吃过的东西。譬如说我们那里靠海,海滩上面盛产各种花甲、跳跳鱼、泥鳅或者野生的虾,还有章鱼等等各种野生的海产品,包括野生的海带海蜇什么的这些类型的东西。但是你去找这些野生的东西,在乡村也已经找不到了。主要的原因在于获取这些东西的成本被大大提高了,而且因为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譬如说在我们那边就是野生的跳跳鱼,我过年到市场去看了一下,还搞不清楚它到底是不是野生,野生跳跳鱼大概要卖300到500块,但是人工养殖的只要30块钱就够了。这说明农民知道它的价值,野生的东西是非常珍稀的。


4


我们家里除夕晚上的土菜,除了朋友送我的原生态土鸡,还有我广东朋友寄给我山里面养殖的吃中药、稻谷和虫子的土鸡,基本上都是人工养殖的猪肉以及各种海产品。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工养殖造就的是物产供应的极大化,就像欧洲的养牛业高度发展,中国的养猪业高度发展,人们丰衣足食变得成本更加低廉。那么野生的海产或者说其他的物产变成奢侈品,那么原生态的养殖就变成一个可以相对能够满足人们对野生、或比较接近野生食品的一种梦想。


5


除了经济因素促成原生态的食物成为奢侈品之外,那么乡村环境的灾难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因素。很原生态感觉的东西全没了,都被盖上了水泥,据说是为了方便清洁,小溪两边都围上的像故宫门口金水河门旁边那样的栏杆,雕龙画柱的,但是非常山寨,毫无意义地破坏原生态的功能,画蛇添足。


6


乡村的不良氛围造就了更大的环境灾难,因为在乡村里面它跟城市相比,就是人的素质并不是非常高,而且乡村整个监督的系统是比较弱的。所以牺牲环境拉动所谓的GDP或者换取物质利益,是比较普遍的一个现象。


7


福建的沿海搞修坝填海,把原生态的村民,乡民所依赖的养殖的基地全部填掉,然后变成化工厂,农民渔民的土地全部变成了一个化工基地。很多人失去生存的土地,然后到工厂打工,一个月才赚多少钱,最多就是一个月几千块四五千块。福建沿海的渔民都是做生意,一些小买卖或养殖什么的,一年少说二三十万,三四十万总是有的,但是你打工的话就不可能挣这些钱。


8


原生态的东西现在慢慢成为一种时尚,原生态的时尚则是因为人工的东西极大的繁殖,人工的繁殖又是跟生态环境的灾难有点关系的,那么生态灾难环境破坏,这个又让乡村的农民失去很多生存的基础,后代生存也难以为继,所谓的美丽乡村,我觉得好像距离美丽乡村越来越远了。


王军:


1


带米回农村。出去的孩子从城里带了米回来吃,反而从农村带来很多石头回城里放花盆。原因是农村种稻子的越来越少了,反而买米吃。但是抛光米和陈米混杂,加上高产口感不佳的米,价格相对便宜。我们现在讲农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可能只是解决了生活一个最低端的基本保障。石头,空气,水,土地以前最不值钱的东西可能会反向流通。


2


表哥的一段话。“外面混的比较好的农村人,现在过年已经不回家过年了,就喜欢把家里的父母接到外地去过年,也是顺便带他们旅游见见外面的世面。”乡土文化渐渐地已经被城市文化渗透了,但是这些农村的老百姓们到城里面去,它作为文化载体的弱势,它会不会反向地对文化交流产生一些碰撞?


3


新一代的小孩。新一代的小孩子已经不像我们以前满村地跑了,他们的乡土乡情比我们以前更加淡化。很多人喜欢呆在家里哪里都不去。这样会造成两个趋势,基于榴莲效应的个体营销,和乡情的继续淡化。毕竟喜欢一个地方更加多的是依恋自己的青春和发生过关系的人。


4


拜年的礼物。现在拜年的礼物越来越多,虽然还是烟酒为主,但白酒的销售没有像以前那样给我们感觉冲击那么大了。


5


拜年信息。大年初一拜大年,微信最多。收到1000多位拜年短信。20%左右有带上姓名的,10%自己原创。感觉仪式很重要,重视更加重要。形式大于内容,感性大于形式。


6


喝酒电影和打牌。以前我们农村人见到别人第一句话就说“吃饭没有”,现在的拜年都很少说。大年初一人家到我家拜年,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昨天打牌没有。在农村做的事情也就是喝酒看电影打牌,但农村的文化娱乐一直缺乏,今后这种个性化的文娱需求,会不会出现一些空间和机会。


7


聚会。本来想给老师拜年,老友聚会,同学聚会,最后多不能成行,心之所系,身不能至。很多时候也是找借口,因为彼此见面真的没有更多的共同话题。


8


春晚的广告。今年春晚让我感触最大的就是拼命地给拼多多打广告,给百度打广告,为抖音打广告,给这些网络公司打广告。从一个不好的角度讲,是不是这些传统媒体都在做自己的掘墓人;然后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是不是经济形势和结构的一个调整。我们去年说支付宝它应该盈利了几十个亿,事实上2018年反而亏十几二十几个亿。这样的商业模式未来会不会成为一个主流?就是风投和大资金介入主流经济和主流经济体的发展?


9


门前的桂花树和杏子树。门前的杏子树,枣子树,桂花树都不在了。城里面建了个大别墅,如果院子里面放了几个人都抱不过来的大桂花树,那么院子的价格马上就涨起来了。农村的经济很大程度上情况下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的一个附庸品,甚至因城市经济的无序发展而被破坏。


10


路面的硬化。路片硬化做好了,下再大的雨,泥巴也不会沾满鞋子,感觉很方便但是不够亲切。


11


农村的老人们。农村的人都不是老的,是枯萎的,心灵完全都枯萎了,如果感觉自己都没有活着的价值的时候,这个人不管在组织还在社会里面,是非常悲哀的一个事情。另外一个就是骗子横行。


秦辉:


1


城乡与农村之间可谓天差地别。但不管差别有多大,总体感觉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界限慢慢地越来越模糊了!


2


我们农村多了很多敬老院,基本上是按照类似宾馆的模式建的,收费也不高。每位老人一个月大约收费大概在2000块钱左右,吃的住的包括医护哪方面都非常完善。大健康产业应该是一个比较实锤的产业了。(团长即时点评:健康养老产业趋势)


3


乡镇建设都有明显的加快。在我们一个不是很富裕的村里面,盖的别墅甚至有地方感觉超过了城市里面的建设,非常震撼。农村里的消费品,城市有的农村也差不多都有,特别是空调冰箱,液化气,包括房子的装修风格,当然跟城里相比还是会稍微降那么一两个档次。(团长即时点评:农村建筑品味受城市影响)


4


真正感受到了国产汽车的兴起和普及!很多汽车如果是不看logo,基本上已经很难判断是国产车进口车还是合资车了。(团长即时点评:国产汽车在乡村普及,国产汽车外观山寨国际汽车现象普遍,初级人群消费特点)


5


收入水平虽然跟城市比都比较偏低,但农村里工作的人内心还是很有优越感,很富足的。另外,农村家庭负债的已经不多了,几乎是很少。


6


年味是确实是变淡了,体现在走亲访友,送礼都更加有计划。但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过年的意义与过年的作用还是感觉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


7


吃喝玩乐的地方明显比平常的场面火爆很多。我们县城开放式厨房的餐厅又出来了好几家,整体装修都比较有规模,生意都比较好。(团长即时点评:开放式厨房的餐厅在乡村流行,受城市餐厅新趋势影响)


8


我的同学圈子很多都干上了比较好的职务,基本上是正职或某个部门的一把手。其实他们的工作压力不比我们在外创业或者是做点小生意的人压力小多少,即使任务复杂多变,但工作态度比以前明显提高。此外,他们分工非常明确,责任划分也很明确,对我们公司企业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9


最后感受:一把手基本能体会到我党与人民的不易,能理解商业企业的不易。副职及以下领导的认知相对一把手偏差较大。


徐声平:


1


墓碑与光荣。去年我93岁的外婆与92岁的爷爷相继离世,今年春节分别要上新香,三代以内的大都到了,特别热闹。给外婆礼了七相带鼓的雄伟大碑,我爷爷的那个方向不能动土,过两年再立。走亲戚途中,很多人家的祖坟重新修缮,宛若一个小的石林公园。对祖先对故人的这种重视,后人这种奋斗和努力,我以前出差到浙江江浙广东发达地区才看得到的地方,突然的映入到我的眼前。


2


祠堂与朝拜。我舅舅他们谭家今年谭氏家族集体祭祖,非常隆重,几位发财的老板兜底,属于共同派系的人家每家一百元,共花费十万元,唱戏、祭祖、聚餐以及各种传统仪式,用的百多元的泸州老窖的酒,二十多元的黄鹤楼烟。当我们在城市里面谈论生意多么难做,经济那么不好的时候,这些在外面发财的回去组织家族乡里乡亲搞宗族的这一些活动搞得非常热闹,有唱戏的我都有小视频,然后花费也还不低,消费水平也很高。


3


道路与梦想。我们那里与现代化有关的通电和广播,村村通等,都是在父亲的牵头下完成的,水泥路也通了,父亲背着手散步,很有成就感。父母舍不得那个山窝窝,用父亲的话说,在自己的地上,自在。


基本上有年轻人的人家,都有汽车了,留在老家差一点的,也是三轮车。人们的穿戴整体提升了几个档次。水泥路一通,家门口就街镇化了,亲戚之间利用过年过节的往来就更加频繁和到位了。老村小早就没有了,学校集中到乡镇上去了,包车接送,一个月220元。大部分人家都建水泥平房了,家电的现代化层层提升,常见的都有了。水井改造与自来水的规划正在推进。老家扩建与城镇买房,地球建设者的热情高涨。(团长即时点评:我去过恩施,恩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保持的非常好,现在才发展本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乱发展,但要看地方政府的意识和眼光)


4


脱贫与致富。南里渡318国道上的乡村挂的大喇叭,每天播放时政与科技兴农的节目。扶贫责任制更加细致严格,挂钩到人,深入到地,督察到时。除了白肋烟的集中种植,更多养殖种植项目引入,连片承包在兴起,租田收租500-800元一亩,干活收工钱80-150元一天,主要是老人在家参与。年轻人主要靠外出挣钱,我们家族出去搞物流、小包工的多。


5


年货与消费。首先是餐桌,现在的忙年是不停的买,搞得很丰盛,像大酒店满满的一桌。平时的办酒席也都是已经上门服务到家,在我们那里基本上已经也常态化了。还有一个,定制小坛酒开始盛行,烟也从十元提升到十九一包的黄鹤楼。其次关于年味和普遍感觉的一样,小时候的东西少,基本上很多小时候的东西也不是那个味了。自家种的,自家喂的,自家做的,这种原生态很有仪式感,回城大包小包地塞。从给红包变为给红包加送东西越来越多。(团长即时点评:品牌消费意识和品位升级)


6


美丽与哀愁。山寨货少了,国产品牌普及率提高了,审美也升级了。就拿罗马柱来讲,我觉得它在我的眼中是美的一部分。它来自遥远地方,然后它美化到了我的家门口,我就觉得它是美的。品味这个东西是层层递进的,总之比过去的这种展览差破旧要好很多。而且这种审美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又会随着见识的提高,它又会去变迁去改进。(团长即时点评:在乡村听到轻结构民宿式的住宅和罗马柱趣味并行,体现审美品位的多元差异和错乱碰撞及变迁)我觉得中国人对这种改善和建设的热情是一个动能:年轻人向往城镇化的生活,出来各种发展门路,然后它再到本地,这是一个内生性的结构变化。乡村意味着什么?乡村意味着最后的防线,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农耕社会,城镇化建设城市也在一个轮次一个轮次地演进。乡村表面上看起来是以老年人为主的留守,但它也是我们各种人涌进城市前的一个出发地,回望之地,大不了我还有个回去的地方,那一刻我觉得乡村的意义太重要了。


7


文化与娱乐。整体来讲文化生活是比较空缺的,要么打打牌,要么走亲访友,走动在我们那里是比较重要的。在当地大家都要过60岁的,这是多年的传统,要随份子钱,一般都一两百元以上。那么剩下的就是看看电视,到我们那里去诈骗的还不多,毕竟还是比较偏远。但现在电视上各种养生健康购物节目,对农村人,尤其是老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8


人民的名义、最大公约数与最落后的短板。“人民”也许在你我剖析社会看阶层,看社会变迁,就会特别去理解它的意义。中国社会阶层很复杂,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在民族复兴中理解人民含义和在解决贫困问题中理解人民含义,它就有着特别鲜亮的政治意义!我们这个社会能够形成的最大公约数在我看来稳定是一个最大公约数,底层的人需要稳定,中产阶级需要稳定,先富起来的人需要稳定,然后对待短板可能就是解决这个发展不平衡问题和矛盾问题,所以这些发展好的人,当你焦虑的时候,你可能要把视线往下看。


邢鹏越:


1


回不去的故乡。乡音已改,且跟故乡的乡情也仅限于几个直系亲属,最重要的是在乡土生活的时间非常之短。我有一种恐慌:大不了回去种地!但事实上我不会种地,我甚至不知道怎么去乡亲们交流,怎么融入他们的生活圈子。团长刚才说叫最后的防线,其实最后的防线对我来讲已然已经不存在了,回不去了。但我依然喜欢睁开眼就能看到满天星星的感觉。这是我骨子里基因里的东西,我觉得是。


2


农村正在被连根拔起。农村的所有人,甚至农村所有的管理者,他们都是怀着一个以城市的方式来改造农村的念头,我们一群没有了根的人还在试图还原描述农村。农村正在被连根拔起,为什么?总的来讲,它是农村文化的缺失。我们没有觉得农村有真正的文化文明。我们从上学开始就把文明定义为城市化的程度,就把文明定义为能用上高科技的东西。(团长即时点评:很多农村在山寨城市中失去自我)其实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很大程度上不止停留在我们的城市里,更多的是在我们的农村里。我们一再去否定农村的节奏,农村的生活方式,甚至否定农村的品位、意识形态、文化艺术等等,来树立城市的优越感。


3


农村文化的几点缺失。


一是农村文化媒体的缺失。农村一直以来没有真正的媒体,没有人去观察去思考农村文化的东西;


第二农村文化发掘的缺失。没有人去发掘真正的农村文化。我们都是从拿城市的眼光,城市的标准来框来看来评价农村的发展,来评价农村的文化;


第三是话语权的缺失。农村人生来一个是他们的表达能力的问题,另外一个我可以说是体制可以说是其他的方面,就是说农村人农村整体的群体话语权是非常之弱的。


第四是发声的缺失。每年的两会,农村代表非常之少,然后这些农村代表大多数还不是生活在农村,他们根本不懂农村,跟我们一样,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农村,去评论农村,去想农村怎么样像城市一样发展。


第五是展示的缺失。我们对外展示的永远是发达先进科技感等等的这些东西,我们羞于展示自己原始淳朴,有文化的那一面。八几年九几年的时候,茅盾文学奖还会评一些农村题材的作品,但是后来就很少了。再看我们城市里头盖的楼盘有欧洲风格的,美洲风格的,加州风情的,装修也是。中式的是新中式的,欧式的。没有人会提出叫乡村式的吧。


(团长即时点评:农村山寨城市的一切体现了农村“文化”的自卑,城市文化的山寨化体现了中国本土文化的自卑)


4


反观中国农村文化的自卑。农村文化的自卑基于什么?基于我们一直以来的这种对农村文化的打压,甚至是压迫,甚至是忽略,以及我们这些读书人自以为的这种优越感。我们被教育,先进的东西就是好的,快速高效的东西就是好的。现在我们反过头来压根找不到,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但是我总在梦里头回到农村的那种悠闲的场景。


5


找到真正的农村。想要农村发展,首先要对农村文化有自信,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大都是从农村发展起来的,希望我们能找到真正的农村。


张友军:


1


在我们张姓的祠堂里头有一幅对联,第一句“守祖宗一脉真传日勤日俭”,第二句话就是“教儿孙两行正气惟读惟耕”。当我们从现代化的城市回到这么一个遥远偏僻乡村里的祠堂里来看,感觉是非常不一样的。即使在乡村这么一个底层的社会架构里,我们传统的琴和剑,中国人骨子里头几千年传承下来的这种宝贵的东西,实际上一直是被传承和赞扬的,农业社会的“耕”与“读”作为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


2


如今我们要对张姓的祠堂进行重新修建,对太公坟进行重新维护,这里头一种强烈的感觉是:过去我们都是要跳出农门,远离大山,远离非常落后非常艰难的地方,跳到城市里去。当我们再回到这个村落,对自己的根源、血脉这样追溯,我们得到一种复苏和反省。当我们再次回到这个偏僻遥远的村落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还是按照辈分按照姓氏的房头来对行一些规矩、习俗和礼仪。


3


50后60后这一代和70后、80后甚至90后有明显的区隔,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及人流变动,很多东西在传承这一块会产生问题。(团长即时点评:宗族宗亲文化包括其载体祠堂和家谱的确是中国乡村及中国本土传统的精髓,代表出发和延续、源远流长)


4


过去我们农村都是以姓氏为纽带居住在一起,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搬出来或搬到城郊城市等等,我们传统的家庭关系,以及村落和村落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的关系全部被打破、消融了。这一点就会带来村落未来关系重新架构。


5


那么就带来一个问题:大量农村都在进行城镇化,很多地名随着语言的消失同时也消失了,其实语言的消逝和习俗的消失也是同步的。我们传统村落里的独特习俗文化、语言、风格,随着我们大规模城镇化人口的流动,在今天来看已经不复存在。当然这种不复存在并是不好,未来关系的重建需要时间也有待观察。


6


虽然说我们村村通这种政策的落实,在基层体现非常明显,但是乡村的规划还有统筹以及蓝图的实施是非常有问题的。比如乡村的污染问题,其实处理效率和实际效果都还是比较差的。此外还有乡村房屋的布局,村村通修路修到每家每户,同时公共设施的完善,在下一步的规划中都存在巨大的问题。(团长即时点评:对城镇化给传统传承和宗亲凝聚带来威胁的忧虑)


7


很多乡镇的发展,实际上是没有进行很好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当前关于振兴乡村的政策,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实际上只是硬件软件的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硬件上比如道路,房屋的维修;软件上比如社保医保等等。大量的政策下发,但是落实到省到市到县再到我们镇再到我们村,实际上中间是有很多的问题。(团长即时点评:乡村无序、粗糙及表面的城市化的自然环境污染与人文环境污染密切)


8


乡村乡镇的治理,实际上跟我们干企业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没有核心的好的设计,很多政策到下面落实都变样。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讲,从总公司到分公司到区办再到市场,很多好的方案到下面最后陈列出来的东西不统一不一致,这主要在于执行,执行偏差则关键在人。乡村的治理和管理就面临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基层的乡村、乡镇干部他的素养他的思想意识,有没有经过文化的洗礼、系统的培训,以及有前瞻性的思维,是中国未来很多农村政策能不能落到实处,美丽乡村振兴能不能实现的关键要点。


9


农村的未来发展可能是我们解决中国社会问题以及中国未来市场发展等问题,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基点和支撑。


10


我对农村的未来前景还是抱有信心。


总结


团长总结:


1


想起李克大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我觉得不要过分去忧虑农村的这些传统或者以及相关的文化的一些变化。有一个规律,就是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我认为传统还会回来的,只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回来的问题。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中国乡镇也许也会像日本一样空心化。


2


也许更未来的未来,人又会重新回归乡镇,就像中国今天的民宿在乡村的发展一样。


李克总结:


农村,永远是中国最大的话题。


农村最大的问题在于人心,人心不聚。


今天的农村经济条件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不再是温饱这一阶层。今天的乡镇已开购物广场,快递已到乡镇。今天,轿车逐渐成为家庭标配虽然是经济型,之前可是摩托车。从平常的生活中可反映出经济之改善,物质是基础。


真正的改变在于知识结构。


互联网已是普遍,一步从座机走到了智能手机。互联网普及,对农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机遇,让更多的农民关注农村改变。挑战,让更多的农村人走出村子,慢慢把村子掏空。


今天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在县城、乡镇买房结婚,可喜又可惧。可喜:可以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可惧:更多的村子在日日没落。人心难聚:农村目前的主流是父辈一代,50左右的人,他们不再寻求改变。85左右出生的人是农村改变的希望,他们已经意识到农村需要改变,也想去改变。75左右出生的人呢,这是处在一个过渡时代的哥哥姐姐,知识不及后,经验不足前。95后也已慢慢渐入成人时代,生在农村,也看多了农村,对外面世界的好奇,辍学已是常态,有的却是城市中流氓混混的气息……可是,农村的改变,也更多的寄托在这一代上。


农村的希望在于改变。经济已然发生改变,下一个改变则是知识阶层。


随着父辈的老去和时代思想的急剧变化,年轻的村官会逐渐登上历史舞台。


更多的青年人开始关注农村,尤其是这一代,从农村走出来经过高等教育的一代,更是关心农村的变化。


今天,农村中思想的更新速度已经加快,以前一种思想的变化可能需要经过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然而现在一代人可能要经历十数种变化。


只要我们愿意,农村,有希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李克烟酒茶(ID: likepingfen)。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