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猫一时爽,一直吸猫一直爽
2019-03-28 13:09

吸猫一时爽,一直吸猫一直爽

本文来自:网易数读(ID:datablog163),作者:李静媛,设计师:郭晓静


“当代年轻人成功标准是什么?有房、有车、有猫。”


“别看有些人表面光鲜,其实背地里连只猫都没有。”



21世纪,“有猫”已经登上宠物鄙视链的顶端,朋友圈晒猫也已经成为人生赢家的标配。


有猫的人可以在 ins、微博坐拥百万粉丝,没猫的人只能天天在别人的朋友圈云吸猫,成为一颗柠檬精,并且冒着打狂犬疫苗的风险也要撸路边小野猫。


为什么大家突然都开始沉迷吸猫了?到底什么时候才有资格吸到自己的亲生猫啊?


哪些人在吸猫?


经常线上云吸猫的朋友们可能会产生真的在吸猫的错觉,但其实,“为猫消费”的人群才算真正吸上了猫。


《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真正吸猫的人群中,80、90后占比接近80%,占绝对优势。


地域上则以经济繁荣的一二线城市居多,养宠繁荣度排行前五的地区中,除北京和上海,广东、江苏、山东为2018年GDP最高的三个省份。


职业构成上,则以上班族为主。除此之外,几乎每十个吸猫的人中,就有一个是学生。



那么,吸猫的人吸的都是什么猫?是不是和网红博主一样,人均英短、布偶的水平?



然而最受欢迎的猫其实是中华田园猫,比例超过吸猫人群的一半。其次才是英国短毛猫和美国短毛猫,但这两种猫的比例合起来仅占不到25%。加菲猫和暹罗猫则更少。



中华田园猫的崛起实际上与吸猫人群获取猫的方式有关。其中,通过“捡的”和“领养”方式拥有吸猫资格的人占比过半。



“领养代替购买”的呼声已经兴起了很多年。事实上,动物收容所中的猫狗品种远比人们想象的多,选择领养完全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饲养需求,且能减少流浪猫对于生态的破坏。


发表在《Nature》杂志的一篇论文估计,在外自由活动的家猫每年会杀死13~40亿只家禽和63~223亿只哺乳动物。流浪猫更是导致了其中大部分死亡。“自由放养的猫”(free-ranging cats)甚至成为了造成美国鸟类和哺乳动物死亡的最大人为因素。[7]

       


另一方面,由于宠物销售市场不规范,也存在“近亲繁殖”的问题,繁殖出纯种猫的基因配比使其一定有遗传病,甚至可能非常严重。


云吸猫的朋友如果真的想养猫,或许可以去当地收容所看看能否遇见有缘的猫。


吸的不是猫,是寂寞


作为吸猫主力的80、90后们,在独生子女政策下成长,成长中受到的关注和呵护更多,但同时也有更深层的孤独感。


当他们逐渐成年,步入社会,各种新的生活压力也席卷而来。《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80、90后流动人口比重已达64.7%。漂泊异乡的孤独感、不断攀升的房价和房租、愈发激烈的学习和工作竞争都使其成为“被压垮的一代”。[11]


在大环境与个人心理的共同作用下,“陪伴“与”情感寄托“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刚需。而养一只猫则成了成本较低、较易获得、长期稳定的选择。“猫”在家庭中的角色也悄然发生变化。



与父辈不同,养猫的现实功能性需求,例如抓老鼠,已经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精神寄托、增加乐趣等情感需求。


近半年来的百度指数显示,“猫”的整体日均搜索值为12168,“狗”则为9895,“猫”比“狗”高出约23%。同样是陪伴人类的宠物,猫是如何逆袭狗的?


相比狗,猫的维护成本更低。首先,猫的尺寸更小,占用生活空间较小。狗的体重从1磅到99磅(约为0.5~45kg)不等,大型猫的体重也仅在25磅左右(约为11kg),更适合单身人群及职场人群居所的大小。[3]



其次,犬类需要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否则多余的脂肪无处堆积,并可能出现焦虑等情绪。但猫的社交与社会化需求较低,它更多需要的是自己安静地待一会。


猫更是拥有捉摸不透的“高冷”性格,显得神秘又迷人。例如,WikiHow 上有一个问题叫做“如何让猫咪喜欢你”,囊括了铲屎官能为猫咪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做的准备,但却没有“如何让狗喜欢你”。[2]


这与猫的进化和驯化情况有关。猫在大约9500年前才开始和人相处,比狗的驯化历史短了近乎2万年。且猫在驯化过程中受到的进化压力比狗小很多,除了保留抓老鼠这一本能,人类从未像选育狗、牛、猪那样刻意塑造猫的特性,使其保留了更多天性。



所以,猫“高冷”的刻板印象并非无中生有。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猫对于人类的反应不是通过交流行为(communicative behavior)比如发出声音、摇尾巴实现的,而是通过确认方向的行为(orientative behavior)比如耳朵和头的移动达成的。所以跟狗相比,猫对人类发出信号的反馈并不积极。[4]


但对于猫自身而言,它也会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即讨好人类的方向进化。



虽然有时候你的猫对你爱答不理,但一项研究发现,猫在恳求食物时发出“咕噜”声的频率与人类婴儿相似。它们利用哺乳动物对于这种频率天然的敏感性引起更多注意。[9]


研究者还比较了22种家猫和野猫的基因组,发现至少13个基因的变化能让家猫习性变得温顺。家猫会进化出恐惧反应,还有被奖励食物后学习新行为的能力,这样才能保持与人类的互动,从而获得更长久的喂养。



进化后更小的头颅和大脑也与婴儿的圆脸、圆眼等特征相似,使得人类对其欲罢不能。[8]


猫成功地激发了人们的征服欲望,最终又征服了人类,躺着赢了与狗的这场战争,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猫生赢家。



想吸猫,先搬砖


要想当一名合格的铲屎官,可不是说养就能养的起的。


目前,宠物市场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涉及宠物饲养、食品加工销售、宠物用品零售、宠物医疗、美容、培训甚至保险,截至2018年,总体规模已达到1708亿元。


在如此蓬勃发展的宠物市场面前,将猫咪视为家人、朋友、孩子甚至“主子”的铲屎官们自然少不了花钱。



主粮作为刚需,每月需要将近360元。但仅仅吃主粮是不够的,有的猫主子不开心了,必须拿出好吃的零食送到嘴边才能哄好。


至于吃什么零食,虽然市面上有猫薄荷、小鱼干、猫条等各种产品,猫主子可能还是很挑剔。如果哪天铲屎官吃土,买不起高端猫零食而转向替代品,主子可能还会绝食闹情绪。



猫食品要分干粮、湿粮、零食买,保健品更是要有化毛、调理肠胃、强化免疫、美容美发等多种功能,得小心伺候着。



吃方面满足了,猫生的日常用品也不能少。为了让主子开心,要把它的房子家具一手包办,还要常备几种玩具以防无聊。猫用品方面的开销甚至与向来昂贵的医疗费用相当。



像这样平均下来,一年没个万把块的闲钱,还真养不好个猫。


当“吸猫”成为一种流行文化与青年群体的身份认同,“有猫”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成功标准之一时,“猫”实际上也寄托着他们对焦虑的抵抗和想要被“治愈”的渴望。[1]



事实上,“吸猫”并不仅仅意味着为主子花钱,东京大学的研究表明,可爱的事物不仅使我们更快乐,而且影响我们的行为——看可爱的东西可以使人们在后续工作中更小心谨慎、注意力更集中。在未来,可爱的事物可能会被用作一种“情感诱导器”用于治疗。[5]


在一项关于猫咪视频的研究中,研究者也发现,观看与猫相关的内容可以调节情绪,获得快乐,但又会导致对更重要的日常事务的拖延状况产生,从而产生内疚情绪,最终使观者处于一种快乐与内疚并存的情感状态之中。[10]


       

这种痛并快乐的感觉,是不是与养孩子的感觉相似?不过,养猫的花费虽然不便宜,但可比养孩子少太多了。


努力搬砖吧人类们,会有猫的。


参考文献:

[1] 王畅. (2018). 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D].(浙江大学)

[2] WikiHow. 如何让猫咪喜欢你

[3] dogpwnd. Is My Dog A Small, Medium Or A Large Breed?. 

[4] Atsuko Saito, & Kazutaka Shinozuka. (2013). Vocal Recognition of Oweners by Domestic Cats(Felis Catus)

[5] Nittono,H.,Fukushima,M.,Yano,A.,&Moriya,H. (2012). the power of kawaii: Viewing cute images promotes careful behavior and narrows attentional focus. PLoS One, 7, e46362]

[6] 狗民网.《2018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

[7] Scott R. Loss, Tom Will & Peter P. (2013). MarraThe impact of free-ranging domestic cats on wildlife of the United Stat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ume 4, Article number: 1396

[8] Montague, M. J., Li, G., Gandolfi, B.et al. (2014).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cat genome reveals genetic signatures underlying feline biology and domest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1(48), 17230-5.

[9] Karen McComb, & Anna M.Taylor, &Christian Wilson, & Benjamin D.Charlton. (2009). The cry embedded within the purr. Current Biology, Volume 19, Issue 13, 14 July 2009, Pages R507-R508.

[10] Jessica Gall Myrick. Emotion regulation,procrastination, and watching cat videos online: Who watches Internet cats, Why, and to what effect?. (2015).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52(2015), 168-176.

[11] 国家统计局.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


本文来自:网易数读(ID:datablog163),作者:李静媛,设计师:郭晓静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